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第三十七位姓氏,在华北、华东及中原地区比较有影响。当今董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0.51%,总人口大约在677万。
董的名义
《说文》:董,薡董也。草名,原字为蕫,又名蘱,是一种香蒲,属香蒲科植物。这是一种能制作绳索的草,故以董为原始图腾和氏族名,并创制了族徽,董人所居住的地方称为董地,董地必定近水系,河名和泽地自然地称为董水和董泽。古董地在今山西南部运城地区的万荣和闻喜一带,至今那里仍产蘱草,农民也用蘱草做绳索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董人构筑了城堡,发展形成了董国,最后出现了董姓。后来董的本义被忽略了,其通用的意义为督察,或专指河名、地名和姓了。
董姓起源
董姓的起源与演变主要有二:
一、出自董姓
颛顼之子称,称之子老童,老童之二子黎、吴回在高辛氏时代先后任祝融氏。吴回之子陆终,陆终有六子,后分别发展为六个大部落。陆终的第二子惠连,亦名参胡,董姓。
惠连氏族是一支擅长制草绳的部落,董便是能制绳索的蘱草,惠连氏族以董为图腾,惠连氏族活动于今太行山南侧。惠连之子飂叔安,飂叔安之子为帝舜豢养龙,龙即鳄鱼之古名,蘱草制作的绳索是用来捆绑鳄鱼的。帝舜封飂叔安之子于董,称董父,氏称豢龙氏。董的古址在今山西万荣县南,是夏商时代的侯国。董国临近其父祖居地山西平陆的吴山,后来为晋国所并,子孙以国为氏。董姓董氏的历史至少有2900多年。
二、出自姒姓
大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姒姓。禹后为夏王启,夏王启封其庶子于莘,今陕西合阳东南。辛、莘古代通用,其后有辛氏。进入西周,其后裔世代为周朝史官,辛甲是周武王的太史,至东周襄王时期有周大夫辛有,辛有之子到晋国任史官,自此以后,晋国有史官之职,并与籍氏一起监督晋典,封地在原董国故地,后裔遂以董为氏,成为晋国旧贵族十一姓之一。姒姓董氏的历史有2600多年。
外族基因融入
自汉至唐,云贵地区的董姓已成为大姓,云贵地区的土著董姓后来逐渐同化为西南地区的汉族。据说早在先秦时期,董姓已经向西和向南移民,进入了甘川滇黔广大地区,与当地土著混居,董姓融入进当地的土著之中,成为土著诸姓之一。因此,我国的董姓同其他姓氏一样,不断与其他民族交流,互有基因的流动。加入董姓群体中的西南、南方和北方外族主要发生的事件有:西汉初期的匈奴族、三国时吴国的山越族、晋朝时的氐族、南北朝北魏时的羌族、唐朝吐蕃人的董部落、五代后梁时羌人、宋朝时的高句丽人等均有董姓人融入汉人之中,清朝时满洲八旗姓董鄂氏、栋鄂氏、佟佳氏、珠赫勒氏等全体族人的改汉姓董,致使东北地区多董姓。这些少数民族与汉人长期混居,逐步同化而成为当地的董姓汉族。
董姓分布
从明朝至今600年中董姓人口由42万激增到677万,增长了16倍,董姓人口的增加速度高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宋朝至今1000年,董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形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河南、河北三省,大约占董姓总人口的31.8%。其次分布在江苏、安徽、辽宁、黑龙江、湖北、浙江,这六省又占了董姓人口的29.4%。山东居住了董姓总人口的12.1%,为董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鲁豫冀、苏皖浙、东北三块董姓高密度聚居区。在600年期间,董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很大的区别,流动方向由东部向华中、华北的强劲回迁,向西的迁移表现很明显。
董姓血型
董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
O型占31.3%;A型占27.9%;B型占31.1%;AB型占9.7%。
董姓名人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学大师、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董仲舒于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公元前134年,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将儒家思想结合社会需要,并融合各家思想,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被武帝所采纳,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
董允
董允(—246年),字休昭,三国时期蜀汉的大臣,与蒋琬、费祎在诸葛亮逝世后同掌蜀汉军政。董允在世时,黄皓畏惧董允而不敢作歹。董允的祖上曾是益州巴郡江州人,所以父亲董和举家从荆州南郡枝江搬迁到益州,之后在益州牧刘璋手下为官。
董必武
董必武(1886年——1975年),原名:董贤琮,字洁畲,号壁伍。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中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奠基者。建国后,历任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政务院副总理,政务院政法委员会主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代主席。
董姓传统文化
郡望和堂号:董姓的郡望主要有济阴、陇西、代郡等。董姓的堂号除了与郡望同名外,还有直笔、良史、豢龙等。“直笔”和“良史”堂号均典出春秋时董狐。董狐是晋国的史官,晋灵公无道,权臣赵盾屡谏不听,并欲杀赵盾,赵盾出逃,其族人赵穿杀晋灵公于桃园。赵盾返晋,董狐不畏权势,上书曰“赵盾弑君”。孔子称其为直书不讳的古代良史。
董姓的重要楹联有五副:
千秋良史;一代儒宗。
千秋良史;百代儒臣。
天人三策;兄弟五奇。
读书行路;种杏成林。
春风先入户;暇日偶窥园。
家训格言:董必武,湖北黄安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革命家,为人忠厚老实,一生执着追求革命事业,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故董必武教育子女的首要原则是:“为人最紧要的是老实二字”,他认为只有这样,一个人在各方面才有建树。他对劳动与享福的看法值得年轻人认真学习,他指出“社会上有一种很陈腐的,甚至很坏的旧观念就是鄙视劳动,认为不劳动而能生活,生活得比劳动者还好才算享福。革命了,必须纠正过来,我们应该以劳动而生活为光荣,除了疾病老弱不胜者外,不劳动就不得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