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传说之九尾狐(故乡的传说芝麻女)

故乡的传说,故乡的传说之九尾狐?

心学传人俞溥与董坑岩

历史上,信丰县真正名实相副的“心学传人”首推俞溥。明《嘉靖赣州府志》载:俞溥“夙有文声,尝游东白沙门入太学,授泾府审理正”。康熙58年《信丰县志》记载:俞溥“文章名振艺林,陈白沙先生高弟子,弘治(1488-1505)间贡,授泾府审理正”。《赣州地区历史人物简介》写到:“俞溥,字德洪,信丰人。弘治间贡,授泾府审理正,忧归,不起。师事陈献章,以立身行道、表彰绝学为己任,辟馆谈道,以倡来学。疾革,犹正衣正中,与学者讲《尊德性》章,端坐而没。”

上面提到的“白沙”指陈白沙。陈白沙本名陈献章(1428-1500),广东江门白沙人,故人称“陈白沙”,是明代广东最著名的硕儒、哲学家、教育家、诗人。他承继宋代周敦颐的濂溪之学,糅合程朱理学,创立“以道为本”“宗自然、贵自得”的“江门心学”,对王阳明心学影响极大,堪称开启了明代心学之先河。而信丰俞溥是陈白沙的嫡系弟子、赣南“江门心学”的代表人物,是陈献章学术的真正传人。

心学传人俞溥,被授予泾王府审理正[泾王即朱祐橓,明宪宗第十二子,弘治四年(1491年)受其兄明孝宗之封成为泾王,封地在山东兖州府沂州。弘治十五年(1502),泾王就国,其王府在今临沂城考棚街西巷],后担任湖北咸宁知县。无论在泾王府还是湖北宁县,俞溥都心系信丰,情牵故土。康熙58年《信丰县志》登载的永丰人钟瓘的《双节祠记》里写到:明成化壬寅(1482年),俞溥和俞绅向当时的信丰知县提议建“双节祠”,以祭祀在信丰为击败入寇和红巾军而相继遇害献身的李廉和他的儿子李敬。知县欣然接受,成化乙巳年(1485)信丰双节祠便落成竣工。《信丰县志》又云:俞溥身在官署,却“屡乞终养,不允,五年以艰归,服阙不起,辟馆讲道,以倡来学,疾革犹整衣冠端坐,与学者讲尊性章而殁”,“汪都御史鋐闻其卒,檄县崇祀,乡贤以上俱见”。

江门心学传人俞溥与大塘埠有很深的情缘。这表现在:一、他辞官回县开馆讲学,曾欣游坪石光甫的罗汉岩(又称董坑岩),写下了蕴含江门心学“以道为本”“以自然为宗”思想的诗歌《董坑岩》;二、他老家在城郊七里,逝世后“其墓在黄陂半迳”(“县志”语)。俞溥为什么仙逝后要安葬于大塘黄陂?他的《董坑岩》诗露出了蛛丝:

风雨潇潇欲暮春,弟兄联袂到禅扃①。

只因乘兴亡携酒,岂为空谈远问僧。

形胜②不知谁此设,山灵应记我来登。

兴阑③明日寻归路,傍柳随花④尚可能。

[注解] ①联袂:袂(mèi),衣袖。联袂也作“连袂”。手拉着手。喻携手偕行,一同来到。禅扃:chán jiōng,本义佛寺之门,引为代指佛寺。宋·林逋《峡石寺》诗:“不会剃头无事者,几人能老此禅扃。” ②形胜:谓山川壮美。③兴阑:xīng lán,兴尽。④傍柳随花:依倚花草柳树而游乐。

将要暮春了,风雨潇潇,俞溥和他的弟兄们一同来到建在董坑岩上的佛寺。诗人不无幽默地写到:由于兴致勃勃而急于来游,居然忘了带上酒;来到此地,并不是空谈问僧(而是另有追寻——道和自然)。不知谁在此处开辟了如此壮美的胜景,山岩有灵应该记得我们来了登临;尽兴游玩后,明日的归路上,傍柳随花的乐趣依然不减。末二句亦暗隐这样的潜台词:明日人生“归路”时,来此“傍柳随花”,游乐黄泉。

俞溥逝世后,把墓茔安置在离董坑岩很近的黄陂堡半迳屋场,这与他流连董坑岩不无关系,因为他老家离与董坑岩仅咫尺之遥的黄陂有50里远;而安葬于此,肯定是他自己认为这里是“宗自然”“天地一气”的归宿地,因而向家人及乡贤留下遗嘱。

著名学人张省与罗汉庵

在董坑岩(亦即罗汉岩)留下诗歌的还有信丰另一位明代学人张省。《信丰县志》记载:张省,字悟克,信丰人,“性朴雅,嗜古读书,构松塘别墅,衡门泌水,有自得之乐,终其身居焉”。[衡门泌水:谓隐居之地,语出《诗经·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洋洋,可以乐饥。”]

张省的诗是:

罗汉庵

桃花仙境似斯庵,杖履从容任远攀。

石迳崚嶒①多积藓,僧房虚敞半攒山②。

云迷洞口龙眠③稳,月满林间鹤梦④闲。

几欲逃禅方丈室,只缘心事系人间。⑤

[注解] ①石迳:亦作“石径”,山间石路。崚嶒:高耸突兀。②攒:cuán,聚;围聚。这里是说僧房门稍打开后,可以看到罗汉庵的一半被山围着。③龙眠:指歸隱林下。④鹤梦:谓超凡脱俗的向往。⑤此句意思是:几乎想逃出禅寺方丈室,离开佛事,只缘于我的心牵挂人间百姓。 

此诗前6句直接描写罗汉庵坐落在桃花仙境之中:石径崚嶒,僧房攒山,云

迷洞口,月满林间——这是归隐幽居、超脱凡尘的好去处——令诗人遗憾的是:我心系人世间,不能在此坐禅久留。

综观《董坑岩》《罗汉庵》二诗,它们的共同点是:这里是形胜仙境,是佛僧圣地,令人流连向往,甚而隐居归宿。

沧桑罗汉庵

大约是1880年代,黄陂人胡益民在罗汉岩兴建了罗汉寺(俗称罗汉庵),建了神堂、住房各2间,打了3口水井,开出了一块坪地,周围种了许多树。神堂内的神像有:如来佛、南海观音、十八罗汉、地母菩萨、许真君、土地神、守门菩萨,等。

当地85岁的刘民生说:据我所知,最早有安西香山芫井头刘某某大师来罗汉庵住持,1911年,大塘龙岗(现新龙村)坑口李春明出家来到此庵,拜刘为师学坐禅念经,学相术神术,学天文地理。他们守庵度日,从不下山化缘,靠“神术”看相替百姓消灾却难,获得捐资捐物(油)维持生活。几十年里,信众如织,朝者络绎,直至1959年李春明过世。

1960年代初,“农业学大寨”,大队办粉干厂、养猪场,决定把罗汉庵的木材、砖瓦拆下来,还把庵里的大钟搬了下来,做敲打上下班信号用。神堂、房子被拆,神像菩萨自然全部难免“失踪”。

1980年代,贵兴村村民、石匠何光福一家,同心合力做善事,自力更生建寺庙。他带着4个女儿,每天往返10多里山路,在废芜了的罗汉庵清基平地,打砖凿石,又从家里挑来石灰、搬来木料,没有向他人募捐分文钱,建起神堂、住室各一间,修复庵里水井,请进多尊瓷器神像,使残败了的罗汉庵得以吸引信众,重燃香火。寺庙建成后,每逢农历初一、十五日,何光福从不间断地亲自来山上守庵,接待各方来众,并利用自己的石匠技术,开凿山脚到山上的石阶,方便人们上山进庵。

2005年12月,光甫村几位乡贤发起重建罗汉庵(寺),组建了15人的理事会,确定了三项任务:维修扩建堂室,塑造原有神像,架桥建筑公路。此后连续多年,理事会成员带头作则,以行垂范,发动群众,重兴土木,使罗汉庵“旧貌换新颜”:改建了二间神堂,重塑了原来有的20多尊神像;购置了大钟、大鼓和其它打击器具;扩建或新建了守庵人住室、信众聚会大厅、厨房、水井,等——一座环境幽美、气氛浓郁、香火日炽的寺庙雄踞于罗汉岩上,成为坪石光甫乃至大塘埠镇的一方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胜地。

野鸡寨和白兰寨

野鸡寨,在光甫董坑的东南方,是光甫村与安西镇莲丰村的交界山,高约海拔600米左右。这座山为何叫寨?渊源就是它拥有军事性质。该山山顶是一块既阔又长的平缓之地,周围山埂略向南倾斜。绕着顶端的山埂挖有许多壕沟,却没有房屋,分明是临时军事驻地。山顶中间有一块空地,像腰子型。壕沟约有两百多米长,深一至二米,人站在山顶上,周边的村落可一览无余,尽收眼底。安西和坪石都有路通到寨上,但不是大路,而是两条崎岖不平的小路或石阶路,远方来人,会曝露在寨上守卫者的眼睛底下。

野鸡寨建有寺庙,塑了菩萨。不过它的寺庙不是在岽顶上,而是在名叫灯盏印山窝里。由灯盏印到鸦鸡寨的山顶,落差可能有200多米。这是一个很怪的地方,它东南西三面是高山,窝底平缓,约有四五亩平地,好像古代点亮照明的油灯盏,所以叫它灯盏印。它的北面有一个较低的出水口子,口子之外便是100多米高的石壁悬崖,形成一个瀑布。只是水量太小,瀑布不能形成景观。

野鸡寨上的寺庙,昔时吸引坪石、安息和铁石、大塘的众多信众,香火兴旺了很长时间。后来因遭到强盗的洗劫,无人再敢前住,就随之坍塌和消失了。现在尚有些许余迹。当地一些老人传说,在静夜里,还时不时地能看到在寺庙遗址里有或明或灭的火光,不知光源从何而来?

在野鸡寨西北方不到300米处,就是现在县旅游公司正在规划立项建设的《蝶恋谷生态旅游景区》。该景区能不能立项,何时可以开工建设?当地民众翘首以待。

白兰寨原名笸篮寨,在大塘埠镇的东南方,是贵兴和光甫两村的分界岭,海拔在500米左右,和野鸡寨遥遥相对。东南方是光甫,西北方是贵兴。那里地势险要,地理形态很令人喜爱。寨的南面和北面均为悬崖峭壁,只有东面和西面各有一条崎岖小路能到达寨顶。顶上面有一块大圆坪,面积6000多平方米,周围高中间低,好像一个大笸篮,故而取名笸篮寨。

寨上建了寺庙,塑了菩萨,吸引周边不少政府官员、土豪绅士和铁石、大塘、坪石、古陂、安息的佛教信徒到寨上求神拜佛,寺庙兴旺了两三年。贵兴松树坑有个叫温斋公的人,解放战争时期伙同当时的国民政府官员在上面筑了许多防御工事,建了好多房屋,以便抵制解放军的官员“躲灾避难”、苟延残喘。解放战争时期,有很多国民党官员躲藏在寨子上, 1949年解放时全部落入人民解放军布下的罗网,寺庙里斋公和尚也陆续逃走。后来,山上人迹罕至,香火熄灭,建筑物被大自然剥蚀损害,倒塌陨毁,只给人们留下了一个寨名——笸篮寨。因为这个地方属于大塘区白兰乡的地界,所以解放后笸篮寨改名为白兰寨。

传奇罗汉岩

有一个故事恰好讲的就是罗汉岩的前世今生,那就是刘东汉先生撰《地方志》时写过一个石门迳的神话故事。
话说荒古时候,有一天快到天光时分,一位大仙赶着一群漂亮可爱的神猪,经过石门迳关卡。这个关卡巍然相向耸立的大石山就是石门迳。路两边左右对峙天然打造的两块巨型陡峭的石壁,像两扇石门,分阴阳两性。传说是两口子石化而成,留存有神通能量自动开合,白天分开成通道,晚上交合变关卡。

虽然肉眼看不见,晚上却是有土地爷守关。曙色朦胧中,大仙赶着猪悄然来到关前,当值的土地爷看见一伙闪着金光的神猪,好奇问了句:大仙,赶到哪里去呀?大仙答曰:赶到邻县南雄去,为那里的众生做保护神。土地爷来了兴趣又问:走得那么慢,什么时候能到呀?大仙实实在在回答:天亮前一定要赶到,鸡一打鸣就不能走了。
土地爷动了“地方主义”的心眼,觉得我们这地方也要神仙护佑,这么可爱有神通的保护神到哪里找去?何不把它们截留下来。

于是他背过身去就学起鸡鸣来。天规凛然,人神不扰。
大仙不能在白天显身,听到鸡叫慌了神,急急忙忙只身离开隐去,把这群神猪丢下了。得不到优质能量供养,又与天界失联,逐渐演化石化成了一堆堆的罗汉岩。土地爷就这样为石门迳造下了大福德,尽了护佑地方的责职。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故乡的传说芝麻女.jpg”/>

与故乡的传说相关的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