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和渔歌子,张志和渔歌子古诗?
?教科书式品鉴诗词,唐诗宋词品鉴的第399首古诗词
《渔歌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古词今译: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飞翔,江岸桃花盛开,春水初涨,水中鳜鱼肥美。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乐然垂钓,用不着回家。
注释解说:
(1)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2)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3)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4)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鳜鱼:俗称“花鱼”、“桂鱼”。扁平、口大、鳞细、黄绿色,味道鲜美。(5)箬笠:用竹篾、箬叶编的斗笠。(6)蓑衣:用草或棕麻编织的雨衣。
品鉴鉴赏:
壹
西塞山在今浙江省吴兴区境内的西苕溪上,从前叫道士矶,是一座突出在河边的大石岩。西苕溪北通太湖,南邻莫干山,风景很优美。张志和这首词描绘春汛期的景物,反映了太湖流域水乡的可爱。
贰
白鹭就是平常人们叫做鹭鸶的那种水鸟。远远望去,它的外形有点象白鹤,腿和脖子特别长,便于在水中寻找食物。“西塞山前白鹭飞”,它们在西塞山前,展翅飞翔,使这个鱼米之乡更显得生趣洋溢了。“桃花流水”就是桃花水。南方每年二三月间,桃花盛开,天气暖和,雨水比冬天多,下几场春雨,河水就会上涨,于是逆水而上的鱼群便多起来了。作者没有简单地说春汛到来,而是用“桃花流水鳜鱼肥”来描写,这就更能勾起读者的想象,使人们似乎看见了两岸盛开的、红艳艳的桃花;河水陡涨时,江南特有的鳜鱼不时跃出水面,多肥大呀。“鳜鱼”是一种味道特别鲜美的淡水鱼,嘴大鳞细,颜色呈黄褐色。春汛来了,渔夫当然不会闲着,他们也忙碌开了。“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写的都是他们。”归”,回家。“不须归”,是说也不须回家了。从渔翁头戴箬笠,身披蓑衣,在斜风细雨里欣赏春天水面的景物,读者便可以体会到渔夫在捕鱼时的愉快心情。
叁
作者是一位山水画家,据说他曾将《渔歌子》画成图画。确实,这首词是富于画意的。苍岩,白鹭,鲜艳的桃林,清澈的流水,黄褐色的鳜鱼,青色的斗笠,绿色的蓑衣,色彩鲜明,构思巧妙,意境优美,使读者仿佛是在看一幅出色的水乡春汛图。
肆
这首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词中更吸引读者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江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而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
创作背景:
唐代宗大历七年(772)九月,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次年到任。张志和驾舟往谒,时值暮春,桃花水涨,鳜鱼水美,他们即兴唱和,张志和首唱,作词五首,这首词是其中之一。
作者简介:
张志和(732年—774年?),字子同,初名龟龄,号玄真子。祁门县灯塔乡张村庇人,祖籍浙江金华,先祖湖州长兴房塘。张志和三岁就能读书,六岁做文章,十六岁明经及第,先后任翰林待诏、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南浦县尉等职。后有感于宦海风波和人生无常,在母亲和妻子相继故去的情况下,弃官弃家,浪迹江湖。唐肃宗曾赐给他奴、婢各一,称“渔童”和“樵青”,张志和遂偕婢隐居于太湖流域的东西苕溪与霅溪一带,扁舟垂纶,浮三江,泛五湖,渔樵为乐。
编辑:小孤鹜;感谢你每天都“在看”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张志和渔歌子写作背景.jpg”/>
网友提问:
张志和渔歌子,张志和渔歌子写作背景?
张志和的《渔歌子》表现作者怎样一种的心境?
优质回答:
一、从写作背景看:张志和少年成名,随后平步青云,官至正三品,但因“力谏”不准而被贬。又遇父亡,母死,妻卒。这样的打击,对一个人是何其大呀!不是谁都能承受的了的。在这样的现实中,他能写出这首词,表现出了他豁达,大度,看淡仕途,向往归隐的心境。
二、从词的内容看,前边写美景如画(青山,绿水,白鹭,桃花,鳜鱼),后边写一位渔翁,在山水间垂钓,乐此不疲,即使“斜风细雨”也“不须归”(不用着急回去)——你说我现在不钓钓鱼,赏赏景,去干啥呢?——表现出他归隐后的自然,平和的心境。
张志和虽然是“大家”,但贬官,亲人亡故,对他的打击确实太大了,以至于他后来英年早逝!
其他网友观点
让我们重新品读一下原作:
《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通过细细品读,我认为作者的心境已经在诗里清晰呈现出来,就是最后三个字“不须归”!
何谓心境?对于诗人而言,心境就是诗人通过对外在的具体物象进行描述,从而表达出来的心里情绪和状态。所以我们就从这两个方面着手,来对作者“不须归”的洒脱心境进行细致的感受。
作品包含的具体物象
这首诗的空间变幻是由远及近,最远处是西塞山、然后是白鹭、再然后有桃花、流水、鳜鱼、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这些物象次第有序,在眼前铺陈开来,轻易地将人的思绪带入这烟雨江南之中。通过这首诗,你除了能看到山前的白鹭之外,还能看到因为斜风细雨而飘落的几许桃花在随波漂流,那肥美的鳜鱼一个转身,水面的桃花就不见了。
欣赏完这烟雨蒙蒙的江南美景之后,我们的目光来到近处,转向作者所要表达的重点———钓叟。这钓叟有可能是钓叟,也有可能是作者的化身。
具体物象所寄托的情感
我相信,在作者眼前呈现出来的江南美景绝不仅仅只有以上这些。这只是诗人通过主观的选择留下来,能够承载诗人情感的东西。
且看: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这么平铺直叙,深得道家“淡而无味”手法之精髓。道家之淡,并非意境之淡;道家之无味,更非意蕴之无味。虽辞藻平淡,却意蕴悠长。
从“青”、“绿”二字我们还能闻到箬笠和蓑衣上青草的味道,这多半是看到下雨了才临时编织而成的。所以才会洋洋自得说出“斜风细雨不须归”。穿着青草编织的蓑衣,带着青草织成的箬笠,享受着这天地间的斜风细雨,亲近自然,感悟自然,自由洒脱!
张志和所生活的唐朝,是信仰自由的时代,这个时期的文人对儒、道、释的思想都有所涉猎,表现出来的只是成分多少、或隐或显的问题。儒家治国平天下的进取精神,佛教五蕴皆空的平静,道家无为而治的清净全都体现于各自的作品之中。
具体到张志和,从这首《渔歌子》我们能看到作者对自然的向往,对隐逸生活的满足,展现了身在天地宇宙之间的率真与洒脱。更重要的是:“道家的虚静的心态使这种受挫的心灵释放出超越的生命,展现了文学境界的另一种可能。”从而取得非凡的艺术成就,让人钦佩!
其他网友观点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一幅完美的江南春雨水乡‘动感地带’图
其他网友观点
我想,诗人所钓的,不只是鳜鱼,有山林的云气,也有生命的能量,有美好的阳光,也有爱与幸福。一呼一吸间,就感觉自己的身心都得到净化了。
曾担任过“大乐丞官”精通音律的王维,是诗人、画家,也是音乐家。他留下的乐曲不多,但从他的诗中也能感受到与诗歌《渔歌子》相似的心境: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同理,渔歌入浦深。
其他网友观点
作者通过对美好春景和在这美景中渔翁闲适自在生活的描写,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