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烈士的故事100字(英雄烈士的故事300字)
谁是最可爱的人?
烽火硝烟的战争年代,人民子弟兵冲锋在前,奋勇杀敌,开辟一个新世界!风调雨顺的和平年代,一场疫情来袭,人民子弟兵服从命令,雷霆出击,奔赴没有硝烟的战场!基层防控一线,还有很多退役军人奉献忙碌的身影。今年“七一勋章”获得者中不乏退役军人,如深入学校、部队、少管所、企事业单位等,开展英模事迹和革命传统教育、倾心传播红色革命基因的王占山;如退伍后回到家乡,投身建设,栽下13万棵松树和板栗树的孙景坤。
无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人民子弟兵都是最可爱的人!他们中的很多人为了国家,牺牲了,被评为烈士。如戍边英烈肖思远、王焯冉,他们虽然走了,但他们的精神永远留在中华大地上!在我的家乡,有一位英烈,说起他的名字都会令人肃然起敬,他就是飞夺泸定桥的勇士刘梓华!
刘梓华1912年出生于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水江镇上洞村。1929年6月,刘梓华正式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1934年10月,伟大的长征开始了,当时刘梓华是红四团三营二连的排长。1935年5月初,红军强渡天险金沙江后,风驰电掣地继续北上。当时的情形十分危机,前有“猛虎”(国民党四川军阀刘文辉、刘湘、杨森的部队),后有“追兵”(国民党中央军薛岳部队),他们“前后夹击”,企图一举消灭中央红军。红军如果不能迅速渡过大渡河,就可能陷入更危险的境地。而要迅速渡过大渡河,必须拿下泸定桥。就在这十万火急的情况下,红四团接受了夺取泸定桥的任务。
1935年5月27日清晨,红四团从安顺场出发,沿大渡河西岸,向泸定桥奔袭。刘梓华和红四团全体官兵以坚忍不拔的革命毅力,一昼夜急行军240华里,按军委预定的时间,于5月29日凌晨到达泸定桥西桥头,占领了西桥头堡,但狡猾的敌人把桥板拆走了,只剩下13根光秃秃的铁索。“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在如此艰险的情况下,红军没有退缩,而是勇往直前!刘梓华所在的二连被指定为突击队,因刘梓华求战心切,为人机敏,身材矮小,被批准担任“突击队先锋”。
5月29日下午4时,全团司号员集中在一起吹起冲锋号,杨成武慷慨激昂地对战士们说:“冲过去的我嘉奖,死了的我给你娘当孝子!”随着一声令下,所有武器一起向对岸开火,枪炮声震撼山谷。在强大火力掩护下,刘梓华和勇士们手持冲锋枪,背插马刀,腰缠手榴弹,冒着枪林弹雨,爬着光溜溜的铁索向对岸敌人冲去。敌人惊恐万状,万万没想到这种情况下,红军还敢冲过来,急忙下令放火烧桥。霎时,东面桥头上浓烟滚滚,火光冲天。面对熊熊大火,勇士们冲过火海,杀入泸定县城,取得了红军长征中具有战略意义的伟大胜利。刘梓华等22名勇士立下了卓越功勋,受到了中央军委的特别嘉奖。飞夺泸定桥的成功,粉碎了蒋介石“南追北堵”,欲借大渡河天险将红军变成第二个石达开的“黄粱美梦”!为实现红军战略转移,最终北上陕北结束长征奠定了坚实基础!
刘梓华戎马一生,身经百战,五次荣立战功,九次负重伤。1951年因患恶性淋疤肿瘤病逝。刘梓华逝世后,华北军区授予他革命烈士称号。
和平年代,刘梓华这种大无畏的精神同样值得我们学习,我国已经顺利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朝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将更多,更艰险,这需要我们有大无畏的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一步一步往前走,最终达到成功!
作者:陈元平
网编: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