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农村常说的“一亩三分地”,到底有多大?
优质回答:
一亩三分地,用纯数学计算很容易,不难,一亩换算成今天所说的平方米,那就是一亩约等667平方米,三分约等于200平方米,一亩三分是约867平方米。
说一亩三分地,并非实指,一亩三分地,有典故有来历,但经过不同嘴的传播,说法已有不同,大有出入,但所主旨的引伸义却是一样的。这一亩三分地,是引伸主指个人或家庭或小团体中的小天地,人圈子,不受外干予侵犯,自己有极大的自主权,自由权,处置权,是私人小团体的领地,容下得他人随便染指的。是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势力范围,不受外界随便侵犯的。这说明,人是允许有隐私的,有一亩三分地的,也受到尊重并不许随意侵犯侵害的,受法津保护的,随便侵犯侵害,起码会受到道德谴责的。人与人相处,那怕多么亲密,也要学会保有一是距离,不要轻触乱碰个人的一亩三分地。要学会互相体量,忍让和尊重,保护个人隐私。
其他网友观点
农村常说的“一亩三分地”,到底有多大?
农村常说的“一亩三分地”,如果单纯从数学方面的数字上来讲,亩是我国古代传下来的用来丈量土地面积的市制单位。大小为60平方丈。因为1丈=10尺=10/3米,60平方丈≈667平方米, 所以一亩三分地就是888平方米,比如房屋的面积是20平方米,这个20平方米是怎么算出来的?一个四边形,两个对边是4米的长度,另两个对边是5米长度。它们中间包含的面积就是20平方米,依此类推,就知道一亩三分地是多大了。
“一亩三分地”如果从历史上来讲,是明清两朝的皇帝,为了及时了解农时,熟悉节令,每年从正阳门到先农坛“演试亲耕”,世代沿袭,这块地恰好一亩三分。
经过漫长时代的演绎,人们便把个人利益或个人势力范围称为“一亩三分地”。而在农村,一亩三分地有时候指自己家的口粮地,有时也泛指自家宅基地,总之是个人的小天地或者小圈子。有时候也指村和村之间,镇和镇之间,或者更大的范围。
听村里老人讲过这样一件事,那是七十年代末的生产队,有一年天气久不下雨,农田的庄稼开始打蔫,从村庄旁经过的河流,发源地是上游大型水库,泄洪区流出来的水形成的河流。由于水库水位开始下降,河里水流量骤然减少,沿岸各个村庄都着了急。上游的村庄占据地理优势,直接挖深河段截流形成水塘,组织社员日夜抽水浇地。
下游的村庄着了急,眼看庄稼就要旱死了,上游村却拦截了河流,只顾浇自己村的地去了。托人过话过去,没想到人家挺嚣张:这是我们村一亩三分地的事情,你们管不着。消息传来,社员们群情激愤,一同商量半夜去上游村庄开坝放水,没想到人家早有准备,安排专门人员看坝护流,一看半夜来了一群手持铁锨大镢的汉子,就知道来者不善,拿出早己准备好的铜锣一敲,村里立刻涌出男女老少无数,手持铁锨木棒也是气势汹汹,现场气氛紧张,双方陷入对峙,眼看一场争斗再所难免。
这时一位回来度假的大学生,在家里听到声响出来察看,站出来解释:父老乡亲们,听我说一句,都是这旱情惹得祸,眼见山里的庄稼打了蔫,大家心里都着了急,我刚才在家里听收音机,明天会有一场大暴雨,所以不用着急,立刻就会解这燃眉之急,都是南庄北村的伙计,别为此伤了和气……。
在场的人们都将信将疑,在过去的时代,还没有手机、电视、电话等各种现代通讯设备,经济条件好的家里才会有收音机,在场的各位都是天刚黑,就凑在一起密谋,商量好了半夜走在路上,在家没有收听的。
刚才讲话的这位大学生,是这十里八村近几年出现的第一个大学生,外婆家也是来自于下游来豁坝放水的那个村,所以来的人中大多有亲戚关系,即使没有亲戚关系,来自于外婆村的,论起街坊辈份也应该叫人家舅舅,小伙子嘴也甜,跑前跑后的一个劲叫舅舅,农村汉子都重情义,亲情上实在抹不开面子,也是出于对文化人的尊重,箭弩拔张的双方渐渐散开。
第二天,大学生早早去了镇政府,详细说明了情况,镇领导赶紧召集那几个村的书记村长召开会议,严厉批评了上游村的“一亩三分地”的作风,并命令回去赶紧开坝放水,而下游的几个村庄也受到批评,遇事不找上级汇报协调解决,居然任由村民去半夜放水,出了事情可咋整?
不过,第二天的半夜,真的下了一场及时雨,缓解了旱情。有人问大学生到底是文化人,你预测得真准。大学生嘿嘿的笑起来:我是真的听过天气预报,再加上家里的老奶奶膝盖受过伤,只要天气有变化,提前就会有感觉,那天奶奶在家里一个劲唠叨腿疼,小伙子听在了心里。再加上当时的情景,各自为自家的一亩三分地的利益急了眼,如果不出来制止,万一有点差池,后悔不及啊……。
我是家在南乡,期待您的点赞、关注和转发。
其他网友观点
农村常说的“一亩三分地”,到底有多大?
释义:
1.在与人交往中指责对方的利己主义;
2.京津方言,喻地界儿狭小,微不足道;
3.引申为个人生活圈子或个人势力范围。
俗语由来:在清朝的封建皇帝,为了“了解”农时,“熟悉”节令,显示其对农业生产的重视,便在中南海划出了一块土地,每年“演试亲耕”,世代沿袭,他人不得改用,这块地恰好一亩三分,于是人们将它推而广之,称其个人利益或个人势力范围为“一亩三分地”。
下面说说一亩三分地到底有多大呢?1亩约为667平方米,所以1.3亩约为867平方米。
亩,中国市制土地面积单位,来源于中国古代夏、商、周的井田制度所实施的井田模型,而夏、商两代的井田模型与周朝的井田模型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亩”字实际起源于夏、商两代的井田模型。在先秦一些重要文献中,“亩”往往是对“私田”的称呼;“田”往往是对“公田”的称呼。“一亩”按出土的“商鞅方升”测算约相当于0.2907市亩,那么,当时100亩就相当于29.07市亩。现在市制定一亩等于六十平方丈,约等于667平方米;十五亩等于一公顷。
其他网友观点
按数字上讲,
一亩地是666.6666667平方米,
一亩三分地则是866.6666667平方米。
其实一亩三分地的本意是在与人交往中指责对方的利己主义,也指自己的权利范围小。
是生活中较常用的话。
清朝时的皇帝,为了“了解“农时,“熟悉”节令,显示其对农业生产的重视,便在中南海划出了一块土地,每年在这里“演试亲耕”,世代沿袭,这块地恰好一亩三分。于是人们推而广之,便称其个人利益或个人势力范围为“一亩三分地”。
在现代,很多人把一亩三分地当做是与自己生活相关的事情。
其他网友观点
很高兴能帮你解答这个问题,我相信很多朋友对一亩地的大小没有概念,亩是我国市制土地面积单位,也是农民对承包土地数量一种日常叫法,一亩等于60平方丈,60平方丈是我国古代计数方法,大约是666.67平方米,按十进制记数法一亩等于十分,一亩三分地也就是十三分地即1.3亩,所以1.3*666.67=866.7平方米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建筑面积为866.7平方米。一亩三分地由来
一亩三分地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其他广泛含义比如在现实生活个人管辖范围以及私人领地,所以“一亩三分地”也成了利己注意的代名词。要说起一亩三分地出处还要从明清时期皇帝对农业的重视在京城设立祭拜神农的先农坛,位于北京正阳门外西南三公里的先农坛,内设观耕台,做为每年开春皇帝检阅大臣们辛勤耕地的地方,观耕台前正好有一亩三分地供大臣们春耕,自此就有了后来的一亩三分地,意思就是自己管辖的一定区域,引用至今。
以上就是我对农村一亩三分地个人观点,如有不同意见欢迎留言讨论,谢谢大家观看。
其他网友观点
农村的老瓦房应该见过吧?三间老瓦房还不到一分地,那么一亩三分田想想有多大,也就是说一亩三分田比三间老瓦房要大十三倍还要多。。。。。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农村常说的“一亩三分地”,到底有多大?.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