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宋真宗赵恒有哪些主要事迹?
优质回答:
宋真宗赵恒,宋太宗赵光义第三子,宋朝第三位皇帝。
一、幼年成长及遭遇。
太平兴国八年(983年),封韩王,并改名元休。 端拱元年(988年),封襄王,改名元侃。 淳化五年(994年),进封寿王,任开封府尹。 至道元年(995年),被立为太子,改名恒,因其长兄赵元佐发疯、二哥赵元僖无疾暴死,于是被成为太子。 至道三年(997年),宋光义驾崩,太监王继恩和李皇后合谋宫廷政变,宰相吕端及时察破,以宋太宗的生前意愿为依据和李皇后理论,最后拥立赵恒即位,是为宋真宗。
二、发展经济,整顿吏治。
初时即位,任用名相李沆等人,把全国分为十五路,各路转运使轮流进京述职,减免五代十国以来的税赋,又积极推广铁制器具,引入暹罗良种水稻,使农作物产量倍增,开辟贸易集市,纺织、染色、造纸、制瓷等手工业、商业蓬勃发展,贸易盛况空前,使北宋进入经济繁荣期。
真宗时在吏部建立了官员档案,凡犯贪污罪者都记录在案。有过档案的官员,每次晋级或调动职务时,都要向吏部主动申报,并规定,此类官员不得随意更改姓名,这种措施,有效利用了官场各方面的监督力量,同时真宗实施了整套严谨有效的官员选拔任用制度,明确严明赏罚,官员有试用期,试用官员转正要有若干名正式官员保举,并且规定,官员不得保举曾犯有贪污罪的官员转正,被保举的官员转正后若有违法,保举其的官员也要连带受罚。
为了给天下官员一个良好的廉政理念。真宗颁布了告诫百官的《文武七条》,要求百官清心、奉公、修德、务实、明察、勤课、革弊。
真宗实行的这一系列措施,使得在位前期政治清明,百姓安居,经济贸易繁荣,史称“咸平之治”。
三、御驾亲征、檀渊之盟
自咸平二年(999年)开始,辽朝陆续派兵在边境挑衅,掠夺财物,屠杀百姓,给边境地区的居民带来了巨大灾难,边境百姓苦不堪言。
景德元年(1004年),辽承天太后萧绰、辽圣宗耶律隆绪亲自率领20万大军南下,直逼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北宋的都城东京,真宗问百官退敌之策,宰相王钦若、陈尧叟主张迁都。只有号称北宋第一角斗士的寇准,极力反对,谏言道:“如果放弃汴京南逃,势必动摇人心,敌人会乘虚而入,国家就难以保全了,如果皇上亲自出征,士气必定大振,就一定能打退敌兵。”
真宗同意御驾亲征,寇准随同指挥。行到韦城赵恒听说辽兵势大,又想返回。寇准严肃劝谏:“我们只能前进一尺,不能后退一寸。陛下驾到,必定能使我河北抗敌军队的士气壮大百倍,假如陛下后退则将使军心不振,百姓离心。敌人若趁势进攻,汴京乃至金陵都将失守,我大宋危矣!”真宗这才同意继续进军,渡河进入澶州城,远近各路抗敌宋军见到赵恒的黄龙大旗,山呼“万岁!”,真宗在寇准的要求下上城墙鼓舞士气,宋军士气大振,寇准亲自指挥宋军出击,士兵群志高昂,势不可当,这场战争在士气鼓舞下大获全胜,辽后见辽军陷入被动,只得要求议和,真宗认为战争消耗巨大,不宜再战,于是宋真宗服软,接受和谈,并划分条款。史称“檀渊之盟”。
澶渊之盟规定:辽、宋为兄弟之国,宋为兄,宋尊萧太后为叔母,后世仍以世侄论,使者定期互访。宋方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双方于边境设置于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檀渊之盟,虽是真宗妥协的产物,为耻辱条约,但北宋所赚的钱远远多于岁币,每年宋朝收益为所供岁币的2.5倍左右,并且低价购买宋朝急缺的马匹用于军队装备,在经济上拖垮了辽朝,以致其之后的几十年未能发兵北宋,在一定程度上为北宋经济发展提供的时间。
四、东封泰山、四祀汾阳
澶渊之盟后,寇准被排挤出朝,真宗重用王钦若等人,为了粉饰太平,真宗刻意营造了一种海内生平、国泰民安的现象,向世人昭示自己是真命天子,来加强统治,真宗和王钦若在国家各个地方,制造了很多祥瑞之兆,以此来表现太平盛世。为了奉迎皇帝,王钦若与一些大臣就伺机行事,请求宋真宗东封泰山。于是真宗于景德五年(1008年)十月初正式就道东行。“伪造天书”在前开路,并有文武百官随从组成了浩浩荡荡的队伍,历时十七天始到达泰山,在山上完成了祭天大典后,第二天又下到社首山行了祭地礼。宋真宗改乾封县为奉符县;封泰山神为“天齐仁圣帝”;封泰山女神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在泰山顶唐摩崖东侧刻《谢天书述二圣功德铭》,终于前后花了四十七天时间,泰山封禅才结束,虽然泰山封禅结束了,那些阿曲意逢迎之徒也仍然不断向他“竞献祥瑞”,三年以后,真宗又到山西汾阳“祭祀后土”。
天书封祀对真宗一朝的政治和财政产生了重大影响。东封泰山,就耗费八百余万贯;西祀汾阴,耗资更增二十万贯,其劳民伤才,使百姓苦不堪言,为日后宋朝的财政危机种下了隐患。
五、崩逝
天禧二年(1018年)中秋节,真宗下诏册立八岁的赵受益为皇太子,改名为赵祯(即宋仁宗)。
乾兴元年(1022年),真宗于延庆殿驾崩,享年五十五岁,在位共二十五年,谥号为文明章圣元孝皇帝,庙号真宗。 十月十三日,葬于永定陵;二十三日,附祭太庙。
纵观真宗赵恒一生,前期真宗皇帝任人为用,鼓励农商,发展经济,整顿吏治,提倡节俭:后期宠信奸佞,好大喜功,追求享受,劳民伤财。
其他网友观点
宋真宗赵恒,宋朝第三位皇帝,宋太宗第三子,997年继位,1022年驾崩,享年五十五,在位二十五年。下面我详细说说他在位期间主要事迹:
(一)咸平之治
赵恒即位之初,勤于政事,减免税赋,注意节俭,社会较为安定,给国家创造了一个相对和平发展的时机。期间土地耕作面积大大增加,手工业、商业蓬勃发展,贸易盛况空前,使北宋进入经济繁荣期,史称咸平之治。
(二)吏治清明
宋真宗在位前期,吏治非常清明,政治上取得非常好的成绩。他鼓励读书人读书科举、参政治国,使得宋朝能够广招贤士。他还提出了《文武七条》,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廉政理念。
(三)澶渊之盟
景德元年(1004年),契丹人之辽国入侵,宰相寇准力排众议,劝帝亲征,双方会战距首都汴京三百里外之澶渊,局势有利于宋,但因真宗惧于辽的声势,不顾寇准的反对,以每年进贡辽大量金银为”岁币”于澶渊定盟和解。历史上称澶渊之盟。
(四)制造祥瑞,封禅泰山
景德五年(1008)正月初三,宰相王旦率群臣早朝完毕时,有司来报,称“有黄帛曳左承天门南鸱尾上”,宋真宗召群臣拜迎于朝元殿启封,号称“天书”。之后大造声势,开始祭告天地、宗庙和社稷,为了扩大影响,真宗趁热打铁,大兴祥瑞,最终露出了他的真面目:东封泰山,以彰显自己的功绩。
总的来说宋真宗在位期间前期勤政为民,大兴文治;后期也开始怠政昏聩,追求迷信,大造祥瑞。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宋真宗赵恒有哪些主要事迹?.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