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你们名字里有多音字吗,遇到过哪些麻烦?
优质回答:
谢邀。
相传,从前有个豆芽店,生意不好,店主求助于一秀才,秀才为其写了一幅对联贴在大门上。
上联:长长长长长长长
下联:长长长长长长长
横批:长长长长
路人看着这对联都很好奇,纷纷进来探寻正确读法,小店因此生意兴隆。
这幅对联的正确读法是:
上联:zhangchang zhang chang zhang zhang zhang
下联:changzhang chang zhang chang chang chang
横批:zhangchang zhang chang
更难得的是与豆芽店的豆芽生长相结合,可谓是难得的佳联。
孟姜女哭倒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秦皇岛殿门两侧有一幅对联,也很有意思: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这两幅对联因为妙用多音字而闻名。这与对联这种文化现象本身很有关系。对联,就是要让人慢慢地诵读品味,从中体会。
而名字,作为一种符号,简洁明了。人们相识之初的自我介绍往往从名字开始;熟人相见打招呼时称呼对方的名字;朋友看见,远远地就呼唤对方的名字。
名字取得是不是好,有一条原则,那就是:不管是何种情况,名字都是张嘴就来,不需要思考的。
名字是交流沟通的工具,多音字的名字却给这种交流沟通带来了不便。试想一下,商务聚会中,对方接过你递出的名片,迟疑着却不开口,唯恐念错了你的名字。那时候,尴尬的也许不是你,但受损失的却恰恰是你。别人叫不上你的名字来,可以不叫,可以避开。那你还能指望对方多和你联系沟通吗?
所以,取名时,要尽量避免用多音字。如果一定要用,最好选择不会让别人产生读音歧义的用法,比如“朝霞”、“任重”等等。郑博士认为考虑到读音的便利,取名一定以避开多音字取名为宜。另外也不要用两个多音字组词取名,那等于是给麻烦上再加麻烦,让人无所适从。
其他网友回答
我名字里没有多音字,但我碰到过很多名字里有多音字的朋友,的确麻烦很多!
就拿我们所熟知的作家贾平凹来说吧! 一位老师将作家“贾平凹”念成“贾平凹(āo)”,有两位老师同时指正,说应念“贾平凹(wā)”,因为作者小名叫“平娃”。
那位老师立即反驳,说“凹”字早在1985年的审音表中就已统读为“āo”,“wā”音已删去,至多仅存于地名。这两位老师又说在大学里,当代文学老师就念“贾平凹(wā)”时,那位老师仍不甘示弱,说有关“贾平凹”的读法,电台还专门讨论过!
结论是:不管“贾平凹”过去怎么念,不管他本人的意见如何,为了祖国语言的纯洁,现在都得念“贾平凹(āo)”。争得不知道谁是谁非,以至于到今天很多人对大作家“贾平凹”的名字仍心有余悸,惴惴讳言。
名字中的多音字给人们的言语交际带来了严重的障碍。其原因在于汉语中存在着大量的多音字,这些字该读什么音,一般都根据它们的意义、词性、使用范围或语境来确定。汉字中存在着一字多音的现象。仅3500个常用汉字,就有250个多音字。这些多音字至少有两个读音:“参”有三个读音(参观)(参差)(人参)。
如:王朝闻、周长行、张重参。什么时候读甲音,什么时候读乙音,是要根据语言环境判断出来的。
因此,考虑到多数读音的便利,还是以少用多音字起名为好。一般不要用两个多音字组词取名,那将是麻烦上再加麻烦,读音很难处理。如“周长行”,这个名字有四种读法,这怎么得了
使用多音字,就像使用冷僻字一样会给人们的呼叫带来很大的不便,寓意本身也不够明朗。以多音字取名,名字有两个或更多的发音时就更容易让人感到无所适从。当然我们并不是说取名绝对不能用多音字。但至少要使别人能够确定其读音,不至于读错。
起名若用多音字,会使名字难以准确读出,并产生名字歧义,甚至造成曲解。如“长行”这个名字,读法如果不同,字义也完全不一样。
取名利用多音字与另字组合形成一定的语境义,让人一目了然。例如:王重阳“重”与“阳”组合在一起成“重阳”这一词,便知“重”应读chong(阳平)。
命名最重要的依据是义,古人在命名取字时因注重字义或其他因素而用了多音字;且取得的这些“名”与“字”是单“名”、单“字”又不能形成语境义,或者不能直接通过语境义判定其义其音,这些都会给今人读古书、称呼古人或了解命名的含义等带来不便,也易造成误读与误解。那么,古人“名(字)”中这种多音现象如何确定呢?最根本的是弄清楚其命名的意图。
所以,对于多音字应尽量回避。如果要用,最好通过联缀成义的办法标示音读。例如:崔乐天、孟乐章。前者通过“天”说明“乐”当读lè,后者通过“章”说明“乐”读yuè。它们都能用意义告诉你应该读什么。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你们名字里有多音字吗,遇到过哪些麻烦?.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