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简介,孙思邈简介怎么读?
孙思邈是我国著名的医药学家,也是民间所称的“药王”,至今仍受到人们的崇拜和祭祀。
在孙思邈死后不久, 就被人们神化说是得道成仙了。《大唐新语》便有这方面的记载,说孙思邈死后 “月余颜色不变, 举尸入棺,如空焉, 时人疑其尸解矣”。
孙思邈
仅仅在唐代,孙思邈就被人们附会上了各种传说。
《酉阳杂俎》记载了孙思邈在昆明池救龙的故事,还有他向玄宗 “乞武都雄黄”的神化事迹;《独异志》上也记载了他能够 “章疏闻天”,已经成为一个得道成仙的神仙了。
之所以会出现这一现象,从本质上来说,在于人们心中对于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以及无病不能医的高超医术的崇拜。
一、
孙思邈博学多才,不仅通晓老庄之学,在佛道两教的阴阳 、推步、数术上都有精深造诣。
再加上他在药物学、营养学、针灸学、炼丹学、养生学等方面的成就,完全符合了神仙的“无所不能”。
作为中国古代少有的高寿者,活了一百多岁的孙思邈长生不死的神仙极其相像。加上他不求仕进,淡泊名利的思想又恰好与神仙隐居山林的形象不谋而合。
当然最关键的一点,是孙思邈医德高尚,对病人不分贵贱,一视同仁,这种高尚医德又与神仙心济苍生, 有求必应的精神十分契合。所以他死后,他的形象迅速神化,成了中国妇孺皆知的“药王神”。
孙思邈的著作很多,其著作共有 50余种,其中医学类的17 种,养生类14种,内丹、气功类6种,金石药类7种,占卜5种,道家类的 3 种等等。也就是说,除了是一位医学家,他还是一位养生专家,一位化学家,一位精通炼丹的道士。
从孙思邈流传下来的《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来看,孙思邈不但医学理论造诣极深,而且临床水平也是极高。
在这两本著作中,孙思邈记载了大量为患者治疗的病例,以及大量他独创的药方,这些全都是他一生大量临床实践的精华。
《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两部巨著中,还有大量的养生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对人的性情、饮食、运动、起居、环境,甚至是房事等方面均有详细的阐释,可以说是博大精深又浅显明白。
孙思邈的养生理论源于道家思想。他认为人要想健康长寿,就必须要心慈行善,只有有德之人,才能趋利避害、幸福长寿。
所以孙思邈提出了养性与养德合二为一的理念,指出养生者应主动修德,行事要顺应天道,并应将此变成生活的常态,只有加强道德修养,才能保证内心安和、身体强健,以求最终达到神清气爽、健康长寿的养生目的。
今天的人们都知道,人们出于满足精神和物质欲望的适度追求是合理的,但如果人的欲望过度膨胀,则必定会贻害心身。所以孙思邈告诫人们,养生最重要的就是知足常乐、恬淡平和以及适当节欲。
现代人大多急功近利,所以很多人对孙思邈提出的一些理论并不是完全赞同,甚至说这些理论是“奇谈怪论”,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二、
孙思邈认为人要想长寿,必须适当禁欲。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说:“御女之法能一月再泄,一岁二十四泄,皆得二百岁,有颜色,无疾病,若加以药,则可长生也。”
按照这个理论,一个成年人每月的房事最好不超过两次,这样的话,就可以长寿。这是一种“节欲保精”的理念。
虽然说性欲是人的生理需要,不可能绝对禁止,“男不可无女,女不可无男,无女则意动,意动则神劳,神劳则损寿”。
所以强行抑制性欲有悖于生理需求,无益于养生,但性欲也要有节制,不能 “苟求快意“,要”务存节欲,以广养生也。”他警告年轻有人,“倍力行房,不过半年,精髓枯竭,惟向死亡。少年极需慎之”。
孙思邈把“欲”与“精”的关系比作“火”与“油”,火旺则油耗,欲多则精伤。人不可有太过频繁的性生活消耗,否则会损害健康、缩短寿命。尤其是人到中年,更应该闭精息欲,做到“上士别床,服药百裹,不如独卧”。若能如此节制性欲,便可达到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的目的。
孙思邈并不是一个完全的禁欲主义者,他生活的年代,“房中术”很盛行,孙思邈对此也有过深入的研究。
他在《房中补益》的开篇即提出“以人疗人 , 真得其真”的命题 ,提出只要方法得当,是可以通过性生活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的。但这种性生活是有技巧的,是需要专门修炼的 。
“年至四十 ,须识房中之术” 。这是孙思邈一直强调的。房中之事不只要行之有法,操之有术,就能采阴气而补阳气,达到长生不老的效果。
孙思邈强调把性生活作为以人疗人的一种道术,指出“夫房中术者,其法一夜御十女,闭固而已,此房中之术毕矣 。兼之药饵, 四时勿绝,则气力百倍,而智慧日新 。然此方之作也 ,非欲务于淫佚 ,苟求快意, 务存节欲,以广养生也 。”
这里有一个让人困惑的问题:孙思邈一方面提出要节欲, 一方面又说“夜御十女”,不是矛盾吗?
实际上孙思邈所说的节欲,是一种调节控制精液排泄的房中炼养技巧,也就是他所称的“炼欲”的功夫 。
节欲的重点是“闭固不泄”,一夜御十女也好,二十女也罢,都应该做到“交而不泄”的房中真谛,就能在更全面更广泛的基础上养护生命,达到健康长寿甚至“登仙”的境界。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要“节欲闭固”呢?孙思邈认为“精者,身之本也,血脉之川源,守骨之灵神也 。精去则骨枯 , 骨枯则死 ,是以宝之也 。精少则病,精尽则死 ,不可不慎!”
为解决这个矛盾, 孙思邈提出了“数交慎密”的原则,也就是“交而不泻” 。
怎么才能贯彻“数交慎密”的原则呢? 孙思邈说:“采气之道 , 但深接勿动,使良久气上面热,以口相当引取女气而吞之 ,可疏疏进退 ,意动便止 。”
也就是从呼吸控制入手 ,通过鼻多纳气,口微吐气的调节,以阴精自补,从而强身益寿。
三、
孙思邈上面所说的“数交慎密”,其实是一种道教“采阴补阳”的修炼方法,它的实际效果直到今天也没有得到科学证实。
历史上采阴补阳之术一直都很有市场,宋代以后更发展成为"炼内丹"之术,但它一直受到很多人的批评,认为操此术者不仅不可能长生不老,反而易流于纵欲。
在今天的人看来,这种理论毫无科学依据,作为“药王”的孙思邈居然笃信这类歪门邪道,未免有些让人意外。
孙思邈在房事方面还有一个理论,就是认为行房事还要注意天气的变化。天气好时行房,有助益效果,反之则会伤身。
也就是他提出来的”御女之法,避大风大雨大雾大寒雷电霹雳“,在风雨交加、电闪雷鸣之时行房,会出现很严重的后果——”损男百倍、令女得病、有子必癫痴顽愚,喑哑聋聩,挛跛盲眇,多病短寿,不孝不仁。“
按照孙思邈的理论,如果天气不好的时候行房,是违背天意的,会对夫妻身体产生危害。在这种天气怀上了孩子,不是残疾就是心智不健全。这也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一个孩子的品行是靠后天培养的,怎么可能和怀上孩子时的天气有关呢?
孙思邈还有一个绝活,就是让胎儿在娘肚子里实现性别转换,女胎变成男胎!
在《备急千金要方》中,孙思邈说:“妊娠二月名曰始膏,精气成于胞里。至于三月,名曰始胎,血脉不流,象形而变,未有定仪,见物而化,是时男女未分,故未满三月者,可服药方术转之,令生男也。”
一句“可服药方术转之,令生男也”,的的确确摧毁了许多人的世界观。我们知道生男生女是和精子中自带的染色体是“X”还是“Y”有关的,这东西还能变化吗?那么该怎么“转”,才能把女胎变成男胎呢?
可惜的是,孙思邈并没有把这个方子详细地写下来。按说以他那么大的腕儿,不至于胡乱吹牛,但这个事却又和常识不符,真搞不懂“药王”老先生是怎么想的?
如果说胎儿性别转换已经让人目瞪口呆,那孙思邈还有个方子,能让孕妇直接怀上男胎,根本不用“女胎转男胎”那么麻烦。这可真是一步到位,还要什么自行车?
这个方子孙思邈倒是记了下来,让我们来看看到底是什么仙丹妙药,能有如此神通:“丹参 、续断、芍药、白胶、白术、柏子仁 、甘草各二两; 人参、干姜各三十铢;吴茱萸、橘皮 、当归各一两;白芷、冠缨各一两;干地黄一两半,以蜜和丸如梧子大,酒服十丸,日再,稍加至二十丸。又方取原蚕屎一枚,井花水服之,日三。”
我不知道有没有人试过这个方子,上面的药材倒也不是很难配齐,就是不知道效果怎么样。不过按常理来说,
如果这个方子真的应验如神,我估计当年计划生育政策比较严格时,就不会有那么多人去当“超生游击队”了,直接吃上二十天,不就保证生儿子了吗?由此可见,这个方子不是很靠谱。
但是这显然不是孙思邈的全部水平,万一这个方子不灵,人家还有更绝的。比如“以斧一柄,于产妇卧床下置之,仍系刃向下,勿令人知。如不信者,待鸡抱卵时,根据此置于窠下,一窠儿子尽为雄也。”
取一把斧头放在产妇床下,能让这个女的生的全是儿子,这东西说起来就不太像是医学的,倒是有点像邪术了。我不知道孙思邈这个方法的成功率有多少,但显然老先生受了宗教中某些思想的影响,这种奇怪的方法,应该是老先生留下来的“糟粕”了。
四、
孙思邈是个医生,也是个道士,对“炼丹术”这种将草木矿物和药物一起放入炉中高温熔化,炼成的“仙丹”情有独钟。他同样认为,人是可以借助于“仙丹”获得永生的。
孙思邈深谙对“炼丹术”。他认为“凡欲求仙,大法有三:保精、引气、服饵”,甚至还说出过“金液丹华是天经,玩之不休必长生”这样的话来——而这,也被人视为他的又一奇怪理论。
隋唐时期,因魏晋遗留下来的所谓“遗风”以及道教地位的提升,服食丹药在士大夫阶层中十分流行,许多人热衷于服用一种名叫“五石散”的丹药,因此断送性命者大有人在。
当时绝大多数人对“金丹”的认识是:“夫金丹之为物,烧之愈久、变化愈妙;黄金入火,百炼不消,埋之毕天不朽。服此二物,炼人身体,故能令人不老不死。”
孙思邈的伟大,在于他虽然没有站出来质疑和反对服食丹药,但他因时而化,对金石药物服食适宜性和治疗功能进行了深入研究,主张服食丹药应当先食后药,先晓病源,知其所犯。
在他的影响下,丹药服食也渐渐转向治病疗疾而发展,并开创了“丹药”这一中医的新剂型与特殊制作工艺。
孙思邈对炼丹术与丹药服食养生的实践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沈括在《梦溪笔谈》中便记载说,孙思邈曾告诫世人,“石在身中,万事休泰。唯不可服五石散。盖以五石散聚其所恶,激而用之,其发暴故也,医不可以不知也”。
唐代以后,炼丹师虽然层出不穷,但他们都受到孙思邈的理论体系的影响,使得“外丹黄白术皆用魏晋时金石药”的现状得到了改变,出现了“唐宋外丹黄白术,且参用草木药”的局面。
不管怎么说,孙思邈在医学上的杰出贡献,一直是得到人们的认可的。唐太宗在《赐孙真人颂跋》中评价他“医术冠绝,所留方论人用之, 无不获救。”
唐太宗
这应该不是夸大之辞,面是反映了他在医学上的杰出贡献。 在生产力水平低下, 医学不够发达的唐代,人们内心充满了对疾病和死亡的恐惧,孙思邈的出现,满足了广大人民对生命和健康的美好愿望和渴求。
所以,我们对孙思邈的一些主张和理论,并不能完全以“奇谈怪论”而一言蔽之。就算是人们现在比较反感的炼丹术,虽然大家都知道它不能让人成仙,但炼丹士们在无数次失败的过程中,也积累了不少化学知识和操作经验。
孙思邈就知道如何制作火药,他在《丹经内伏硫黄法》一文中记载,将硫磺、硝石、木炭混合制成粉,便可以制作成火药。正是炼丹术传到西方后,才开启了近代的化学之门。
孙思邈“奇怪的理论”,其实可以看成是他在不同领域进行的探索,不管这些理论正不正确,都不应抹杀孙思邈的成就。否则,孙氏如何能被人们神化, 成了人们心目当中的“药王菩萨”?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孙思邈简介资料.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