汴州是现在的什么地方曾为什么都城(北宋汴州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汴州是现在的什么地方曾为什么都城(北宋汴州是现在的什么地方)导语

谈及北宋,有一座城市是绕不开的话题,它就是开封城。作为中国的七大古都之一,与其说开封成就了北宋,倒不如说是北宋成就了开封。

北宋定都开封后,这座东京城便成了当时的"世界第一大城市"。在经济、文化等领域,它都位居前列,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汴州城(今河南开封)

开封城的前世今生——几个名字中深藏历史印记

众所周知,开封城有很多别名。诸如东京、汴梁、汴京、汴都、汴州等名称,其实都反映了时代变化的背景。

(一)汴州

汴州这个称呼,起源已久,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北周武帝在建德五年(公元576年),将梁州改名为汴州(汴州附近有一主要水系,名为汴河)。这次变化,不仅是名称上的变动,汴州也因此从县治成为州治,从而为它日后的崛起,奠定了必要基础。

自此之后,汴州便成了开封城最常用的一个名字,被广泛运用在民间当中。林升在《题临安邸》中便有诗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二)东京

这里提到的东京,当然不是日本的东京市。实际上,它代表了开封崛起之时的地位。五代时期,有个小混混朱温,取代唐朝,并建国号为梁。因为朱温靠着宣武军在汴州成了事,所以便在此地定都。

所以东京的"京",便是指都城,京都。但在当时,洛阳也很出名,所以朱温将洛阳定位西都,与之对应的汴州,便成了东都,也就是东京中"东"的来源。对了,开封府这个名头,也是朱温定下来的。

《清明上河图》里的汴州

(3) 汴梁

了解了前面两个名称,便不难理解汴梁城的来历。汴梁中的"汴"字,源自于汴河,也是汴州城的"汴"。至于"梁",很多人会认为是朱温创立的后梁。

其实,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魏国的都城便迁移到了大梁。因此在后人眼中,此地也常常被称作梁地。秦国时,还在这里设立了大梁县。

开封城的历史优势——隋唐时代汴州的崛起

隋唐之前的汴州,也是重要的战略要地。原因很简单,隋唐之前的社会,还是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在秦汉魏晋之际,朝代更迭,这座古老的中原之城,往往经常遭受到各种磨难。战争、瘟疫、灾害等因素,先后对它造成重创。

不破不立,汴州值得称道的地方之一,便是它拥有着强劲的生命力。虽然屡遭坎坷,但依旧能破茧成蝶。其原因是它不仅拥有各种丰富的自然资源,还处在四通八达的地理位置上。每当进入和平治世,汴州城便会焕发出勃勃生机。

北宋汴京城内水运发达

在唐中期以后,汴州城迎来了它的蜕变。从行政意义上看,汴州地位的改变,反而是在安史之乱后。

在战争期间,一向不显山露水的汴州,由于其殷实的户口钱粮,成为了各方节度使争夺的目标。当时有个淮西节度使,叫做李希烈,在公开叛唐之后,便曾以汴州为大梁府,以此维持自己的政权。

淮西节度使地理位置

正因如此,在战争结束之后,朝廷不再打压这座城市,并在此设立了多位节度使。到了兴元元年,唐代统治者派了十万宣武军镇守汴州。自此以后,汴州便成了黄河一带的军事重镇与行政中心。

到了建中二年(781年),唐代官府又落实了汴州重筑计划,也叫"筑罗城"。简单来说,就是在汴州城的外围,修建一道外城。外城周长大概在20里左右,可见其规模之大。

汴州城

这次筑城,还成功地将汴河水系纳入到汴州的城墙之中。此举不仅加强了汴州的水上交通网络,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汴州的防御系统。一年之后,唐王朝又设立专门负责漕运的机构,并安排宣武军为其保驾护航。

由此可见,汴州在当时已经成为了全国漕运交通中的一个主要枢纽。为此,唐人有记载提到:"大梁当天下之要,总舟车之繁,控河朔之咽喉,通淮湖之运漕"。"汴州扼吴楚之津梁,据咽喉之地。"

说到这,不妨总结一下汴州此时占据的有利因素。首先是它的战略意义,让唐王朝决定不再对其打压;其次是汴州作为交通运输枢纽的重要性,能有效加强当地的经济复苏。

如此一来,唐中期以后的汴州,便逐渐沾上了唐代发展的快车,变得繁华无比。

大诗人刘禹锡便有诗云:"四面诸侯瞻节制,八方通货溢河渠。"

可以看到,汴州拥有的政治、经济以及交通优势,使得它的崛起不可阻挡。尤其是在唐末五代以后,洛阳、长安等古都遭受战火侵袭,厚积薄发的汴州反而因此有了成为都城的机会。

汴州的厚积薄发——五代时期晋级为都城

汴州到开封府的转变,竟然是一个小混混完成的。此人便是后梁政权的创建者,朱温。公元907年,魏巍大唐日渐西山,朱温带领汴州宣武军攻灭唐朝,并改国号为梁,同时将汴州"升级"为开封府,并将其立为东都。

后梁首都开封

从此时起,开封府便成了一代都城。与之而来的,是洛阳成为西都,而历经沧桑的老一代都城长安,却被"降级"成了雍州。朱温虽然是改变历史的人,但却不是推动历史的人。汴州由于它卓越的地理位置和战略意义,导致其崛起之势不可阻挡。

而反观长安,早在唐高宗时期,陇右贵族集团便遭受打击,长孙无忌被杀,导致"关中本位"政策根本无法继续实行。再加上科举制的出现与推行,士族集团也因此一蹶不振。如此一来,全国的政治、经济重心自然无法再被人为干预,它转移到汴州也是历史必然性的选择。

长安和汴州(东京)城市对比

后梁灭亡之后,后唐建立。李嗣源选择以洛阳为都城的同时,依旧默许了开封府为陪都。但时间不长,到后晋石敬瑭在位时,却还是选择迁都大梁,也就是开封府。

李嗣源选择洛阳,并非没有道理。一方面,洛阳也是千年古都,不仅拥有悠久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还有不少的钱粮储备;而另一方面,洛阳的地理位置更胜于开封,易守难攻。

现今开封图片

但随着乱世的到来,开封城拥有的战略、经济与交通优势,的确要比洛阳更好一些。所以在后晋建都开封之后,后汉、后周也在此地定都。因此在五代时期,开封城的都城地位已经确立。

值得一提的是周世宗柴荣,在五代乱世中,他也算是少有的清明之君。为了准备一统天下的重任,柴荣在京城建设上多费苦功,于是他在《京城别筑罗城诏》中这样说道:

"惟王建国,实曰京师,度地居民,固有前则,东京华夷辐辏,水陆会通……而又屋宇交连,街衢湫溢,入夏有暑湿之苦,冬居常多烟火之忧,将便公私,须广都邑。"

周世宗柴荣画像

不得不承认,柴荣对开封城的重新改造,对它带来了莫大的积极影响。首先是城墙的抗打击能力大幅度提高,蒙古攻城之时,开封城"受炮击,唯凹而已";其次是城内的道路,一改唐五代时期的狭窄闭塞,变得十分宽敞。

不仅如此,后周时期的开封城,还表现出了向功能型城市过渡的标志。朝廷明确下令,允许居民在街道的两旁内种树、挖井,更重要的是,居民还可以临街开设店铺。

这样"城"与"市"便初步结合在了一起。此举为北宋打破坊市制度埋下了铺垫,是后来汴梁城繁华的主要原因之一。

繁华的北宋夜市剧照

汴梁城的历史积累——北宋选择开封有何思量

老赵家的王朝,来得有些容易。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赵匡胤如愿取代了后周。但随之而来的,是宋朝的建都问题。按照赵匡胤本人的打算,他倾向于迁都,因为开封城四周的险要,依旧不如洛阳、长安这两个千年古都。

但在大多数人看来,开封都是当时定都的不二选择,主要原因有两方面:

(1) 历史积累的优势

前面提到过,汴州之所以崛起,是因为它的地理优势与交通枢纽。

从前者来看,开封经过五代时期的积累,已经逐渐形成了全国的政治中心。就连割据地方的军阀,其实也默认开封在中原地区的主导地位。再加上汴梁城原本的战略意义,使得北宋由北向南出兵变得更加便捷。

再从交通枢纽的角度说,汴州当年的崛起原因之一,便是它自发形成了水陆运输的重要枢纽。尤其是在后周时期,当时的政府还将蔡河、五丈河与汴水等连接起来,再次加强了汴河的漕运功能。

(2) 在德不在险方略

到赵匡胤取代后周时,开封城内的人口已经达到百万。经济富饶、人口殷实的新型开封城,已经成为大多数百姓心中的"乐土"。值得一提的是,赵匡胤的不少部下都是周朝旧部,他们在开封城早已安家,自然不希望北宋再另外选择其他的都城。

宋朝时期世界大都市对比

换言之,赵匡胤取得天下的方式,本就是通过兵变的形式。因此他最需要做的,是得到开封城内的民心。只有安定人心,政权才能稳固,宋朝才能安稳走下去。正所谓"在德不在险",倘若赵匡胤随意迁都,那么渴望安定生活的开封城百姓自然会有不满。

宋朝施行德政,自然要得民心,以民众的力量保证政权的稳定,而不是仅仅依靠险要之地。倘若内部出现纷乱,大宋又当如何?

宋朝百姓安居乐业剧照

结语

北宋的建立,让开封这座古城,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重一笔。作为当时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开封城给世人留下的,皆是满目繁华。但不可否认的是,汴州的确为四战之地。

繁华的宋朝街道

尽管范仲淹、富弼等人已经看到了开封城在日后的风险,但宋朝统治者依旧安于享乐。如宋徽宗者,即便花费功夫修筑城墙,竟然只是在意它的美观性。而在宋代文人的歌赋之中,也不难见到他们对于汴京的热情讴歌与赞颂。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在缺少强大城防的前提下,开封城的繁华如同是烈火烹油。一场随之而来的灾难,即将发生在这里。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