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李白“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这句诗妙在何处?
优质回答: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出自李白《把酒问月》。这句诗,是诗人面对宇宙遐想引起的人生哲理的思考。
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深受黄老列庄思想的影响,诗作瑰丽多姿,空灵出尘,气势磅礴,神奇浪漫。他喜欢用月亮来寄托自己的情思,月亮就是知音、挚友、故人,人生的喜怒哀乐诸般心情都诉之于月。
在太白诗集中,咏月多达三百多处,给女儿取名“明月奴”,足见他对月亮的酷爱,以至于死后留下醉后入江捉月而溺亡的传说。月亮既是他美好理想的寄托,也是他孤傲高洁的写照。他对月亮的感悟,全化成对理想和落寞,牵挂和思念,永恒和短暂的感悟。
《把酒问月》全诗如下:
青天有月未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皎如飞镜临丹阏,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这首诗的确切写作年代难定,题下原注:“故人贾淳令予问之”,应当是诗人应友人之请而作,友人不自问而请他问之,难道是友人认为李白和月亮关系比较特殊,故嘱他问之?诗题是诗人绝妙的自我造象,风流自赏之意溢于言表。
根据此诗所流露的情绪,人们推测应该是写于唐天宝三载,即公元744年。当时李白过得很不如意,年少时曾梦想做帝师的理想破灭,人到中年被唐玄宗撵出长安,在踏出长安那一刻,他对仕途心灰意懒。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今月古月实为一个,而今人古人则不断更替。说“今人不见古时月”亦意味着“古人不见今时月”,说“今月曾经照古人”亦意味着“古月依然照今人”。这两句诗有互文之秒,今人古人如逝水,只有明月亘古不变。
古人今人如流水般传承,抬头看到的月亮都是如此。皎洁的月亮没有亏待古人,也没有青睐今人。初唐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也有过同样的思考: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诗句表达的是宇宙永恒,人生短暂,个人的生命虽然短暂,但作为人类的存在是绵绵久长,无穷无尽的。永恒的人类和永恒的江月始终共存相伴。
李白的诗歌,除了月亮之外,还离不开酒。“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诗人对人生短暂发出过感慨后,过渡到及时行乐,月光伴着美酒,一醉解万愁。这句诗化自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这首诗表达出人生短暂的感慨,孤高自傲的寂寞和及时行乐的思想,形象地展露出人生失意时的心绪。诗歌以停杯问月开始,至当歌对酒结束,中间是诗人对着月亮的发问,诉说着人生苦短和孤寂情怀,感叹世事无常,唯有喝酒行乐。这样的消极心绪,也反衬出李白对人生前途的担忧彷徨,对仕途失意的一种慨叹无奈。
END.
作者:江雪
我是博书君,更多精彩内容,关注我的账号:博书。看完文章,记得点赞和关注~
其他网友回答
谢邀!
妙在没有因果!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有一句“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刘希夷《代悲白头翁》有一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皆是异理而同妙。
如果说赏析,看标题就可以了,题为“把酒问月”,翻译成现代语就是醉后问月,为什么要问,因为不知道,因为
迷茫!
译文和赏析网上多如牛毛,小可此处不再赘述。仅说一下自己那荒诞不经的观点。
这首诗是口占,所谓口占,就是不打草稿,一挥而就。原因很简单,因为此诗不仅少有典故,而且句句相承,和李白平日里的作品大玩省略和蒙太奇手法存在明显不同。
标题下面还有李白的自注,故人贾淳令予问之。令,是使,将的意思。予指我。之就是月亮。也就是说,李白在和这个故人饮酒时并没有确切的作诗打算,而是酒酣耳热,大谈人生起落,亦如月之缺圆。因此,故人为了缓和气氛,或者不欲深谈,便借机让他赋诗一首问问月亮便是。
所以,李白大手一挥,本诗须臾而就。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第一句便是问月几时来,暗中也交待了创作时间,两人喝酒时应是黄昏,一直畅饮,不知明月几时来。或者用另一种说法,直接就问,人间是什么时候有月亮的?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那么,所谓问,自然是要有具体原因才问,而李白的原因就是,我追求月亮而不可得,可是月亮偏偏总是跟随与我。明月可以是理想,是抱负,是人生目标。当我追寻的时候,追寻不到。可是当我放弃的时候,又如影相随。
与其说这首诗是迷茫,倒不是说是李白的幽怨。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这一句直接赞美明月,或者是赞美自己的理想。可是在这种赞美里明显可以看到有些不大如意,因为明月太高,月光太远,所以尽管是“丹阙”,尽管“清辉”却似乎可望而不可及。
仿佛根本不属于自己,更和自己无关。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这一句细品更有深意,简化为,只知月来,不知月去,换一句话,就是李白在感慨自己,只知我的从前,却不如我以后会走向哪里。这也是小可所说的迷茫,对命运的未知,对前程的未知,全部被李白饮尽在这一句里。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这一句是说无情,明月无情,玉兔无情,嫦娥亦是无情。因为无情,所以往复,因为无情,所以不老。更因为无情,所以感觉不到孤独。因此这一句中的“嫦娥孤栖”是反语。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这一句是上一句的承接,月在人非,或者说是物是人非。李白对月遥想,他看不到谢安,看不到鲍照,看不到冯谖,可是却可以感受到他们对自己的影响。或许此句就是表面意思,我看不到从前的月亮,可是这一轮月亮却可以照到从前的人。
这不止是幽思,不止是怀古,更是黯然的伤心。因为这一句隐隐约约的有一个潜在的句子“年华老去,一事无成。”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这一句看似豁达,实则不然。因为无论如何“共看”,其结局不会有任何不同,或许对于李白来说,失落的成份更大一些。如果说“若流水”,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不是还有一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么?岂不是更加悲观?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这一句明显是自我安慰,尽管是一如既往的及时行乐,可是和《将进酒》一比,气氛的颜色明显不同,如果说将进酒是红色,那么这一首却是灰色。问了一首诗,可是仍然没有问出任何结果。只能买醉,只能狂歌,只能“皆如此”。
其他网友回答
很多人认为李白的诗没有什么水平,同样是写月,老是拿着这首诗来说事:
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古乡。
总感觉就像是一首打油诗,小学生都能写出来,艺术感染力不强,水平不高。但是我相信这首《把酒问月》没有人敢提出质疑,它体现了很深的哲理。先看原诗:
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作者: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整首诗苏轼《前赤壁赋》有异曲同工之妙,人生都是短暂的,站在历史长河和明月面前,我们是何等的渺小:“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李白一生狂放不羁,自认为有经世之才,总认为是怀才不遇,没有伯乐。所以一生对酒当歌,举杯望月,看着人生短暂寄情于美酒当中,总是有着“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豪迈中透露中淡淡的悲情。
他这一句“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必须结合下一句“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来理解。意思是说,我们从未见过古时的月亮,但现在的月亮也曾经照过古人;古代人也好,现在的人也罢,在这一轮明月面前都像是流水一样,只能对着它感叹而已,还能干什么呢?
这首诗透露出他对人生仕途悲观与失望,最后只想着以酒度日,比起杜甫来境界要差多了!
其他网友回答
这就是李白的人生感悟,平平淡淡总是真。无论人生有多大的表化,月亮是永恒的,宇宙是不变的。
其他网友回答
这诗不对无意义,应该是:古人早见今时月/今日曾经照古人。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李白“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这句诗妙在何处?.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