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是让我们不要学习吗?

网友提问: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是让我们不要学习吗?

优质回答:

庄子这句话出自 《庄子·内篇·养生主第三》全段文字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这段话翻译成白话就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穷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穷的知识,就会搞得精疲力竭,既然如此,还去追求知识的人,就只能弄得疲困了。养生的人不做好事去追求名声,也不做坏事而触犯刑律,把顺着自然规律去做,做为处事的法则,就可以保护生命,保全天性,可以养护精神,享尽天伦。”

我们国家自古有劝学的优良传统,有很多名人名言,鼓励劝诫人们奋发努力,刻苦学习,但庄子为什么会有此语呢?难道庄子让人们无所事事,“放大尾巴羊”吗?当然不是,庄子不反对学习,只是告诫人们不要违反自然规律,提倡“素质教育”,反对没明没夜的“连轴转”,不能为了学习把身体搞坏了。

庄子在哲学思想上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观点,追求“无为而治”,一切顺应天道,鼓励人们享受生活,无欲无念,既不能做坏事,也不去做好事。反对迷恋“功名”,类似“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光”之类行为肯定不入他的“法眼”。庄子的主张不一定全对,但某些方面不就是我们现代教育改革的方向吗?万事以人为本,我们发展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可看看学生沉甸甸的书包和到处闪光的眼镜片,就知道要实现这个目标还任重道远。

让学生轻松快乐的学习,是现代教育要达到的理想状态。“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庄子反对各种“欲望”,这是不现实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才是社会主流,当然也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庄子的思想带有消极因素,但与现代家长们近似疯狂地追求折中一下,让学子们稍稍休息一下也未尝不可。不然你很可能培养一堆肥胖的豆芽,而不是一棵顶风傲雪的苍松。

其他网友观点

《庄子》这本书不是用来读的,而是要去悟的。至于从中能悟出什么心得,则每个个人都会有自己不同的感悟。随着阅历地增长,有时又会出现新的感悟。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这段话如果结合下面的那句“缘督以为经”,其实就是在强调“知”和“行”之间的关系。

我们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当然不是为了考试,而是能够通过学到的知识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庄子这段话其实就是在协调“知、行”。只要掌握的“知”能够保证“行”就可以啦,不要再继续学那些与“行”无关的所谓知识了!

既然这段话出自《庄子·养生主》,那么就以中医为例来具体讲述一下。

自己掌握的中医技能能治好病就可以啦,没有必要再去掌握那些西医的技术。

没有必要再去研究这味药都含有哪些成分,到底是哪种成分起作用?把最主要的成分提炼出来去治病,为什么又不起作用啦?是不是还有什么微量成分,再去研究一下。对啦,还没有做过双盲实验,那这次给人治好病是不是偶然因素导致的?

让一个中医继续学习这些知识时,那就不是学习知识,而是在“头上安头”了!当强行让中医把精力都浪费到这些无关的知识上时,那么这个中医最后也就消亡了。

就拿瘟疫来说:对于每次出现新的病毒,西医都需要先查明是什么病毒,然后再针对这种病毒做出相应的治疗。如果培育出相应的疫苗,那么也就一劳永逸地解决了这种病毒。

再出现新的病毒呢?新的病毒是不断地出现。以前那些疫苗也就失去了作用,只有再投入精力去研发新的疫苗。不等新的疫苗研发出来,已经有大量的人死掉了!

如果按照庄子“缘督以为经”的理论,只要找出治病的规律就可以了。中医不需要知道是什么病毒,只要根据病人的症状调整回正常状态就行了。

所以当西医还在日以继夜的研发疫苗时,还在漫无目的地大量使用抗生素时,中医已经开始收到效果了!

庄子随后写了个庖丁解牛,可以当做注解来用。

庖丁只是一个杀牛的,只需要掌握了牛的骨、筋、肉结构就行啦。没有必要去学习骨骼的成分,那对于杀牛也没有什么实际的帮助,只是额外增加自己的负担。

只要掌握了杀牛的规律,那就可以使自己的技术更加精进。庖丁可以做到十九年都不用换刀,其它优秀的厨师也只是一年才更换一把刀。而那些掌握了牛的生物学分类、基因、生物习性等知识的人,只会拿着刀照着骨头硬砍,用不了一个月就要换一般刀。

这就像是西医研究病毒,虽然积累了那么多的病毒知识,在瘟疫爆发之时还是要再研发疫苗。而中医防疫瘟疫的方法却经受住了几千年的考验。

上面说得有点儿啰嗦,再举一个简单点儿的例子。

我们计算周长的时候,只要不是要求特别精确,一般那个π用3.14就足够用了。谁也不会让小数点后八千位全都参与运算。

庄子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只要掌握的知识够用就行了!

如果刻意在某个知识点儿上去钻牛角尖儿,那最后的结果不把自己累死也会把自己逼疯!

【安得使予多暇日,重读古人寄来书】

【非常感谢您的阅读、点赞、转发、评论。如果喜欢敬请关注@寄暇学宫】

其他网友观点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己。”

表面看,这话确实有劝阻发奋学习的意思——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殆己”,多危险呀!

但是,有两个问题,第一,任何话都有具体语境,离开语境单独分析某句话,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很可能属于“断章取义”;第二,如果不把庄子的这句话,与其整体思想联系起来考察,仍有可能会“浅尝辄止,一得自矜”。

《论语》,是孔子弟子们记录整理的孔老师的言论集。二十篇,连贯性很强。

《庄子》的内篇七篇,给人感觉很松散,由此被推崇为中国散文的鼻祖。其实,这种“汪洋捭阖,仪态万方”,是有很紧密的内在联系的。

《庄子》的第一篇《逍遥游》,是“点题”——“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几千里也。”这么大的鱼,其实是不自由的,潜于水中,靠水的浮托才能游动。所以必须“物化”。

“物化”,是道家的根本思想。《老子》通篇,都在讲“物化”。

庄子不同于老子之处在于,他认为,“物化”不完全是自然的被动的过程。他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思想——“自化”。

于是,鲲“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鲲“自化”为鹏,就自由多了,可以脱离北冥之水,飞去南冥。

但是,大鹏是不是就真的自由了呢?还不是。庄子说,鹏“怒而飞”,就是煽动翅膀“鼓动空气”,“海运”,是指强大的气流。他还说,大鹏须“抟扶摇”和“羊角”——凭藉这两种大风,才能直上九万里。

至此,庄子开始讲人。就是在“物化”和“自化”之后,讲“人化”。

他说,人如何像鲲那样脱离水,然后再如何能超越鹏不依赖风呢?这就要达到“至人、神人、圣人”的境界。

在这个境界之前,庄子先讲了由低到高的“七种层次的人”,只有跨越这“七种人”,才有资格成为“至人、神人、圣人”。

所以,在《逍遥游》里,庄子提出了他思考的一个重大问题——人如何才能获得绝对的自由。

《庄子》的第二篇《齐物论》。是前一篇《逍遥游》的延续和深化。

庄子在《逍遥游》里说:“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万物的生生不息,是由“气”“吹”出来的;“吹”,是“气”的运行方式。

在《齐物论》里,庄子讲,“气”通过“吹”这种方式,形成了万物。

一开始,“万物不齐”——“而使其自己也”,各自有自己的特点。而万物的“不齐”,也就是“不同”,“咸其自取”,都是自己造成的; “怒者其谁邪”,没有别的主宰,主宰只有自己。

人也是如此。比如,“至人、神人、圣人”,之所以不同于常人,也是靠自己努力才达到的。

这样的努力,就是“忘我”,有道德标准和心理底线才是大智慧;要悟道,按照自然的法则,淡然看待大小、寿夭、生死等看似截然对立的事情;因此,可以把世间万物,看作并无绝对对立的区别。

所谓《齐物论》,核心思想就是这个。这种观点,被现代人看作是相对主义。其实,是在很大程度上误解了庄子。

庄子,在这里仍然讲的是如何达到“至人、神人、圣人”的境界。

在《逍遥游》里,庄子讲了“至人、神人、圣人”的日常行为标准,即 “无己、无功、无名”——不图虚名,去除功利心。

《齐物论》讲的是成为“至人、神人、圣人”的内心标准,即“光耀内心的明性”。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就可以认识到——

宇宙, “有始者也,有未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也者……”,就是说,人所面对的大自然是无穷无尽,没有开端的。

万物,“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对立的事物都是相对的;万物与我,共同来自一个源头,没有先后贵贱之分。

人伦,儒家对于仁义道德的解释,过于浅显和庸俗化了。

庄子生卒的年代,大约和孟子相当。其时,诸侯争霸激烈、战乱愈加频仍。诸子百家,也吵得如火如荼。

庄子,对此极为不屑,但也无能为力,只能靠独善其身表示反抗。他当过漆园吏这样的小官,楚王曾欲拜其为相,他断然拒绝。所以,他一生潦倒,大概学生也很少。但在《庄子》所表达的思想里,却明显表现出他对时局和儒家等显学的强烈不满。

这在《庄子》的第三篇《养生主》里,体现的尤其充分。

《养生篇》的第一句话,就是本题目的这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己“

这句话,恰好是紧接着上一篇《齐物论》里对儒学的质疑说的。

孔子不是说“学而不厌”吗?追随在孔老师后面的学生又趋之若鹜,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

于是庄子说,“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这种追随着无尽地学习,很危险呦,因为生命有限,知识无限。

白居易写过一首《读老子》,其曰:“言者不如知者默,此语吾闻于老君。若说老君是知者,缘何自著五千文。”这大概是白乐天读到老子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时的感慨。

不过,他应该是误解了老子的本意。

庄子上面这段话,也绝非一般性地反对学习。这就和他的这篇的篇名对应起来了。

《养生主》,很多人认为是庄子讲养生的文章;还有不少人认为,此篇充分表现了庄子的悲观。

悲观,确实有点儿。如果你生活在那种民不聊生的年代,不悲观么?当然,热衷于向诸侯们献媚的诸子百家中的很多人,热情高涨的很。比如苏秦和他弟弟苏代,游说诸侯,大耍阴谋,以求荣华富贵,这种人除外。孔子想劝说各国国君接受他的学说,四处奔走,厄于陈蔡,一方面很卖力气,另一方面也感叹“觚不觚,觚哉!觚哉!”翻译过来就是,时代不好呀!他也悲观。

分析庄子的这句话,必须和他所处的时代联系起来,也必须和他前两篇所阐述的思想联系起来。

如前所说,庄子既是对很多人追随如儒家的显学的不满和讽刺,也是阐述自己的“人生观”。

如此来看,《养生主》,并不是真的讲养生,而是讲的要保持自己思想的独立性,讲生命如何才算“保身、全生、尽年”。

庄子,极其善于讲寓言。在这段话之后,他就讲了一个“庖丁解牛”的故事。文惠君赞叹庖丁的神乎其技,庖丁说:“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此所说“游刃有余”,又何尝不是庄子对于读书、学习、闻道的见解?

梁惠王感叹听了庖丁的话,领悟了“养生”的真谛,怎知不是庄子借其之口,讲了自己对于生命本质和自由的思考?

本人在“头条”里写过几篇关于庄子的文章,认为庄子在那个时代,是一个世界级的哲学家。他对于时代的无奈,催生了自己对人的本质和自由的思考。

《养生主》,是在前两篇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对此的论述。只认为庄子在谈养生或者仅仅是悲观,可能把庄子过于简单化了。

对本题目所引庄子的这句话,也不宜过于简单地理解。

其他网友观点

庄子的这段话是说生命有限,知识无限,以有限的生命追求无效的知识,浪费了生命。人生应有奋斗目标,为实现自我发奋图强。古语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雷锋说: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

抗疫战斗中取得的胜利,靠的是科学、不断学习新知识,硏究新问题,社会才能进步。人类才能发展,中华民族才能强大。

其他网友观点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出自《庄子·养生主》,是庄子一篇谈养生之道的文章。庄子认为:人类社会是复杂的,而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生活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社会中,要顺应自然之道,把它作为处世的长法。

笔者来自庄子故里,对庄子思想有内在挚爱。我想,若有轮回,今世的庄子一定是棵瘦小的树,就活在我们周围,叶片是他眼睛,花瓣是他的嘴唇。冬天,他闭上眼睛,沉沉睡下,做了一个又一个让人心疼的梦;到了春天,他从白马飞行的梦里醒来,看着世人,看着世界。他想说话,但没有风,发不出声音。

世人对《养生主》存在太多的误解,庄子被当成了一个非常消极的唯心主义者,其实他对尘世已有了种决绝。

拆解进行分析探究

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如果撇开庄子养生论的阐述,单单截取“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一句。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所以我们应该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抓紧时间努力学习,尽可能地多摄取知识。

人对知识的需要,犹如对水的需求,甚至更甚一筹。对一块土地而言,水过少则干渴,过量,则成灾。在复杂的社会上,需要与他人、社会交往,需要对事物的分析,就不能离开知识;社会在不断进步,知识也在不断更新,没有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人就会脱离于社会,不适应社会的发展,最终被社会抛弃。

然而知识的海洋无限宽广,人的精力有限,不能能学习和掌握所有的知识,成为一个全能的人。在知识的海洋中需要学会取舍,针对不同的位置,去专业的学习和研究所需要掌握的知识,这样才能让自己适合本职的位置,才能在本职上做到游刃有余,事半功倍。因此,对于知识的追求也是如此,不要过犹不及,要恰到好处。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关注不同话题、不同专业,不同学科,从而得到了一个“丰满”的时间线,他们花费大量时间来漫无目的地浏览时间线。表面上是在获取许多知识,实际上只是满足自己对于新鲜事的渴望,只是给新鲜事穿上了“知识”的华服。这种蜻蜓点水式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就是在以有涯随无涯,收效甚微。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对学习的追求是无止境的,既要刻苦学,又不能盲目学,还应该要知道怎么学。

一方面,学习要用巧力,要学得巧,学得实,学得深,要懂得取舍,哪些是首先的需要,哪些可以暂时放弃的,还要注重思想,不做书呆子,学得知识能灵活运用到,也不让有害的知识填充到头脑里去。

另一方面,也不能把读书看得太容易,就算有基础,也需要按部就班,稳扎稳打,不要不求甚解,囫囵吞枣,抓不住实质,把握不住精髓。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面对浩瀚的知识海洋。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抓紧时间努力学习,尽可能多的摄取知识,完满自己的人生,让自己从心灵上充实、从精神上提升,让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因为生命的时间限制,那就更应该在这有限的生命里让自己活得充实,懂得取舍,选定目标,把有限的精力放在所需付出的东西上去,让有限的时间内的付出能得到更多……

2.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庄子这句话,“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这话在殆已之前都是事实,殆已是一个价值判断。

人目前还不能长生不老,所以,生有涯没错。知无涯更是少数的宇宙真理,知识是没有尽头的。谁都知道。

那么核心在于,会不会殆已呢?

如果你熊瞎子掰棒子,今天看了一页论语,明天看一页数学,后天看一页化学,一切都东西都停留在表面,无法串联起来,无法有机的产生价值,那么肯定是殆已。

如果你只看细碎的,支离破碎的碎片信息,不能有机的结合起来,不管你阅读量是几千万字,还是几亿字一年,都没用。

如果你一步一个脚印的扎扎实实的学习东西。没错,因为知无涯,不管你学多少,你也不会说离宇宙真理就靠近了,你仍旧有无数不知道的事情。但是,你学会的任何东西,只要是扎扎实实的,都会增强你的能力,改变你的性格,帮助你得到实际的好处和成果。所以,也没啥可殆的,对吧?

3.合起来理解

面对我们有限的生命,未知的无限的外部展现,如何破解?其实是有两条路径的。

一条是我们不断追着跑。

结果可能就像夸父逐日那个寓言故事一样,我们一直过着积极的人生,一定要今年买一辆车,明年买一套房子,物质的外物无止境。

媒体上经常也报道一些所谓的成功企业家,年利润多少个亿,但是过了几年再出来的报道就是,因为行贿或是其他违法事件已经身陷囹圄。财产灰飞烟灭。曾经一直所谓追求财富,造福一方的大宏愿看着是向前走,实际就是在不断的追逐中,逐渐什么都没有了,结果大家都知道的。包括大家耳熟能详的古代寓言故事,夸父追日。有的解读是,夸父逐日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奋斗不息的劳动精神。而更有解读为,方法错了。其实一切都无意义。

另外一条是顺应整体的规律去生活。这条道,看似在退,实际是在前进。

怎样才能顺应整体的规律,让生命真的美好呢?横竖都要顺应整体,在操作过程中,别被任何人为东西绑架,但是不要试图触犯人为的规矩,人心不可不畏。这样就可以顺利保身,全身,养亲,尽年。而不中道夭折什么都没有了。

千古名言“以有涯随无涯,殆已”,不是否定学习的重要性,与现代人所谓的“活到老,学到老”也不矛盾。从更深层次看,庄子在提醒世人,追求知识固然没错,但不能因此忘记生活的本质,不应该将时间全部用在学习上,否则就没时间陪家人,也没时间放空自己,思考人生真谛。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知识却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寻无限的知识,最终只会失败把自己搞得精疲力尽。从整句来看,庄子认为知识无限广大,而人的生命有限,不应该无限制的去追求知识,这样对养生没有好处,应该懂得取舍。

联系教学进行的反思

首先:终身学习是一个人在社会上安身立命的基本,也是国家对公民的要求。作为老师,想要给学生一碗水就必然要有常流水。所以老师要保证终身学习,在有限的生命里汲取更多的知识,来帮助学生成长。“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不知道自己拿到的下一颗是什么。”只有不断的积累,才能帮我们更好的应对生活。

其次,知识是学不完的,“术业有专攻”,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有的特长。并且素质教育要求“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不仅要有一定的知识,更要学会思考的方法来应对将会迈入的社会。所以老师要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上,让学生在自己的特长发扬的同时全面发展。

总之,人要不断学习,但不可能将世界上无限的知识全部掌握,找到自己需要的领域,学会方法,以不变应万变,不在追逐的道路上迷茫行走,才能拥有更好的人生。作为老师,也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为学生树立榜样,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人生道路与方向。所以,对于庄子的这一说法,我是赞同的,但是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也会引导学生积极对待人生,有方向的正确奋斗才是最有效的人生。

其他网友观点

你这个问题是认真问的吗?是不是不想学习才看看能否找到支持者?

你这么理解,从一定的角度讲并不是完全错的。

因为目前我国的传统哲学,不管是孔孟还是老庄,有些话或者有些道理,讲的并不明晰,会给人暗示的空间,这也就导致了后世为何有那么多人对同一句话有不同解释的原因。

因此我说你的话并不能算是错。

但是,我们可以从庄子的核心思想去印证下,你这么理解是否准确,或者是否妥当。

庄子的核心思想和老子一脉相承,只是在对待无为的角度上不太一样。庄子是从“不是你喜欢别人就喜欢”的角度去理解无为。要让万物自然的去发展他们自身的属性,不要因为认为的喜欢去改变它,这就是庄子的无为。而这个无为的目的就为了全生避害的。记住了,是为了活的更好的。

所以我们再来理解你说的问题。庄子是让我们消极的对待知识吗?消极的对待知识能让我们全生避害吗?

反顾来再问,无限制的追求知识能让我们全生避害吗?我们自身的属性会推着我们不断的追求知识吗?

现在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消极对待知识还是无限制的追求知识都是不妥当的。

所以庄子肯定不是让我们消极对待知识。

这句话的重点应该是放在理解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这个动作上,这个动作是有害的。

就是让人不要去无限制的去追求知识。要让我们有自知之明。

所以庄子的目的就呼之欲出,那就是根据自身的要求去追求相应的知识。

这只是我个人的理解。

结束语

个人认为,对待哲学,一定要全篇理解,而不是只针对某一句话去研究,否则容易钻牛角尖,还得不到全面正确的答案。

这是我的答案

欢迎关注。

与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相关的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