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政协提案是一名新时代合格政协委员的必备素质和“看家本领”,也是用好委员“话语权”、发挥“正能量”的职责所在。如何写好一篇高质量提案,至少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要在强化履职担当上下功夫,把提案“当成事”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大政协委员要坚持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情怀,把事业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认真履行委员职责。”政协委员既是荣誉、更是责任,用心写好提案是履行好委员职责的一种最为直接重要的方式。
要想写好提案,首先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把提案“当成事”,时时刻刻关注,事事见微知著,努力把撰写提案的“软任务”转变为履职尽责的“硬担当”。一是在学习上用心。把学习作为自己的终身追求,不做“无知”委员。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学习中央大政方针政策和省市会议精神,积极参与市政协组织的学习、考察、调研等活动。每年参加市两会,都要认真学习政府工作报告,并结合工作实际,划好提案选题“重点”。平时,也注重点滴积累,抽出专门时间学习一些最新政策和热点知识,及时了解国家和省市发展形势,不断扩充视野,努力做到厚积薄发、言之有据。二是在工作中留心。注重在本职工作中寻找提案灵感。身为政协委员,自己在参与一些重点工作或是市政协组织的协商、调研、视察活动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部门和委员、群众提出一些当前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对于这些问题,都要认真记录,深入思考,待论证成熟后,以政协提案形式提交。三是在走访中细心。在联系走访各界别委员,深入基层乡镇、企业调研中,通过与委员真情谈话或与群众唠“家长里短”,真正摸清群众身边最关注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这些问题集中反映着民情民愿,是撰写提案的良好线索和素材。
二、要在走出去摸实情上下功夫,去调研“干些事”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坐在办公室里,是不会听到真话、摸清实情的。写好提案必须掌握“带露珠、冒热气”的第一手资料,要坚持“不调研不提案”理念,真正走出去“干些事”,用脚步丈量土地,把接地气、有温度、最鲜活的基层声音传递上来,直面社会热点和痛点问题,以真知灼见助力问题解决。一是多向群众请教听真话。群众对身边的事看得最清、感受最深,也最有发言权。对一些事关民生的党政决策落实情况,要多与老百姓谈心、多向老百姓请教,敢于听真话做好群众的“代言人”。二是多与部门联系破“梗阻”。政府工作哪里是难点?哪些最需要政策支持?政府部门最清楚、把握最准确。在日常工作中,通过多与政府部门沟通联系,及时了解政府工作动态和瓶颈问题,为撰写提案提供有力支撑和依据。
三、要在提高建言质量上下功夫,为群众“办实事”
提案的建言质量是提案的生命线。政协委员要想用好“话语权”,说的对、说得准、说的管用,只有在提高提案建言质量上下功夫,精研细磨,才能打造更多务实管用的“金点子”,真为群众“办实事”。一是建言要专业精准不外行。政协提案是非常严肃的高层次意见建议,必须要说好“专业话”,防止出现一些“雷言雷语”,避免“雷人”提案。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提案不在多而在精”的要求,切实提高提案建议的可行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工作中,面对一些专业性强的问题,要经常与相关领域部门、相关界别委员组成调研组,通过集思广益、多方论证,共同开好药方。建议既要高大上,又要接地气,既要突出“政府所能”、又要突显“群众所愿”,确保议政议到点子上,监督监在关键处,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二是献策要敢于面对不回避。人民政协为人民,作为一名政协委员,理应为老百姓发声,要敢说话、说真话,说管用的话,把基层群众的真实意愿反映出来,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这样才能不负重托、不辱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