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清明祭祖,是我们民族传统,它的意义何在?
优质回答:
我是文子心语,谢谢问答的邀请,很愿意回答这个问题。
清明,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时间大约在每年四月五日前后。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指节气,二是指节日。从气节来讲,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岁时百问》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增高,雨水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江南有“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农田莫迟延”、“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的农谚,在农业生产上,清明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气节。
节日和节气不同,节气是时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某种风俗和纪念的意义。二十四节气中,俗演为节日的只有清明。那么,“清明”又是怎样演变为祭祀的节日呢?据《荆楚岁时记》称:“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以此推算,寒食在清明前二日。寒食与清明日子相近,而古人在寒食的活动又往往延续至清明,久而久之,清明和寒食便共称了。
经过漫长的岁月,逐步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清明习俗:比如寒食禁火、祭祀扫墓、踏青春游、折柳插门,斗鸡放风筝等多种活动。在南方某些地区,清明节还把井沟搞得干干净净,并在井边插上柳条。据说“井井有条”的成语便是由此而得。因此,清明不仅是一个农事的节令,也是一个富有诗意的节日。
寒食:清明寒食禁火,来自一个感人故事,相传春秋时期,晋献公为让君位给爱妃之子,竟杀了太子申生。申生之弟重耳逃出国外,颠沛流离。一次迷路在山中无食可吃,随从介子推便割下大腿上的肉,烧熟给重耳吃。后重耳回国当了国君,封了众人唯独忘了介子推。待重耳想起割肉一事想封重耳时,重耳己背着老母躲在绵山,重耳听人献计,火烧绵山,介子推及老母均被烧死。重耳在介子推所抱的树洞中找到一片写有血书的衣襟。写有“臣在九泉心无愧,愿政清明复清明”的心志。重耳大哭,将介子推葬在树下,封此山为“介山”。
现在清明禁火寒食的节俗已无,门上插柳的现象也少见,然而介子推绵山自焚的故事却广为流传。每到清明节,人们便不由想起这位“士甘焚死不公侯”的忠臣。
祭祀:在古代,清明节这天,“官员士庶,俱出郊省坟,以尽思时之敬……”(吴自牧《梦梁录》)可见,清明出郊上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以尽思时之敬”。时至今日,仍然沿袭了清明前后祭祖扫墓的习俗,但祭祀的内容已经改变了许多。
解放以后,每到清明节,学校和单位也会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扫墓,寄托哀思,学习先烈的革命精神。向那些为解放人类而献身的先烈们敬献花篮花圈,以表示后代的悼念之情,尽尽“思时之敬”,这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从家庭而言,清明扫墓是个重要的活动。打扫先祖墓地碑台,和故去的亲人抒叙心中所思所想,既表述思念,也是获求心灵上的支持。清明扫墓多为集体活动,也可以借此机会,增添友谊亲情。
踏青、咏诗话:清明正处在春暖花开、生机勃勃的季节,也是踏青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俗。近年来,清明节又被国家列为法定节假日,它除了彰显国家国家对传统习俗和文化的高度重视外,也为百姓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休闲时光,可以全家出动,约上三五好友,一起到郊外游玩,陪着孩子赏花、拍照、放飞筝。把自己融入到大自然的画卷之中。
由于清明正处春季,万物复苏、生机盎然、鲜花绽放、阳光明媚。常引得历代诗人诗兴大发,为清明留下了许多佳作名篇。如宋之问的《途中寒食诗》、杜牧的《清明》、王维的《寒食汜上作》、张继的《阊门即事》等等。不妨带着孩子一起诵古诗创新作,也是一件非常有文化内涵的事情。
其他网友回答
清明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二十四节气中位居第五。清明预示天气晴朗,温暖,草木开始现青。清洁明净的风光代替了草木枯黄,满目萧条的寒冬景象。
由于天气渐暖,雨水争多,前人乘此机会祭祀祖先,以表对已故情人的哀思,悼念,崇拜,常此以往逐步流传于今。
其他网友回答
华夏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传承,是人类社会思想发展程度最高端的。华夏文明是人类社会群体思想史上唯一拥有连贯性的思想体系。
华夏文明是一个以农耕文明思想为主体的综合性的思想体系。华夏文明对于时令、节气,这些分段记载时间的做法,是非常适合农业生产的。
华夏民族的二十四节气 ,就是一部农业生产知识累积起来知识宝典。不过是,现在社会的主流思想是西方海洋游牧文明思想,这些老祖先留下来的知识财富被我们遗忘的太多了。
清明节也在以前被称之为寒食节。什么是寒食,其实就是祭祀祖先时把祖先以前喜欢的食物供奉在祖先的坟墓前。以示对祖先的怀念!因为这时是春季,也就是农作物播种的季节,这时候祭祀祖先,也有期望祖先能够在阴间保佑今年的农业丰收。也有人说,这时其实就是在祖先的坟墓前许下一个丰收的心愿。
现在的清明节在时间方面好像和老祖宗那时候完全用农历时,有一定的差别。不过现在中国人用西方人的耶稣历法也已经一百多年了。现在以西方时间历法套用老祖宗的节气,我认为还是有比较大的误差。比如有时候的一些时令节气,应该有什么天气现象,但是往往会提前或是拖后了。这就是我们盲目照搬西方耶稣历法,对农令时节开始逐步远离的危机了。其实中国人不应该把西方纪元当做唯一的历史纪年。这些方面希望有社会地位的人应该警觉了,不应该什么都按照西方耶稣历法了!其实西方耶稣历法根本就不连贯。他们就是瞎凑了一些历史情节,才把西方海洋游牧文明联接起来的。
其实华夏文明的农历计时,对于农业生产才是最适合的计时历法。我们应该在一些重大正规的场合用自己的年历。比如,现在应该是共和七十年。这些看起来事小,深思一下,却是一个民族的根源思想的问题!
华夏文明的思想传承,在这些农令时节方面表现的尤为显著。比如,正月十五团聚后,就开始准备下一年的生产计划了,寒食节祭祀祖先播种,把这一年希望也同时种下了。端午节,纪念大诗人屈原。七夕节开始相亲准备繁衍。七月十四又是祭祀祖先。八月十五农业丰收又团聚。九月初九又是登高节、重阳节。这些都是为了让人们记住祖先的恩惠!就是让活着的人都不要忘本。
华夏文明能够几千年的文化思想延绵不绝,就是这种伟大的怀念、传承思想在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站在一个历史的高度上看,华夏文明之所以是人类社会群体中最高端的文明思想体系,就是因为华夏民族的尊重老人,尊重祖先 ,尊重祖先留下的非常宝贵的知识!这种追源溯远的思维方式就是华夏民族每一个个体的文化思想底蕴!这也是几千年华夏文明昌盛兴旺的根本。
其他网友回答
再过几天就是我们传统节日——清明节了,清明节即是自然节气的一个节点又是我们人文意义上的节日。
清明节这天人们走出室外去踏青郊游,尽情的享受大自然的美好时光,感受即将逝去的春天,这个时间节点上草木萌生,蛰伏了一个冬天的生灵们都瞬间的苏醒过来,迎接又一个生机勃勃的时节。
我们在尽情的享受美好春天的同时,还要在清明节扫墓祭祀,缅怀先祖,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重大春祭。清明节在我国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们从一岁一枯荣的草木的自然现象想到我们人类一代一代的传承,因此在每年的清明时节举行春祭大典活动,为先祖扫墓祭祀,提示后人守孝道尽本分,提高家族的向心力,再往大了说就是民族的凝聚力。我们经常说世界的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和中国,只有我们中国不用那个古字,就是因为我们中国文化一直在传承不曾间断,也是因为我们中华民族认同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每家每户的姓氏一直可上溯到我们的姓氏形成之初,就是因为我们到现在还在继续着我们每年的清明节祭祀活动,我们的清明节已经列入了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明节就是春分过后的第十五天,正是生机勃勃,阳气转盛时刻,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在风清日朗自然节气和如今政通人和的人文环境下也要不辜负这大好时光。
其他网友回答
祭祖不仅仅是中国人的节日,全世界都有只不过是方法方式不同时间不同罢了现在的人都把过去的好传统都抛弃了,奉劝那些在外面混的不错的人在你们携妻带子走在旅游的路上,想一想你们长眠在地下的爷爷奶奶甚至是父母,没有前人的辛苦哪里有今天的你,更不要说那些为国捐躯的革命先烈们了,没有上一代或者是上几代人给我们创造的社会,怎么能有你今天驾驶着爱车去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呢?请你记住我们的祖辈别在清明节去放荡了,前两天有人问你在清明节最想给你的亲人说什么,我是这样回答的,我只想问我在天堂的爷爷奶奶父亲母亲你们在那里过的还好吗?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清明祭祖,是我们民族传统,它的意义何在?.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