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杜甫这个古代文人 各朝文士都写诗,为什么千古都推杜甫第一呢?

网友提问:

各朝文士都写诗,为什么千古都推杜甫第一呢?

优质回答:

谢谢邀请!

我认为杜甫为历代文人推崇,奉为诗圣,是因为杜甫生性悲悯,怀家国情怀,有士大夫重诺轻死,为国许身的思想!

在诗词创作上,造诣很深,视野开阔,善于发现新生事物,创新诗词,是其更具耐读性,与生命力!

在人才济济的诸多文豪大儒中,能脱颖而出,被遵为诗圣,确是有其过人之处所至。

杜甫生于唐中睌期,正值天下纷争四起,战火肖烟漫天飞舞!百姓深受其害,苦不堪言!

而生性悲天悯人的诗人,对这种现象,深感苦楚与无奈,黎民百姓,在当时动荡的社会,流离失所,无家可归!苦不堪言。

国家己非往日的强盛风光,国人的幸福感己不复存在,杜甫感怀之,便情由心生,由诗词的方法表达出来。

忧国忧民,心系天下!是仁厚怀柔之士。

由于文学功底好,又善于推陈创新,所写诗词新颖别至,文采很高!深受文人雅士的推崇与喜爱。杜甫心思很细,写诗注重细节,善于借景抒情,以物明志!

把内心情怀与所写景观,与人物,季节等融为一体!

所写诗词里,把诗人爱国爱民,情系天下的情怀,表现的淋漓尽致。如此人格建全之人,

被后人遵为诗圣当之无愧。

而同时期的另一诗词高手李白,其名自古至今,一直排在杜甫之右,而人们只以诗仙相称,而把诗圣美名给了杜甫!是因为李白爱好喝酒!吟诗作对,大都以个人的内心感悟,所处环境,及人生沉浮为舒情对象,所写诗词大多都是鸟语花香,山水秀美的景致描写!以人物,节日等为题材。

所写诗词夸张手法奇特,如不食人间烟火之仙人,故得诗仙美名。

而杜甫所写更接近普通人的生活,为国家强盛崛起,张目摇旗!对当时城头遍插大王旗现象,深恶痛绝!对黎民百姓,深怀同情怜悯之心。这种情怀,在其所写诗词里充分体现了出来!

杜甫是真正的仁义贤者,所赋诗词优美感人,注重律韵,文字对仗工整押韵,很有文采,被国民称为诗圣理所当然。

其他网友回答

文无第一·各有千秋

《全唐诗》辑录诗歌五万余首,有姓名者多达二千三百余。我最崇敬的有三位:李白、杜甫、白居易。在此单说杜甫。为何?近读《新唐书·杜甫列传》才知道杜氏应算客家人。“天下客家人就是一家人”,因而对老杜陡增三分亲近感敬慕情。

杜甫出生于河南巩县,祖籍却是襄州襄阳(今湖北)。杜甫的祖父杜审言在襄州居住已是十一代,后来迁居巩县。唐高宗咸亨元年(670)进士。中宗时,因与张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峰州(今越南河西省西北)。不久召回,授国子监主簿,修文馆直学士。杜审言无疑是客家人,客家人思乡情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审言《早春游望》诗云: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作此诗时审言在江阴县任职,宦游江南思绪万千。“归思”什么,是思念巩县的家眷还是故乡襄阳?猜想这种既思家室又怀故乡的情结兼而有之。所以说杜甫是杜氏裔孙,客家子弟。

“千古都推杜甫第一”?赏此殊荣,戴此高冠,我辈不敢妄议,只有唯唯诺诺,“好好好……是是是……”。不过,我又感觉心里很憋屈,我的性格要找我打官司。为了和诣自我调节,我剽取到前人对三位诗人的“判决书”——

李白,字太白,自号“谪仙人”。中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世人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中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世人称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中国唐代继杜甫之后的又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世人称为“诗魔”,与元稹并称“元白”。

读罢”判词“,领悟到“文无第一,武无笫二”才是公理。回笔续写这位少陵野老。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杜甫《哀江头》)

为何吞声哭,偷偷曲江行?安禄山于范阳叛乱,犯长安,唐玄宗入蜀地避乱。太子李亨继位即唐肃宗,杜甫去投奔肃宗时被叛军抓获,带到沦陷了的长安。这就是少陵野老“潜行曲江”“吞声哭”的原因。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杜甫《石壕吏》)

杜甫投宿石壕村,官差入夜抓壮丁。前方战事紧,国乱民无宁。

“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杜甫《新婚别》)

一对新婚夫妻,头天结婚丈夫第二天就要去征战。新娘痛苦,现实惨酷。杜甫笔下的新娘还是有正确的战争观念,国家有难小家何来幸福?于是新娘才有果断的举动,守望的信念:”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安史之乱”七年多,官军攻破洛阳叛军,收复河南,史朝义败走河北,继而兵败自杀。当杜甫听到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时,妻儿老小竟惊喜而泪涕。叛乱、战乱都是国民的灾难,对于漂泊不定的杜甫一家来说,何偿不望有个栖身的家,稳定的居所。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杜甫《又呈吴郎》)

安史之乱后,杜甫入蜀夔府(奉节),在瀼西的草堂居住,后来让给亲戚吴南卿居住。吴把草堂四周插上篱笆,禁止他人进入。已迁居东屯的杜甫得知此事,便写了此诗信告诫吴郎。“以前常来打枣的邻居寡妇,不因为困穷怎会打枣充饥?你插篱笆圈枣树,她内心惧怕还敢来打枣吗?对她应亲善啊!

诗人杜甫的“民生观,草根情”最值得我们敬仰、学习。诗家、作家、文豪,他们的工作就是“舞文弄墨”。但不妨嗅一嗅他们泼洒的“文墨”是香还是臭;是鸡汤还是毒液;是醒脑剂还是迷魂药。如果杜子美篇篇都是“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句句都写脂粉香,处处喜欢蜂蝶狂。白日青楼梦,夜晚杏出墙……那么,他就不佩世人尊崇。正因为他的笔烛贴近生活,描写现实,道出真啼,能为苍生鼓与呼。杜甫——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当之无愧。

其他网友回答

问题:各朝文士都写诗,为什么千古都推杜甫第一呢?

前言

首先,千古都推杜甫为第一的说法不是太准确。一般公认的是集大成者这四个字。

集大成者

江西诗派的陈师道在《后山诗话》中转述苏轼的评价:

苏子瞻云:”子美之诗,退之之文,鲁公之书,皆集大成者也。学诗当以子美为师,有规矩故可学。退之于诗,本无解处,以才高而好尔。渊明不为诗,写其胸中之妙尔。学杜不成,不失为工。

集大成最早是形容万世师表的孔子,出自《孟子·万章下》:”

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也”。孟子称赞孔子,才德兼备,学识渊博,

后来除了杜甫、韩愈等人外,像朱熹、王阳明等也被后人用这个词评价。

杜甫诗之所以被认为集大成,简单说是内容与形式都达到了一定高峰。形式上,近体诗发展到盛唐已臻完备,杜甫的七言律、五言律、绝句等作品均有佳作,古体诗也有三吏三别等等超一流的作品。除了格体均擅长以外,杜甫诗歌中的内容丰富,特别是其”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爱国之心,更激励了无数后人。

七言律第一

关于杜甫第一的评价,来自于胡应麟的《诗薮》 :

“杜‘风急天高’一章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劲难名,沉深莫测,而精光万丈,力量万钧。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无昔人,后无来学。微有说者,是杜诗,非唐诗耳。然此诗自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

这段话并不是评价杜甫是第一诗人,而是评价杜甫七律《登高》为”第一“: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是杜甫最具有代表性的七律之一,近体诗的五言律在杜甫之前已经非常成熟,七言律在杜甫的手中达到了高峰。

结束语

因为杜甫各体兼工,因此常有人认为学诗必学杜甫。

原因呢,就是陈师道说的:

学诗当以子美为师,有规矩故可学。学杜不成,不失为工。

@老街味道

其他网友回答

杜甫他是从实践中得出来总结,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诗言志,志就是纪录。正如他自已写的,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囬闻?又如,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这是杜甫《梦李白二首之一。

其他网友回答

首先,千古都推为第一夸张了,从诗歌发展的角度看,如果说屈原是浪漫主义的开创者,那么李白就是浪漫主义的集大成者,同理,如果诗经是现实主义的第一个,那么杜甫就是现实主义的集大成者。因此,李白和杜甫的地位很接近。

至于很多大家都推崇杜甫,是因为杜甫之于后世诗歌的发展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近体诗,或者说格律诗的发展。在杜甫之前,格律诗的概念并不清晰,古体诗同样收到欢迎,李白就是其中之一。而在杜甫之后,近体诗逐渐发展开来,杜甫在这方面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完善作用。这个是李白缺少的。

因此,在诗歌创作上,或许李白和杜甫各有千秋难分彼此,但对于诗歌的发展和后续影响上,杜甫似乎更胜一筹。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各朝文士都写诗,为什么千古都推杜甫第一呢?.jpg”/>

与各朝文士都写诗为什么千古都推杜甫第一呢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