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董大古诗一首(别董大古诗其一)

别董大古诗,别董大古诗一首?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别董大古诗其一.jpg”/>

网友提问:

别董大古诗,别董大古诗带拼音?

别董大整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优质回答:

这是高适非常有名的绝句,妙在大气豁达。

下面,王和尚就解析一下这首作品。

先说董大是谁,据古人的记述,董大,原名董庭兰,是唐玄宗时期有名的音乐家,善于弹琴,并且性格洒脱,不汲汲于名利,堪称“高才脱略名与利”。董大年轻时候不喜欢读书,到处飘荡流浪,甚至乞食为生。直到五十岁,才开始用心读书,学作诗人,他的诗多写边塞战事与景象。由此可见,他的诗风与做事风格,与高适有几分相似,故二人交情甚厚。

高适曾有诗赠送与他:

别董大二首 其二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馀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其中“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一句既有感慨,也有大丈夫洒脱之意。可见高适与董大可谓相知甚深,也一样潦倒不得志。

而我们更熟知的是这一首:

别董大二首 其一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首诗应该写于高适不得志之时,此时高适也在浪游。查高适年谱可知:此诗做于唐玄宗天宝六年,即公元747年,此时高适已经44岁了,这期间他一直到处漫游,曾游魏郡、楚地等,又曾旅居东平等地。

两个不得志的人相遇,很快又要分别,作者会作何感想呢?挚友分别,一般人写,大多会写惜别、伤感、甚至别后寂寞之意。但是高适却不然,高适此人虽然此时仕途坎坷,处处碰壁,但是仍有一股冲天气概,反而写出旷达、开阔、豪情万丈之作来。这是高适性格的原因,也是盛唐自信昂扬的象征。

先看首联“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此联主写离别之景,渲染离别时的氛围。黄云堆积,将要下雪,白日无光,而着以“千里”却显得广阔辽远许多,而作者此时的心情也可知:挚友离别,当然心情沉重。与朋友依依不舍,相处虽然短暂,但是感情浓厚,故而从未雪一直等到“雪纷纷”,这既有时间的流逝,也有感情的变化。

北风呼啸,大雁飞鸣。古人常用“雁”这一意象,来表达分别或者书信,比如“雁书”。而大雁又多是成群而飞,看到大雁群飞,而作者却要与朋友分别,在满天飞扬的雪中,这种情景怎不让人伤感?!

需要注意的是,作者的目光是宏阔的,他笔下的景虽萧索却辽远,虽寂寞却浩荡。这就是作者的笔力。与朋友在如此凄惨的情景分别,作者对朋友会不会有担忧?对自己的前途会不会有迷茫?这其实都在暗示。

若是接下来写伤感、迷茫和担忧,这诗就俗了。所以二联,作者手腕逆转,翻萧飒为豪壮,变伤感为自信,真让人拍案叫绝。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此句明白如话,却雄壮自信,即安慰朋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其实也是暗示自己的自信与旷达!分别不必哭泣,前途也不会寂寞,以你的才学和能力,到哪不能结交到挚友呢?这就是自信,这就是豁达,也是“糙爷们”独有的情怀!

需要注意,“莫愁”二字,带有极大的安慰和告诫之意,而“谁人不”又彰显极大的自信。以“知己”与“识君”来看,既然相识就可相知,既然相知一样可以像你我你一样成为知己,那又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高适此诗,悲而豪壮,朴而硬朗,故而流传千古,真是实至名归!

还有,殷璠《河岳英灵集》中评价高适的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唐诗纪事》中说他的诗“气质自高”,由此诗也可看出高适的风骨与气度。

顺便说一句,高适是唐代诗人中官职最高者,他以军功获封渤海县侯,寿62岁而终,这与他的自信、风骨和气魄是分不开的。

回答完毕,希望诸位喜欢。六不和尚。

与别董大古诗相关的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