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遣兴拼音版(西江月遣兴翻译和原文)

西江月遣兴,西江月遣兴拼音版?

18

Nov

《西江月·遣兴》是宋代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此词借醉酒表达自己对现实社会和自身处境的不满,抒发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伤感和愤慨,表现出词人的耿介、旷达的性格。上片写闲居中的饮酒读书生活,下片描写酔中情态。全词语言明白如话,文字生动活泼,表现手法新颖奇崛,体现了作者晚年清丽淡雅的词风。

译文

喝醉酒我暂且尽情欢笑,哪有工夫整日发愁?近来我才觉得古人的书本,信了它们一点用也没有。

昨晚我在松树旁醉倒,问松“我醉到什么程度?”我疑心松枝摆动要把我扶救,连忙用手一推说:“去!”

注释

⑴西江月: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白蘋香”“步虚词”“晚香时候”“玉炉三涧雪”“江月令”。双调五十字,平仄两协,上下片字句作法相同。

⑵遣兴:遣发意兴,抒写意兴。

⑶那:同“哪”。

⑷“近来”二句:语本《孟子·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⑸我醉何如:我醉成什么样子。

⑹“以手”句:化用《汉书·龚胜传》:“博士夏侯常见胜应禄不和,起至胜前谓曰:‘宜如奏所言。’胜以手推常曰:‘去!’”

赏析

此词上片词人说忙着喝酒,醉里贪欢。可是用了一个“且”字,就从字里行间流露出这“欢笑”比“痛哭”还要悲哀:词人是无法排解内心的苦闷和忧愁,姑且想借酒醉后的笑闹来忘却忧愁。这样,把词人内心的极度忧愁深刻地反映了出来,比用山高水长来形容愁显得更深切,更形象,更可信。接着两句进一步抒写愤激的情绪。孟子曾说过书上的话不能完全相信。而词人却说,最近领悟到古人书中的话都是不可信的,如果相信了它,自己便是全错了。表面上好像是否定一切古书。其实这只是词人发泄对现实的不满情绪而故意说的偏激话,是针对南宋朝廷中颠倒是非的状况而说的。辛弃疾主张抗战,反对投降,要求统一祖国,反对分裂,这些本来都是古书中说的正义事业和至理名言,可是被南宋朝廷中的当权派说得全无是处,这恰恰说明古书上的道理现在都行不通了。词人借醉后狂言,很清醒地从反面指出了南宋统治者完全违背了古圣贤的教训。

下片则完全是描绘一次醉态。先交代一句:时间发生在“昨夜”,地点是在“松边”。这次醉后竟与松树对话,问松树自己醉得如何,这是醉态之一。以松树为友,可见知音极少。自己醉后摇晃,却以为松树摆动;明明是自己扶着松树站起来,却说松树要扶他,这是醉态之二。最后是用手推开松树,命令它走开。表现独立不倚的倔强性格,这是醉态之三。这些醉态写得非常逼真,可谓惟妙惟肖。但这不拘形迹的醉态,实际上也都是表现对当时现实的一种反抗。下片仅仅二十五字,构成了剧本的片段:有对话,有动作,有神情,又有性格的刻画,内容之丰富乃小令中少见。“以手推松曰去”乃用散文句法入词,是辛弃疾豪放诗风的特色之一。

此词题目曰“遣兴”,也说明这是抒写情怀,词中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情绪。全词语言明白如话,文字生动活泼,表现手法新颖奇崛,体现了辛弃疾晚年清丽淡雅的词风。

创作背景

此词当作于庆元年间(1195年—1201年2月5日)辛弃疾闲居瓢泉期间。此时南宋朝廷只图享乐,不思恢复,现实昏暗,是非颠倒。词人忧心如焚,一肚子不合时宜,又不便明言,于是创作此词以发泄胸中愤懑。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西江月遣兴翻译和原文.jpg”/>

网友提问:

西江月遣兴,西江月遣兴拼音版?

辛弃疾的西江月遣兴拼音?

优质回答:

  西江月·遣兴拼音版注音:

  zuì lǐ qiě tān huān xiào , yào chóu nǎ dé gōng fū 。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jìn lái shǐ jué gǔ rén shū , xìn zhe quán wú shì chù 。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zuó yè sōng biān zuì dǎo , wèn sōng wǒ zuì hé rú 。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zhǐ yí sōng dòng yào lái fú , yǐ shǒu tuī sōng yuē qù 。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那”通“哪”: nǎ )

与西江月遣兴相关的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