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克家的诗(臧克家诗选集代表作)

臧克家的诗,臧克家诗选?

我国的新诗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中,就不得不提起一个人,他便是臧克家。他是我国现实主义新诗开山人之一,自新中国成立到他逝世,臧克家的诗歌创作延绵60余年,每一首诗作都是见证我国新诗的发展。因此,臧克家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今天我们就一起欣赏臧克家的十句优美诗句,句句流露出浓厚的中国风格与唯美意境。

臧克家出生在一个落魄的地主家庭,他从小浸润在诗意的生活氛围之中,因此诗人气质从他小的时候便根植于血液之中。另外,由于他生活在社会底层,能够亲身经历最底层人民的生活,了解他们的生活不易与艰辛,所以在日后他的新诗中,流露出浓浓的乡土情结与人道主义关怀之感。

众所周知,臧克家以新诗影响最大,主要成就也在新诗方面,他所取得的成绩同样是新诗赋予他的。臧克家60余年的新诗创作生涯,几乎与我国新诗的发生与发展保持同步。所以,可以说臧克家的新诗创作一生,就是一部我国新诗史。

整体来看,臧克家的诗以乡土生活为核心,他在穷苦百姓生活之中吸取素材,又从特殊时期中寻找灵感,创作出大量讽刺性诗歌,揭露黑暗,批判腐朽,成为老百姓说真话的媒介,逐渐形成自己的诗歌创作理论。

人们常说,诗品如人品,臧克家一生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创作底线,逐渐从普通诗人转向人民诗人的光辉形象。他用阳春白雪式的高雅写法,在外界世界不断发生变动的情况下,并没有改变他的主观理想与感情,致力于将农民与底层人民生活展现在读者面前。他的伟大并不是因为他60余年的创作时长,而是他的精神力量,也是他的一以贯之的坚持。

臧克家99岁的人生,丰富多彩,人生经历和阅历一般人不能及,他的“诗生活”贯穿近百岁人生,这些因素都是成为一名现实主义诗人的客观条件。他写出了真实的苦难,用新诗记录了旧中国农民和农村生活,将刺激他的,鼓舞他的,打动他的等等事情,用诗化的形式写进诗中,写出农村生活的真实味道。

抒情短诗是臧克家成就最大的,他主张写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抒情诗。他反对诗歌创作的欧化,反对散文化。虽然在诗歌创作上他有自己的主见,但他不保守,在从创作过程之中吸取比如新月派的艺术营养,融合浪漫主义,让其现实主义诗更加饱满,情感更加丰富,表现形式更加多样。

细品臧克家的诗文,会让读者感到浓浓的中国风。他的诗风格含蓄蕴藉,语言朴素精炼,文字读起来谐和悦耳,具有音乐的美感。现如今,像臧克家这样专门写现实主义诗歌的诗人真的太少了,他在我国新诗诗坛独树一帜。

虽然臧克家成就最大的是新诗歌,但他的旧诗同样有魅力。正如他所说,有的境界,是无法用新诗体现出来的,如果用到旧体诗,那么必然会成为精品中的精品之作。他的旧体诗绝句居多,情感真挚,很少用典故,不拘泥于格式,随心所欲。

1905年10月8日,臧克家出生,今天是他116周年诞辰,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他笔下的十首美句,体会文字背后浓重的中国风。

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臧克家

豁达自乐春常在,心无忧烦寿亦长。——臧克家

苦难是滋养人的,把诅咒吞下去,让它化成力。——臧克家

青年是宝藏,青年是黄金;宝藏要挖掘,黄金需熔炼。——臧克家

两棵丁香,叶子簌簌辞柯了,像一声声年华消失的感叹。——臧克家

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作幻光,谁便沉入无边的苦海。——臧克家

万类人间重与轻,难凭高下作权衡。凌霄羽毛原无力,坠地金石自有声。——臧克家

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臧克家

块块荒田水和泥,深耕细作走东西。老牛亦解韶光贵,不等扬鞭自奋蹄。——臧克家

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臧克家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臧克家诗选集代表作.jpg”/>

网友提问:

臧克家的诗,臧克家诗选短诗?

如何解读臧克家的诗《有的人》?

优质回答:

做个有作为的人

其他网友观点

臧克家的这首诗《有的人》,是为鲁迅而作,可是却深刻的说出了人间正道,百年苍桑的深刻含义,越读味越浓,越能理解诗中的道理。不妨找出这首诗来,细细品读。

其他网友观点

谢邀,《有的人》这首诗是臧克家为记年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作的。

意在讽刺和嘲笑那些自私自利腐朽的统治阶级。诗中主要通过逐句对比,特别鲜明的写出当时统治阶级的丑恶嘴脸。反过来又歌颂了那些默默无闻为人类解放事业而奋斗的人们。这首诗通俗易懂,语言辛辣,对比明显,也在告诉人们,应该作怎样的人,人生才有意义。在当时,现在和未来对人生都有激励的作用。

其他网友观点

(有的人)这首诗,是忠诚的爱国主义诗人臧克家先生在鲁迅逝世十三周年所写,整篇诗词看似简单,却包含了诗人对鲁迅的赞美和褒奖。鲁迅是中国近代一位的爱国战士,著名的文学家,他的笔下对黑恶势力深恶痛绝,痛恨那些骑在人民脖子上作威作福的官老爷。在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之际,臧克家深情的写下了这首诗。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这句是骂那些坑害百姓的人,虽然活着,可是在人民的心中早已经死去,这是人民对他的痛恨。有的人死了,可是他还活着。这是在赞扬那些为人民谋幸福,宁可牺牲自己的人。就像鲁迅这样的人,一生都在为人民的事业而战斗。

诗人把那些整日作威作福,却又想名垂千古的人,贬低的一无是处,讽刺他们的丑恶嘴脸。赞美像鲁迅那样的,人民的忠诚卫士,人民的好儿子,执笔如刀,不畏强权,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

诗人借题发挥,可以说在那个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人心还不稳定,辛辣的讽刺了某些人,也歌颂了更多的好人,给坏人一个打击,让人心向善,居安思危。

其他网友观点

臧克家同志一九四九年十一月一日为纪念鲁迅先生而写的短诗《有的人》,是一首脍炙人口、理深情浓的具有哲学色彩的抒情诗。五十年代初期,当它以深邃的思想,质朴的语言,开阔的意境,饱含着巨大的热情出现在一代人的眼前时,曾激动过许多读者的心灵。

人类社会的生活繁复多变,历史舞台上人物云聚,谁好,谁劣,谁伟大,谁卑鄙,都不免在人民及人民胜利的事实面前一一被检验。作者正是站在这样一个高度,为我们展示出一幅真实生活画图,暗示出生活的真理来。诗人以对待人民的态度如何为标准,通过两种人、两种世界观的对比,抒发了对生活的真实感受。一种是以鲁迅为代表的一切献身于人民解放事业的革命者;一种是危害人民的压迫者、剥削者。这两种人具有不同的生活目的,由此而决定他们对待人民具有不同的态度。前者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因此,他“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情愿作野草,等待地下的火烧。”他们不图名、不为利,为了解放,为了胜利,他们无私地献出自己的火和热,即使毁灭生命也在所不惜。后者活着,为了过他们荒淫无耻纸醉金迷的糜烂生活,满足其贪得无厌的权欲和虚名,无不“骑在人民头上”以显其“伟大”,无不想“把名字刻在石头上”以求其“不朽”。“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诗人把问题集中在对“名”和“利”的不同态度上,通过鲜明的对比,进一步把两种人迥异的生活目的全部揭示出来。

《有的人》朴实纯真,意境开阔,理深情浓,精炼中肯,是一首革命的思想内容与较完美的艺术形式相统一的好诗。这首诗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但给人最突出的感觉,乃是典型对比的成功运用。从艺术构思到每行诗句,大比套小比,小比连环起,一比比到底,丝丝人扣地贯彻终始,实属罕见。这种独具匠心的艺术创新,不仅说明诗人驾驭对比技巧的娴熟,也表现了他洋溢的才华。

作品原文及具体解析如下:

作品原文

有的人

——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有感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

1949年11月1日于北京臧克家

全诗共有七节。第一节为立论。它兀峰突起,提携全篇。开首第一句就把一个人人关心的问题“活” 与“死”如何看待的问题摆了出来。诗人利用反逻辑的手法造成悬念,使诗句变成一块强力磁铁把读者的注意力紧紧吸住。明明是活人如何说他死了?什么人是这样的呢?当你还来不及找出答案时,诗人顿转笔锋跟着为你摆出了另一种怡成对照的生活现实:“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这样诗人就把解决悬念的契机暗示给读者,使你不得不把思维的缰绳交给诗人,任他带你到一个广阔的哲理王国。但是作者是清醒的,他十分懂得诗是诉诸感情的东西,倘不勒紧缰绳,一任读者在思辨的王国驰骋,对诗歌艺术来说,将是何等危险。如何使感情的汹涌潮水冲进哲理的国度呢?诗人一口气将三个小节排比起来,用典型对比手法勾勒出两个活生生的典型形象,将读者的思维带到对现实生活的感受上。且看“有的人”的嘴脸吧:“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这种活灵活现的刻划,怎能不引起人们的切齿痛恨。就在这些丑类的身边,另一个崇高巍峨的形象却放射着夺目光彩!这种人为人民当“牛马”,甘作“ 野草”用自己微弱的光热去增强焚毁旧世界的冲腾烈焰。他何等令人崇敬!在这个强烈对比下,美丑好坏的结论就不言而喻了。这三小节的对比,焦点集中在“有的人”是如何对待人民的,是“因”的对比。诗的后三小节,是写人民怎么对待“有的人”的,可称为“果”的对比。俗话说:”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播种爱,得到的就是尊敬和爱戴;种下恨,他必定自己遭殃。历史的辩证法就是如此。从全诗的结构看,后六小节的因果对比,与第一小节又构成逻辑对比,既是它的具体阐发,又跟它首尾呼应,形成层层深人、浑然一体的艺术效果。

与臧克家的诗相关的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