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写的《短歌行》表示了什么心情 曹操在作《短歌行》时究竟是怎样一种心境?

网友提问:

曹操在作《短歌行》时究竟是怎样一种心境?

优质回答:

题主好,曹操官渡之战打败了袁绍,平定了北方的乌恒,基本上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三年(前208年)操挥师南下,荆州轻松就被拿下了,刘备退逃到了江夏,曹操陈大军于长江边上,想要一举扫平江东,《短歌行》就是作于这种背景之下。题主问曹操此时的心情,这真是一个值得分析的问题。

此时的曹操已经年过半百,他的志向是扫平天下,建立一个统一安定的王朝,但西北还有马腾,隔江的孙权称为江东之虎,实力雄厚。刘备虽然新败,但还有一万左右的兵士,其人又有雄才大略,一时难以剿灭,这个当年一起青梅煮酒的英雄,也是很让曹操头痛的主。人生苦短,时日不多,曹操慷慨悲歌这也是真情流露。

虽然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号称百万)陈于长江北岸,但能不能打赢这场意义重大的战争,深通兵法的曹操心里并没有底,甚至有不详的预感。

天时地利人和,曹操一样不占:劳师远征,士卒疲惫,北人不习水战,又水土不服,这是大忌,地利上,曹操无任何优势;士兵数量虽多,但嫡系并不多,袁绍、刘表的降兵降将会不会倒戈都难说,人和上曹操也不占优;天时上,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有一点优势,但对此次战争直接的作用不大。

曹操爱才,曾两次下令唯才是举,帐下谋士不少,但像管仲这样的王佐之才并没有。曹操想学齐桓公,但没有管仲这样的王佐之才,这又是曹操一个不足处。

后来赤壁大战中,曹操中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充分说明了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种隐忧是其对战争一个很准确的预感。

曹操当是一世的豪杰,虽然对眼前的战争充满忧虑,但对未来最终的胜利还是充满了信心,“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种自信和豪迈,并非虚言,尽管曹操看不到这一天,但作为一个军事家,政治家你,他的预言还是非常准确的,三国最终还是统一于魏。

《短歌行》的感情是复杂的,曹操当时的心境也是五味杂陈,诗歌倒是很准确的流露出了曹操的心情:对自己年岁渐老,大业未竟的慨叹;对王佐之才的渴望;对眼前大战心存忧虑;对魏国最终统一天下的自信。

其他网友回答

《短歌行》是曹操的代表作之一。作者在这首诗中抒发了求贤若渴的心情。意在招纳贤达人才,帮助建功立业的心态。

曹操是建安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同时,也是军事家和文学家。他在鎮压黄巾起又中发展了自己的势力。从袁绍处迎献帝并迁都许昌。也就是《三国演义》中说的”挾天子以令諸侯″,击败袁术、表绍,成为了北方实际统治者。官至丞相及大将军,并封为魏王。在那种军伐割据的时刻,群雄乱起,对人才的需求,特别是对高级人才的需求是何等的重要。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概当以慷,忧思难忘,无以消忧,唯有杜康”。诗的开头作者以看似十分消沉的心情,又显露出应该慷慨高歌的积极心态。”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悠悠″形容自已思虑连绵,对贤才的思念。表示了招纳贤才的决心。”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作者道出了唯恐失去天下贤才的心理。

总之,这首诗作者感叹时光易逝,继而抒写了广召天下人才,求贤若渴的焦急心态。

其他网友回答

其实曹孟德这首《短歌行》,更像你对大小二乔的一种告白。具体分析如下: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几句是曹操横槊赋诗,大发感慨,是前戏,,也很好理解,没什么內容,且往下看。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青青的你的衣裳,时刻在我的心中飘荡。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本出至《诗经.郑风.子衿》一篇,表示的是对女子的牵挂与思念,以曹孟德文学上的造诣,岂会乱借经典,引寓为求才之意,实在欠妥。且汉时青色多为女子装,何来士子衣领之说呢。那么这让曹操魂牵梦绕的女子是谁呢。曹操曾发誓说:一愿扫平四海,以成帝业,二愿得江东二乔,置于铜雀台,以乐晚年。那么曹操为什么对二乔念念不忘啊?其实后面的几句让人深思啊。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似有所指啊,和谁契阔谈讌,谁与他有恩哪?我大胆的做一下猜测,这个人很可能是乔玄,也就是二乔的父亲。汉末时,曹操未发迹,乔玄因何事有恩于曹操,曹操去谢乔玄,高谈阔论,乔玄甚喜之,许之以大乔,也是有的。那么大小二乔,又为何会在皖城为孙策所获呢?《江表传》中,孙策说:乔公二女虽流离,得吾二人做婿,亦足为欢。可见二女并非生于宛城,只是不知何故流落于此,不乔为孙周二人所获,且孙策都尊称为乔公,当为太尉乔玄无疑了吧。说以说曹操刚平定北方,便不顾众人反对,执意发起赤壁之战,皆是为了此二女,内定的媳妇让人抢了,能不气啊。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孟德虽雄兵百万,但心是孤独的,是脆弱的,似乎只有那青青子衿的味道,才能让他静静的依靠吧。所以不论山高水远,我不仅要得天下,还要连同二乔一起夺回来。其实诸葛孔明最懂曹之心。大家以为呢?

其他网友回答

曹操的这首《短歌行》言简意赅,淋漓尽致的表达自己是对天下贤才的敬重,渴望更多的人才能够为己所用,以实现自己宏大的理想。

曹操经历了跌宕起伏、饱经沧桑的历程,他从实践中深深的体会到,要使自己事业能够成功,就要有一大批文武兼备、足智多谋、才华横溢的文臣武将,弹精竭虑的为自己的事业操劳,这样曹操的力量就会不断的发展,各种困难和问题都能够迎刃而解,从而结束战乱,打造出一个理想的太平盛世,以实现自己远大的抱负。

曹操对人才的渴望,不仅体现在这首诗的字里行间,而在行动上他也是努力做到的,曹操的唯才是举,确实打动了很多人的心,曹操之所以取得那么大的成就,这与许多人才对曹操的鼎力相助是分不开的。

曹操这首《短歌行》表达了感慨、忧愁、悲伤、抱怨、渴望、期待、展望、憧憬等五味杂陈的思想感情。

其他网友回答

周西伯昌,怀此圣德。 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修奉贡献,臣节不坠。 崇侯谗之,是以拘系。 ……

周朝的西伯昌是何许人也 ?

西伯姬昌(周文王)在纣朝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大好形势下,还能够能奉事殷纣,所以孔子对此人高度评价为,“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但纣王亲信崇侯虎仍不免在纣王前还要谗毁文王,并拘系于羑里。

曹操在《短歌行》开篇就说,就说周西伯昌,怀此圣德。三分天下,而有其二。修奉贡献,臣节不坠……

曹操为什么要提到“文王”呢?

当时的历史背景是这样的。

和周西伯昌一样,曹操已经“三分天下有二”,离皇帝梦一步之遥。孙权因此上表向曹操称臣,将曹操“捧杀”,企图让他成为舆论的焦点,高处不胜寒。

不过此时曹操并不想称帝,而是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继续“挟天子以令诸侯”,躲在幕后的决策,而不愿直接与天下人为敌。

所以,在面对自己部下的时候,曹操也说,“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

《短歌行》就是表达了曹操心理活动,说是雄才大略也罢,说是阴谋诡计奸雄也行。

反正曹操觉得时机还没有成熟,在《短歌行》中用了不少典故,举了一大堆例子。也算得上是文韬武略了。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曹操在作《短歌行》时究竟是怎样一种心境?.jpg”/>

与曹操在作《短歌行》时究竟是怎样一种心境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