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书电子版(五年级上册数学书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书,五年级上册数学书电子版?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1.小数乘法计算方法:

①先按照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点小数点;

②点小数点时,看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末尾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

(1)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占位。

(2)计算小数乘法末尾对齐,按整数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3)计算整数因数末尾有0的小数乘法时,要把整数数位中不是0的最右侧数字与小数因数末尾对齐。

2.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3.求积的近似数:先求出积,在根据需要求近似数。

4.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角。

5.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四则运算顺序是一样的。(只有同级运算,从左到右依次计算;两级都有,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

6.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同样适用于小数乘法。

7.简便运算方法思路

(1)(观察算式)

(2)(思考能否简便计算)

(3)(确定定律按运算定律简便计算。)

常见乘法计算(敏感数字):25×4=100 125×8=1000

8.运算定律和性质

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最后一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积不变. (a×b)×c=a×(b×c)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或者差)同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或者被减数与减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相加(或者再相减)。

(a+b)×c=a×c+b×c或 (a-b)×c=a×c-b×c

减法性质: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我们可以减去两个减数的和,或者交换两个减数的位置。 a-b-c=a-(b+c) a-b-c=a-c-b

除法性质:从一个数里连续除数两个数,我们可以除以两个除数的积,或者交换两个除数的位置。a÷b÷c=a÷(b×c)

a÷b÷c=a÷c÷b

去括号:加减(乘除)混合时, 括号前是加号(乘号)的,去掉括号后,括号内的符号不变号;括号前是减号(除法)的,去掉括号后,括号内的符号要变号。

a+(b-c)=a+b-c

a-(b-c)=a-b+c

a× (b÷c)=a×b÷c

a÷(b÷c)=a÷b×c

简便运算几种类型及例题:

①乘法交换律

涉及定律:乘法交换律:a×b=b×a

基本方法:先交换因数的位置,再计算。

0.25×8.5×4

=0.25×4×8.5

=1×8.5

=8.5

12.5×0.96×0.8

=12.5×0.8×0.96

=10×0.96

=9.6

乘法结合律

涉及定律:乘法结合律:(a×b)×c=a×(b×c)

基本方法:先交换因数的位置,再计算。

4.36×12.5×8

=4.36×(12.5×8)

=4.36×100

=436

0.95×0.25×4

=0.95×(0.25×4)

=0.95×1

=0.95

③乘法分配律

涉及定律:乘法分配律 a×(b+c)=a×b+a×c a×(b-c)=a×b-a×c

基本方法:将括号中相加减的两项分别与括号外的数相乘,符号保持不变。

(125+2.5)×0.8

=125×0.8+2.5×0.8

=100+2

=102

(20-4)×0.25

=20×0.25-4×0.25

=5-1

=4

④乘法分配律逆应用

涉及定律:乘法分配律逆向定律 a×b+a×c=a×(b+c) a×b-a×c=a×(b-c)

基本方法:提取两个乘式中相同的因数,将剩余的因数用加减相连,同时添加括号,先行运算。

3.72×3.5+6.28×3.5

=(3.72+6.28)×3.5

=10×3.5

=35

15.6×2.1-15.6×1.1

=15.6×(2.1-1.1)

=15.6×1

=15.6

⑤乘法分配律拓展应用(将其中一个因数拆成“和”或“差”的形式)

4.8×10.1 0.39×199

=4.8×(10+0.1)

=4.8×10+4.8×0.1

=48+0.48

=48.48

0.39×199

=0.39×(200-1)

=0.39×200-0.39×1

=78-0.39

=77.61

⑥拆分因数(将其中一个因数拆成积的形式)

1.25×2.5×32

=1.25×2.5×(4×8)

=(1.25×8)×(2.5×4)

=10×10

=100

⑦添加因数“1”

涉及定律:乘法分配律逆向运算

基本方法:添加因数“1”,将其中一个数n转化为1×n的形式,将原式转化为两两之积相加减的形式,再提取相同因数,按乘法分配律逆向定律运算。

56.5×99+56.5

=56.5×99+56.5×1

=56.5×(99+1)

=56.5×100

=5650

5.4×11-5.4

=5.4×11-5.4×1

=5.4×(11-1)

=5.4×10

=54

⑧更改因数的小数点位置

涉及定律:乘法分配律逆向运算

基本方法:通过小数点移动使得加(减)号的两边都有相同的因数,将原式转化为两两之积相加减的形式,再提取相同因数,按乘法分配律逆向定律运算。

6.66×3.3+66.6×0.67

=6.66×3.3+6.66×6.7

=6.66×(3.3+6.7)

=6.66×10

=66.6

3.65×4.7 -36.5×0.37

=3.65×4.7-3.65×3.7

=3.65×(4.7-3.7)

=3.65×1

=3.65

用估算策略解决问题:

够→往大估

例:学校买来20m布做演出服。做一件用布0.81m,要做20件演出服,这些布够吗?(初步判断够,往大估)

解答:大估:0.81×20<1×20=20

即0.81×20<20

所以这些布够

答:这些布够。

不够→往小估

例:小宁的房间长8.1m,宽5.2m。现在要给房间铺上边长为0.6m的正方形地砖,100块够吗?(不考虑损耗)(初步判断不够,往小估)

解答:0.6×0.6×100 小估:8.1×5.2>8×5=40

=0.36×100 即8.1×5.2>40

=36(㎡) 所以100块不够

答:100块不够。

分段收费解决问题:

(①找到分段界点②明确分段界点前后收费标准③分段计算收费后汇总)

例:出租车的收费标准:3km以内7元;超过3km的部分,每千米1.5元(不足1km按1km计算)。小明坐出租车走了6.3km,应该付多少钱?

解答:(分段界点:3km)6.3km≈7km 7+(7-3)×1.5=13(元)

答:应该付13元。

第二单元位置

1、数对:由两个数组成,中间用逗号隔开,用括号括起来。

例如:(3,4)

数对的作用:数对可以表示物体的位置,也可以确定物体的位置。

2、行和列的意义: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

3、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先表示列,再表示行。

例如:在方格图中用数对(3,5)表示第三列,第五行。

4、两个数对,前一个数相同,说明它们所表示物体位置在同一列上。

如:(2,4)和(2,7)都在第2列上。

5、两个数对,后一个数相同,说明它们所表示物体位置在同一行上。 如:(3,6)和(1,6)都在第6行上

6、图形平移变化规律:

(1)图形向左平移,行数不变,列数减去平移的格数;图形向右平移,行数不变,列数加上平移的格数。

(2)图形向上平移,列数不变,行数加上平移的格数;图形向下平移,列数不变,行数减去平移的格数。

第三单元小数除法

1、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2、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先将除数和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把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注意:向右移动小数点时,如果被除数的位数不够,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移动之后的小数点对齐。

3、除法中的变化规律:

①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②除数不变,被除数乘或除以几,商随着乘或除以几。

③被除数不变,除数乘或除以几,商就除以或乘几。

④被除数大于除数,商就大于1;被除数小于除数,商就小于1。

⑤一个非0的数除以大于1的数,商就小于被除数;一个非0的数除以小于1的数,商就大于被除数。

4、乘法中的变化规律:

⑥积不变性质:一个因数乘一个数,另一个因数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积不变。

⑦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就乘几。

⑧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就除以几。

5、求商的近似数:

取商的近似数时,保留到哪一位,就要除到那一位的下一位,然后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近似数。

6、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循环节: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循环节。如6.3232……的循环节是32,注意不是23,一定要是第一次重复出现的数字,是3在前2在后重复出现!

7、循环小数的记法:

8、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9、无限小数分为无限循环小数和无限不循环小数。

10、循环小数一定是无限小数,无限小数不一定是循环小数。

11、小数除法解决问题

(1)“进一法”解决问题

例:小强的妈妈要将2.5kg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每个瓶子最多可盛0.4kg,至少需要准备几个瓶子?

2.5÷0.4=6.25(个)≈7(个) (多出来的香油还需要一个玻璃瓶,所以需要7个) 答:至少需要准备7个瓶子

(2)“去尾法”解决问题

例:王阿姨用一根25m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每个礼盒要用1.5m长的丝带,这些红丝带最多可以包装多少个礼盒?

25÷1.5=16.66…(个)≈16(个)(多出来的红丝带不够包装一个礼盒,所以最多包装16个) 答:这些红丝带最多可以包装16个礼盒。

(3)“归一问题”

例:2台同样的抽水机,3小时可以浇地1.2公顷。照这样计算,一台抽水机每小时可以浇地多少公顷?

方法一:先归一“数量”:1台抽水机的工作量

1.2÷2=0.6(公顷)

再归一“时间”:1台抽水机1小时的工作量

0.6÷3=0.2(公顷)

综合算式:1.2÷2÷3=0.2(公顷)(递等式过程略)

方法二:先归一“时间”:2台抽水机1小时的工作量

1.2÷3=0.4(公顷)

再归一“数量”:1台抽水机1小时的工作量

0.4÷2=0.2(公顷)

综合算式:1.2÷3÷2=0.2(公顷)(递等式过程略)

答:一台抽水机每小时可以浇地0.2公顷。

第四单元知识点

第五单元简易方程

1.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 ”,也可以省略不写。加号、减号、除号以及数与数之间的乘号不能省略。

2.a×a可以写作a·a或a2, a2 读作a的平方 2a表示a+a或2×a

(1a=a这里的“1”我们不写) 3a×4a=12a2

3.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是方程(★方程必须满足的条件:必须是等式 必须有未知数,两者缺一不可)。

4.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5.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6.解方程原理:天平平衡。

等式性质一: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等式性质二: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7.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

8.方程的检验过程:方程左边 = 方程右边 (参考课本第67页例1)

9.常见的等量关系:

①路程=速度×时间 (甲速+乙速)×相遇时间=路程

②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③总价=单价 × 数量

10.列方程解决问题方法步骤:

(1)读题、分析题意(从要求入手)。【找出已知信息(包括隐含信息剔除无用信息)和未知(即要求信息);注意单位是否一致;不一致先转化】

(2)解:设未知数。【有两个未知数,通常设小的那个为x,另一个用含未知数的关系式表示。】

(3)思考并列出方程。【根据题意和找出的信息建立已知和未知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4)解方程。

(5)检验反思后作答。

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1.长方形周长=(长+宽)×2 字母公式:C=(a+b)×2

长方形面积=长×宽 字母公式:S=ab

2.正方形周长=边长×4 字母公式:C=4a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字母公式:S=a2

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字母公式: S=ah

4.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字母公式: S=ah÷2

(三角形的底=面积×2÷高; 三角形的高=面积×2÷底)

5.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字母公式: S=(a+b)h÷2

(上底=面积×2÷高-下底,下底=面积×2÷高-上底;

高=面积×2÷(上底+下底) )

注明:求三角形的底或高和梯形的上下底或高时,可根据公式列方程求解。这样容易列出方程,也好理解。

6.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 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

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7.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等底等高三角形面积的2倍。

8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梯形的上下底之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梯形的高;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梯形面积的2倍,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9. 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但形状不一定一样;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但形状不一定一样;

10. 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等底等高平行四边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

10.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当它们的底相等时,三角形的高是平行四边形的高的2倍;当它们的高相等时,三角形的底是平行四边形的高的2倍;

11长方形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小。

平行四边形框架拉成长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大。

12.计算圆木、钢管等的根数: (顶层根数+底层根数)×层数÷2

13.组合图形的面积:【方法:分割法或割补法或剪移(旋转)拼,转化成已学的简单图形,通过加、减进行计算。】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1.植树问题:

总长=间隔长×间隔数; 间隔数=总长÷间隔长; 间隔长=总长÷间隔数;

(1)两端要栽:棵数=间隔数+1=总长÷间隔长+1; 间隔数=棵数-1

总长=(棵数-1)×间隔长 间隔长=总长÷(棵数-1)

(类似问题有:竖电线杆,两端插旗……)

(2)两端不栽:棵数=间隔数-1=总长÷间隔长-1; 间隔数=棵数+1

总长=(棵数+1 )×间隔长 间隔长=总长÷(棵数+1 )

(类似问题有:锯木头,剪铁丝……)

(3)一端栽一端不栽:棵数=间隔数=总长÷间隔长; 间隔数=棵数

总长=棵数×间隔长 间隔长=总长÷棵数

2.锯木问题: 段数=次数+1; 次数=段数-1

总时间=每次时间×次数

3.方阵问题: 最外层的数目是:边长×4—4或者是(边长-1)×4;

单边边长=(最外层数目+4)÷4

整个方阵的总数目是:边长×边长

4.封闭的图形(例如围成一个圆形、椭圆形):

总长÷间距=间隔数; 棵数=间隔数。

5.过桥问题

总长=车身长+车间距×车间隔数+桥(路长) 速度=总长÷时间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五年级上册数学书人教版.jpg” />

与五年级上册数学书相关的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