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龙说赵太后,触龙说赵太后全文翻译?
当代作家龙应台在她的散文集《目送》里写道:“所谓父女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这个深谙年轻人心的句子,一出版就火遍全网。
很多小孩在和父母吵架时,都会把这句话搬出来为自己撑腰,说明父母不应该过度干涉自己。而年事已高的父母,面对这个突然爆红网络的句子时,虽然心中不忿却无言以对,只好一边叹气一边小声嘀咕着“这小兔崽子翅膀硬了还学会顶嘴了”之类的话聊以自嘲。
背影真是一个自带画面的词语,我们八零、九零后这一代人,看到这个词语很自然地都会想到朱自清先生那篇有名的散文。文中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一个父亲慈爱的形象,尤其是父亲不顾自己身体的笨拙执意要翻越栅栏为他买橘子的情景真是感人至深。
朱自清《背影》
然而,朱自清与父亲的关系却不甚融洽,《背影》一文发表后,还是由本家兄弟买回杂志来给他父亲看的。父子关系一度水深火热,俩人交恶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新旧思想的碰撞。
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为核心的三纲五常思想一直是统治者用以治国的纲领,所以像朱自清父亲这样的旧式家庭的大家长,对孩子的控制权深入骨髓。
然而,自大清灭亡以来,自由平等的新思想深入人心,以朱自清为代表的新一代年轻人自然不愿意再受旧思想的束缚,所以家庭矛盾日益增多。
其实,关于如何处理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早在战国时期赵国左师触龙就给赵太后讲清楚了。然而时至今日,父母子女的关系,依然是很多人们心里最难处理的关系。
触龙说赵太后
父母在 不远游 游必有方
孔子在《论语·里仁》里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但是我们现在的很多年轻人,都对这句话不以为然。很多人都认为,二三十岁正值人生最美好的年华, 就应该走南闯北到处去看看。而不是每天都要守在父母的身边,过着一眼可以望到头的生活。
于是乎,生来叛逆的小孩年纪轻轻地便会闹着离家出走;没那么叛逆的小孩,顺从父母安心读完高中之后,填报高考志愿也是离家能有多远就有多远,就想着要离父母远远的才好。
他们并不否认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在遵守传统美德和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之间,他们选择了活出自己。
有人说,孔子的这句话中“方”是方向的意思,因为古代交通不方便,出门一趟父母很难联系的上,所以要有一个固定的方向。现在的交通这么发达,根本不存在联系不上的问题,所以不必恪守这句话。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现在交通是发达了,想去哪里就可以去哪里。而且由于互联网的高速发达,不论人在哪里,只要打开视频通话就能够实现近在咫尺的对话。然而,虽然科技手段无限地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是父母子女之间的距离,好像并没有随着科技的进步就自然而然地靠近。
收拾行囊独自离家出走,手机关机,通讯录把父母拉黑,这些都是新的技术形势下,这代年轻人与父母绝交的新方式。但是等他们不再年轻之后,又会明白其实早前的父母之命其实并无不妥,所以很多人会选择转头回家找一份体制内的工作,结婚生子,承欢父母膝下。
虽然年轻人喊着要独立要去大城市打拼的声音那么响亮,但当身处异乡的孤独感远远打败了自力更生的成就感时,回到小城才是他们内心真正的选择,每年公务员考试的竞争如此激烈充分说明了这一事实。
大概只有当这代年轻人真正为人父母之后,才能真正懂得自己的父母。他们总是迫不及待地要在家里宣布主权,追求自由,总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很理解不了为什么爸妈总是还把自己当小孩子一样看待。
“老母一百岁,长忧八十儿。”这句话就是每一个为人父母的人的真实写照,一点儿也没有夸张。不论孩子年纪多大,在父母眼里永远都是孩子。
父亲的告诫
父母之爱子 则为之计深远
爱孩子是为人父母的本能,但是很多父母却不会爱孩子,他们自认为对于孩子的爱,不过是一味的溺爱,反而会害了孩子。
在《触龙说赵太后》一文中,触龙就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太后担心长安君去齐国受苦,而不愿意让他去出使齐国为质,那么对他的好处仅仅是这一段时间不用受生活上的苦。可是以后呢,对于国家并无任何贡献的长安君,在赵太后死后又有谁来为他撑腰呢?
赵太后自认为很爱长安君,却自顾自地剥夺了他自己去尝试新生活,克服新困难,为赵国做贡献,为自己积累政治资本的机会。这样的爱很自私,比恨对孩子的伤害还要大。
所以触龙对赵太后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赵太后
方仲永的父亲就是一个反面案例,世代以耕田为生的方家并没有足够的教育经验,所以面对一个如此天赋秉异的孩子,他们并不会为孩子的长远来打算,而仅仅是利用孩子的天赋本能,为父亲谋一时的面子。如此短视的家庭教育思想,令一代天才就此陨落。
方仲永的故事固然令人同情,但是他父亲有其阅历和见识上面的局限,并不能完全都怪他的父亲。而现如今,在很多家庭很多家庭砸锅卖铁也要买一套学区房来投资孩子教育的环境下,却依然有很多家长只为一时之利,而害了孩子一辈子。
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项目(小学生)组的一等奖,是一个小学生写的关于直肠癌的论文,论文里很多复杂的实验和难懂的数据,在很多大人看来都像是看天书一样 ,很显然不会是这个小学生独自完成的学术成果。
最后调查证明,都是他的父母在背后操刀完成的这一切。违背孩子的成长规律,不惜弄虚作假来为孩子赢得一些奖项。
虽然看似让孩子一时风光无限,但是生长在这样的环境下,很难培养出一个有着正确价值的孩子,父母违法乱纪的行为一定会把孩子带入歧途,长久来看,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家庭
听了那么多道理 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韩寒在他的电影《后会无期》中有一句台词,自电影上映后就被人热议,这句“为什么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一度成为各大公号取标题的模板。最后还被有才的网友翻译成一个幽默短语:“理都懂,然并卵。”
父母子女的关系,很多时候也是在重复着这句话。
当我们面对父母的苦口婆心,虽然一再地告诉自己他们也只是普通的父母,他们这样做虽然不太好但是出发点是为了我们好,我们应该理解并且包容。但很多时候我们并做不到心平气和体贴父母,这种沟通一般都会大吵一架甚至互相放话要断绝关系而结束。
面对孩子的淘气顽皮,虽然一再地告诉自己亲生的亲生的,孩子天性就是如此,只要没有造成什么大的伤害就是万幸,我们应该温柔地对待他。可是心里的火气就是压不住 ,不打一顿收不了手。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我们只是听过了这些道理,但是并没有真正懂得这些道理。
当我们真正懂得愤怒情绪主导下的妈妈看起来像个恶魔,会把小孩吓坏的,就不会任由自己的糟糕情绪无限蔓延,而是会先把孩子安抚好,再来想办法平静自己的情绪。
当我们真正懂得家并不是一个讲道理的地方,而是一个讲感情的地方,就不会任由自己被情绪控制而与父母互相伤害,而是选择包容和体贴,想办法找一个两全的方法来使双方都满意。
我们之所以没有真正懂得这些道理,是因为从来没有试过站在对方的立场来考虑问题。
和谐的家庭关系
懂得换位思考才能实现有效沟通
在《触龙说赵太后》一文中,面对随时准备唾他一脸的赵太后 ,触龙只字不提让长安君去齐国为质的话题 ,而只是和她讨论自己的腿脚不便,吃饭不香等老年人的问题,瞬间拉近了自己与赵太后的距离,让她放下了戒备。
然后提出自己对于小儿子的担心,同样作为父母,站在对方的角度上为自己家的孩子打算,让赵太后心里觉得他并不是站在自己的对立面的,而是跟自己是一方的,就对他的建议很容易接受了。
最近有一个遗书在互联网上流传,那个决定去死的十九岁少年在遗书中写道:“父亲这个角色最为有趣的一点在于,如果你没能在你孩子的某个时刻成为他的英雄,那必然在某个时刻会成为他的敌人。”
正是因为立场不同,所以才需要沟通与理解。而想要沟通有成效,只有让彼此站在同一立场,才能够互相理解和体谅。
养儿方知父母恩。很多人只有在当了父母之后,才会明白当年爸妈对自己的无限干涉,都是出于浓浓的深爱。只不过,他们也是第一次当父母,太过偏爱而不自知,就像是当年的赵太后一样。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触龙说赵太后原文注音.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