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为什么背叛秦始皇 秦始皇一统七国,少不了李斯的功劳,最终为何背叛秦始皇?

网友提问:

秦始皇一统七国,少不了李斯的功劳,最终为何背叛秦始皇?

优质回答:

李斯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人,早年为粮仓小史。一日李斯因见厕鼠与仓鼠幡然醒悟,原来人的贵溅、境界竟然与他所处的环境有关。

李斯长倏然仰天长啸曰:“人之贤不肖誓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如此的一番醒悟后,李斯离开上蔡投师荀子学法家、儒家、帝王术。学成之后入秦。

因作《谏逐客书》进入秦王赢政的法眼。

一次,李斯在为秦王分析天下大势时说:“凡做大事者,必抓住时机。秦穆公虽然称为春秋五霸之一,但当时的时机不成熟不能完成统一大业。

自秦孝公以来,周天子彻底衰落,各诸侯国之间连年征战,秦国乘势强大起来。

现在大王贤德,消灭六国如同扫除灶上的灰尘一样容易。现在是完成帝业,统一天下最好的时机,千万不能错过。”

在秦始皇灭六国的统一大业中,李斯为相立下了显赫大功。为恩宠李斯,秦始皇把自己所有的女儿都嫁给了李斯的儿子,也把李斯所有的女儿娶为儿媳。

可见秦始皇对李斯的恩宠可谓是大于天了。如此君臣,李斯该以何等忠诚才可报此天恩呢?

然,李斯却在秦始皇死后,为保仓鼠之位,居然背叛秦始皇,与赵高合谋起惊天大案。篡改秦始皇的遗诏,杀扶苏、蒙恬等大秦帝国之栋梁。

直到有一天,李斯踏入刑场时才又有了一番感悟,李斯对他的儿子们说:“我想与儿牵黄犬乐于东门,重回往日的宁静。”

然,此时再想回归为厕鼠,还可能吗?

李斯的“仓鼠论”的确发人深省,同为鼠因环境不同而贵溅有别。

同样为人,如果只为为保仓鼠之位而丧失人性之本的话,那再要想重新回归原点时。

原点又在哪呢?

其他网友回答

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以上是《史记》记载的李斯的谢幕,再看看商鞅的车裂之刑和全家被杀,何其相似,一生执着的法家理想,最终铡刀却落到了自己头上。

李斯没有背叛始皇帝,没有背叛法家理想,只是在铡刀落下之前,释放了压抑在内心的,对另一种生活的向往,李斯并不怕死,但他看不到他法家实践的向往生活了。

法家不是儒家意义上忠臣。

儒家讲究学好文武艺,货卖帝王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规矩不能破,而法家理想,是实现富国强兵,依法治国,但法家理想的实践必须依附于一国之君,而且法家实践也需要国君强有力的支持和推行,这时的法家才会出世,至于谁是君王不重要,因为法家只忠臣于法家思想。

而李斯就是这样一个法家实践者,也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法家治国的试验者,李斯何其幸运,遇到了秦始皇,遇到了大一统。

李斯到秦国谋出身,因为秦国有商鞅法家实践的成功,而且法家的思想已经融入到秦国的治国理念中,而当嬴政要驱逐外国客卿的时候,李斯是非常失落的,其一肚子”法水”,有可能永无用武之地,所以,什么忠臣孝子,什么客死他乡,只要能继续服务支持法家的嬴政,李斯掏心掏肺都可以,所以,一篇《谏逐客书》才能打动心如铁石的嬴政,也因此才能传世至今。

嬴政懂李斯,李斯鞠躬尽瘁回报嬴政,这不是简单的忠君,真是互相的信任和包容。而这种无间的配合,在秦国就出现2次,秦孝公和商鞅,嬴政和李斯。

李斯在始皇死后,需要把法家理想的故事继续讲下去。

始皇死的不合时宜,李斯比始皇大25岁,始皇的身体也一直健康,而50岁正当壮年的始皇说没就没了,70多岁的李斯,失去了即是帝王,又是法家实践伙伴的始皇,老而弥坚的李斯根本不会考虑自己的权利失去,70古来稀的人生也没有遗憾,李斯唯一担心的是法家实践就此中断,一生的理想就此结束,这是又一次的《谏逐客书》的状态。

李斯久居高位,不可能不对扶苏和胡亥这些始皇的公子有所了解,也不可能不知道儒家和其他派别的对扶苏和胡亥的影响。

李斯理想当然是正当壮年的始皇帝能够继续实践法家已经实践的政策,稳定后的国家大政,即使后续接班者是什么治国理念,稳定的国策都不会彻底推翻重来,而刚实践没多少年的法家政策,还没有深入人心,始皇突然没了,李斯措手不及呀。

这时候,忠于法家思想的李斯,天平肯定倒向谁或许更能使法家政策巩固下去的一方。

扶苏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虽然做为世子,但经常站在始皇的对立面来反对部分法家政策,始皇当然不喜欢,所以派扶苏去边境戍边匈奴,李斯当然乐见其成。

赵高是个宦官,他能受到始皇宠幸,并成为胡亥的老师,说白了,赵高是个很努力的人,对法家思想也很有见地,文书功底深厚,应该在日常的工作中和李斯也能很好配合,思想也能靠到一处。

赵高来找李斯,李斯当然权衡下来,选择本就是法家赵高一边的胡亥,当然,李斯唯一没权衡到的是,赵高不仅是法家,还是阴谋家,他不仅要谋权,还想谋国。

总而言之,李斯是秦始皇的铁杆忠臣,是秦王朝的铁杆忠臣,更是法家思想的铁杆忠臣,李斯没有背叛,悲剧的李斯只是成了赵高的牺牲品。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个问题逻辑性有问题,李斯对秦扫六合功劳很大和他最终背叛秦始皇并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如果要提问,那么我认为,这个问题应该改成李斯位高权重,备受信赖为什么还要背叛秦始皇。

人性都是趋利避害的,要一个人背叛另一个人,那么就需要从趋利和避害两个方面来分析。

趋利。李斯违背秦始皇的遗愿,同赵高一起篡改诏书,用矫诏逼扶苏自杀。他这样做是因为可以获取更大的利益。但是,这里有一个疑问。李斯在秦始皇时代已经位极人臣了,而且备受信赖,他还能获得怎样更大的利益?更上一层楼就是王了。但是始皇帝年代废除了分封制,而且李斯是这个制度的最大创建者之一,如此就可以排除了王的可能性。不是王,那么就是帝了。难道说,李斯也有野心想取而代之,过一过当皇帝的瘾头?这个想法估计李斯是想都不敢想,他的理想是作为一只粮仓里的老鼠,仅此而已。让他当皇帝,他没有胆,更多的是他的实力也不够。那么剩下来就是一种可能了,作周公的位置,实际控制朝政。这是最大的可能性。但是,当时还有一个赵高的存在。李斯一个人也无法独揽朝政。要么李斯认为赵高作为内官不太可能独霸朝政。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是李斯对赵高的判断失误了。他认为胡亥和赵高都是容易控制的人,至少他是有这样的信心!

避害。李斯认为把扶苏除掉同时也可以除去自己的心腹大患。扶苏必定和李斯有过节。《史记》中记载,赵高是因为和蒙恬家族有深仇大恨,所以他要下决心把蒙恬家族给铲除了。对于李斯,书上描写了李斯怕失去权势。那么可以推论,扶苏和李斯的政见不合,而且扶苏更加信任蒙恬,如果扶苏上台,那么李斯会失势。李斯就要从一只粮仓鼠重新变回一只厕所里的老鼠,这是李斯不愿意看到的,所以,他要干掉扶苏。当然也有可能李斯会面临赵高的威胁,但是,这一点可能性并不大。

李斯本身也没有什么忠诚度可言。他也并不是什么忠臣。对于李斯而言,权势和利益才是最重要的,更何况始皇帝当时已经死了,如果说,对于一个活着的秦始皇,李斯对于皇帝的威望还有所忌惮的话,那么一个已经死去的皇帝对李斯而言是没有任何的威胁了当然了,李斯本身也走错了这部棋子,至少,他是没想到,赵高这个对手这么厉害,最终不仅仅把自己给杀了,还杀了皇帝胡亥,甚至把整个秦王朝都给弄没了。当真是算不到啊。如果能够预见,不知李斯会做如何的选择?大家怎么认为呢?

其他网友回答

忠心抵不上私心

秦始皇死后,赵高拿着遗诏来找李斯,先是直接说要换胡亥即位,李斯心中此刻还念着秦始皇对自己的一点恩情,不同意矫诏,但当赵高说出李斯和扶苏的关系不如蒙恬和扶苏的关系时李斯动摇了,一朝天子一朝臣,扶苏即位后,自己现在权势必然受到动摇,他不想再回到起点,成为那个厕所里见人就躲的老鼠,他想保住权势就只能另选别人做皇帝,他看向了胡亥。

胡亥很明显不是一个明君人选,但还算是一个好孩子。胡亥在赵高劝自己矫诏登基之前,心中虽然也想当皇帝,但还是有些顾虑的,而且秦始皇生前十分喜欢胡亥,出巡天下一直将胡亥带在身旁,李斯见胡亥比见扶苏多,要说情谊当然也是和胡亥的情谊更深。而且这种事只要做了以后,三人就是一根绳子上的蚂蚱,胡亥肯定也会倚重自己,赵高仅仅是个中车府令,但他的治国才能远不如李斯,李斯觉得赵高对自己毫无威胁,选择立胡亥登基怎么看都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其他网友回答

秦始皇让扶苏继承皇位的遗诏没有发出,玉玺掌握在赵高手中,没有赵高的配合不能顺利发出遗诏,而且扶苏如果上位,扶苏和李斯政见不同,和蒙恬所见略同,很可能会让蒙恬接替李斯。而胡亥上位后因李斯拥立之功还会继续担任丞相。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秦始皇一统七国,少不了李斯的功劳,最终为何背叛秦始皇?.jpg” />

与李斯为什么背叛秦始皇相关的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