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王国维的“隔与不隔”,是什么意思?
优质回答:
隔,就是没有清晰的画面感!
不隔,就是可以形成不会跑偏的画面!
隔与不隔,可以理解为事物具体的程度,即景物描写是否清澈明确。
换一种说法就是读者是否可以明显而清楚地看到诗句中所描写的景物。
正如静安先生所说“语语都在目前,便是不隔。”
我们来看静安先生所举的例子就可以了解。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这个“二十四桥”在哪里?这个“波”在哪一座桥下?而“无声”是指的月光清冷,还是月夜孤寂?
“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清苦”应当做何解?是形容山远,还是形容山上的草木稀疏?“商略”即估计之意,有什么估计?为什么要估计?因为山峰依稀来了乌云就要在傍晚下雨么?还是别有所指?
“高树晚蝉,说西风消息”前半句不隔,但这个“西风消息”应当做如何解释?“西风”可以解释为秋风,那“消息”呢?是萧索?冷清?岁月?凋零?还是花残败落,或者杜甫的“霜倒一池莲”?
“谢家池上,江淹浦畔”,这个谢家指的是谢安的家,还是谢灵运的家?或者是谢道韫的家?还有江淹《别赋》中的南浦倒底在哪里呢?
“酒祓清愁,花消英气”英气是什么?什么颜色?什么形状?什么味道?
因此,所谓的“隔”就是,你在胸海中根本无法完整地勾勒出一个画面,显得虚,模糊,不清楚。正所谓王静安评“雾里看花”
正看王静安先生所举的“不隔”的例子。
“池塘生春草”简单,一目了然,不需要思考和辩别。
“空梁落燕泥”真实,画面清楚,不需要猜测和解释。
“阑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曲折阑干,斯人独倚,春晴连天,千里万里。直接就可以做成一幅画了。而且不会产生跑题的现象。
“此地,宜有词仙,拥素云黄鹤,与君游戏。玉梯凝望久,叹芳草萋萋千里”,白云,黄鹤,伊人,玉梯,芳草都是无比的具体和明确,画面感爆棚。
我们现代人写诗词,也容易犯这个毛病,动不动相思,孤独,杯酒,旅途,岁月之类。
隔到迷路!
其他网友回答
独善其身,又溶于世间
其他网友回答
同 合与不合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王国维的“隔与不隔”,是什么意思?.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