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锡山人物简介(对阎锡山的评价功与过)

终于要写阎锡山了,四大集团军排名第三,但是在民国政治光谱星系上却是相当的暗淡,除了当了一段自封的中华民国三军总司令和国民政府主席,担任国府在大陆的末代行政院长,阎锡山基本上就是龟缩在山西的一亩三分地上,好不容易培养出傅作义还独立组团了,所谓晋绥军实际上只是晋军。有趣的是,这几年阎锡山突然成了正面人物,很多愤青拿民国时代和现在对比,认为阎锡山时代是山西最好的时代,阎锡山日记成了研究阎锡山的第一手参考资料。对此我是有些微词的,需要好好掰扯掰扯。

精明的商人 小气的政客

(阎锡山)

阎锡山,字百川,1883年出生于山西省五台县河边村一个经商的小地主家庭,自1912年到1949年实际统治山西38年,正好是民国政府在大陆的执政时间,应该是所有地方军阀中实际执政时间最长的,没有之一,的确值得好好研究。

阎锡山一生,我分为五段:

一是少年得志,自出生至辛亥革命。

阎锡山的家境算是好的,少年时接受过五年的私塾教育,古文水平多高不好评价,但是一幅对联至少说明他还是有点功底的。阎锡山1937年路过无锡,登上锡山,一时兴起想起个上联:阎锡山过无锡,登锡山,锡山无锡,征求下联,很多年无人应对,直到1945年,我党大才子范长江随新四军军部路过安徽天长才偶然对出下联,范长江到天长,望长江,长江天长。

十四岁阎锡山辍学,随父亲到自家钱铺学习经商,参与金融投机活动,1900年生意失败,被迫到太原躲债,这一段时间虽然只有三年,却给阎锡山打上了深深的烙痕,那就是善于算计,喜欢打小算盘但是大局观不够,标准的山西商人形象。

1902年,十九岁的阎锡山考上了山西武备学堂,第二年被官费保送到日本留学,进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905年加入同盟会并晋见孙中山(也是老革命啊)。1909年,阎锡山毕业回国,任山西陆军小学堂教官、监督,赴京参加留日归国士官生会试,考列上等,赏给陆军步兵科举人并授予协军校军衔,很快又升任山西新军第四十三协第八十六标教练官兼标统(团长),山西新军的领导权也基本上掌握在同盟会手中了。

武昌起义后,太原的同盟会密谋响应,10月28日,第八十五标奉命南下,阎锡山等当即决定起义。29日晨,起义军攻入太原,杀死山西巡抚,成立军政府,推阎锡山为山西都督。清廷派第六镇统制吴禄贞率部镇压山西革命,吴禄贞也是个老革命,曾参与过唐才常自立军起义,是士官三杰的老大(另两人为蓝天蔚和张绍曾,蓝天蔚在奉天起义,张绍曾是滦州起义的主谋),邀阎锡山在娘子关会晤,商定共组“燕晋联军”,阎锡山立即派兵一营开赴石家庄,与第六镇共同截断京汉铁路,打算挥师入京。袁世凯收买吴禄贞的卫士将吴禄贞刺死,燕晋联军事败。

之后,清政府改派张锡銮为山西巡抚,并命曹锟第三镇进攻山西,这一段的历史我在吴佩孚一节有过记叙,在此不再赘述。清军攻占娘子关后,阎锡山决定南北分兵,阎锡山率部北上绥远,攻克包头并向归绥进军;副都督温寿泉率军南下河东,攻克运城、绛州并围攻临汾。和冯玉祥的滦州起义一样,辛亥革命也是阎锡山一生中最光彩的一页。

二是保境安民,自辛亥革命至直奉战争。

这一阶段,阎锡山实际上就干了两件事:一是为了保持自己对山西的统治地位而依附北洋军阀,二是建设山西。

先说第一件。虽然“南北议和”了,但是袁世凯依然保持对山西的军事压力,阎锡山于是致函袁世凯表示拥护其出任民国“第一任大总统”,但是袁世凯仍然不承认阎锡山为山西都督。阎锡山一面请求孙中山给予支持,一面继续向袁世凯表示诚意,在建都问题上赞同袁世凯建都北京的主张。袁世凯这才任命阎锡山为山西都督。从此,山西进入了阎锡山时代。

1912年,中国国民党成立,阎锡山作为老同盟会员却于1913年春宣布脱离国民党;又根据袁世凯的命令,饬令山西“各县知事将国民党分设机关一律解散”,并听任袁世凯派到山西的爪牙肆意打击、迫害,以至杀害同盟会会员。所以,袁世凯于1914年6月改各省都督为将军之时,又任阎锡山为“同武将军”。袁世凯图谋称帝,阎锡山又表示支持,向筹安会提供经费二万元银币,向袁世凯劝进,袁世凯称帝后,封阎锡山为一等侯。护国运动开始,阎锡山仍站在袁世凯一边。后来阎锡山竟然说,这是根据孙中山的指示,为了保存北方革命力量而采取的措施。

袁世凯死后, 段祺瑞出任国务总理,阎锡山又依附于段祺瑞,在重大问题上惟段祺瑞马首是瞻。张勋复辟,段祺瑞马厂誓师,阎锡山积极响应。孙中山发动护法运动,阎锡山也站在段祺瑞一边,并派晋军第一混成旅赴湘参战,结果全军覆没。

再说第二件。阎锡山提出了“三不二要主义”,即“不入党、不问外省事、不为个人权利用兵,要服从中央命令、要保卫地方治安”,概括起来就是“保境安民”,拒绝参加军阀混战,使山西维持了数年的和平与安定。对内,阎锡山以兴利除弊为施政大要,发表“六政宣言”,成立“六政考核处”,推行水利、蚕桑、植树与禁烟、天足、剪发(男人剪辫子),后来又增加种棉、造林、畜牧,合称“六政三事”。阎锡山又推行“用民政治”,提倡发展民德、民智和民财。阎锡山认为行政之本在村,又推行“村本政治”,改编村制,以5户为邻设邻长,25户为闾设闾长,村设村长,代行警察职务,加强行政管理;颁布《人民须知》和《家庭须知》,宣扬以儒家思想为中心内容的封建伦理道德;又整理村政,颁布《村禁约》,设立村公所、息讼会、监察会、人民会议等机构;成立“保卫团”对青壮年进行军事训练。山西暂时出现了社会比较安定、生产有所发展的局面,邻省的灾民大量涌入山西,寻求安居乐业之所。山西一时成为“模范省”。

三是黄粱美梦,自直奉战争到中原大战。

阎锡山表面上韬光养晦,但是作为军阀也是把扩军备战视为第一要务,把军队由民国初年的4个旅扩编为17个师;太原兵工厂也是他一手扩建,当时与汉阳兵工厂、奉天兵工厂并为国内三大兵工厂,直到现在,太原也是我国重要的军工基地。

1924年开始,阎锡山不断政治投机,参与国内军阀混战并一度图谋夺取最高政治地位。第二次直奉战争中,阎锡山出兵石家庄阻截直军援军北上,支持奉系取得胜利。1925年12月,阎锡山打退了冯玉祥国民军一脉建国豫军樊钟秀对山西的进攻。1926年3月,阎锡山又和吴佩孚、张作霖共同讨伐国民军,将占领山西雁北地区的国民军逐出山西,并乘机将势力扩展到绥远。

北伐前夕,国民党极力争取阎锡山,山西省党部在太原成立,阎锡山则坐山观虎斗。随着北伐军的节节胜利,阎锡山于是就任国民革命军北方总司令并誓师讨奉,傅作义和张学良上演精彩的涿州攻防大战,傅作义闪亮登场。由于国共分裂,北伐军暂时无力北上,奉军乘机大举进攻山西,占领雁北。蒋介石复出后,开始二次北伐,任命阎锡山为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总司令。北伐军对奉军展开全面进攻,晋绥军也转守为攻,收复大同,占领保定,并向京津进军。为抑制冯玉祥的势力,蒋介石通过国民政府任命阎为京津卫戍总司令,并让第三集团军队先行入京。至此,阎锡山在北伐中掌握了晋冀察绥四省和平津两市的军政大权。

1929年,国民党召开编遣会议。蒋介石拉拢阎锡山以孤立冯玉祥和李宗仁,阎锡山因此提出有利于蒋的编遣方案。得知自己上当受骗后,阎锡山又联和冯玉祥以辞职出洋相要挟;冯玉祥到太原后,阎锡山又将其软禁以与蒋介石讨价还价,商人品性暴露无疑。1929年12月,唐生智联阎倒蒋,阎锡山暗中首肯,但在唐生智发出通电后,阎锡山又出尔反尔,与张学良等通电拥蒋反唐。蒋介石曾设计逮捕阎锡山,阎锡山化装返回太原,并与冯玉祥达成谅解,共同行动。1930年3月14日,原第二、三、四集团军将领57人,通电拥阎锡山为陆海空军总司令,出兵讨蒋,双方在津浦、陇海、平汉线上陈兵百万,中原大战全面展开。战争初期,晋军曾经占领济南;7月,反蒋各派在北平成立了“中国国民党党部扩大会议”,另组“国民政府”,推选阎锡山为主席,阎锡山走上了一生的顶峰。此后张学良入关拥蒋,阎锡山宣布下野,潜赴大连,黄粱美梦就此收场。

四是各方逢源,自重回山西至败走台湾。

这一阶段,阎锡山周旋于蒋介石、日本人和共产党中间,试图在“三个鸡蛋上跳舞”,其目的还是维持自己在山西的统治地位,最终还是鸡飞蛋打一场空。

在大连蛰居其间,阎锡山根据儒家的中庸之道,将自己20年的从政经验总结为“中的哲学”,同时也承认矛盾,还主张实行“物产证券”,反对“资私有”,主张实行“资公有,产私有”,“按劳分配”。与冯玉祥的一败涂地不同,阎锡山虽然宣布下野,却继续遥控山西,张学良受命整理山西,但是山西的官员如省长徐永昌和晋军将领赵承绶、王靖国等人还是唯阎锡山马首是瞻。当阎锡山得悉日本将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后,便于1931年8月份乘飞机潜回家乡河边村“隐居”并伺机而动。“九一八”后,太原学生举行抗日救亡的示威游行,遭到国民党山西省党部的镇压,阎锡山于是借公愤封闭了国民党山西省党部并逮捕其负责人。蒋介石此时也表示捐弃前嫌,与反对派团结御侮。在国民党四大上,阎锡山等人的中央执行委员被恢复,国民政府于1932年2月任命阎锡山为太原绥靖主任,阎锡山东山再起。

东山再起后,阎锡山一方面表示服从中央以取得蒋介石的谅解和支持,另一方面提出“自强救国”、“造产救国”等口号,成立经济建设委员会,制订了山西省政十年建设计划,组建了“山西人民公营事业董事会”,全力以赴地进行经济建设。在数年之内创建了包括采矿、冶金、采煤、发电、机械、化工、兵器、水泥、皮革、毛纺、造纸、卷烟、火柴等轻重工业厂矿的西北实业公司,修筑了长达860余公里的同蒲铁路,成立了“山西省营业公社”,整顿了山西省银行,新建了铁路、盐业、垦业等银号,并为“四银行号”成立了实物准备库。到抗战前夕,阎锡山在山西构建了一个庞大的官僚资本体系,资产达到2亿银元。其规模之大,投资之少,速度之快,效益之高,在国内名列前茅。为了对抗共产党的影响,他还组织成立了青年救国团、建设救国社等团体,后来合并组成山西自强救国同志会。

这一阶段,日本人开始策动华北五省自治,共产党开始在陕北扎根,国民党也借机向山西渗透,阎锡山为了自保就开始了自称的“在三个鸡蛋上跳舞”的表演。

阎锡山的反共是由来已久的,曾派部队赴江西参战。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阎锡山实行“思想防共,民众防共,政治防共,武力防共”,还准备实行土地“村公有”,组训民众,“防共保乡”。1936年2月,红军渡河东征,晋军惨败,蒋介石乘机把中央军开进山西。为了对抗日本人和蒋介石,阎锡山开始与我党拉关系,邀请薄一波主持“牺盟会”的工作(“自强救国同志会”内的进步人士于1936年9月18日发起成立了“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阎锡山任会长),建立了特殊形式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发展,二十几个省市的数千名进步青年慕名到太原参加军政训练。1936年11月,阎锡山命令晋绥军傅作义等部对侵入绥东的日伪军进行反击,收复百灵庙,士气大振。

全面抗战爆发后,阎锡山出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八路军也编入第二战区序列进入山西作战,同时由牺盟会组建新军(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抗战前期,晋绥军与中央军、八路军互相配合,组织了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等,太原失守后,阎锡山南撤至临汾。在此期间,新军发展为4个纵队、一个工兵旅和一个暂编师,约5万余人;山西的7政区中,有5个行政区及其所属县的政权由牺盟会掌握,山西成为国共合作、坚持抗战的模范地区。

1938年2月,日军大举南下,阎锡山到陕西宜川县秋林镇避难,中共领导的晋绥、晋察冀、晋冀鲁豫边区相继成立,山西抗战进入相持阶段。阎锡山感到共产党和新军的发展影响到自己的统治,决心消除共产党对新军和牺盟会的影响。1938年2月,阎锡山成立了以旧派人物为骨干的“民族革命同志会”,自任会长,以与牺盟会抗衡。8月,阎锡山召开“古贤会议”,鼓动旧军反对新军,旧派反对新派。1939年3月,又召开“秋林会议”,提出取消新军的政治委员制度。12月初,又发动了旨在消灭牺盟会和决死队的“十二月事变”,新军各部闻警应变,阎锡山连队新军名义上的领导权也丧失了,这也标志着阎锡山联共抗日路线的终结(不厚出事前到某部队活动,这支部队的前身就是决死队)。经过谈判,阎锡山与我党商定,晋西北为八路军和新军的活动区域,晋西南为晋绥军的活动区域。

如果说在此之前阎锡山是联共拒蒋、联共抗日,那么此后阎锡山开始有意识的“联日反共”。1940年夏,阎锡山开始同日军代表接触,达成双方合作的口头协议。1941年6月,日军将孝县城让给晋绥军接管。8月,赵承绶代表阎锡山与日本华北派遣军签订了《日阎停战基本协定条款》,商定双方停止敌对行动,阎锡山通电脱离重庆国民政府,日本将山西政权交阎锡山并为阎军提供武器装备等。同时,阎锡山加紧了内部整合,由“民族革命同志会”对其军政人员进行“洪炉训练”,为集体降日进行思想和组织准备,树立自己的绝对权威并大肆逮捕和杀害共产党员、牺盟会员、决死队官兵和进步人士。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迫切希望阎锡山履约。1942年5月,阎锡山与日本华北派遣军举行了“安平会议”,阎锡山看到国际形势的重大变化,预计日本战败只是时间问题,就采取应付态度。此后,阎锡山变依靠日军为利用日军。至此,阎锡山营造的新三窟已就:蒋介石怕他投降,增加了对他的支援;中共为了使其继续抗日,减少了对他的压力;日军为了诱其就范,停止了对他的进攻并进一步勾结。

1945年日本投降前,阎锡山即派赵承绶到太原与日军商定,日军在原防区防堵八路军并听候阎锡山受降。阎锡山回到太原后,宣布“行者”(抗战人员)和“居者”(汉奸)同样有功,改编伪军为省防军并留用日军万余人用于内战。全面内战爆发前,山西成为国共两党冲突的触发点:1945年8月,阎锡山令第十九军军长史泽波率部向上党地区挺进, 9月初,八路军发起反击,不但歼灭了史泽波部,连由太原驰援的彭毓斌部一并歼灭。国共停战协议生效后,阎锡山也继续抢占地盘并向八路军大举进攻。

内战全面展开,阎锡山继续推行“兵农合一”的政策以解决兵源和粮食问题,将18岁至48岁的壮丁每三人编为一组,一人为常备兵入伍当兵,二人为国民兵各领一份“份地”在家种地,打粮食供给常备兵家属。同时继续强化特务统治,推行血腥的“三自传训”(自清、自卫、自治),大批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惨遭杀害,著名烈士刘胡兰即出现在此时。阎锡山在山西各地也向解放军展开进攻,但是可惜志大才疏,徐向前在我军主力南下大别山的情况下,指挥地方部队先后进行了运城战役、临汾战役、晋中战役,基本消灭了阎锡山主力并包围太原。有人说,山西有人才,可惜阎锡山不能用,一个薄一波拉走了“新人”(指决死队),一个徐向前打垮了“旧人”(指旧军)。

太原被围困后,阎锡山准备了数百瓶氰化钾,表示要与“同志会”“基干”500余人在城破时共同“成仁”,同时却以公营事业的流动资金抢购金银并运往上海。北平和平解放后,阎锡山看到大势已去,示意在南京的亲信徐永昌等向代总统李宗仁建议邀他赴南京商讨国事。4月,解放军攻克太原,阎锡山部下40余人自杀,阎锡山在山西38年的统治结束。

五是漂泊余生,自逃离太原到台湾去世。

阎锡山到南京后,以反共守城名将的姿态出现,编造了“太原五百完人(就是他自杀的亲属部下,实际只有四十余人)”的谎言到处吹嘘以捞取政治资本;又借蒋李矛盾,居中调停,出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长(先后迁往广州、成都)。他发行“银圆券”以代替“金圆券”;提出了《扭转时局方案》和《反共救国实施方案》,企图在华南西南再作最后抵抗;还派徐永昌等人飞赴绥远、新疆,阻挠和平谈判。解放军入川后,阎锡山从成都飞往台湾,成为国民政府在大陆的最后一任行政院长。

到台湾后,阎锡山辞去行政院长职务,隐居台北山中从事著述,先后写了20多本小册子,最主要是以反共和宣扬他的“物劳主张”和“中的哲学”为内容的《大同之路》。1960年5月23日病逝,终年77岁。蒋介石亲往祭奠,葬于阳明山七星山之上。

对阎锡山的评价,近年来网上争议很大,有的说是民族英雄,有的说是道德完人,有的说是建设山西的有功之臣,总之与以前的全面负面评价相比翻天覆地。我的个人观点,还是采取一份为二的态度探讨这个问题:

第一,阎锡山坚守民族底线,没有当汉奸,这值得肯定,但是他始终与日军勾勾搭搭,抗战胜利后还包庇日军并用于内战,并且使用日军教官训练自己所谓的“亲训师”,说他是民族英雄不甚合适。而且他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无原则附和袁世凯等人,在政治操守上也先输一筹。

第二,阎锡山开发建设山西是有功的,但是要说他主政时期是山西最好的时期也是扯淡,真要是和愤青们说的那么好,我党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农村还是存在严重问题的。而且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有时也搞些小心机,以同蒲铁路为例,为了别人不能用,他一定要使用窄轨,别省的火车到了山西必须换轨。

第三,阎锡山属于军阀中比较有思想的人,也很重视文化教育,但是总体而言,他的思想偏于保守且不能做到前后一致。在用人上也有自己的一套,核心团队忠诚度很高,中原大战后能够东山再起主要依赖于此,但过于重视小圈子,没有真正的将才,民间说,“会说五台话,就把洋刀跨”就是这个意思。

第四,对个人私生活我一贯不予评论,但是要说他是“道德完人”我不是很赞成,别的不说,五妹子闫慧卿到底是什么身份?有人拿着阎锡山日记说事,我也不赞同,古代皇帝私自修改起居录,现代伟人喜欢自己写日记,问题是,这日记是写给谁看的?

我个人对阎锡山的看法,总体而言就是精于算计但是没有大视野的山西商人形象,很多施政方针、临机做法可以理解但是格局太小,在时代大潮面前显得被动而无奈!再深了就不能多说了。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