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理工大学是几本学校(山东理工大学是几本?)
雷锋,一个永远不会褪色的名字,一个永远值得学习的榜样,在这个乍暖还寒的三月又一次唤醒人们的记忆。走进通化市雷锋少年军校,乐于助人、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被融入到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中,一个个“少年雷锋”正茁壮成长。
在“学雷锋纪念日”到来之际,通化市雷锋少年军校国防教育展示基地迎来了首批参观师生。
作为展示基地的小讲解员,五年三班的孙瑀遥落落大方,将准备多时的内容娓娓道来。能够参与这次活动让孙瑀遥感到十分开心:“我们学校很有特色,举办的活动也很多,让我们开拓了视野。”
展示现场,一排排先进的航空航天、陆军和海军装备模型分类陈列在橱窗中,在灯光照射下泛着耀眼的光芒,配上孙瑀遥认真细致的讲解,参观者听得津津有味。
“这间国防教育展室是吉林省中小学段唯一一间,让学生能切身地感受到祖国科技和军事的强大,触发孩子的爱国热情。”说起这些,学校德育副校长于训革不无骄傲。
通化市雷锋少年军校建于1958年,前身为通化市通钢一小,2001年入选全国百家少年军校示范校。于训革说,长期以来,学校一直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加强国防教育,同时,经常开展以爱党、爱国、爱军为核心的教育实践活动。
“6至12周岁是小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学校把少年军校赋予雷锋的文化元素,更贴近生活、学习。孝心小雷锋评比、环保小雷锋评比、续写《雷锋日记》、背诵雷锋故事,这些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他们知道不仅要学习雷锋做好事,更要学习雷锋的品质。”
走进通化市雷锋少年军校,红色文化、国防文化、孝道文化的宣传板、展示墙随处可见,弘扬雷锋精神更成为校园建设的一大特色。
除了不断更新素材的雷锋文化广场,于训革说,学校今年还要开展新活动:“我们计划开展雷锋种子培育计划活动——每位小学生都是一粒雷锋精神的种子,让学雷锋精神踏实有效地进行。”
“少年强则国强”,为了让强国梦、强军梦扎根在孩子的心底,锻炼孩子肯吃苦的耐力,学校把军事技能训练与体育教学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参加军事体验训练营,参与军事障碍赛、野外生存技能赛、军人负重越野、现场救护等项目。
与众不同的校园文化和贯穿始终的学雷锋教育让这所学校的学生从小养成了助人为乐的良好习惯和勇于担当的性格品质,好人好事层出不穷。
“两名学生帮助了一位骨折的七十多岁老人。养好伤后,老人根据学生们穿的校服,亲自来到学校,想见见这两名学生。”于训革说,像这样的案例在学校还有很多,也让他们把雷锋少年军校继续办下去的决心和信心更加坚定。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一首《学习雷锋好榜样》在神州大地传唱半个多世纪。以一心一意跟党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雷锋精神深入中国人的骨髓,为一代代中国人崇敬、追随。
在一处以国防教育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展板前,于训革停下脚步。看着照片中的这些少年,他总有说不完的话。还记得2020年初,新冠疫情突发,他召集几十名在校职工守卡点、参与到防疫志愿服务当中。
得知消息后,很多雷锋少年军校的毕业生也自发赶来。于鸿硕就是其中之一:“不论是当年军校的培养,还是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都觉得这是我应该去做的,也是必须去做的事。”
今年21岁的于鸿硕目前就读于山东理工大学。刚刚过去的春节,他再次回到家乡,回到毕业十年的母校,重温曾经在这里学习的日子。
看着操场上熟悉的雷锋雕像,于鸿硕想起了曾经的办学宗旨——雷锋精神在校园薪火相传,孝道文化在家庭蔚然成风:“那时候,老师要求我们,特别爱学习,特别懂礼貌,特别守纪律,特别能吃苦;向雷锋看齐,向军人学习。”
坐一坐曾经的桌椅,翻看着教室图书角。几本校本教材吸引了于鸿硕的目光。学校政教主任刘丽繁说,这是老师们自己编写的东北抗联英雄人物故事,为的是让红色教育更加生动、鲜活。
传承雷锋精神,做新时代的雷锋少年,孩子们在这所少年军校里经历着与众不同的成长,收获着追逐梦想的力量。
“如果我的学生们毕业后能背诵六篇《雷锋日记》,背诵六个雷锋故事,那雷锋精神就会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了!”这是于训革最朴素的心声。
吉林日报社出品
策划:姜忠孝
作者:林彦余
编辑:韩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