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和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孔乙己》《我的叔叔于勒》《最后一课》等小说为什么纷纷采用了孩子的视角来写?)

网友提问:

《孔乙己》《我的叔叔于勒》《最后一课》等小说为什么纷纷采用了孩子的视角来写?

优质回答:

《孔乙己》、《我的叔叔于勒》、《最后一课》等小说都采用了孩子的视角来写。

《孔乙己》里的“我”,是酒馆的小伙计,通过自己的视角,看到了酒馆里的这些人,和这些人发生的故事。孔乙己是其中最奇怪的一个人,因为有钱人会在隔壁,穿着长袍,要酒要菜,慢慢坐着喝;没钱的人穿的是短衫,买了酒靠着柜台热热的喝,而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想在酒馆里教“我”写茴香的“茴”字;会把自己不多的茴香豆分给孩子吃;会和别人争论“偷”和“窃”,也会被人打到折腿。而“我”则作为一个旁观者,看到了社会的本质。

《我的叔叔于勒》里的“我”,也是一个未成年人,通过自己的眼睛,看到了爸爸妈妈对叔叔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年轻时的于勒被人看作“流氓”,落得扫地出门的下场,但是后来发了财,成了家里人眼中的“福星”,大家热情期盼他能回家,甚至“我”的二姐,也因为这个原因找到了未婚夫,一家人都沉浸在喜悦中。但是当他们偶然得知于勒已经破产时,他们却马上改变了态度,不动声色离开,生怕于勒再回来吃他们的。世态炎凉,亲人之间亲情的单薄,“我”都看着眼里。

《最后一课》写的是普法战争后法国战败,割让了阿尔萨斯和洛林两地,普鲁士占领后禁教法语,改教德语,爱国的法国师生上了最后一堂法语课。作者“我”是这个课堂的一名普通学生,用他最简单的视角,看到了老师的无奈和悲伤,最后一句“法兰西万岁!”也表现法兰西人的爱国情怀。

通过对情节的简单梳理不难发生,这些作品都是在揭示社会的问题,或者说是在反应社会的无奈,孩子的世界更简单,他们可以单纯的看待世界,单纯的看待这些人,而与他们的单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成人世界里的无奈。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孔乙己》《我的叔叔于勒》《最后一课》等小说为什么纷纷采用了孩子的视角来写?.jpg”/>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故乡和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是第四单元小说单元的第二篇,作为一篇外国短篇小说,其背景与价值观与学生有较大距离,要在教学时注意引导。本文用两课时完成教学。

第一课时 整体感知,理清情节

1、文学常识: 莫泊桑(1850-1893)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长篇有《她的一生》《漂亮朋友》等;中短篇有《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

《我的叔叔于勒》写了一个普通小市民家庭的日常生活。作者运用对比手法,充分描述了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画出了一幅资本主义社会里,贫穷则兄不认弟的触目惊心的惨象。

2、默读课文,按小说的结构特点指出文中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部分,并复述故事情节。

3、按故事情节梳理本文的层次结构:

开端:(1一3)盼于勒

发展:(4-17)赶于勒(插叙),赞于勒

高潮:(18一45)遇于勒

结局:(46-47)躲于勒

4、本文的故事情节是围绕着哪一个字展开?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应该怎么说?

小说围绕一个“钱”字展开。

于勒有钱时,大家都盼他;没钱时,大家都躲他、骂他。

5、故事围绕一个“钱”字展开,于勒在有钱时和没钱时,菲利普夫妇的态度有何不同?能否看到他们是怎样想的?

第3、4段中从“衣冠整齐”可以看出菲利普一家对有钱的于勒的敬仰,从父亲的话可以看出全家对有钱的于勒的归来的渴望。

第16段写一家人对于勒回国拟定了上千种计划,因此非常想念他,希望他赶紧回来。

第25 段写父亲看到没钱的于勒时,脸色苍白,这体现了父亲的紧张,因为于勒一穷,全家的希望全化为泡影了。

开头写于勒没钱时,菲利普夫妇将于勒打发到美洲去。后来于勒在美洲发财后给他们写了一封信,被他们称为“福音书”,在船上看到于勒沦为一个穷水手后,菲利普夫妇骂于勒没出息、是贼、讨饭的人。可见他们心里想的不是弟弟,而是弟弟兜里的钱。这使我们清楚地看到,菲利普夫妇只认钱不认人,十分自私。

第二课时 抓住人物 剖析主题

1、 用最简洁的字概括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从中可以看出菲利普夫妇是什么样的人?

(可以分别用“赶、骂”和“盼、赞”。小说叙述我们一家人对于勒叔叔的态度变化,正是因为于勒对钱占有的多少,可以看出菲利普夫妇的见利忘义、自私冷酷。)

2、小说中出现了哪些人物?这些人物中谁是主人公,谁是线索人物?“我”在这里面有起到什么作用?

(主要人物有于勒,菲利普夫妇和“我”即若瑟夫,其他人物有大姐,二姐及二姐的未婚夫,船长等人。)

(主人公:菲利普夫妇;线索人物:于勒。“我”:是故事的见证者和叙述者,可以使故事更加真实,推进的更加顺利。)

补充:

线索人物:这个人贯穿整个故事始终,由他(她)引出故事或者主要人物。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主要人物: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个或几个在作品中占主导地位的中心人物。

3、文中通过什么描写展现了菲利普夫妇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细节描写:表现我母亲对我们的拮据生活感到非常痛苦。如:父亲的工作,姐姐的长袍等。

语言描写:表现贪慕虚荣,装腔作势。如:

“她很快地说:'我想就是他。去跟船长打听一下吧。可要多加小心,别叫这小子又回来吃咱们!"

“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重新回来拖累我们的。……"

动作描写:表现自私冷酷、唯利是图。如:

描写菲利普认出卖牡蛎的穷水手就是于勒时,"突然好像不安起来",这是心理骤然紧张所致;"他向旁边走了几步",是想躲开于勒的目光,怕他认出自己来;"瞪着眼"看女儿、女婿,是怕他们察觉出这个秘密。层次分明的写出了人物紧张、恐慌以致失魂落魄的心理状态。

通过正面描写即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是本文一大特色。

4、于勒是怎样的人?

当初年轻: 行为不正,糟蹋钱

过了两年: 浪子回头,懂得知恩图报

人到中年:时运不济,不再拖累亲人

5、主旨概括:

本文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其弟弟于勒的态度的前后变化,形象地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黑暗和腐朽。

总结时,用对联作结进行拓展:出上联让学生对下联。

上联:十年思盼兄弟如同摇钱树

下联:一朝相逢同胞好比陌路人

横批:情不如钱

教学时可让学生多联系生活实际,探讨金钱与人性之间的关系,用于指导自己形成正确的金钱观,指导孩子的三观建设。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一等奖教案.jpg”/>

与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相关的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