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废都》中“此处作者删去×字”,贾平凹真写了吗?对此你怎么看?
优质回答:
当然真的写了。平凹的原稿,我亲自御览过。等会子俺设法将那惨遭删去的三百字补上,以飨诸位老饕。
当时,贾平凹住在一僻静的小山村,埋头写《废都》。
我们读小说,或迷醉于凹凸不平、曲折歪斜的故事情节,或叹息于起伏难定、悲欢离合的人物命运,或慕这风流高格调,或斥那邪恶没人性,或赏其手中妙能生花的才笔,或揭其屁股后面不小心露出的破腚……总之,肥肠有趣。
但是,作家写小说的过程,却无趣得很。无趣,还不足以描述其囧状,简直就是无聊!
荒山野岭,残垣断壁,平凹先生自我放逐,栖居于两间似倒非倒的小屋。肮脏的木桌子上,堆满了桶装方便面。平凹先生写累了,也会出来走两步,看看月亮和繁星,听听远处的溪流和偶尔掠过的飞鸟。
写小说,是折磨自己的好办法。直面自身,对自己施加晚清十大酷刑,直至听到心脏的碎裂之声。
写啊写,反复写,平凹先生表面结实的躯体中似乎没有什么内容了,像一张他亲手揉皱的稿纸。无聊透顶。
有点顶不住,平凹先生想休息一天,下山来看风景。正好碰到上山砍柴的我。没办法,一进门,他就翻出《废都》手稿,请我“斧正”。(可能是因为俺手中有一把砍柴的斧头)
点燃一支香烟(平凹敬的),跷起二郎腿,阅稿。(这气度,赞!)
我说了两点意见:
一、主人公的名字:庄之谐,不错,庄以谐出,谐中见庄,亦庄亦谐嘛。不过,不如改为“庄之蝶”,更显风致。平凹一听,连连称善哉,又敬了一支烟。
二、吟风弄月处,最是高明。不过,庸世俗人,恐怕受不了这种精彩。平凹亦有此忧。后来出版时,果然通不过,只好改成“此处删去三百字。”
凭着记忆,我本可以把那些“三百字”大致都补上。当然,为了能通过,其中关键之处,姑且将之改写成文言文,古文有一妙处,词义隐晦,却余味无穷:
“雪白的肌肤,新鲜得像刚剥去外壳的嫩笋,细腻得赛过才凝炼出来的猪油,光滑得似一尘不染的绸缎,当她沐浴后从浴盆里站起来,身上连一滴水都不沾,双腿修长笔直,小腹平坦略凹,双峰微颤,面颊晕红,娇喘吁吁,眼神迷离,庄之蝶看得呆了,一时竟不知如何是好!恍惚间,只觉得一股热流从头顶直灌脚底,浑身燥热,眼睛似欲喷出火来……一把揽过纤腰……她‘瞑目牢握,泣交颐下,战栗不迎’……庄之蝶紧紧抱着她,她丰满的身体却柔弱得似乎没有骨胳,像一团春天洁白的云……”
其他网友观点
贾平凹先生的《废都》,读过以后看见将近有3万字“作者删去XX字”,贾平凹是真的写了这些性爱的描写。至于我个人怎么看待此事,下面说说我个人的看法。
本人读过这部长篇小说后,思考一下,我则认为是小说的主人公庄之蝶是在唐宛儿、柳月想依赖他,找个好工作的情况下,乘机玩弄女性。
而庄之蝶是西京最有名的作家,学识渊博,为人仗义,谈吐风趣幽默。然而却是玩女人的高手,凡是见过他的女人,都立即拜倒在他的牛仔裤下。唐宛儿一直都在追求更好的生活,寻找能给她幸福的男人,她的灵魂就体现在这种追求上。他与她彼此得到心理的满足,于是就有了书中两人反反复复的性爱的描写。
年龄刚好18岁小保姆柳月与唐宛儿相似,她看到主人与唐宛儿性爱时,连自己的“外裤都润湿了”。她就是为了依靠名人,提高自己的卑微地位,追求富裕的生活,主动要求与庄之蝶发生性爱之事。而庄之蝶为了自己的名利,不敢与妻子牛月清离婚,但跟妻子同房时,就说自己阳痿。他只想玩弄长的漂亮又年轻的唐宛儿和柳月,因此书中无数次描写庄之蝶与这俩个女人性爱之事。而小说的作者贾平凹先生不敢明目张胆去描写,只好用“此处作者删除XX字”,因为大量的性描写,在出版发行时,各个部门在审查时,是不能过关的。
其他网友观点
陕西作家贾平凹1993年创作的《废都》,自出版以来,能被各行各业读者狂热追捧,根本原因是书中有许多大胆而直白的性爱描写,在上世纪90年代那样的环境里,这本书可以极大满足读者的窥视欲望和猎奇心理。
当然,在性爱描写的文字中,穿插的那些“小方框”,是这部小说的另一大亮点。这些小方框如同魔法一样,对读者想象力的扩展,印象的加深,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贾平凹
因为,文字是实的,小方框是虚的,虚的永远比实的更具诱惑力和杀伤力。
关于《废都》的文学价值,早已形成定论,笔者就不在此啰嗦,笔者只想谈谈小方框。
这些小方框究竟代表什么意思?实际上,连作者贾平凹本人也没有出面澄清过。读者只有见仁见智了。
以笔者理解,这些小方框有以下含义。
《废都》
第一,作者故弄玄虚,刻意吊读者胃口。
这种做法实际上早在标点符号发展定型的19世纪中后期,就有不少作家使用过,尤其在以浪漫著称的法国,不少作家在性爱描写的关键时刻,常常喜欢使用省略号。
如,爱弥尔·左拉的代表作(1840——1902)《娜娜》,阿奈丝·宁(1907——1977)的代表作《小鸟》和《维纳斯三角地》,玛格丽特·杜拉斯(1914——1996)的名作《情人》等小说,常常能看到这种情况,以……代替文字,把想象空间留给读者,是他们的精明之处。
贾平凹绘画·流浪狗
第二,作者坚守某种信仰,不该添油加醋的绝不做。
在这一点上,贾平凹还是有底线的,坚守着一位作家应有的担当和良知,明白什么该写,什么不该写,又该如何下笔,在整体尺度上把握得还算不错。如果突破“小方框”的束缚,小说立马就变得又污又黄了。
贾平凹书法
第三,规避出版社审查。
上世纪90年代对出版物的审查力度要比现在大得多,如果在一些场景中描写得过于直白,有可能导致小说还未跟读者见面,就已经被判了死刑。
这样的情况在当时非常普遍,如,陕西另一位著名作家陈忠实先生的《白鹿原》,跟《废都》几乎同一时间创作、出版和发行,在评选1994年第四届茅盾文学奖时,为了规避风险,不得不删减了小说中关于性爱描写的1600余字,才顺利获奖。
其他网友观点
我认为是有构思但并没有写出来,这种表现方式是模仿一本古典小说。
模仿《金瓶梅》的表述方式,但显然模仿失败
《废都》的这种形式其实在之前就有过了,把情色描写用“此处省去XX字”一类的话来表示。有一版《金瓶梅》就是用了这种方法,有人说流传的版本就有这样的,也有人说是现代人进行删减之后的,不论怎么样,这种表现方式并不是第一次出现。
台湾曾经还有好事者,专门出了一本书用来补足《金瓶梅》中被省去的部分,字数、情节都力求和省去的部分一致,其实也只是一种“游戏之作”而已。大陆应该没有这样的书。《废都》因为名气比《金瓶梅》差得太远,作者依然健在,还没有见过有人去补足这一部分。
此种描写更能引人联想,但终归不是正途
人类的想象力不是文字可以描摹的,所以用这样一种方式来表达,在大家心知肚明的内容上,更能容易让人联想出具体情节。
在古代,小说这种文体本身就是为了消遣出现的,怎么吸引人就怎么写更是一种常用的手法,并不奇怪。而现在小说的地位已经提高了这么多,贾平凹等人还要如此来写,其实总会感觉有些怪异。
并且这一类作家还有一个特点,仿佛直面这种床第性事就显得很坦荡,其实和认知没有什么关系。性事可以写得很有画面感,也可以写得很雅致,比如苏轼的那一句“一树梨花压海棠”。文学本身就是处理文字的表现力,过分的直白就会显得鄙陋。
这也一种是博眼球的做法,贾平凹的文字经常会描摹性事、丑陋、恶心事物,在其中也会掺杂一些哲学思想。但性事写作其实并不好,有粗鄙的观感,和情节的关系有时候并不大。哲理性思考掺入也显得很生硬,并不能和文字很好地融合。
总之,现在的文坛这种内容充斥,作者们多多少少有点皇帝新衣的感觉,反对他们的人就是思想龌龊的,反而这些创作的人倒纯洁了。
说穿了,就是社会安定之后,以前的正统文坛被他们瞧不起的通俗文学打击地体无完肤,不得不用这种方式吸引一下眼球而已。
未来在黑夜隐匿,于此静待晓光。我是待晓儿,专注于文化的科普与解读,欢迎关注与交流。
其他网友观点
不瞒大家,当年我是名符其实的“平凹迷”,不管是小说,散文集还是随笔,只要他的书一出,省吃俭用都要买过来一睹为快。所以,对贾平凹的著作还是比较熟悉的。
告诉大家,《废都》中“此处作者删去×字”原来是真的写了的,只是出版的时候被删了,于是以“方框框”和“此处作者删去×字”为标记,没想到这一招竟成了噱头,一下火得不得了!
贾平凹在一篇创作手记中曾经特意谈到过这个问题:他坦言原文都是写了的,为什么要写,因为觉得“吃喝拉撒性”都是所要表现的人物特征的东西,“吃喝拉撒”都写了,不能不写到“性”,不写就不能体现完整的人物。
手稿还没有完成的时候,就有一些朋友看了,鼓吹说会成为当代最伟大的小说。但出版的时候,编辑和出版社认为有一些东西不合适,具体说就是性描写。于是编辑大刀阔斧删了很多,贾平凹自己也删了很多。删了以后很多情节就接不上了,为了故事的完整性,于是采用“方框框”和“此处作者删去×字”为标记。
小说出版以后,贾平凹还是承受了很大的压力,不久就被封。还有一种传言,说《废都》写的就是他自己,说主人公庄之蝶就是老贾。
当年很多人为了猎奇,专挑方框框的地方读,有些无聊人竟然猜被删了的内容,填空补写。其实若与现代的一些网络文学相比,《废都》真是小巫见大巫。现在还有一些出版社以《废都全本》为噱头营销造势,其实大家根本不用为了猎奇去买了来读,读了会失望,比不读更失望!
欢迎留言交流。
其他网友观点
至今还能想起我在郑州排队买书的那个情景。虽然贾平凹老师在出版《废都》之前也出过几本书,但都不及当时《废都》的轰动效应,用洛阳纸贵来形容这本书的出版一点也不为过。在《废都》之前,同样是陕西籍作家路遥生先的两部代表作已轰动了当时的中国文坛,一个是中篇小说《人生》,而另一部是《平凡的世界》,两本书都是描写上世纪陕西农村生活的,在当时流派中,人们都称之为乡土文学,紧随其后,贾平凹老师以描写城市生活题材的《废都》出版了。因为贾老师的《废都》以西安为背景,男主人公庄之蝶和他的女主唐婉儿之间的感情纠葛。其中有很多性的描写。而且这些描写还比较露骨,当时正是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文学还处在并封闭半开放的边缘,所以当我们看到书中”此处省去多少个字”这是很正常的,然而,就是这种格式,为小说的本身增色了不少。有许多读者怀着好奇之心去猜猜这省去的会是什么字。也许是作者故意给读者留下的悬念,也许是作者为了迎合当时的形势,真的在此处省略多少个字也未可知,因为谁也没有见到过贾老师的手稿,所以,这件事只有贾平凹老师自己能说清楚了。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废都》中“此处作者删去×字”,贾平凹真写了吗?对此你怎么看?.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