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是清政府的人吗 李鸿章死后,清政府是如何对待他的家人的?

网友提问:

李鸿章死后,清政府是如何对待他的家人的?

优质回答:

李鸿章是历史上被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才能可与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的名臣,为清廷做出了非常卓越的贡献,为中国更是奉献了一生。

1901年冬,七十八岁高龄的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和列强签订的《辛丑条约》之后,终于再也支撑不住了,开始大口大口的吐血,之后便病逝于北京,结束了他毁誉参半的一生。

无疑李鸿章的晚年是最为痛苦的,不仅仅是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卖国条约,还有永远不会被人们理解的伤痛。

那么李鸿章死后,他的子女后人的结局怎么样呢?

李鸿章有两位正室两个侍妾,而她们共为李鸿章生下两儿两女。不过,李鸿章还从自己的六弟李昭庆那里过继来一个儿子,叫做李经方,所以他名义上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

本着女士优先的绅士风格,咱们先来看看李鸿章的两个女儿。

李鸿章的两个女儿分别叫做李菊藕和李经溥。长女李菊藕年轻时喜欢上了年长自己二十岁的张佩纶,就是张爱玲的爷爷,不顾其母亲的反对,嫁给了张佩纶,到她38岁时就已经守寡了。而李经溥则一生平淡无奇,人生轨迹和许多高门女子一样,嫁给了一个小自己6岁的人,一辈子都被嫌老。

再来看他的三个儿子,大儿子是从自己的六弟李昭庆那里领养的李经方,李经方曾被李鸿章送出国去读书,回国后经常和李鸿章出使各国。担任过英国大使,但是在李鸿章的严格管束下,产生抵触心理,于是他辞掉官职,到海外经商,最终定居海外,李鸿章死后,又回国发展,定居上海,后支持张勋复辟,复辟失败后李经方蛰居大连,1934年9月,李经方病死大连,享年80岁。

二儿子李经述是李鸿章亲生的儿子,留学回来后就任参赞官常伴随李鸿章出使欧美等国。1901年李鸿章病重时,李经述每天在父亲跟前服侍,昼不甘食,夜不交睫,连续五十多天寸步不离。李鸿章死后,李经述悲痛欲绝,日久成疾,不久就病逝了,享年38岁。李经述爱好诗文,其文笔优雅,感情充沛,曾手书《瞻园日记》十一册,是一个非常有才气的诗人。

?

三儿子李经迈,是李鸿章最小的儿子,是当时清政府最年轻的外交官。辛亥革命后,李经迈退居上海,之后又支持张勋复辟。复辟失败后他回到上海,又当起寓公。李经迈早年受父荫从政,爱好新事物,自愿了解西洋文化,能说一口流利的英文,中年自食其力、经商置产,其善理财,遂使资产巨万,成为富翁。1938年6月,李经迈在上海病逝,享年36岁。

事到如今,李鸿章的后人堕落的堕落,发家的发家,最成功的比如有李氏三兄弟:李家昶、李家景和李家曙,现都已是亿万富翁。其他的后人也都分布在世界各地,有的淹没于茫茫人海,有的占据一片天地,但是每年他们还会齐聚在一起,共同纪念自己的祖先,并铭记自己是李鸿章的后人。

其他网友回答

清朝没有对李鸿章的家人后代怎么样,因为毕竟李鸿章为清政府付出了心血,也付出了最后的尊严。

李鸿章到了40岁都没有儿子,古人讲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已经有了一定地位的李鸿章当然也希望有人能继承自己的事业。

所以,李鸿章过继了六弟的儿子李经方做了自己的儿子,李经方成为李鸿章的长子。

哪知道3年后,李鸿章的正室赵氏生下了李经述,不久,小妾莫氏又生了李经迈。

这下亲生的嫡子和庶子都有了,有人就说了,看来着李经方的长子地位不保了。

哪知道李鸿章并没有因为有了亲生儿子就冷落了长子李经方,他不仅为李经方聘请了最好的私塾先生,准备,还请了外国老师,让他学习外文,在外交场合时,总是带着李经方见世面,长见识。

1882年,李经方考中举人,李鸿章非常高兴,马上将他调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不久便跟随驻英钦差大臣出国了,很快还成了中国驻日大使。

有着李鸿章的提携,李经方本可以在国际外交舞台上崭露头角的,但一场变故却发生了。

《马关条约》的签订,父亲李鸿章背上了丧权辱国的骂名,其实就算李鸿章不签,也会有其他人签,他不过刚好是清政府推出来的替罪羊罢了。

李鸿章签完字后,便一病不起,但清政府本着“一事不烦二主”的原则,想让李鸿章继续交涉割让台湾给日本的具体事宜。

李经方站了出来,替父亲做了这件耻辱的事情,从此他也成了“汉奸”。

因此,李经方退出了政治,靠着李家雄厚的家底开始经商。

李鸿章的二儿子李经述,某种程度上是嫡长子,但这个人的成就却不如李经方,他一生酷爱诗文,但却不出门,靠着李家的家资维持度日。

三儿子李经迈,也没有进入政治圈而进入了商界,而且酷爱收藏,也有条件去世界各地收集文物古董,成为了一名收藏家。

李家的后人并没有像大家想象的一样只啃老底,事实上,李鸿章在教育子女方面学习了老师曾国藩的理念,李家后人在其各自领域都做出了非常卓越的成就。

关注明离子,看更多历史故事。

其他网友回答

李鸿章这一生,可谓波澜壮阔,极少有人像他那样“见世面”,但可惜几乎都是与悲剧有关。比如,他是第一个用X光做检查的中国人,但说缘由,却甚不光彩:1895年3月24日,一个叫做小山丰太郎的日本愤青试图刺杀李鸿章以阻止日本与满清达成停战协议,虽然没有达到打死李的目标,但李左脸被击伤。此时,距离《马关条约》的签订还有20多天,《马关条约》成为李鸿章心里的大石头,压的他喘不过气来,也由于此卖国条约,他发誓终身不踏足日本国土,他确实做到了!把时间线跳一跳,读读李鸿章6年后的绝命诗吧: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

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海外尘氛犹未息,请君莫作等闲看。

这首诗,悲凉中透着悲壮,他并不想死,因为国事太多太难,需要他去处理,然而他却没有能力去处理。李鸿章有个自我总结:“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间净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笼,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此即后人称其“裱糊匠”的来历。

平心而论,换做任何一个人,也不见得比李鸿章处理的更好,所以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为李鸿章痛惜:敬李鸿章之才,惜李鸿章之识,悲李鸿章之遇。李鸿章这一生,经历过太多的人心险恶、政治风雨、国仇家恨,大概也是这个原因,他对后人的希望并不是从政,相反是不从政为宜。这让我们想到鲁迅对后人的期待“不做空头文学家”。

1901年,李鸿章死了,清政府不可能不表示一番,尤其那时候慈禧太后还健在呢,于是,追赠太傅,追晋侯爵。“太傅”通常被认为是古代三公中的首位,周公旦做的即是太傅,实际上相当于人人梦寐以求的“帝师”,是人臣可望不可即的尊贵,可见清廷最后也没忘记李鸿章。至于他的后人,清廷也没有为难他,大概记述如下:

李经方:李鸿章40岁了都没儿子,于是其六弟李昭庆把自己的儿子李经方过继给李鸿章,作为其长子。后李经方任驻日本公使、邮传部左侍郎等职。

李经述:李鸿章继室赵小莲所生。李鸿章死后,李经述继承李鸿章一等侯爵位,但因此人至孝,不久竟然感伤父亲至于去世。

李经远、李经迈、李经进:李鸿章侧室莫氏所生三子。其中只有李经迈成年,后任清廷驻奥地利大臣、民政部右侍郎等职。

三个女儿:其中李菊藕嫁给张佩纶填房,著名作家张爱玲即是其孙女。另外两个女儿也都分别嫁给了官职中等的人(相当于现在的正处级到副厅级之间的官员)。

其他网友回答

李鸿章所处的时代是大清走向灭亡的时代,满清这艘破船内外交困、风雨飘摇。

李鸿章为挽救大清做了很多工作,也做出来很大贡献。由此好多李粉们对他大加吹嘘,接着国际友人礼节性质的话茬夸他是千古完人。其实马关条约签订之前谈判的时候,李鸿章像狗一样摇尾乞怜,日本人一点都不把他放在眼里,弱国无外交。你让一个乞丐去当美国国务卿也一样威风,你让普大帝去当索马里的总理也一样狼狈。

在当时的体制下,就凭着李鸿章那点本事和大脑里的思维和观念,你让他当大统领,未必比慈禧做得好。

也有不少人骂他是卖国贼,李鸿章卖的是慈禧的江山,人家慈禧都不急。你生的哪门子气?对大清统治者来说,江山是他们的,只要不危及自己的统治,别说卖一个台湾,就是卖十个台湾,哪怕把东三省龙兴之地都卖了,人家爱新觉罗家族都不会心痛。

说句实事求是的话 ,李鸿章不是汉奸也不是什么伟人,更不是怎么伟大的爱国者。只不过是个慈禧的高级打工仔,为了追逐名利而忙碌的平凡人,我们对李鸿章也不必求全责备。

人都有老的时候,1901年那个凄凉的秋天,七十八岁高龄的李鸿章拿着一支毛笔,代表清政府和列强颤颤巍巍地在《辛丑条约》签下自己的花名。这是”李签约”最后的绝唱。

四个月之后,李鸿章的生命就走到尽头,在寒冷的冬天撒手人寰,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享年78岁。

作为一个打工仔,李鸿章的结局是圆满的。李鸿章死后大清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各国使馆下半旗致哀,慈禧老佛爷送了挽联,称他是旷世奇才、国之栋梁。

李鸿章病重时,慈禧多次派人前去看望,问他有什么要求,李鸿章说不想让后人得到朝廷额外的照顾,只想让他们自食其力,做个守法公民。

都说李鸿章是救世主是大英雄,可是他活着的时候,没有避免甲午海战中国惨败,没有避免中国遭受列强的欺辱;死后地球照样转圈,中国人照样一日两餐,世界末日也没有到来。

大家也别为李鸿章的后人担心,李中堂早就为自己安排好了后路。

李鸿章和大清的栋梁如军机大臣那桐等人早就看透满清气数已尽,在他们慷慨激昂说要爱大清保大清的时候,就已经为自己准备救生圈了。他们加紧聚敛财富,在外国银行存下几辈子都花不完的巨款。

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就指示亲信掠夺钱财,此后利用职权大肆搜刮,民脂民膏。洋务运动的改革开放时,李鸿章不失时机利用跟洋人合作,进口设备和武器的时候尽情收取回扣。

不仅如此,李鸿章还在慈禧的允许下开办了自己的兵工厂——江南制造局,名正言顺地聚敛财富。当时老百姓说李大人是”洋务洋务,为自己服务”,“宰相合肥天下瘦”。

李鸿章死后,家人”腰缠万贯”,”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说李鸿章留给子孙六千万的遗产。李鸿章的一个人的公开财产五千万,(不包括他的弟兄、侄子、外亲和其它亲属的资产。)而美国媒体披露李鸿章仅仅在汇丰银行的存款就达3亿多,世界各地的存款不计其数,已经无从统计。如果仅仅是六千万的话,那李中堂简直就是一个大清官了。

梁启超说:”大家都说李鸿章富可敌国,此其事殆不足信,他的资产也就是数百万金,意中事也。”数百万金大约合今人民币9亿元左右。如果算上李鸿章在香港和美国日本等地的房产,数额就不可思议了。

李鸿章儿子共6人,其中3个孩子夭折,另有女儿三个。三个儿子存活下来的儿子分别是长子李经方( 过继而来),次子李经述,三子李经迈。

分遗产的时候,李鸿章把主要财产分给了三个儿子。

李鸿章的后人有的开办钢铁制造厂,有的从事纺织机械,有的经营船舶制造,有的开银行,有的搞教育,有的搞稀有金属冶炼,有的则投资证券,总之李家是盛产亿万富翁的群体,李鸿章的直系后代都在海外定居。李鸿章活着为大清鞠躬尽瘁,深爱着这片土地,死后也该让自己的后人到外面的世界生活了,不能世世代代当大清的裱糊匠。

总之,当不少人为李鸿章的呕心沥血心疼的时候,李鸿章早就默默地为后人准备好了后路。

当不少人为《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签订痛心疾首、悲痛欲绝的时候,李中堂并没有痛不欲生,人家只是一个打工仔,犯得上为老板的公司倒闭去拿根绳子跟老板去煤山上吊吗?

其他网友回答

据史所载,李鸿章一生中育有四子一女(长子李经方原是李鸿章六弟李昭庆之子,后过继给李鸿章为长子),即长子李经方、次子李经述、三子李经迈、长女李经璹和次女李经溥。

长子李经方。1901年九月二十七日,李鸿章在北京家中病逝,李经方负责护送李鸿章灵柩回籍。翌年四月,清廷以李鸿章灵柩回籍有期,让李经方以四品京堂候补,同年清廷让李经方前往上海参加工部左侍郎盛宣怀与英国人马凯关于通商条约的谈判。不久,清廷又让李经方参与到安徽及沪宁铁路的筹建事宜中。

1907年三月,李经方被清廷任命为出使英国大臣,全权负责清国与英国的谈判事务。1911年十二月,李经方从英国调回来的不久,他就被委任为邮传部左侍郎,管辖清国邮电交通等事务,在邮传部任上,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将本属于列强所控制的邮政业务重新夺回到清国的手中,此后清廷就让他兼任中国第一任邮政总局局长,直至辛亥革命被罢免。

次子李经述。李经述是位大大的孝子,1901年李鸿章卧病不起时,他每天都在李鸿章的跟前服侍着,夜不解衣,昼不甘食,夜不交睫,连续五十多天都寸步不离,不敢有丝毫的懈怠。而且他每天都用烧香吁天,愿以身相代,来让自己的父亲平安。但毕竟是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李鸿章大限已至,非人力所能改变的,因此无论李经述如何的悉心照顾,如何的祈求上天,李鸿章终究还是去了。

此后,李经述痛不欲生,自觉是他照顾不力,才致使父亲离世,遂欲以身殉父,不过在家人的苦苦哀求下,他才打消了这个念头。但之后因李经述实在是过于悲痛,在悲痛欲绝下他的身体是越来越差,“每念必哭,每哭必喘,每喘必汗,焦肝灼肺,渐渐形在神亡”。之后他自觉将不久于人世,在写下遗书的一周后就随父而去,此时距离李鸿章去世不过百日。

不久,在直隶布政使周浩和按察使杨士骧等的上奏下,慈禧特降恩褒扬其嘉行,并准其列入国史孝友传。

三子李经迈。李鸿章死后的第四年,他奉命出使奥地利大臣,负责全权负责清国在奥地利的外交事务,是当时清国最年轻的外交官。1906年,授光禄寺卿。1907年9月,因其母重病,他并辞去奥地利大使职,回国效力,之后历任江苏、河南、浙江等地按察使。1910年,李经迈以首席随员的身份追随载涛前往日本、欧美考察军事,次年回国署理民政部右侍郎。

长女李经璹。记载不详,只知她嫁给了直隶布政使任道镕之子任德和,比他大6岁,婚后两人住在苏州的铁瓶巷,抗战爆发后,从苏州迁往上海,住在静安寺的愚谷村,此后其他信息一概不知。

次女李经溥。记载依旧不详,她嫁于晚清时期名臣安徽按察使张印塘之子张佩纶,是张佩纶的祖父,此后其他信息一概不知。

总的说,李鸿章死后,清廷对他所遗留下来的子嗣还是很不错的,是让他们高官厚禄享之不尽,用之不竭,可谓是恩宠有加。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李鸿章死后,清政府是如何对待他的家人的?.jpg” />

与李鸿章死后清政府是如何对待他的家人的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