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上甘岭到底是怎样打赢的,能顶住200万发炮弹和6万人43天?
优质回答:
上甘岭,赢在三点。第一点,我军经历过了红军,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洗礼,有不怕死,不怕困难,顽强的意志与战争经验。
第二点,坑道工事作业,在新式热兵器战争中,火炮与炸弹的威力,足以催毁地面的一切。要想守住而不被炸死,只有坑道。敌人一打炮,立马钻进坑道,炮声一停,又从坑道出来防守。
大家知道早期我军的抗日战争,著名的台儿庄大捷。打退了日本,实际战损是5比1。我军伤亡5万多,日军伤亡一万多。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区别,除了我军武器不如人,战争经验也不行。日军弹药充足,对中国工事一顿炮火,守军已经炸死一半。日军继续进攻,中国又添加部队。日军又一阵炮火,守军又死一半。真正中国军队,伤亡5万多人,有大半是被飞机大炮炸死的。就是因为我们的工事里没有坑道,猛烈的炮火一来,守军在工事里一起炸飞了。
到了志愿军的时候,美军的炮火比志愿军还厉害不止一倍。战后连上甘岭山头都削平了两米,土石炸成粉灰,一脚下去,没入大腿。这种炮火,所有人在工事里都会一个不剩。我们的军事领导,经历了多年战争经验,明白在这样的炮火下,要想不被炸死,而守位上甘岭,只有躲进坑道。所以,在工事里,挖出了很多以班,排为单位的坑道,并在坑道里准备了粮食弹药。小小上甘岭,中方守军在上面只能放一个营,本来美军打算两个营就能拿下,最后结果,硬是打成了双方出动十几万人的大战役。
第三点,武器,上甘岭战役,中国军队,已经全部换上苏式装备,武器方面除了飞机,已经不输于美军。中方的炮火阵地,后期还拉来了一种先进的宝贝,苏军的喀秋莎火箭炮。这种炮,一炮是一排炮弹出去。几十台炮对准进攻到我军阵地前的美军同时开炮,美军躲都没处躲。
这样一个小战役小山头,最终历时43天,美军在现代化武器的进攻下,折损1万多人,也没有攻下,不得不停战,乖乖的在板门店签下停战协议。
其他网友回答
我外公就是上甘岭战役的亲历者,据他回忆每分每秒都有炮弹落下,战役结束后整个山头被削低两米多!
其他网友回答
说上甘岭就会想起黄继光,也应该想起上甘岭特功八连,那面布满381个弹孔的战旗,和小木岭大营救,93人救出756人。前有上甘岭,后有小木岭。
上甘岭炮火密集到什么程度?
出现炮弹在空中相撞、美军飞机撞炮弹的奇观,人类有史以来从没有过。
美军在不到3.7平方公里的上甘岭,丧心病狂倾泻了约200万发炮弹,最高每秒6发。
平均每平方公里16000余吨,算成每平方,就是16公斤。
如果你的房子是100平方,等于禁受了1600公斤弹药的暴击,渣都没有。
山头被削低两三米,随手抓一把土,里面三样东西,骨头、弹片和土,林彪说上甘岭是肉磨子。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陈列着一铲上甘岭战场的土:
一寸河山一寸血。
1952年10月14日到11月25日,持续43天的惨烈拉锯战,人间炼狱。
“联合国军”共投入60000余人,伤亡约25000人,伤亡比40%多。
此前美军认为伤亡率最高的太平洋战争中的硫磺岛战役,也只有32.6%。
志愿军共投入43000余人,伤亡11500人,伤亡比超过25%。
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反复争夺阵地达59次,志愿军共击退“联合国军”900多次冲锋,最终取得胜利。
今天,在上甘岭特功八连荣誉室,有一张照片,布满381个弹孔的战旗在上甘岭主峰迎风飘扬,战士们带着胜利的笑容。
看到的是笑,背后都是血和泪。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
上甘岭到底是怎样打赢的,能顶住200万发炮弹和6万人43天?
黄继光大家都很熟悉,今天重点讲讲上甘岭特功八连,看完就会知道是怎样打赢的。
上甘岭战役是八连战史中最为辉煌的一次战役,荣记集体特等功。
八连是志愿军3兵团15军45师134团的尖刀连。
15军是上甘岭战役的主力部队,刘邓大军的头等主力。
后来,空军司令员刘亚楼,挑来挑去,最终选中15军,改建为我军第一支空降兵。
15军军长秦基伟是上甘岭战役的总指挥,后来任国防部长。
八连原来是黄麻起义时的一支赤卫队,参加了土地革命战争到抗美援朝所有战争。
有史以来都是百分之百地完成任务,他们的口号是:“只吹冲锋号,不打退堂鼓!”
淮海战役,仅10分钟就突破黄维兵团一个主力师的阵地,强渡40多米宽的浍河,占领小白庄。
接着又连续攻下2个村庄,直到全连仅剩9人时,还攻克了第4个村庄。
战斗结束后,全连补充到140余人。
4天后担任全军尖刀连,又是10多分钟就突破双堆集的大门杨围子。
一举拿下50余个地堡,撕开一条宽400米的突破口。
但在上甘岭受到严峻考验。
先简单看一下过程。
上甘岭战役10月14日开始,美韩联军3个营发起突然袭击,志愿军只有45师2个连驻守两个高地,到18日,表面阵地全部失守。
45师师长崔功决定19日发起反击收复阵地,决定打出手中的王牌——八连。
八连受命于危难之际,最终不负重托。
18日夜,连长李保成率领八连向上甘岭597.9高地运动。
首先要通过1500米长的炮火封锁区,探照灯、照明弹把封锁区照得如同白昼。
八连采用三三制,三人为一小组,交替掩护前进,在封锁区内爬行八小时,仅以伤亡5人的代价,全部进入了1号坑道,为19日大反击奠定胜利基础(第15军军史评价)。
19日,八连相继攻取了第1、9号阵地,最后攻克主峰(3号阵地)。
同日,黄继光在攻克597.9高地6号阵地的战斗中牺牲,战后被追记为特等功臣、特级英雄,是志愿军历史上获得这项荣誉仅有的两人之一,另一人为长津湖战役中的杨根思。
战至21日夜,八连仅剩16人,但依然像钉子一样钉在在597.9高地。
23日夜,得到人员补充的八连,对597.9高地东北山梁上的第2、8号阵地发起反击。
与敌反复争夺9次,拿下8号阵地后,八连仅剩5人。
副连长侯有昌右胸被敌机枪打得稀烂,被背回坑道后,4天水米未进,也没哼过一声,第5天早上,这位铁打的汉子悄悄地死了。
5天内,八连第二次全连打光,退守1号主坑道。
白天防守,晚上出击,平均每天有一个班的伤亡。
45师每天抽调机关人员向坑道增援,几乎连勤杂人员都用光了。
事后统计,一共去了800余人,但最后到达连队的只有3、400人,一大半牺牲在路上。
一位理发员给师长崔建功理了一半,就匆匆和后勤人员一起奔赴上甘岭,再也没回来。
开国少将崔建功在坑道(后中)
10月24日晚,秦基伟将军的警卫连96人,被派往1号坑道支援。
15军自成立以来,还从没用上过军警卫连。
这是八连第三次重建。
25日,美军将被打残的美第7师撤下战场,由韩2师接替。
韩军将东方人的“狡黠”和“阴毒”发挥到了极致。
他们在坑道顶上打洞,用硫磺弹、毒气弹、辣椒烟熏,用铁丝网将棉花缠绕成团、甚至用糯米饭堵塞通气洞口……
然后,在坑道顶上的洞眼里装烈性炸药爆破,同时用迫击炮吊射坑道口……
美军忙了5天,一筹莫展,而韩2师第1天就对坑道造成巨大破坏。
2号坑道炸塌了近30米,坑道里的4连被倒塌的土石压死2人,压伤6人。
1号坑道的两个洞口也被炸塌,只剩下碗口大小的透气孔,八连伤亡了37人才将洞口重新掏开。
这还不算什么,美军对交通线的炮火封锁,断药断粮断水才是最致命的。
通往上甘岭两个高地的山路上,实际只有1.5公里,是一条名副其实的血路。
在整个战役期间,火线运输员的伤亡率一度高达90%。
坑道里连一滴酒精,一卷绷带都没有,只好任凭伤口发炎糜烂,全靠坚强的意志支撑着。
而且为了不影响战友的情绪,伤员都自觉强忍疼痛,一声不吭,很多伤员都用嘴紧咬着床单,有的至死嘴里的床单都没法拿下来。
坑道里最缺的是水,装水的容器一中弹,水就没了。
饼干根本咽不下,甚至把舌头都割破,人丹放在嘴里竟化不了,口水都没有。
所以,后来就主要送萝卜,既能解渴又能充饥。
送萝卜也难于登天,上甘岭特功八连断粮断水9天后,才闻到萝卜味。
那天晚上,运输连指导员宋德兴带着两名运输员,终于冲破敌人炮火封锁,送来了3袋萝卜。
整个八连就像过大年,坑道里一片欢声笑语。
一般来说,人不吃饭不喝水,3天左右就会死亡,不吃饭只喝水可以挺半个月左右。
可是,萝卜吃多了又上火,本来嗓子就冒火。
于是,改送苹果。
15军连夜从后方紧急采购了30000多公斤苹果,但要把大筐苹果送上去,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谁能送进坑道一个苹果,就给谁立二等功!”
一个苹果几条命。
我们在课本里读到的《一个苹果》的动人故事,就诞生在上甘岭特功八连坚守的1号坑道。
一个苹果,开始都不吃,经过动员,转了一圈,苹果还剩下大半个。
当我们刷手机,看到类似的logo,有什么感想呢?
苹果机好,也不反对大家用,但也不必过于嘲笑雷军说小米对标苹果,甚至罗永浩说收购苹果。
上甘岭坑道的惨烈,看看亲历者高亚雄的回忆:
“坑道里被炸得一直在掉土,没有任何亮光,空气混浊。毒气、凝固汽油弹、火焰喷射器、炸药包……敌人什么武器都用上了。
坑道里大小便不能及时处理,烈士的遗体不能及时掩埋,硝烟味、硫磺味、血腥味、屎尿味弥漫在坑道里,让人窒息。
坑道里最缺的是水,压缩饼干根本就咽不下去。有的时候甚至要喝尿,但是没水喝,尿也很少啊……”
坚持就是胜利!
八连坚持下来了,坚持到了10月30日中午12时,我军开始对上甘岭发起全面大反攻。
整个抗美援朝志愿军首次大规模炮击开始了,加上敌人的炮火,密集程度创人类战争史最高纪录。
同时,志愿军创下了上甘岭战役中日均最高弹药消耗量:
手榴弹和手雷30000余枚,子弹300000多发,炮弹21000多发,爆破筒260根。
八连如猛虎出洞,杀出坑道,最终将将那面布满381个弹孔的战旗,插上主峰阵地!
从21日至29日,坑道部队夜间主动出击达158次,其中仅9次失利,累计歼敌2000余人。
这面不倒的红旗,不到2平方,布满381个弹孔,现珍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2019年,国庆70周年大庆,这面战旗随空降兵方阵,走过天安门广场。
70年过去,战旗还是那么鲜艳,那么美。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
上甘岭是怎样打赢的?
就是黄继光、邱少云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就是上甘岭特功八连的精神:“只吹冲锋号,不打退堂鼓!”
“只吹冲锋号,不打退堂鼓”激励着上甘岭特功八连一代又一代传人。
前有上甘岭,后有小木岭!
最后,让我们再回顾一下黄继光、上甘岭特功八连所在部队,在汶川地震中的小木岭大营救。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 地震,地震波绕地球6圈 。
地震共造成超过46万人伤亡、失踪,近2000万人失去住所,受灾总人口达4625.6万人 ,直接经济损失8451.4亿元,为我国有史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灾害损失最重、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 。
灾情就是命令,震区就是战场。
空降兵出动上甘岭特功八连所在团,第一时间飞上蓝天,在不适合空降的的恶劣气候条件下,强行空降汶川。
5月15日,700多名官兵,经过连续3天3夜的急行军,到达清平乡。
清平乡是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彻底成为“孤岛”,公路被毁,桥梁阻断,断水断电,信息不畅,手机完全没有信号。
到18日,得知大量群众被困小木岭,那是一座绝岭,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部队距小木岭约有10公里,6点就出发,8点才到达山脚下。
群众被困在小木岭发电站的引水涵洞内。
官兵抬头一看,晕,看不到山顶。
事后才知道,从山脚到引水洞的绝壁下,高差约500米。
山路已经被塌方的大小石块所覆盖,坡度约65度。
唯一能供攀爬的是一个凸出的平台,10米来宽,地震过后错位,原本水平的平面已经倾斜。
下方支撑它的是另一个斜面,他们组合在一起就像是突兀出来的一个金字塔尖,没有任何多余的附体。
洞口处于一面高达70米,角度约80度的水泥绝壁上。
绝壁右侧是陡峭的悬崖,怪石嶙峋,左侧不远处,滚石飞落,轰轰之声不绝于耳。
“组建突击队!”
孙团长一声令下,勇士们纷纷请战,架“天梯”。
最后,6名体力好、经验足的战士被挑选出来,请记住他们的名字:
吴雪冰,刘彬,李华南,杨万忠、殷金良,秦钱。
唯一能借力的,是绝壁上固定山体的水泥墙一根根裸露在外的钢筋,最短的只有3厘米,而且极不规则,踩踏稍不留神,就会摔下悬崖,粉身碎骨。
刘彬自告奋勇:“我来,我是四川人,爬惯了山路,我能行!”
他就像壁虎那样,紧紧地贴在水泥墙壁上,四肢扒住钢筋铁条,一寸寸往上挪。
他当时大气都不敢出,有一脚踩下去的时候,钢筋条刚好冲上,受力面积不超过一平方厘米,透过鞋底,脚板被扎得生疼。
水泥平面后面很光滑,没有什么摩擦,每走一步都很费劲,10米长水泥墙,爬了近半个小时。
最恼火的就是上面碎石不断地滚下来,手腕很快被砸肿。
有一块巨石滚下来,正好他抬头看到了,赶紧一歪,贴在绝壁上,石头擦肩而过,差点把他砸下去。
死神擦肩而过。
吴雪冰、殷金良、秦钱、李华南四名勇士,也在电缆的帮助下,陆续爬上了绝壁,站在只有一米来宽的平台上,紧张地开始了云梯的架设工作。
这还不是最危险的,最危险的是杨万忠,在绝壁下方,一根背带系在半空负责调整云梯。
脚底完全是空的,没办法躲掉下来的石头,就靠一顶钢盔保命,完全听天由命。
事后看头盔,全是石块砸出的白点,几百个!
他全身布满乌色的淤青,也是几百个!
事后接受采访,他说:“当时说不害怕是假的,我都不敢往下看。但是还有很多老乡在等着救,我必须上!”
此时的孙团长带病指挥,跟着往上爬。
到达绝壁前的一小块平地后,在卫生队赵队长的催促下,团长这才躲在一块巨石后面,一边打吊瓶,眼睛一边还紧紧锁住了洞口。
到了晚上,孙团长从部队调来发电机、电线和灯泡,挑灯夜战,充分发挥出上甘岭的战斗精神,通宵达旦。
战至20日中午,突然乌云密布,转眼间下起了倾盆大雨。
一方面绝壁变得湿滑,另一方面,布满裂缝的山体,可能出现塌方或泥石流。
还有,勇士们已经连续作战了30多个小时,极度疲劳。
怎么办?
继续干!
架好了“天梯”,再一个个把被困群众背下来。
一位被砸断双腿的中年男子,被妻子一路背到小木岭涵洞避难。
男子对妻子说,你已经背了我这么多天了,你已经仁至义尽了,假如有一线生还的希望,你就逃生吧,再也不要管我了,再背着我,你也活不成。
妻子说,要死一起死,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不能把你撇下。
后来他们被陷入求生疯狂的人群冲散了。
妻子先获救,一直没看见丈夫,眼泪都哭干了,她躺在地上已经不抱希望了。
听说下来最后一批人,她慢慢地坐起来,远远地无神地看着,突然战士背上背着一个蓬头垢面的男人,她眼睛一亮,风一样地跑了过去。
一个也不能少!
两夫妻抱头痛哭,然后对着战士鸡啄米似地磕头,鲜血染红了大地,致敬最可爱的人。
现场所有的人,眼前都一片模糊。
战士李华南至少背了200人,当最后一名群众的绳索被杨万忠解开之后,李华南扑通一下跪在地上,然后一倒,半天没起来。
到20日傍晚,小木岭大营救工基本结束,耗时三天两夜,共救出受灾群众756人,战士们却个个差点累死。
由于大部队无法展开,部队投入的兵力仅仅93人。
93人,连续战斗,仅凭人力从绝岭之上救出近千人,连外媒都认为这是不可能发生的奇迹。
正如今天,美国西点军校依然摆放着上甘岭的模型,他们依然在研究,依然无法破解那个不可能发生的奇迹。
上甘岭到底是怎样打赢的,能顶住200万发炮弹和6万人43天?
再看一组图,应该会彻底明白:
因为那是保家卫国。
因为中国军人爱祖国、爱人民。
我们为什么能打赢上甘岭战役?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
我们为什么今天能幸福地生活?
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在绝对实力面前,一切都是徒劳。
但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麻雀妈妈为了孩子,可以将猎狗打得瑟瑟发抖。
上甘岭到底是怎样打赢的,能顶住200万发炮弹和6万人43天?
真爱无敌!
其他网友回答
推荐看一本书,上甘岭-攻不破的东方壁垒。你就知道上甘岭是怎么打赢的了。除了坑道之外,我军的炮兵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按书中所说,如果没有如此出色的炮兵,上甘岭不可能赢的。多看书,不要想象,也不要总是上网找答案。
其他网友回答
靠的是志愿军烈士的坚强意志和必胜的决心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上甘岭到底是怎样打赢的,能顶住200万发炮弹和6万人43天?.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