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的历史小知识 关于端午节的历史知识有哪些呢?

网友提问:

关于端午节的历史知识有哪些呢?

优质回答:

端午节的由来和地方执念

端午节(别称:端阳节、重午节、午日节、龙舟节、龙日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诗人节,英文名:Dragon Boat Festival)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那是在2009年9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的。我国国务院在2008年开始将其列入法定节假日。其起源于中国古代吴越地区,日期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最初是夏季驱离瘟神和祭龙的节日,在我们老家江西三十年前还保持着端午节送礼必须得有扇子的习俗,并且家家户户门前插艾草、撒硫磺、裹粽子。后来人们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主要在两湖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主要在苏杭一带,在苏州古城墙上有伍子胥的头颅塑像,其意就是要看着越王勾践把夫差灭了)、也有纪念曹娥(浙江绍兴一带,在绍兴上虞有条江就叫做(曹娥江))及介子推(流行于中原地区)等说法。大多纪念活动都是在南方,也很隆重。民间有”扒龙船”、“賽龙舟”、“吃粽子”、”放纸鸢”、“放灯笼”、“挂艾草菖蒲”等习俗。

补充题记:曹娥碑上的八个字《黄绢幼妇外孙齑臼》被誉为中华第一谜底~三国杨修解读“黄绢,色丝也,并而为绝;幼妇,少女也,并而为妙;外孙为女儿的儿子合而为好;“齑臼”这个用来捣舂辛辣味的调味品的器具,其功用就是受纳那些辛辣调味品,也即“受辛”,而“受”和“辛”组合在一起就是汉字“辤”,“辤”“辞”是异体字,因此是“辞”字。这八个字就暗藏“绝妙好辞”这四个字。

其他网友回答

【风云湘水寂//雾霭楚天吞】

端午节的来源有多种,主要有三种原由:①纪念楚国三闾大夫、著名爱国诗人屈原。②纪念吴国忠臣伍子胥。③纪念孝女曹娥。

風吹艾草香,懷古酌雄黃。

辭國餘長恨,過關黑髮蒼。

吹簫吳國興,掘墓楚人傷。

日月憐豪傑,風潮湧浙江。

龍舟穿浪急,競渡逐忠魂。《天問》情何廣,《九歌》意更純。風雲湘江急,霧靄楚天吞。遠岸斜陽下,空江酹一尊!

一一端午懷古二首(閬水漁民白溪釣)

其他网友回答

端午节又叫端阳节,时间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不过我们这边以前还有“大端午”,“小端午”的说法,很多人过“大端午”,不过“小端午”。“大端午”是农历五月十五,“小端午”是五月初五。现在大家既过“小端午”,又过“大端午”了。

一、“大端午”的来历,据说因为湘西一带地势偏僻,屈原投汨罗江的消息晚10天才传到湘西,所以湘西一带五月十五才过端午节。

还有个说法就是:汉朝的一个将军正好在五月初五日这天出兵湘西。五月初五正值端阳佳节,士兵们有点为难。将军说,今日为小端阳,敌军必不防备,正是进攻的好时后,等我们战胜,到五月十五再过端阳佳节。

果然,当天守卫士兵喝得大醉,将军带领士兵势如破竹,大获全胜。五月十五那天,大家杀猪宰羊,犒劳战士。所以湘西以后就过大端午了。

我们这边属于湘西南地带,所以我们也过“大端午”。

二、今天还听父亲说,“端午节,百草是药。”我追问父亲,“您怎么知道?”父亲答:“自古流传下来的。”我决定去查查有关“端午节,百草是药。”的由来。

原来是古代人认为五月为恶月、毒月,必须采集百草来解厄运,以度过难关。

端午节这天,大家结成群出去采集奇花异草。踏青回来后,把艾叶、菖蒲挂门上驱蚊虫解溽暑毒疫,剩下的草拿来斗草比赛,以对仗形式互报花名、草名,对答精巧者为赢。

斗草又叫做斗百草,是中国民间儿童游戏。具体起源时间不祥,南北朝时期已经形成,后来斗百草成为了端午节的文化娱乐风俗,现在南方有些地方还有这个活动。

难怪父亲说,“端午节,百草是药。”

但他不知道这已经演变成“斗百草”活动了。

三、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家喻户晓的爱国诗人屈原了。

屈原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扛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

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于五月初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去世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屈原的真身。为了不让水里鱼龙虾蟹吃掉屈原的身体,于是人们将雄黄酒倒入江中,将糯米、咸蛋、肉类等各种食材抛入江中。后来糯米、咸蛋、肉类等各种食材逐步演变为粽子。

以后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其他网友回答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它的由来很久远,可追溯到战国时期,由于故事与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屈原有关,故端午节上升为一种历史文化,其中流传下来的习俗如下:一,赛龙舟,与屈原有关。楚国三闾大夫屈原报国无门,以身殉国。传说楚人为打捞我国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尸体而举行,后来发展成为一种习俗,一种文化,一种国际性体育运动。

二,吃粽子,也与屈原有关,传说楚人把粽子投入汩罗江喂饱鱼虾,目的是保护屈原尸体,后来也成为一种习俗,一种文化,一种独特的美食推介活动。

三,喝雄黄酒,与白娘子传奇故事有关,据说此酒能驱邪。

四,挂艾草,在门上挂艾草,有驱避邪的寓意。

五,洗艾草水,取艾草、五谷放入清水中,等到十二时正午这个时刻以上述艾草水洗脸,意为洗去污浊邪气。

六,采草药,据说在这个时节采草药,药效好。

七,储午时水,端午节这天的午时水是最好的,存放一年都不会变质变味,是入药的好溶液。

所说这些,或凭记载,或凭记忆,或凭揣测,信则信之,不信可以忽略。

其他网友回答

屈原很有才,很爱国,死的很悲壮。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五月初五端午节快到了,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很是热闹。

两千多年前的五月初五,屈原写下绝笔“怀沙”满怀悲愤投进汨罗江,人们敬仰他的爱国情怀,害怕江里的鱼啃食屈原,一边打捞,一边把糯米,肉等扔进江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把糯米包成粽子,在端午节吃来纪念屈原。打捞演变成划龙舟。

当年秦惠王派张仪到楚国去,告诉楚国要是与齐国绝交,秦国就给他六百里地,屈原知道有诈,竭力劝阻,却被流放汉水之北,结果是楚怀王被骗,秦王说当初说的是六里地,秦楚就打起来了,楚大败。又招回屈原出使齐。但楚王并没有真正重用屈原。

再后来秦王邀请楚王见面,屈原又一次劝告,楚王就是不听,就去了,结果被秦王扣押,病死了。到了楚襄王更是听信谗言,屈原有才,讲他坏话的人多的是。屈原被流放到湘水。

秦始皇先派李信攻打楚国,没有成功,后来大将王翦率六十万大军打败了楚国,楚国都城被攻破时,楚襄王逃跑了,屈原看救国无望,彻底失望了,抱着石头跳进汨罗江里。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关于端午节的历史知识有哪些呢?.jpg”/>

与关于端午节的历史知识有哪些呢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