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桂花的花期是秋季农历八月十五左右,何来“春山”?
优质回答:
俗语常说:八月桂花香,实际桂花品种繁多。按花的颜色区别,有金桂和银桂,也就是有白色和金黄色;按开花时节来分,又有月桂和日香桂,还有四季桂等等。见过一种叶片有黄边线的,称为金边桂,此品种较稀有。当然,咱不是专业养桂花的,还有许多叫不出名字的。
人闲桂花落,这话较符合山东一带的农事气候。八月桂花处处香,农村一片种田忙。八月时节,齐鲁大地正值三秋大忙;收完农作物(玉米、高梁和地瓜等),马上耕翻土地,进行冬小麦播种。等到农活结束时,也就进入立冬时节,此时,人也闲下来了,盛开的桂花也就陆续凋谢了。这也就应了诗人的那句话,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以老农的理解是:初冬时节,百叶凋零,一片萧条景象。傍晚夜静时分,矗立小院中的凉风中,放眼远望,昔日生机盎然的山岗,早已失去了春的颜色,空有光秃秃顽石枯木,为大地增添了些许凉意。
故而有: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若有理解不妥,且当笑料一丢。
其他网友回答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出自哪里?
唐玄宗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年间,诗人王维游历江南时歇息在皇甫岳的云溪别墅里。于是,他有感而发遂作《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其中第一首就是《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纵观全诗中,出现了两个“春”字,显然是在“春日”里郊游、踏青。作者虽然没言及白日里游览的胜况,但是通过夜静时触感空间来刻画了春天之美妙。
释义:人无事忧才能听到桂花轻落的声音,夜,宁静了,春山也无比的空旷。
月亮升起了,惊动到林中歇息的鸟儿,它们扑飞并鸣叫着,余音回荡在山涧中。
人们习惯性认知“八月桂花香”,就认为在秋季里何来“春山”呢?
桂花,一般花期仅有20~30天,且开花的时间节点各地都不一样。上海、江苏等地10月开,北京、河南等地9月开,东北地区则提前之8月开。
按理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怎么去衔接三地都不合落在“春山”。那到底“春山”和“桂花”是如何联系到一起的呢?
虽说是“八月桂花遍地开”,但是,桂花品种繁多,有金桂、丹桂等等一系列。其中最特殊的是那一种桂呢?四季桂,一年四季都零星开放的,只不过它的花香浓度会越开越淡。
至此,王维之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就不难理解了。他是春天里,有零星开放的桂花香夜里作的这首诗,当然“春山”存在,并非虚托!
总之,认为“桂花”秋季“落”,那来的“春山”,是犯了以面掩点的错误。凡是事物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
(图片来源网络,违规即删)
其他网友回答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圆月送寂廖,绿荫罩佛钟
香远益清腸,绽眉有笑容
忽来古人句,悠悠东方红
其他网友回答
估计题主的疑问来自于“八月桂花香”的说法,但坦率地说,这样的疑问来自于题主知识面的狭窄。
我们先来看一个小故事:
苏轼考取进士去拜访时任宰相的王安石。恰好王安石在休息,仆人安排他在王安石书房等候。苏轼看到书案上有王安石新写就的“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诗句,不由得对王安石的诗词水平有所看轻:明亮的月亮怎么会叫呢?黄狗怎么能卧在小小的花心上呢?于是年青气盛的他提笔将这两句词改为了“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荫”,然后搁笔而去。
后来苏轼被贬合浦。一天晚饭后出去散步,他见一群小孩子围在花丛前喊:“黄狗罗罗,黑狗罗罗,快出来呀? ”苏轼好奇凑近花前一看,见有几条芝麻大的小虫在花蕊里蠕动。就问小孩是什么虫?小孩说:是黄狗虫和黑狗虫。苏轼又听到树上传来清脆的鸟鸣,问是什么鸟?小孩说是明月鸟。直到这时苏轼才恍然大悟,明白是因为自己的孤陋寡闻才错改了王安石的诗。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诗中可明确看出,描写的是月下幽静的春山、春涧,散发淡淡的桂花香,时而有受惊的鸟鸣声传来。那么春天真的没有桂花吗?
我国桂花树栽培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山海经》和屈原的《九歌》都有提及,吴刚伐桂的神话故事更是脍炙人口。桂花树品种广泛分布是我国中部和南部地区,绝大多数都是在公历的九月、十月(阴历八月左右)开放。但实际上仍有四季桂、早银桂等在春天也有花期,日香桂的花期则更长,从九月到第二年四月都可能开放。
由此可见,王维诗中所描述的春天中有桂花开落并非闭门造车,确实有可能在山中发现了春天开放的较稀有的品种。而我们也要像老子《道德经》所写的“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一样,正确认识我们的未知领域还有很多,才能有更多的接纳与包容,才能得到更多的“道”。
其他网友回答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人闲”没有人事烦扰,悠闲自在,心静心闲。寂静的山谷中,只有桂花在无声的飘落,夜半更深,明月升起的光辉惊动了山中栖息的鸟儿,它们在春天的溪涧中不停地鸣叫。诗中所描写的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更加突出了夜的万籁寂静。“动”的景物反而取得“静”的效果。动,之所以能发生,或引起人的注意,正是以“静”为前提,鸟鸣山更幽。。
桂花,有春桂花,亦有秋桂花。春山,可以想见白天喧闹的画面,而此时此刻,夜深人静,游人散去,山间也空闲下来,其中“空”是空白,是留白,是禅意,是诗人的心境,唯有其心静洒脱,才能捕捉到别人无法感受的情景。比如:当时深夜,诗人显然无法看到桂花飘落的景致,但是,因为“夜静”更因为观风景的人“心静”,所以,他还是感受到了桂花飘落的过程,“月光”真的可以惊扰到鸟儿吗?而我们跟随诗人的描述,似乎进入了“香林花雨”“百鸟争鸣”的唯美夜景。我们只需感受美好,其他的可以忽略不计。
艺术来源于生活,文学艺术创作,不一定照搬生活。传说:王维画的《袁安卧雪图》在雪中还有碧绿的芭蕉。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同时出现的事物,在文学创作中是允许的。又如:大自然中的红花绿叶很美,但生活中,无论装饰还是穿衣,我们很少将红绿组合在一起,但,文学、艺术大多都是如此组合,对仗工整,对比鲜明才更加完美是同理。如: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绿树春娇明月峡,红花朝霞白云台;绿笋总成竹,红花亦成子……
“何来春山?”春山不一定就是春天。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求也。世之观画者多指摘其间形象、位置、色彩瑕疵而已。至于奥理冥造者,罕见其人。”而如彦远《画评》王维画物,多不分四时,如画花往往以桃、杏、芙蓉、莲花同画一景”此乃得心应手,意到便成,故造理入神,迥得天意。由此,我们可以理解“桂花”可能是春桂花;“春山”可能是春山,可能是春山中,亦或是只为春山白天的游人如织,热闹非凡,来渲染夜的寂静无声……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桂花的花期是秋季农历八月十五左右,何来“春山”?.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