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劝学原文及翻译及注释(高中劝学原文及翻译朗读)

高中劝学原文及翻译,高中劝学原文及翻译及注释?

~知识梳理~

教学目标:

1.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掌握本文出现的通假字、活用词和特殊文言句式。

2.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3.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原文回顾: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知识梳理:

一、走近作者

荀子(约前313-前238),战国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名况,当时人尊称他荀卿。汉代著作因避宣帝刘询讳,写作孙卿。赵国人。游学于齐,后三为祭酒(学长),继赴楚国,由春申君用为兰陵(今山东苍山兰陵镇)令,后终老其地。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虽属儒家学派,但也受到各家的影响,成为先秦时期的一集大成者。批判和总结了先秦诸子的学术思想,对古代唯物主义有所发展。反对天命、鬼神迷信之说,肯定“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即自然运行法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思想。

二、了解背景

荀况著有《荀子》32篇,内容涉及政治、哲学、治学方法、立身处世之道、学术论辩等方面。其文笔雄辩,说理透彻,气势浑厚,多用排比,又善用喻,有独特的风格。

三、文言知识

一、通假字

 1.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用火烤使木弯曲,使……弯曲)

 2.知明而行无过(“知”通“智”,智慧)

 3.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4.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晒)

二、古今异义

 1. 博学 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2. 参  古义:验,检查。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参加,参考。

 3. 疾  古义:强。例:声非加疾也(这里指声音宏大);疾风知劲草。

   今义:疾病,快。

 4. 假  古义:凭借,借助。例:假舆马者。

   今义:与“真”相对。

 5. 金  古义:金属制的刀剑。例:金就砺则利。

   今义:金银。

6. 爪牙 古义:爪子和牙齿。例:蚓无爪牙之利。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7. 用心  古义:思想意识活动。例如:用心一也。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8.用 古义:因为;今义:使用。如:用心一也

9.跪 古义:脚或腿;今义:跪下。如:蟹六跪而二螯

10.寄托 古义:容身,托身;

今义:把感情、理想、希望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如: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

②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

2.名词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

(二)动词的活用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 其曲中规(曲:形作名,曲度,弧度)

②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形作名,高处)

2.形容词作动词

故木受绳则直(直:形容词作动词,变直)

3.形容词的使动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四)数词作形容词(一说是数词作动词)

用心一也(一,数词作形容词,专一)

四、一词多义(结合完成练习二)

1. 绝

①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口技》)( 停止)

②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隔绝)

③以为妙绝 (《口技》)(极点)

④ 佛印绝类弥勒 (《核舟记》)(非常)

⑤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横渡)

⑥ 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 (《屈原列传》)(断绝)

2. 强

①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杜甫《前出塞》)(有力的弓)

②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 (强健、强壮 )

③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木兰诗》)(有余、略多)

④ 乃自强步,日三四里 (《触龙说赵太后》)(qiǎng,勉强)

⑤ 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 (《赤壁之战》)(强盛)

3. 假

①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送东阳马生序》)(借、借用)

②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借助、利用)

③ 乃吾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假装)

④ 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 (假如、如果)

4. 望

①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劝学》)(远看)

②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鸿门宴》 )(盼望、希望)

③ 先达德隆望尊 (《送东阳马生序》)( 声望 )

④ 予犹记周公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五人墓碑记》)(农历十五日)

5. 闻

①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劝学》)(听见)

② 博闻强志 (《屈原列传》 )(见闻、见识)

③ 初闻涕泪满衣裳 (《闻军官收河南河北》)( 听说 )

④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 使上级听见 )

⑤ 况草野之无闻者欤 (《五人墓碑记》)( 声望、声名 )

⑥ 以勇气闻于诸侯 (《廉颇蔺相如列传》)( 闻名、出名)

⑦ 扫后更闻香 (《和张秀才落花有感》)(用鼻子嗅)

五、特殊句式(固定格式)

(一)判断句

 ①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② 用心一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③ 用心躁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二)倒装句

1.介词结构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①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②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定语后置句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三)被动句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被雕刻)

(四)省略句

①輮以(之,省代词,它)为轮

② 蟹(省谓语“有”)六跪而二螯

(五)固定用法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例句: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四、主旨

《劝学》作为《荀子》的开篇之作,作者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点,运用大量的比喻,充分深刻地论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态度,劝导人们要以正确的心态和方法去学习、提倡虚心请教,学无止境,循序渐进,坚持不懈,专心致志。从而提高品位境界,改变品性才智,修身养德,完善自我。

~例题汇总~

例1.下列各句中“焉”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B.斯天下之民至焉

C.朝济而夕设版焉

D.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答案:A

解析:“焉”:兼词,于此

例2.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2自然段开头的两个比喻,说明学习能使人提高和发展。

B.“木为轮”“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三个比喻,说明经过人工改造,客观事物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同理,人要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要“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一句,从正面阐明学习的重要性。

D.“假舆马”“假舟楫”等比喻,说明学习可以增长才干,弥补不足。人的资质本来差距很大,但通过学习可以补齐。

答案:D

解析:最后一句不对。“君子生非异也”说明人的资质差距不大。

例3.下列各项,都属于课文用来论证学习的意义的一项是(  )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③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④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⑤以为轮,其曲中规

⑥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③④⑤

答案:C

解析: ③是态度方法,④⑥是作用

例4.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青出于蓝”“冰寒于水”两个比喻,在文中用来说明学生必能胜过老师,以及学习的重要性。

B.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都不是先天生成的,而是在后天不断学习改造中获得的。

C.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这些比喻都用来论证学习能够弥补不足。

D.作者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时,从正面和反面设喻对照,说明“积”与“不积”效果完全不同。

答案:A

解析:“青出于蓝”“冰寒于水”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过程,可以有所发展、有所提高。

例5.阅读下面语段,回答1~3题。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不积跬步  跬:古代指半步。

B.风雨兴焉  兴:起兴。

C.驽马十驾  驾: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叫“一驾”。

D.金石可镂:  镂:雕刻。

答案: B(兴:起。)

2.下列成语中的“备”字意义与“圣心备焉”的“备”相同的一项是(  )

A.德才兼备  B.有备无患

C.攻其不备 D.求全责备

答案: A(题干和A都当“具备”讲,B准备,C准备,D完备。)

3.下列对这个文段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个文段启示我们,说理并不排除生动性的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比喻。

B.从这个文段我们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

C.从这个文段我们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对“学”而言,人的先天条件并不是决定因素,关键在于后天努力。

D.这个文段运用了排比、对比、对偶、夸张等多种修辞方法。

E.这个文段说明的突出特点是以喻代议,寓议于喻。

答案: D(没有夸张。)

例6.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娄师德,字宗仁,郑州原武人。第进士,调江都尉。扬州长史卢承业异之,曰:“子,台辅器也,当以子孙相委,讵论僚吏哉?”

上元初,为监察御史。会吐蕃盗边,刘审礼战没,师德奉使收败亡于洮河,因使吐蕃。其首领论赞婆等自赤岭操牛酒迎劳,师德喻国威信,开陈利害,虏为畏悦。后募猛士讨吐蕃,乃自奋,戴红抹额来应诏,高宗假朝散大夫,使从军。有功,迁殿中侍御史,兼河源军司马,并知营田事。与虏战白水涧,八遇八克。

天授初,为左金吾将军,检校丰州都督。衣皮袴,率士屯田,积谷数百万,兵以饶给,无转饷和籴之费。武后降书劳之。长寿元年,召授夏官侍郎,判尚书事,进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后尝谓师德:“师在边,必待营田,公不可以劬劳惮也。”乃复以为河源、积石、怀远军及河、兰、鄯、廓州检校营田大使。入迁秋官尚书、原武县男,改左肃政御史大夫,并知政事。证圣中,与王孝杰拒吐蕃于洮州,战素罗汗山,败绩,贬原州员外司马。万岁通天二年,入为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后与武懿宗、狄仁杰分道抚定河北,进纳言,更封谯县子、陇右诸军大使,复领营田。

圣历三年,突厥入寇,诏检校并州长史、天兵军大总管。九月,卒于会州,年七十。赠幽州都督,谥曰贞,葬给往还仪仗。

师德长八尺,方口博唇。深沉有度量,人有忤己,辄逊以自免,不见容色。尝与李昭德偕行,师德素丰硕,不能遽步,昭德迟之,恚曰:“为田舍子所留。”师德笑曰:“吾不田舍,复在何人?”其弟守代州,辞之官,教之耐事。弟曰:“人有唾面,洁之乃已。”师德曰:“未也。洁之,是违其怒,正使自干耳。”在夏官注选,选者就按阅簿。师德曰:“容我择之可乎?”选者不去,乃洒笔曰:“墨污尔!”

狄仁杰未辅政,师德荐之,及同列,数挤令外使。武后觉,问仁杰曰:“师德贤乎?”对曰:“为将谨守,贤则不知也。”又问:“知人乎?”对曰:“臣尝同僚,未闻其知人也。”后曰:“朕用卿,师德荐也,诚知人矣。”出其奏,仁杰惭,已而叹曰:“娄公盛德,我为所容乃不知,吾不逮远矣!”总边要、为将相者三十年,恭勤朴忠,心无适莫,方酷吏残鸷,人多不免,独能以功名始终,与郝处俊相亚,世之言长者,称娄、郝。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总边要、为将相者三十年  总:总结。

B.高宗假朝散大夫,使从军  假:借助,利用。

C.武后降书劳之  降:委屈。

D.师德喻国威信  喻:表达,说明。

答案: D(A总:统领;B假:临时代理职务;C降:下传,下达。)

5.以下各组句子中,表明娄师德深沉有度量的一组是(  )

①吾不田舍,复在何人?

②当以子孙相委,讵论僚吏哉?

③洁之,是违其怒,正使自干耳。

④师德喻国威信,开陈利害,虏为畏悦。

⑤出其奏,仁杰惭

⑥选者不去,乃洒笔曰:“墨污尔!”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答案: A(②是卢承业对娄师德的高度评价。④体现了娄师德的智慧。)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娄师德出使吐蕃能使敌人畏服,后来朝廷招募勇士讨伐吐蕃,他自告奋勇前去应招,显示了有勇有谋的特点。

B.娄师德担任左金吾将军、检校丰州都督时身先士卒,带领士兵屯田,积蓄粮谷数百万,使军队供给充足,为稳定边疆做出了贡献。

C.娄师德要求弟弟“唾面自干”,说明他怯懦、窝囊,这也是武则天一直重用他的根本原因。

D.本文虽为娄师德的传记,却也能反映出武则天善于用人。武则天能够选择恰当时机慰劳并勉励在边疆驻防的娄师德,也能在恰当时刻提醒心有偏见的狄仁杰。

答案: C(“怯懦、窝囊”不对,“根本原因”在原文中没有依据。)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深沉有度量,人有忤己,辄逊以自免,不见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娄公盛德,我为所容乃不知,吾不逮远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为人不浮躁宽宏大量,有人冒犯自己,就逊让来避免自己(与别人的矛盾),不露(不满)神色。(2)娄公大德,我被他宽容却不知道,我不及他远了!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高中劝学原文及翻译朗读.jpg”/>

与高中劝学原文及翻译相关的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