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你见过动物哪些有意思的行为?
优质回答:
人人都爱大熊猫,但憨态可掬的大熊猫,也有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它居然是马粪爱好者,你敢相信吗?大家好我是魔王,一起来听科学背后的故事。
时间追溯到十多年前,科学家在研究熊猫行为时,发现了一个奇异的现象。熊猫似乎对粪便情有独钟,特别是马粪。为了证明这是偶然现象,还是常态发生行为,科学家从架设的红外摄像机里,发现记录到的大熊猫滚马粪事件。在一年内居然有三十多起,显然这不是个体行为,而是群体事件。难道是大熊猫生活条件不佳,需要靠马粪果腹充饥?这究竟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泯灭?
带着疑问科学家发现,这似乎与饮食无关,并且雌雄都有,说明也与性别无关。进一步分析发现,时间可长可短,几秒钟到几分钟都有,那如何解释这一令人迷惑的行为呢?按照惯例关注我,咱们继续往下听。
科学家发现了一个关键之处,那就是温度。首先滚马粪事件并不是全年高发,而是集中在11月到下一年的4月,这时候的温度在-5~15摄氏度之间,而且天气越冷,大熊猫越爱在马粪上打滚,那如果超过温度上限呢,比如来到20摄氏度,这种偏爱就没了,果然爱会消失的。
显然大家都可以想到,这跟抵御寒冷有关系,毕竟冬天到来,寒流也随之侵袭。人可以外出穿衣,室内用暖气御寒那动物怎么办?当然每种动物有自己的绝招,具体到今天的主角大熊猫身上,滚马粪也是不得已为之,那大熊猫是怎样实现的呢?科学家经过细致的观察,发现滚马粪也不是无脑行为,而是由一连串动作完成的。比如第一步把冰箱门打开,啊不对跑题了,第一步先用闻的方式,对马粪进行嗅探;第二步把脸深埋在其中;第三步在马粪上打滚;第四步全身涂抹马粪。
那随便搞些马粪就可以吗?当然不行大熊猫很挑的,事实上只有两周以内处于这个时间范围的马粪,大熊猫才看得上眼。如果马粪不新鲜,大熊猫才懒得挪动自己肥胖的身躯,那么问题来了,大熊猫如何进行判断呢?别忘了之前的第一步骤,大熊猫用鼻子在嗅探马粪,这里的判断很有可能是嗅觉,因为新鲜马粪和陈年马粪,在化学成分上有差异,因为马粪中含有β-石竹烯和石竹烯氧化物等化合物,科学家发现这些化合物很重要。因为它们在陈年马粪中明显减少,那么科学家很快诞生一个大胆的想法,来验证这种假设是否成立。
他们找来干草堆,然后喷洒两种化学物质的溶液,你没有看错,他们想要“诱骗”大熊猫,结果即便没有马粪,大熊猫也能诱发产生打滚行为,后续科学家还利用小鼠实验,从分子层面进行解释,发现这两种物质能够抑制感受寒冷的蛋白质。至于为什么是马粪,大熊猫跟马又有怎样的关联,还需要更多的细节补充。万能的网友,你们的看法是什么呢?欢迎弹幕上墙,和我一起讨论。
最后的最后,感谢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魏辅文团队经过长达10年的野外观察发现,让我们了解到这一有趣的现象和背后的故事,科学家真的很帅!
我是脑洞无限的魔王,喜欢我就关注点赞收藏我吧,我在评论区等你!
其他网友观点
1.清洁共生关系
清洁共生关系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种现象,比如鸟给鳄鱼清洁口腔,清洁鱼给客户鱼提供清洁服务,那么最有意思的是,很多被清洁的对象都是属于肉食性动物,长相凶残的也不少,这些提供清洁服务的动物们为什么会如此放心的进入它们的大嘴里而不怕被一口吃掉呢?要知道很多服务者并非不好吃,那些小鱼小虾们也没有那么多的神经细胞来进行协调沟通啊。
根据调查研究发现,服务对象在进行服务时往往会进行一系列的动作来试探和表明自己的来意,针对不同的客户,采取不同的策略。这种跨越种族的共生关系可以说是十分的有趣。最让我佩服的就是最初的被清理者和清理者了,一个敢张嘴,一个敢进嘴。
2.飞檐走壁
牛羊是我们最常听到牲畜,羊肉串更是美味无比啊。山羊只有短短的四肢和蹄子,如何能在悬崖峭壁上来去自如呢,可事实确实如此。山羊可以在最陡峭的山崖上行走自如,这主要是因为山羊的蹄子外壳坚硬,中间还是分开的,能帮助它们勾住几乎看不见的缝隙,同时蹄子底下有厚肉垫且身材细长苗条,能让它们稳稳的站在悬崖峭壁上。而攀岩主要靠的是富有肌肉力量的肩膀和异常粗壮的脖子,山羊的攀岩技能与生俱来,哪怕是小山羊也可以毫无畏惧的爬到峭壁上,有时候山羊们还会爬到树上获取食物。
3.团结就是力量
说起团结就不得不提蚂蚁这种生物了。所有人都知道蚂蚁是群居动物,靠着协作分工进行生存繁衍,它们的团结与生俱来。搬运食物,应对灾害,甚至发起攻击,庞大的蚂蚁军团往往会做出一些让人惊讶的事情。比如在面对洪水的时候,一些蚂蚁会用自己的身体搭成救生筏,以此来躲避洪水。在遇到一些裂缝时,它们甚至会用自己的身体来搭建出一座桥梁,蚂蚁是可以利用非常简单的规则就能做出复杂的、能自我组装和自我调节的集体结构。而说起进攻,最可怕就是常听说的食人蚁了,虽然自己并没有见过,不过总会听到关于它们的恐怖,当成千上万的食人蚁经过时,很多动物往往会在很短的时间里变成一副骨架,想想就觉得恐怖。
其他网友观点
动物们九死一生的大迁徙。
动物迁徙指的是动物由于繁殖、觅食、气候变化等原因而进行一定距离的有周期性迁移或非周期性迁移。那些迁徙的鸟儿、鱼、野兽等都有着各自的目的,生物学家们至今无法给出确切的答案。在与地球休戚相关的生命链条中,动物迁移是关键的一个环节,是最终构成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面对多变的自然环境,动物用经验和勇敢去寻找家园。从某种角度来说,迁移是生活也是生存,是发展也是竞争。它让生命成为一场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伟大旅行。
比如,每年的角马大迁徙则是非洲坦桑尼亚一道神奇、壮观的风景线。在塞伦盖蒂国家公园里,成千上万的角马都面临一次惊心动魄的旅行。角马每年的迁徙时间都有所不同,其实就是跟着降雨走。为了追逐湿润气候带来的丰沛水草,它们不惜每年长途跋涉2800多公里,在非洲大草原上作顺时针运动。角马在迁徙中集结成群,它们会将年幼的个体保护在群内,夜晚休息时也会轮流放哨。尽管如此,每年这一路奔腾,也养活了路上埋伏和尾随的肉食动物们,草原上随时上演各种惊心动魄的狂野杀戮。三千公里的生命奔袭,面对饥饿、干渴、体力不支、被天敌猎杀的危险,角马们以对生命的坚韧和果敢,守望与捍卫,把生命高贵又卑微的密码淋漓尽致地诠释给万物之灵的人类,为我们高奏一曲气壮山河的生命赞歌。
我知道春天燕子一定会归来,从温暖的南方飞到北方,路程超过几千公里。我知道还有一些蝴蝶也会迁徙,而迁徙之路太过漫长,以至于大部分蝴蝶2-8周的寿命不足以完成。于是,在迁徙的路上,蝴蝶一边繁殖一边飞行,让儿女们继续北上。一次完整的迁徙要历经三代到四代,甚至第五代子孙才能到达目的地。在经历了几代的隔阂之后,这个物种是如何回到同一个越冬地仍然是个未解之谜,其飞行的模式似乎是遗传的。在这场规模浩大的生命旅行中,它们以几代的前赴后继完成壮举,充满了对生命的渴望和对自然的敬意。
这就是我觉得动物最有意思的地方。在遗传本能力量的驱使下,万死不辞地奔赴目的地,即使面对生死的挑战也从不沮丧和后退,这样波澜壮阔的现象令人类震撼而着迷。
其他网友观点
牛背鹭给牛清理眼屎[呲牙][呲牙][呲牙]
其他网友观点
我见过的有意思的动物,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狗狗了,我家养了一只宠物狗狗,宠物狗狗真的和土狗是不一样的。
我家狗狗是不会叫的,后来我家又养了一只土狗,当有人来我家串门时,土狗会一直叫个不停,我家的宠物狗狗也学着叫,但是他真的不会叫,他的叫声就像狼一样,是“噢”的一声声音很直,而不是那种“汪汪”的叫声。听着他的叫声我们都想笑。
我家的宠物狗狗,睡觉得时候不是趴着的,而是躺着,并且还有一条后腿翘着。
我家的宠物狗狗喜欢拿脑袋蹭我,这时我就会用两只手攥住他的嘴巴,他就会向后躲鼻子里还会发出“哼哼”的声音,那声音带有埋怨的味道呢。
很可惜的是,我家宠物狗狗本来可以学很多东西的。由于没时间训练,所以我家宠物狗狗也没什么特长。不过我还是觉得挺可爱的。
其他网友观点
现在猫不逮老鼠了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