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怎么看待三国的贾诩这个人?
优质回答:
贾诩,字文和,甘肃武威人,曹魏的开国功臣,也是一位著名的谋士和军事战略家。其实这个人物在罗贯中的笔下,他远没有司马懿、诸葛亮等人出名。但是要说到“三国人物究竟谁最聪明?”,非贾诩莫属。在三国那个盛产谋士、能人的群体之中,能在后世人眼中,担得起“第一谋士”美誉的,也就只有贾诩了。如果只是单纯的看电视剧版《三国演义》,从而忽略了真正的三国历史,那么你一定会错过三国历史上这个最聪明的人。
百忍成金,保全性命
贾诩的身上有一个特点,他真正的做到了,古人经常所说的“百忍成金”。 “忍”这个字说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难,历史上“小不忍而乱大谋”的英雄人物,绝对不在少数。关于贾诩的前半生,史书中并无太多笔墨记载。毕竟他真正的登上三国这个历史大舞台,已经四十多岁了,相较于那些早在青壮年时期,就已经辅佐着主公打天下的诸葛亮、郭嘉等人而言,他的起步确实有一些晚,然而当这些人的命运走向终点之时,贾诩所取得的成就,都是那些建功立业者可望而不可及的。
贾诩之所以能够做到大器晚成、厚积薄发,其实就在于他的智慧。最早能够体现他聪明的一件事,出自于《三国志》,从这件事里你能够看到他聪明的一点,就在于永远不多说废话。贾诩年少时,唯一能够赏识他的人只有汉阳的阎忠,《三国志》中曾记载,阎忠“谓诩有良、平之奇”,所以贾诩才能够举孝廉为郎。只是他在这个职位上干了没多久,便患病返乡。只是在返乡的途中,他们同行的这一伙人碰上了心狠手辣的马贼。
当这些马贼的刀架在这群人的脖子上时,有人赶忙掏出银子慌忙求饶;至于那些身上没有钱财的,只能以命抵钱。贾诩的身上也没有带什么银两,只是当他面对着这一群暴徒之时,却毫不慌张,他灵机一动,谎称自己是镇边大将段熲的外孙,这位将军名声在外,曾经带着400人扫清羌族叛乱,这个身份一拿出来,令这些马贼闻风丧胆。虽然迫于将军的威名他们迟迟不敢动手,但是贾诩知道,自己想要逃命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所以他给这伙马贼许下承诺,自己愿意回到外公府邸,给他们拿来双倍赎金。
就是这几句话,让马贼轻易放了贾诩。然而贾诩从这伙人刀下逃脱以后,并没有匆忙逃命,反而是将这伙马贼的行踪上报官府。官府按照贾诩所说,将这一伙马贼一网打尽。其实在整个过程中,贾诩从未多说一句话,他仅仅是表明假身份,许下假承诺,就能够从刀下亡魂逃出生天,甚至永绝后患。如果是单纯的小聪明,又如何化解这场生死攸关的劫灾难呢?毕竟与他一同同行的那些人,可都是成了这些人的手下亡魂。
初登舞台,两度击败曹操
贾诩正式在三国舞台上入场,就是在董卓乱洛阳后。董卓和贾诩是老乡,当时的董卓权倾天下以后,贾诩在这个时候登场自然是最佳选择。只可惜他被提拔为平津都尉没多久,王允的一场连环计就要了董卓性命。这个时候,董卓手下的那一些心腹大将是走是留,都成了一个问题。当时李榷等人,建议就地解散军队直接回老家。只可惜这一群人失去了龙头,就没有人能给他们做主,争了个面红耳赤,也没人能拿定主意。
这个时候贾诩登场,他的建议与想法都很中肯。如果这些将军都弃军跑路,朝廷不用浪费多少兵力,就能够将这些人赶尽杀绝。既然成败都是一死,倒不如带着本队人马杀回长安,如果此事能成功,将军成长朝廷自立为王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如果失败到时候再溜之大吉,倒也不是什么丢脸的事。不过这件事并没有给贾诩留下一个好名声,人们反倒认为他是一个“乱武”之人。因为这些将领听从了贾诩的建议,才有了接下来令世人所不耻的长安乱。
其实这种过错也并不能完全嫁祸于贾诩身上,在那样的乱世之中,人们所想的是保命之计。当时的汉王朝早已经孱弱不堪,地方军队杀入长安也是迟早的事。他规劝董卓的这些手下将领杀回长安,其实只是推动了历史的进程而已。更何况通过这一计谋,贾诩也真正的认清了,这李、郭二人,并非他能依附之人。但是成功讲的就是谋略,只是他的这一步棋是通过别人的成败来决定的,或许他也没能想到这二人竟然会做祸乱长安、屠杀百姓之事。
当贾诩看清了西凉军的局势发展,他早已经为自己谋划好了退路。李、郭二人皆是草莽,通过这一场战乱,贾诩早已经知道西凉军迟早是要灭亡的。所以他离开了长安,先是投靠了自己的同乡段煨,这位华阴将军虽然待贾诩不薄,只可惜也是一个猜忌心很强的人。当时贾诩在军队中的威望,要远胜于段煨。他在别人的地盘上喧宾夺主,任何一个有野心之人都会对他有所忌惮。
贾诩也是个聪明人,他可从来没有想要在一棵大树上吊死,而且他也很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存在已经威胁到了段煨的威望,如果他及时离去,段煨没了他这块心病,说不定还能善待他的家人。所以他暗中联系了张绣,孤身一人跑到宛城,去投靠了张绣。贾诩这一次易主,才是他精彩人生的开篇。因为在张绣的身边,贾诩两次贡献计谋都让曹操兵败而退。曹操作为三国的一代枭雄,他平生经历过的战败可是少之又少。
但是他却在贾诩的计谋中栽倒了两次,贾诩能够打败曹操,完全不是靠运气,而是靠智慧。当时曹操南征张绣,起初贾诩劝阻张绣,绝对不要去追打曹操,否则会中了他们的埋伏,事实证明确实如此。当张绣兵败而归时,贾诩前来献计,现在收集散兵去追击曹操,必然能够击退曹军,果然张绣大获成功。所以曹操的战败,不是输给军队,而是输给贾诩的。人人都说三国里的诸葛亮才是料事如神的聪明人,但是比起不怎么起眼的贾诩,他才是真正做到了算无遗策之人。
顺势归降,独善其身
过了一年以后,当天下局势趋于明朗之时,张绣萌生了归顺之意,这个时候袁绍也抛出来了橄榄枝,只是当袁绍派出的使者前来招降之时,贾诩却在这个时候表明态度,让张绣拒绝袁绍的招降,同时建议他归顺曹操。这个建议确定张绣很不解,毕竟在他的眼里,袁绍远比曹操更加具有实力,更何况曹操战败于自己之时,他的亲生儿子、手下大将,甚至连最喜爱的马匹都死在了自己手中,投降曹操不就等于白白送死吗?
这个时候的贾诩,又一次展现了什么叫做目光长远,思路清奇。在贾诩的眼里,归顺曹操才是上策,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第一点:曹操打的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旗帜,归顺于他并不是归顺于个人,更像是归顺于朝廷;第二点,袁绍就是因为势力太大,他们归顺以后并不会得到重用,然而曹操不同,他正是用人之际,到他的手下俯首称臣才更加能够得到善待;第三点:曹操如果真的有称霸天下的雄心,他绝对会抛弃恩怨,树立一个贤德的名声。
听了这几点以后,张绣也被贾诩给说服了,心甘情愿的归顺了曹操。张绣带着手下归顺之时,确实如贾诩所想。曹操听闻张秀前来归降,甚至亲自前往迎接,表现出格外亲热的姿态,也从来没有提起过他战败之事,甚至他还亲切的拉着贾诩的手说道:“使我信重于天下者,子也”。此后张绣成了他麾下大将,贾诩做了他麾下谋臣,曹操对于他们二人的奖赏,远要高于平常人,然而这一切,在贾诩劝降之时,就已经在他预料之中了。
能够正确认识天下大势者,就能够深度揣测人心者,甚至能够在战场上有着高明决策者,当真只有贾诩一人。在他归顺曹操之后没多久,就爆发了著名的官渡之战。虽然在这场战役中,贾诩并无太亮眼的表现,甚至后来留守许昌,在曹操出征的队伍中,基本上看不到他的身影,但是每当到到了紧要关头,他绝对是压轴出场的那个重要人物。马超、韩遂带兵来犯,贾诩的一招离间计,让西凉军战斗力大打折扣。
曹丕、曹植的的立储之争,让曹操拿不定主意,他前来找贾诩,希望能够获得一些让他痛下决心的有效意见。刚开始贾诩沉默不言,当曹操焦虑之时,他缓缓说出袁绍和刘表二人,曹操瞬间恍然大悟,这二人曾经都是废长立幼之人,如若曹操也效仿二人,政权颠覆是迟早的事。虽然未曾直接说明,但是贾诩完全是“一语点醒梦中人”。
藤树先生说:
贾诩大多时候都退居幕后,在这样的权势之争中,永远活得像一个隐士,也只有他在众多三国谋士中,活到到了77岁高寿。司马懿是狼子野心,诸葛亮是绝对的忠心耿耿,善于将计谋摆上明面的自然是郭嘉。然而真正识时务、懂进退、独善其身之人,当属贾诩。这样的人,无论是在生活中,又或者是职场上,才是真正深藏不露的高人。
(感谢阅读,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参考资料:
《三国志》
《贾诩为何堪称“算无遗策”》
《逆向思维让贾诩成为东方不败》
其他网友回答
个性不适应那个时代的政治生活,又不愿意改变自己。
其他网友回答
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贾诩,就不会有三国乱世了。
先做个假设,如果没有贾诩,东汉末年的诸侯纷争会怎样。首先按照李傕郭汜最初的想法,西凉军就直接解散了,大家各自逃命,如此一来,在长安的大汉天子的地位就不会一落千丈,虽然大不如前,但是至少天子没有蒙难。
在看中央,由原来的司空王允住政,可以说是名正言顺,军事方面有飞将军吕布,也是能征善战。按照王允的意思,是要辅佐皇帝,而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样一来,诸侯之间可不敢向天子开战,你说清君侧?主政的可是天子。用不了多久,天下就会基本稳定下来,剩下的就是削弱诸侯了。
而贾诩的出现让这一设想变为泡影,一句出兵长安,可保不死,还能为董卓报仇,直接促成了这三国乱世。当初贾诩在凉州的时候,告诉李傕说让他散布谣言,说王允要血洗凉州,民众恐惧之魂,你在打着自保的旗号,就会有十万之众响应,最后果然如贾诩所料。
不过从此之后,贾诩也是明白自己做了错事,毕竟是自己让天子蒙的难,所以这之后贾诩开始变得低调行事。在李傕哪里,贾诩暗中保护汉献帝,也是怕以后被追究责任。后来贾诩离开李傕,投奔了段煨,贾诩向来知名,为段煨军所敬服,段煨心里怕贾诩夺其兵权,但在表面上对贾诩十分礼遇。贾诩看出后,心不自安。南阳张绣与贾诩暗中有来往,张绣便派人去迎接贾诩。贾诩临行时,有人问贾诩:“段煨待你这么好,你为何还要离去?”贾诩说:“段煨生性多疑,有猜忌我的意思,待遇虽然优厚,却不可依靠,待久了一定会被他所害,而我离开他一定很高兴,又指望我连结外援,一定善待我的家人。而张绣缺乏谋士,也很愿意得到我,这样我和我的家人都能够得到保全。”贾诩到达张绣处,张绣果然大喜,对他“执子孙礼”。而段煨知道贾诩离去,也果然善待其家人。
再后来,曹操攻宛城,贾诩用计杀得曹操大败,还解决了典韦和曹昂。随后曹操多次进攻宛城,都被贾诩击退。
官渡之战的前夕,张绣在犹豫是投降曹操还是袁绍。贾诩建议投降曹操,理由是曹操没那么小心眼,这人很现实,而且曹操人少,你去了会受重视,而袁绍才不在乎你的存在。果然张绣投降了曹操,并没有受到追究,反倒被善待,倒是曹丕天天吓唬张绣,最后弄得张绣病死。
在立世子上,贾诩也是旁敲侧击的建议曹操,最终确定了曹丕的地位。
说了这么多,贾诩最大的优点就是会看人心,他所有的计策都是用在人心上,也正是如此,会被称为“毒士”。再有就是,贾诩真的很低调,可以说是三国诸多谋士里特别会明哲保身的了。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我对三国的主要人物一知半解,影响粗劣。而贾诩这个人对我的浅薄认识是,计谋高略,外冷内热,有胆有识,是一位难得的军事审定智慧性人物。特别是一位官府难得而角色配佳的大度性人物,对上忠贞不渝,对下不高傲慢视,关键时刻有良策,朝廷官府是良才。
其他网友回答
如果说在乱世之中,一个平常人想活下来的话,就得去学习贾诩,不要带着那么多什么理想抱负,能够活下来,不要死,这才算是真正平平安安的过掉这个乱世。
贾诩这个人比起诸葛亮,他缺少一点儿远大的志向和抱负,还有那些轰轰烈烈的口号,比起刘备,他缺少的就是那种坚守道德观念的那种坚持,比起平民老百姓,他就是比他们聪明一点。
很难说这个人做错了什么,乱世之中,他只想保全住自己的性命,比如说他在老家凉州的时候,曾经被土匪劫持,周围的人全部都被土匪给杀了,他说段颖是他外公,然后土匪高高兴兴的把她送回了老家,他也就成了那伙人里面唯一一个活下来的人,他就想保全自己,乱世之中,想活下去,有什么错?是不是我们只是平民老百姓,混一口饭吃。
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这个人,他做事情对于其他人生命的不负责任,为了保全自己,当然什么事儿都敢做,那没办法,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王允设下计谋杀死了董卓以后又不想让李傕,郭汜等人投降,因此李傕,郭汜等人走投无路之下问贾诩计谋,贾诩告诉他们趁着长安城现在兵荒马乱,率领自己手里的步骤,然后去攻打长安城,结果造成天下大乱,天子流落到了曹操的手里。天子对于各大军阀的控制能力降到了冰点,结果长安城周围百万百姓全部流离失所,并且浮尸千里,李傕,郭汜等人对于长安地区的破坏也可以算得上是极致了,这是谁做的?贾诩做的。贾诩为什么要出这一条毒计,就是为了想保住自己的性命呢?想一个人把刀架在你脖子上,让你出主意的时候,你能怎么办?
当然,比起诸葛亮来说,贾诩缺少一点儿远大的志向和抱负,或者说这个人缺少喊一两句口号的理由,他本身就是西凉人,西凉那个地区兵荒马乱的,大家一天到晚的为自己的生计进行谋划,自然是追求能够活下去。诸葛亮是谁?诸葛亮式氏族大家的子弟,他的抱负是发扬光大自己的家族怎样才能发扬光大,当然是拥有一个远大的抱负,当然是去投靠一个贤明的君主,所以诸葛亮的一生就被这几个理念给束缚住了。贾诩没有,为了能够活下来投靠谁不是投靠投靠李傕郭汜投靠张绣,投靠曹操有什么错?甚至在投靠曹操之前还把曹操差点给杀了,结果他去投靠曹操的时候,(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问答)他也自己明白一个活着的贾诩比一个死去的典韦,曹操更需要谁?
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贾诩这个人实在是比普通人聪明太多了,更多的时候为自己的小命田东奔西走的人只会在乎自己眼前的局势,但是贾诩了能够放眼于天下,能够从全天下里面慢慢的抽丝剥茧,寻找出一条制霸天下的道路,你比如说投资曹丕这件事情,所有人都不看好曹丕的情况之下,贾诩向曹操建议说你看看原上你,看看刘表立了小的儿子作为继承人的样子。就在那儿摆着,你自己掂量一下!这之前贾诩亲自推荐自己做了曹丕的老师。
贾诩就是比其他人聪明太多了,对于这种只为自己生命负责,不为他人着想的人,当然手里的力量越大,这种人给人一种恐惧感也就越深。这当然说到底,蜘蛛侠的那句话,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但对于贾诩来讲,能力越大,关你们屁事儿!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怎么看待三国的贾诩这个人?.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