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意思?
今天是元宵节,说说元宵节的那些事。
元宵节跟春节有什么关系吗?元宵节是不是春节的一部分?
其实最初元宵节的诞生跟春节没有直接关系。它们分别是两个不同的节日。
插图
元宵节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即刘邦建立的汉朝。刘邦死后,他的儿子刘盈即位,这位皇帝十分懦弱,以至于大权旁落到吕后手中。吕后是一个攻于心计且心狠手辣的人,她掌握实权后大量在朝中安插吕氏党羽,造成吕氏一族权倾朝野的局面。吕后死后,吕氏一族为巩固地位,密谋夺权。刘氏宗氏刘襄起兵讨伐,大获全胜。获胜的这一日恰是正月十五。后来即位的汉文帝刘恒为纪念并庆祝这一天,要求点灯欢庆与民同乐。后来元宵节逐渐演化为中国的传统节日,庆祝形式有点灯、猜谜、吃汤圆、放烟火以及耍龙灯狮灯等各种各样的活动。
元宵节发展到今天,已成为春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观念里,人们约定俗成,春节期间指的是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这半个月的时间。所以走亲访友都在这半个月完成。闹完元宵,春节就算结束了,于是人们开始收心,各做各的事儿去。
插图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一句成语,跟元宵节有关吗?
这个典故来源于元宵节。传说在宋朝有一位州官,他的名字叫田登。田登这个人心高气傲、娇横跋扈、官威十足。他认为自己是州官,一方父母官理应高高在上,所以百姓就不能言“登”字,必须避他的名讳。”登“和”灯“是相同的音节,所以百姓也就不能够说“灯”字了。那点灯应该怎么说呢?那一年元宵节到了,于是田登就贴出告示,“本州依例,放火三日。”他本来是想让百姓点灯三天三夜庆祝元宵节。人民群众当然懂得他的意思,但是由于对他的所作所为非常不满,便讽刺他说“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于是这个典故就代代相传,现在被人们用来描述那些不干正事、胡作非为的官员。
插图
作者简介:杨晓艳,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散文协会会员,重庆新诗协会会员。著有诗集《桃花在下雪》,小说《阿蓬江春渡》。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类似的句子.jpg”/>
网友提问: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类似的句子?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是什么意思?
优质回答: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意思是:允许当官的放火胡作非为,不允许老百姓点灯照明。指统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为,却限制百姓连正当活动也不能进行。
这句话出自宋代陆游的《老学庵笔记》卷五,节选内容如下:
“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扩展知识:
《老学庵笔记》是南宋陆游创作的一部笔记,内容多是作者或亲历、或亲见、或亲闻之事、或读书考察的心得,以流畅的笔调书写出来,因此不但内容真实丰富,而且兴趣盎然,是宋人笔记丛中的佼佼者。
《老学庵笔记》是以其镜湖岸边的“老学庵”书斋得名的,书斋的命名乃“取‘师旷老而学如秉烛夜行’之语”。
此书是放翁晚年作品。它记载了大量的遗闻故实, 风土民俗,奇人怪物,考辨了许多诗文、典章、舆地、方物等等。 其突出的特点,一是所录多属本人或亲友见闻,二是特别关心时亊人物,三是所述人事多有议论褒贬。
清代文学家李慈铭认为该书 “杂述掌故,间考旧文,俱为谨严,所论时事人物亦多平允”,称之为“亦说部之杰出也。”
其他网友观点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意思是:允许当官的放火胡作非为,不允许老百姓点灯照明。指统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为,却限制百姓连正当活动也不能进行。这句话出自宋代陆游的《老学庵笔记》卷五,节选内容如下:“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白话文的意思是:田登作郡守时,非常忌讳别人冒犯他的名字,甚至连“灯”字也不让别人说。为此,他先后惩治了包括吏卒在内的许多人。于是,整个州郡内,人们都戏称“灯”为“火”,把“点灯”称为“放火”。元宵节晚上放灯,田登允许人们前来游观,就让手下人写了一张公告榜贴出去,榜上写着:“本州依例放火三日。”扩展资料:《老学庵笔记》,南宋陆游撰,十卷。《老学庵笔记》是以其镜湖岸边的“老学庵”书斋得名的,书斋的命名乃“取‘师驴老而学如秉烛夜行’之语”。此书是放翁晚年作品。记载了大量的遗闻故实, 风土民俗,奇人怪物,考辨了许多诗文、典章、舆地、方物等等。 其突出的特点,一是所录多属本人或亲友见闻,二是特别关心时亊人物,三是所述人事多有议论褒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