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是什么节日是干什么的(七夕节是什么节日是情人节吗)

七夕节是什么节日,七夕节是什么节日是干什么的?

说七夕的故事之前,先来纠正一个思维定式。七夕节,其实不是中国情人节。

汉魏之际,这个节日被正式确定,主角是女子,主要任务是祈愿自己心灵手巧,不要只做个粗线条的女汉子,所以叫乞巧节,也叫女儿节,最后,才顺带求个好姻缘。

当然,谁让织女和牛郎刚巧也在这天一年一会呢,所以情人节其实是喧宾夺主了。

天河浩浩荡荡,分开织女牛郎。

虽然一年一见,平时分居却想。

我劝天下情人,不要总说很忙。

抽空或者请假,经常一起逛逛。

或者直奔商店,装作花钱大方。

或者七夕夜半,散步荷塘边上。

抬头看看夜空,一弯新鲜月亮。

约会恋爱这件事,总归这么点招数,但如果回到正经事——乞巧,你一整天的安排都是扑扑满的。约会毕竟适合晚上,所以很多人说,上元节,也就是元宵,才更应该定为中国情人节。

不过,男人这天就没事了吗?牛郎是不会答应的。

七夕|女子今天可以……

就算没有排好约会档期,这天还是得好好打扮,从头开始,一直到手指头。

七夕洗发,是习俗。温州散文家琦君写的《髻》,提到母亲与叔婆等女眷,都要在七夕沐发,而且洗发水很特别——槿树叶泡出的汁,绿盈盈的,有泡沫,去油腻,头发有光泽。我们身边很多公园小区都种着木槿,如今花开的正好,红色或者白色。

洗完头,再做个指甲。

那些瓶瓶罐罐先搁在一边,今天要作一点,用凤仙花汁染指甲。南宋女子的心思都花在这里了。

住在杭州的周密在《癸辛杂识》里,写了这个方法:把花用叶捣碎,加点明矾或者盐,然后敷在指甲上,包块帛过一夜。第二天你会发现,指甲上是淡淡的胭脂色,没有添加剂,也没有刺鼻的味道。

拾掇完自己,再装点下房间。柳宗元写过一篇《乞巧文》,其中提到“插竹垂绥,剖瓜犬牙”。桌上插几支翠竹,然后,显摆你手巧的时候到了,把瓜果切成种种形状,摆在盆里。比如西瓜,就要切成莲瓣形。

接下去有个小游戏,可能对女汉子来说更难——穿七孔针。这是一种特制长针,上面有七个小孔(也有七根针摆成队形的),用彩线来回穿,穿得快的人,就是心灵手巧的姑娘,算是乞得巧了。

估计很多人穿一根针,就要折腾半天吧。没关系,你还可以请后援团帮你——蜘蛛侠。

今天,捉一只蜘蛛放在小盒里,明天早上打开,如果蜘蛛网结得密,就说明你还是有巧的潜力的。

既然是女朋友的节日,自然也是男人表现的机会。玫瑰巧克力大餐天天可以送,但这一天,请不要再那么俗气。

七夕节物,宋代开始流行起来,成了当天的抢手货。《东京梦华录》里写道,市场上到处都是兜售摩罗、水上浮、谷板、种生、花瓜、果食花样、果食将军、双头莲等七夕节供之物的商贩。

尤其是摩睺罗,宋代也叫摩喝乐、摩孩罗、魔合罗等,名气很异域风,这与当时西域文化的传入有关。它的造型就是泥娃娃,通常为土木质,《武林旧事》里说,也有用泥雕、玉刻、金铸的,把它们放在彩栏座上,身穿时髦衣服。

北宋时,苏州坊间生产的泥孩儿最有名。到了南宋,摩罗的装饰更高档了,衣冠是珍珠翡翠做的,戴着用金线编织的钗镯,佩有珍珠串成的项链,无论贵族还是平民的女孩都要买一个回去。

这种泥娃娃现在不容易看到,于是,有人做成了耳环,小人儿手持荷叶,成了呆萌之物,淘宝上可以搜起来。

还有衣服,这天的应景图案,自然是鹊桥,有心的你,是不是该行动了?

七夕|我们一起可以……

万事停妥,只差夜半无人私语时。

《浮生六记》里,写到七夕之夜,陈芸设香烛瓜果,与沈复同拜天孙于“我取轩”中。他拿出“愿生生世世为夫妇”图章二方,执朱文,芸执白文,以为往来书信之用。

这是一番私语,写在信笺上。

许广平爱吃枇杷,鲁迅跟她通信时,先选了一张印着三个通红的枇杷。第二张花笺,则以并蒂莲为背景图案。许广平心领神会:“那两个莲蓬,并题着的几句,都很好,我也读熟了。你是十分精细的,那两张纸必不是随手捡起就用的。”

不是微信,而是信,也是相信。七夕的节物,便是瓜果,身边之人,爱吃什么水果,认真选一张信纸,并不难。

另一番私语,留在星空里。

不要以为鹊桥相会只是传说,懂得星空之美的人,自然可以看到。

2012年七夕,果壳网的一位星空摄影师,在河北丰宁坝上草原,拍到一张七夕银河图,微博刷屏,现在还能搜到。你能清楚看到,织女星和牛郎星隔银河相望,而这两颗亮星及天鹅座的天津四还会组成夏季大三角。所以,如果今晚天气不错,视线宽广,这或许比看电影更浪漫。

你们并肩坐着,并不说话。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七夕最美的——关于爱的表达,莫过于此。

看完星星,没有牵手?塞格林说:爱是想触碰,又收回的手。

这是留给七夕夜的彩蛋。(浙江24小时-钱江晚报记者 马黎)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七夕节是什么节日是情人节吗.jpg”/>

网友提问:

七夕节是什么节日,七夕节是什么节日是情人节吗?

七夕节是什么人的节日?是恋人、还是夫妻?

优质回答:

在这里我要感谢头条对我的邀请!在这个酷热的夏天我要感谢头条的全体的工作人员和天下所有同胞和支持我的所有的朋友们说声,七夕节快乐!愿您们全家夫妻恩爱合家欢喜,永远快乐!

在中国的传统史上,七夕节即是爱情节,也是夫妻团圆节。理由如下;

这个典故是华夏一个富有神奇的色彩的一个神话故事。

七夕节应该是中国民间文人对爱情的向往而刻画的一个神话故事。正因为撰写的精彩。所以被广泛流传。

慢慢成为了人们心中一个标榜,所以这个七夕节是为了纪念。牛郎和织女从相爱走到了夫妻时一段真诚爱情的典故,即是爱情节,也是夫妻团圆节。也是古代文人们对爱情向往而编织出来的一个神话故事。成为了华夏民族情侣和夫妻之间的一个标榜和丰碑。也印证了华夏民族对感情重视。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上刻画着古人对爱情的向往和执着追求。在中华五千文明爱情史上,刻写着不朽的丰碑。

其他网友观点

热恋情人间的节日,至于送什么礼物请看以下视频,只能帮你到这了

其他网友观点

感谢的邀请,七夕节,这个节日由来已久。源于汉朝,有史书记载“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

早在《诗经》时代,七夕就被作为天象为中国古代的人们所认知。更是随着纺织技术的产生就有了牵牛星和织女星的记载,慢慢的,也就有了牛郎和织女的故事。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家利用这个契机做活动,但是很多人都忽略了一个基本常识。七夕节在2006年5月20号被列入国务院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这个可不得了,名气倍增。但是同时也被人带上了中国情人节这个帽子,可是有没有发现这个帽子戴错了?

七夕节的主要人物是谁?牛郎和织女,还有他们的一对儿女。时间,中国的古代。地点,银河,也就是天上。宋代词人秦观所作的《鹊桥仙-纤云弄巧》已经把这个事情说的很清楚了。

“轻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故人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前半部分写了牛郎和织女,在这一天相聚会,下边写了他们俩的离别。牛郎和织女的故事,我不用再累述了,相信大家都知道牛郎和织女本是一对夫妻,结果被丈母娘王母娘娘坏了好事儿,具体原因可能是因为牛郎家比较穷,没有车,又没有房,只有一头耕牛。丈母娘的心谁明白呢?现在相信很多人都为这个发愁呢!从此天各一方,只有每年的七月七,由鹊桥搭桥才能在银河上一聚!但是今天要说的重点恰恰就在这里,牛郎和织女,他们的关系是夫妻,并且已婚已育,还有一对儿女。所以说这个时候你说他们是情人过情人节,这就是大错特错!为什么呢?从这上面我们可以看得出来,牛郎和织女他们过的是什么节夫妻节。这个和情人没有半毛钱关系!所谓的情人节完全是现在商家为了营销搞出来的噱头!这就是现在的营销手法没有节,也要给你造出来一个节!关键这种节都是用来花钱的,从来没有说给你放假或者发福利的!

西方的情人节是2月14号,大家都知道。但是作为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中国东方文明古国有没有自己的情人节呢?答案是肯定的有,并且来源还特别早,具体是什么时候呢?那就是在我国西汉汉武帝时期,这个时候就要提到相声的始祖,有些半仙儿的那个家伙——东方朔!传说他偷过王母娘娘,蟠桃园的桃!这个说法,这个情人节也来源于东方朔的成人之美:话说汉武帝时期,在宫内有一个宫女叫做元宵。因为她在家乡是有情郎的,也是订了亲的,结果被征召到宫中以后就难得一见,古代人都重情重义,痴情的女子,重情的汉。她那个情郎也来到了长安城,一直在皇城外,期盼着和自己的情人相见一面。东方朔那首喜欢客串,跑到宫外街头算算卦。再回来给汉武帝吹吹牛,刚好这件事让他知道了。他就决定成人之美,他就告诉汉武帝说正月十六,皇宫有劫数,易失火。因为汉武帝是见过他那个空手摘桃的本事,汉武帝本身也比较迷信,就问他有没有破解的方法。东方朔说,天命难违,但是在正月的晚上可以满城张灯结彩,让老百姓进城观灯,则可以瞒过老天,躲避过过十六日这一劫!

于是汉武帝就下令,按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正月十五晚上,宫内宫外老百姓都打着灯笼进行游街。从天空看,宛如一条火龙盘绕着长安城。这个时候,宫内的宫女也打着灯笼上了街,而元宵的灯笼上写着元宵,也在东方朔的安排下,与自己的情郎有情人终成眷属。这个就是成人之美的来历!所以说中国的这个元宵节,其实才是真正的情人节!

看到这里应该明白了吧,七夕是地地道道的夫妻节,这个是夫妻过节的啊,如果说你们有证的可得看好另一半了。如果没证的也可以去凑合过过夫妻节。而情人千万别去掺合人家夫妻节,这个可是要挨揍的!这个七夕,你有没有想好,是和自己有证的官人和娘子过呢?还是和自己的情人过?

其他网友观点

感谢的邀请,七夕节,我觉得不管是恋人还是夫妻都可以过,生活需要调剂,天天开心,夫妻恩爱。

其他网友观点

其实匕夕是牛郎与织女。夫妻二人团聚之日。意思就是他们的结婚记念日。但如今社会呢却非要被吵作是什么情人节。我认为应该是夫妻节。

与七夕节是什么节日相关的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