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人类历史上有哪些经典的对决?
优质回答:
看到大家都喜欢回答古代的战役,我就回答一个距离我们比较近的名将对决吧!
解放军:粟裕、许世友 国军:王耀武 战役:济南战役 结局:济南战役历时八天,解放军突破济南城,活捉王耀武!
粟裕 许世友 王耀武
对决双方简介:
粟裕、许世友是我军赫赫有名的战将,粟裕是十大将之首,许世友是开国上将,两人在解放战场上横扫千军,尤其是粟裕,将大兵团作战发展成为一门艺术。
这两位将军大家都比较熟悉,不过多介绍,重点介绍一下王耀武。
王耀武,国民党中央执委、山东省主席、第二绥靖区司令长官、青天白日勋章获得者,中正剑持有人。黄埔三期学员,蒋介石称赞他“善于带兵,有指挥才能”,当时有人称“宁碰阎王,莫碰老王”,陈毅元帅称赞他为国民党少有的几个明白人之一。
早年的王耀武在上海马玉山糖果公司当过小伙计,底层经历让他从小看清人情世故,学会了在乱世中左右逢源,练就做生意的本领和极高的情商,在国民党派系如林的大染缸里,他不仅会打仗,更会做人,还会开工厂赚钱,赚来的钱大多用于提高官兵待遇,收拢人心,自己生活简朴,所以,当时很多的国民党要员对王耀武的印象很好。他一手带出了的74军,战斗力惊人,令日寇闻风丧胆,被称为抗日铁军,获军中最高奖“飞虎旗”、获赞“虎贲”,74军后来改编为整编74师,国民党五大主力之首。当年黄埔系流传“三李不如一王”的说法,三李就是李仙洲、李延年、李玉堂,一王,即王耀武,他们同是山东老乡,同是黄埔出身,三李都是黄埔一期,但八年抗战下来,王耀武如同坐飞机一样,飙升到“第四方面军司令长官”,与卢汉、汤恩伯平起平坐。
第一次对决:谭家桥
济南战役其实是粟裕和王耀武的第二次对决,第一次是十四年前的谭家桥,那一次,孙耀武完胜,击溃了粟裕的红十军团,红19师师长寻淮洲(曾是最年轻军团长)阵亡,红21师师长胡天陶被俘,时任参谋长粟裕率领四百人从怀玉山突围,战后,王耀武胜任五十一师师长。
十四年后,华野司令粟裕重兵包围济南城,守城的就是当年击溃红十军团的补充第一旅旅长,现在的山东省政府主席王耀武。
第二次对决:济南战役
1947年5月,陈毅、粟裕指挥的华野在孟良崮战役击毙王耀武爱将张灵甫,整编74师被全歼,王耀武悲痛万分,飞到南京,请求蒋介石放弃济南,未被采纳,王耀武深切体会“校长”的上情,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答应坚守济南,蒋介石深受感动,承诺王耀武,派杜聿明帅3个军团17万人驰援济南。王耀武只好重编74师,固守济南。
解放军方面,东有许世友、王建安的九纵、十三纵、淮海纵队,西有宋时轮的三纵、十纵、鲁中南纵队,南有新八纵、新十一纵、两广纵队,共有十四万大军,分割包围,各个击破,城外工事纷纷被拔掉,最终把王耀武困在济南主城。
华野前委决定,9月16日开战,预计15至20天攻克济南。
1948年9月16日(农历八月十四),战役打响,歼灭国军10.4万人,19日,整编九十六军军长兼八十四师师长、济南西线指挥官吴化文阵前起义,23日,向内城发动总攻,王耀武拼死抵抗,第一次破城未成功,24日凌晨再次突击,突入内城。
已故的曾给王耀武坐过秘书的王昭建在《在王耀武指挥部的见闻》一书中是这样回忆的:
9月24日凌晨,王耀武命令提前开饭,然后把下属召集到大明湖畔的临时指挥部(如今这里已经成为景区,标志:王耀武逃跑处),发表最后一次讲话。
他说,我们校官以上的军人,都有校长给的一把短剑,上面刻着“成功”和“成仁”二字,意在让我们作战时一定要死战,不成功便成仁,现在我们外无援兵,内有叛逆(吴化文起义),在十倍于我们的重兵下(其实,双方兵力差距不大),已经苦战了八天,尽到了军人的天职,无愧于心。接着,他说,至此,我王耀武已经无“用武之地”,但我们不能“成仁”。第一,我们已经尽了天职;第二,这是内战,不同于抗日。假如我们自戕,必遭后人耻笑,因此,我奉劝大家,放下这已无用的武器,该投亲投亲,该投友投友,自求生路去吧,而我是黄埔三期学生,不能擅自投共,我将亲率军士,向北突围,以报校长栽培之恩!谈话间,不少人失声痛哭,王耀武眼圈发红,大声说“大家冷静,哭是没用的”。
当日,华东野战军将“打进济南府,活捉王耀武”的大旗,插到了高耸的城头之上。
活捉王耀武
28日上午,寿光县公安局战士刘金光、刘玉民、张宗学三人在桥头盘查从济南战役漏网的国民党溃军,远远驶来的两辆胶轮大车引起他们的注意,车上5男2女,其中一人白头巾蒙头,棉被盖身,病恹恹的躺在车上,被拦下后,他们自称是从济南逃难出来的商人,但是口音不是济南人,战士们将他们送到了县机关,审讯干事王洪涛从他们身上搜出赤金元宝2个、银币11元、纸币6000元、通行证一张,盘问中几个人前言不搭后语,经过几番审问,白头巾蒙头的人终于承认“我就是王耀武”。
有意思的是,解放军共活捉了7名“王耀武”,原来,为了成功脱逃,王耀武事先安排多个体态、相貌差不多的部下,让他们被捉后自称“王耀武”,至于民间流传王耀武是因一张“便纸”而露馅,就有演义的成分了。
王耀武在北京功德林监狱改造时,曾有思想顾虑,毛主席让罗瑞卿转告他“你功是功,过是过,你的抗日功劳我们共产党人是会永远记住的,只要你安心改造,很快就会回到人民中间的。”1959年2月,王耀武成为第一批被特赦的战犯之一。
特赦后的王耀武担任全国政协文史专员,后被特邀为全国政协委员,1966年,在周总理的关心下,与北京82中教师吴伯伦结婚,在后来的大运动中受到批斗,1968年病逝,享年64岁。1980年,统战部、全国政协为他和溥仪、廖耀湘补办了追悼会,骨灰安放于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
据王耀武警卫员回忆,1946年兼任山东省主席后,他曾对身边人说“我平生戎马倥偬,参加过的大小战斗以百次计,失败的次数不多,可今天,我们来到了山东老家打共产党,我看丢人的时候到了!”
济南战役后,美国人感叹“自今而后,共产党要到何处,就到何处,要攻何城,就攻何城,再没有什么阻挡了”,济南战役是解放军第一次对中心城市的进攻,从此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1952年10月26日,毛泽东在建国后第一次视察济南,对在场的许世友等山东党政军领导人说“济南战役打的那么迅速、彻底,天下恐怕只有两个人想不到,一个就是本人毛泽东,一个是蒋介石。”
参考资料:
《陈诚先生回忆录—国共战争》
《在王耀武指挥部的见闻》
欢迎关注、评论、转发,葛大小姐和你一起读有趣的历史!
其他网友观点
国民党的精锐部队一共有七支,蒋介石的五大主力,傅作义的第35军,以及白崇禧的第七军。
到1949年十月,国民党硕果仅存的精锐部队,纵横天下将近三十年的钢七军在灵官殿战斗中一败涂地。
1949年9月,为寻找白崇禧集团主力决战,林彪亲自指挥由六个军十九个师组成的中路军,进行远距离大兵团迂回作战。
第四野战军第45军丁盛率领的135师在急行军途中,24小时没有架设电台,一昼夜向南推进了80公里,误打误撞越过衡宝公路进至灵官殿地区,它正处于衡宝防线的核心区域,135师就像一支插入心脏的楔子,截断了桂军主力撤退的必经之路。
林彪和白崇禧同时发现了孤军深入的135师,林彪越级把135师指挥权牢牢把握在手中。
退路被截断,也迫使白崇禧不得不提前进入决战,他组织了五个主力师,于10月6日向135师猛攻,企图歼灭这只“拦路虎”。
血战竟日,桂军五个主力师竟然在135师的阵地前撞的头破血流,没有取得相应的战果。白崇禧终于意识到了情况不妙,下达了全线撤退的命令。
林彪也直接命令135师首长:不惜一切代价,坚决拖住敌人。
又是接连两个昼夜的血战,桂军五个主力师依旧没有突破135师的阵地,而此时四野主力已经穿插到位,对桂军精锐第七军和第四十八军形成合围之势。
林彪此时又向135师下达了一个让人匪夷所思的命令:让战士们忘却疲劳,放弃防御,马上转入反击作战。
135师已经和数倍于己的桂军主力拼杀了四个昼夜,接到林彪的命令后,没有丝毫犹豫,马上组织兵力开始反击作战,敌人措不及防,节节败退,135师穷追不舍,不给敌人构筑防御工事的时间。
几个小时后,总攻开始,桂军主力全军覆没。
在这场对决中,135师爆发出来的惊人战斗力,让参加过战斗的桂军将领刻骨铭心,而135师在四野的几十个师中只是很普通的一个。
其他网友观点
官渡战役绝对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因为在当时曹操只是用了万人就把袁绍10万人给打的一片狼藉,而且最终导致了袁绍只是带走了几千人逃跑,这在今天看来都是非常不容易的战争。况且还是在一千多年前的冷兵器时代,这就更加显示了古人的智慧是多么出众。曹操找你挟天子以令诸侯以后,几乎是如日中天,地盘发展越来越大,无论是吕布,还是袁术都败在曹操的手下。 而袁绍这边,战胜了公孙瓒,把河北已经全部统治在了自己的手中,俗话说得好,一山不容二虎,在这种情况下袁绍一定会对曹操发动攻击的。 在开战以前,曹操也是非常烦躁,毕竟人数悬差真的是太大了,不过在许攸的分析下,袁绍的破绽竟然全部被一一说中,在这种情况下,曹操阵营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在认真分析了形势以后,曹操率先解救白马之围,然后声东击西,导致袁绍的兵力很大程度上分散。 而后关羽诛颜良斩文丑,导致袁绍军队士气低下,在经过了相持阶段以后,曹操派人阻断了袁绍的运粮路线,更是偷袭了袁绍的老巢。由于曹操对于人的心理战术掌握的很好,鼓动士兵大举进攻,导致袁绍军队被敌袭以后方寸大乱,竟然相互践踏,惨不忍睹。到了结尾袁绍只是带走了几千军队,整整10万人的兵马几乎死伤殆尽,从此以后袁绍大势已去,而曹操正式成为了北方的霸主。
其他网友观点
1945年10月底,刚来到沈阳的林彪还没来得及休息,就马不停蹄地赶往锦州,与此同时,国民党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也正在调兵谴将,因为山海关已经难免一战。于11月初,国民党第十三军部在军长石觉的指挥下向驻守在山海关一线的李运昌部发起了进攻,同时渤海军区杨国夫的第七师也赶来增援。经过短暂交手后,于11月15日杜聿明亲自上阵指挥,以第十三军三个师担任主攻,以刘玉章52军25师担任机动任务。
由于李运昌部装备太差而且严重缺乏补给,从山东赶过来的杨国夫第七师也未得到休整,为避免遭致合围,杨国夫下令撤出了山海关。而刚从锦州赶过来的林彪正好在兴城见到了杨国夫,黄克诚率领的第三师也相继赶来兴城,林彪认为在人困马乏的情况下不宜与杜聿明部正面作战,而且部队水土不服补给也跟不上,于是林彪决定放弃了兴城、葫芦岛及锦州等地,先在西满等地建立根据地进行休整。
林彪和杜聿明的第一次正面对决就是1946年2月的秀水河之之战。杜聿明在双方谈判期间先后占领了阜新、朝阳、沈阳等地,与此同时蒋介石在美国的帮助下不断地给杜聿明运兵,包括新一军新六军、第60军及第71军和93军五个军。为了打击国民党的嚣张气焰,在军委的指示下林彪决定给予有力反击,这也是林彪到达东北后指挥的第一仗。
杜聿明为了尽快打通北宁线,在1946年2月初集结了四个师,由新民一带兵分三路向东扫荡,以北线的十三军89师剑指林彪在法库设立的指挥部。为了打击这支部队,林彪命令梁兴初一师及彭治明七旅同时出击,采取围点打援的战术在位于法库与新民间的秀水河子围住第89师两个团,经过短暂的交战歼灭了89师近两千人,同时打退了杜聿明的援军。但是,与此同时南路全副美式装备廖耀湘的新六军攻占了吴克华驻守的沙岭。由于双方正处于边打边谈的状态,都是点到为止没升级战争,林彪与杜聿明的首次对决各有胜负。
1946年3月中旬,林彪指挥的民主联军攻占了四平,而此时的杜聿明在秀水河子之战后肾结石复发,正在北平接受治疗,东北战事由郑洞国代行职权,直到4月中旬杜聿明才回到了沈阳,林彪和杜聿明的第二次正面较量就在二战四平了,当时杜聿明动用了三大主力,分别是孙立人的新一军和廖耀湘的新六军及陈明仁的71军全部压向了四平,林彪不得不把防线拉长,形势已经不利于我军,而且还有一个致命的问题就是弹药的供应,长时间的消耗补给已经跟不上了。
于是林彪从全局出发决定放弃四平向长春转移,保存实力以便日后再战。但杜聿明跟得很紧,命令廖耀湘新六军和孙立人新一军等部进入长春,林彪主力不得不以部分继续北撤,退至松花江北岸进行休整;另一部分分别转移到北满和西满地区进行休整。杜聿明本想想继续向北进攻拿下哈尔滨,但却在松花江南岸停止了进攻的脚步,林彪也获得了短暂的休整。而与此同城,韩先楚及肖华指挥的四纵队突然发起了鞍海战役,也扰乱了杜聿明的部署计划,并制定了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作战方针,把精力先投入到了南满。
韩先楚发起新开岭战役后,从1946年12月至1947年4月,林彪连续发起的四保临江战役在北满三下江南的配合下,取得了辉煌的战果,不仅多次粉粹了杜聿明组织的多次进攻,稳住了南满根据地,而且还收复十几座城镇,缴获了大量的军需物资摆脱了进入东北以来后勤补给的困境,从此扭转了二战四平后被动的局面,也打破了杜聿明制定的“南守北攻、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为了处处守点,不得不从进攻转入了防御,林彪逐渐取得了东北战场的主动权。
1947年7月,杜聿明因东北长期的战事身体已经吃不消导致旧病复发,不得不离开沈阳回上海治疗,东北的战事蒋介石先后交给了陈诚和卫立煌,杜聿明和林彪的对决也暂告一段落。而蒋介石派往东北的国军将领也一一被林总击败,国民党东北局势已经江河日下了,直到锦州战役结束后,蒋介石再次把杜聿明派到了东北来收拾残局,由于蒋介石的一意孤行,最终杜聿明也没能成功解救部下廖耀湘的十万大军。
其他网友观点
汉尼拔的“封神之战”——坎尼会战。
公元前216年,汉尼拔率领的迦太基军队入侵意大利,与罗马军队爆发大战。
汉尼拔为了彻底打败罗马军队,决定截断罗马人的粮食补给,直接攻打意大利南方的罗马粮仓坎尼城。
从军队的人数上来说,汉尼拔并不占优势。除了一直跟随自己作战的一万利比亚重装步兵之外,临时招募的两万高卢雇佣兵虽然非常勇猛,但是纪律性不强,大兵团作战极容易迅速溃败。从西班牙招募的数千步兵虽然战斗力不错,但是数量较少,难成气候。
汉尼拔此时要依靠的,是他数量较多的骑兵部队。两千西班牙重装骑兵骁勇善战,三千努米底亚轻骑兵和五千高卢骑兵,在数量上比罗马人有绝对优势。
再看罗马军团,数量上非常庞大。七个军团,六万重装步兵、八千轻装步兵、六千骑兵,共七万四千人,还有一万人驻守大营。
不过,在大战之前,罗马军团就有了很大的隐患。
除了骑兵数量不足之外,罗马军团在之前的战役中损失了大量的精锐,这一次临时拼凑的队伍,招募了大量的新兵,没有什么战斗经验。
另外,罗马军团的基本战术毫无变化,依然是大方阵进攻。罗马人的每一个方阵大概160人,此战10人一行,排成16列。方阵与方阵交错组成在一起。此次罗马军团布阵的时候,把步兵方阵分成了三条阵线,最前面的是青年士兵方阵,中间是壮年士兵方阵,最后是老兵方阵。6000骑兵分为两部分,两位指挥官瓦罗率领4000人在左侧,保卢斯率领2000人在右侧。
这种以重装步兵位置的方阵战术,并不适合平坦开阔的战场地形,不过指挥官之一的瓦罗坚持要在这里决战,埋下了失败的隐患。
汉尼拔一开始就知道了罗马军团的战术,那就是以强大的重装步兵,从中央突破。如果和罗马人硬碰硬,是很难获胜的。
于是,汉尼拔把西班牙和高卢步兵放在最中央,整个阵线呈半圆形向外突出。3000名努米底亚骑兵部署在右翼,拖住瓦罗的4000名罗马骑兵。另外7000名西班牙和高卢骑兵,面对保卢斯的2000罗马骑兵,自然占据了优势。
此时正是8月,意大利炎热干燥,占据缓坡上风口的汉尼拔受影响不大,但是对面的罗马士兵,就必须面对被风卷起的漫天尘土,苦不堪言。
战斗一开始,罗马军团就依靠密集的步兵方阵,迈着整齐的步伐,一点点逼近汉尼拔大军。汉尼拔军中的高卢人,纪律性可没有这么好,各个上蹿下跳,大声呼喊,想要立刻冲上去拼杀。
步兵交战之后,双方前排士兵盾牌相抵,用短剑互相猛刺对方。后排的士兵使劲向前推挤,试图冲散敌人。这时候,罗马重装步兵方阵就发挥了作用,整齐稳定的冲击,让高卢士兵不得不步步后退……于是,汉尼拔大军的“凸”字形阵线,慢慢的变成了“凹”字形。
罗马步兵方阵也由整齐的整齐阵线,慢慢的变成了楔形,方阵的结构开始混乱。
与此同时,骑兵的交战也开始了。3000努米底亚骑兵面对4000罗马骑兵,毫不示弱,双方互不相让,战况激烈。
但是汉尼拔的7千西班牙和高卢骑兵,则轻易的打败了保卢斯的2000罗马骑兵。之后,这7000骑兵飞速的从罗马大军的后方绕了过去,直接来到战场另一边剩余4000罗马骑兵的身后。于是,前后夹击,罗马骑兵迅速被击溃。
此时,一个巨大的“U”型包围圈形成了。汉尼拔中军的高卢步兵也停止了退却,开始和两侧的士兵一起,挤压包围罗马士兵。
数万罗马士兵被包围,拥挤在了一起,他们接踵摩肩,一片混乱。随着7000西班牙和高卢骑兵对罗马大军后方的包围,罗马军团彻底没有希望了。
几个小时的厮杀之后,罗马战死5万多人,被俘4000多人。指挥官瓦罗侥幸逃跑,而保卢斯却力战而死。部分逃亡的罗马士兵躲进了两座营垒,也很快被攻破了。
(汉尼拔)
此战,罗马军团损失了7万多人,其中包括2万人的俘虏。而汉尼拔这一方,仅阵亡了6千多人。
坎尼之战,成了西方战争史上的经典战役,也成了汉尼拔的“封神之战”。
其他网友观点
史上最经典的一场对决,发生在1948年冬天的中国大地。这一场大决战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军事格局,对世界政治格局也造成重大影响。
这一场决战波及范围十万多平方公里,波及人数两千多万。参与到这场决战的军队和民工超过1000多万,战争范围主要区域包括河北、山东、河南、江苏、安徽等几个省。
这一战,攻方集结了两个以上野战集团军,总计65万左右正规军和40万以上民兵。守方集结了7个以上主力兵团,总计80万以上正规军。另外,参与到战争的双方民工保守超过600万人。参与到战争的驮运牲畜保守超过100万头。
这一战,战争双方都是将星云集、人才济济。这一战,双方各自都认为是己方必胜的战略大决战。
没错,这就是奠定了共和国之胜利基础的,最具决定意义的一战——对方称之为“徐蚌会战”,我们称之为“淮海战役”。
这场大决战,围绕号称“南北咽喉”的战略重镇徐州展开。以江苏连云港为东线战场、以河南商丘为东线战场、北到山东枣庄、南至淮河沿线。东南西北正好围绕徐州成为一个大十字,徐州就是这个十字的中心点。
战役前段,我军以华东野战军为战场主力,以中原野战军为支援策应,首先将作战目标锁定为徐州附近的黄百韬兵团。华野预判出黄百韬部退向徐州的意图,并且迅速大范围运动,将黄百韬部围堵在徐州外围的碾庄地区。
中野迅速配合西线出击,攻下宿县,从而切断军事重镇蚌埠跟徐州之间的联系。
在切割包围黄百韬部的同时,华野实施了围点打援,优先打退了从徐州过来的邱清泉等兵团的增援。然后,对黄百韬部发起总攻。十一天后,将黄部解决(投诚、歼灭、俘虏总计18万人左右)。
至此,徐州成为一座孤城。
战役中段,为了挽救徐州危局,对方意图南北合击、进而凿穿我军对徐州的封锁。商丘过来的黄维兵团、徐州的邱清泉等兵团南下、蚌埠的李延年等兵团向北挺进。
我军华野抓住战机,首先集中局部优势兵力,将孤军冒进的黄维兵团围堵在双堆集地区。在对黄维部发起攻击的同时,对南北两线的敌军进行阻击。
9天后,黄维兵团被我军尽数歼灭。我军再次抓住战机,大兵团运动将徐州西撤的杜聿明、邱清泉、孙元良、李弥等兵团围堵截击在陈官庄。
至此,杜聿明等兵团已经成为我方瓮中之鳖。
战役尾声,最后对决时刻。待我军将敌外围增援部队全部解决,杜聿明等兵团主力仍在,但是已经陷入我军重重围堵之中。我军并没有着急进攻,而是先休整了一段时间(当然了,期间一定会给敌方进行劝降活动)。
奈何敌方冥顽不灵,我军最后对负隅顽抗等杜聿明等兵团,发起总攻。5天时间,这场决战以敌军指挥官
一死一俘两逃跑、杜聿明等兵团全军覆没为结果,淮海战役落下帷幕。
淮海战役历时两个多月,敌军损失60万以上军队,淮河以北大部分部队被我军消灭或收编,淮河以北基本被我军控制。
此战以后,敌损失精英高级将领(少将以上)150多人,蒋js嫡系部队和五大主力兵团尽数退出历史舞台,敌军精锐几乎全部覆灭。当然,此战,我军也付出了将近14万伤亡的惨重代价。
战前,国外舆论认为国军的优势巨大。战争期间,国军出动飞机接近3000架次,而我军仍旧没有脱离小米加步枪。而决战的结果是,我军将大兵团运动战的精髓发挥到极致,打出了一边倒的歼灭战。
此战过后,我军从数量上、装备上,都开始超越对方。
美国媒体惊呼:PLA军队已经无可阻挡!
美国和KMT把战争的失败归咎于战略和战术的失败。他们或许没想到,他们其实失败于,中华老祖宗的一句话:得民心者得天下。
前文说过,参与到这次战役的民工保守超过600万人。但是,这些民工里面,至少有550万民工是给我军服务的!在山东至今流传着一整村一整乡,全家男女老少推着独轮车,上战场支援我军的故事。
在淮海战役期间,战场上最多的不是军人,而是保障我军后勤运输的民工。4亿多斤的粮食、5亿多斤的物资,都是民工们挑着扁担、推着独轮车、牵着小毛驴,双脚跑出来的运输。还有20多万副担架,被民工抬着穿梭在战场各处。
战役进行到后来,战场上10个人里面能有8-9个人是民工。是民工保障了淮海战役海量的后勤运输任务,民工也是淮海战役的主角。这就是民心,这就是人民的力量。这就是“小米加步枪”战胜“飞机大炮”的原因所在。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