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避三舍的主人公是谁: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面对来势汹汹的楚国大军为何退避三舍?

网友提问:

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面对来势汹汹的楚国大军为何退避三舍?

优质回答:

晋文公“退避三舍”,是一个成语典故。

春秋时期,晋献公因为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听到消息就逃亡了。

重耳流亡了十几年的光景,来到楚国。楚成王很看好重耳,认为他将来必成大器。于是以国家礼节对待重耳。

一次,楚成王摆下酒宴款待重耳。两人把酒言欢,楚成王忽然间就问重耳:“你若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如何报答我呢”?重耳思索片刻道:“美女侍从,珍珠丝绸,大王你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也是楚国的特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的物品献给大王呢”?楚成王道:“公子过谦了,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了笑回答:“要是能如你所说,我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一直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两国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每舍是三十里),到那时,还不能得到你的原谅,我再与你开战”。

大约四年左右,重耳果然回国做了国王,史称“晋文公”,在他的努力下,晋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公元前633年,楚国果然与晋国发生了战争。两国军队阵前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自己的承诺,下令晋国军队退后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却认为晋军是胆怯退兵了,就马上追击,结果,晋军利用楚军的轻敌,大败楚军于城濮,就是史上有名的“城濮之战”。

晋文公重耳“退避三舍”,体现了他知恩图报,讲诚信人格魅力,不愧为这一代霸主。

其他网友观点

晋献公宠爱骊姬,骊姬想让自己的儿子当太子,就想办法逼得太子申生自杀,公子重耳和夷吾跑到国外逃命去了。

重耳在国外流亡了19年,尝尽了艰辛,受到过厚礼招待,也受过白眼冷遇,无礼侮辱。当他来到楚国时,楚成王用对待诸侯的礼节招待他,还送了好多礼物给他。在一次宴席上楚成王问重耳,如果他以后能回到晋国,会怎么报答他。重耳当时说,万一将来迫不得以要和楚国打仗,他一定退避三舍。

后来重耳果然回到了晋国做了国君,就是晋文公。

后来在晋楚大战中,楚将子玉率领军队向晋军发起了挑战,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主动退避三舍,后退了九十里,直到城濮才停下来。而楚将子玉以为晋军是害怕了,步步紧逼追到城濮。结果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击败了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其他网友观点

既然你都提到“退避三舍”了,应该知道这个典故。

?

当年晋文公还是叫重耳的时候,流亡到楚国,楚成王礼遇重耳,在一次吃吃喝喝的时候,楚成王问:“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 重耳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翻译过来就是,若上天保佑,我能回到晋国当王,以后万一我们打起来了,我愿意先退90里。这里的一舍就是三十里。

?

公元前632年,老天给了晋文公,退还是不退的机会。晋文公考虑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最后实现了 他的承诺,退了90里。退的原因,主要要以下几点:

首先:未打先退,显得自己有气度,重承诺,站在了道义的上风,此为天时。

其次:楚军劳师远征,疲惫不堪,让他们再多跑90里,岂不更妙,而且晋军不是胡乱退后,而是向后占据了更加有利的地形,此为地利。

最后:按照周礼,晋军都退让三舍,楚军若还要追击,大失礼节,此必将激怒晋军的军心,同仇敌忾,此为人和。

?

正是有了这退避三舍,晋军取得最后的胜利。

其他网友观点

面对来势汹汹的楚军,晋国之所以退避三舍,原因有二:

一、晋文公为兑现诺言,报恩

晋文公重耳曾因晋国国内争权夺利的斗争流亡在外,流亡过程中,楚国国君盛情款待重耳。当时楚国国君问重耳:“你日后如何报答我?”重耳回答:“假如有一天我做了国君,我们两国交战,我会命令我国军队退避三舍。”公元前632年,晋楚两国发生了城濮大战,决战前,晋以报答楚王资助为名,退避三舍。

二、“退避三舍”实为诱敌之计

晋文公命令晋军退避三舍,实际上是为了避开了楚军的锋芒,诱敌深入。而楚帅果真上当。当晋军后撤时,楚帅子玉坚持追击,甚至得意忘形地狂叫“今日必无晋矣”。结果楚军在城濮陷入晋军的重围,全部被歼。

所以,晋文公“退避三舍”表面为报恩,实为诱敌之计。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面对来势汹汹的楚国大军为何退避三舍?.jpg”/>

与退避三舍的主人公是谁相关的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