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是哪个时期的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的哪个历史人物让你误解最大?

网友提问:

三国时期的哪个历史人物让你误解最大?

优质回答:

谢小小赢政师友邀!

一是曹操,二是周瑜。(我答题一不重复人尽皆知的人物事件简介,二不大篇幅抄录别人的词汇,三是观点不人云亦云,即便偏颇也出自个人思考)

曹操是三国一等一的人物,其政治和文学才能无人可及,军事才能更是超乎其类,“其用兵也仿佛孙吴”(诸葛亮语),不要说关张赵马之辈,就是进入军事家行列的诸葛亮、周瑜、陆逊、司马懿这些掌一国兵权的统帅,也难与之匹敌。

因为真正高明伟大的军事家可不象影视剧中演的那么轻松潇洒,脑洞一开,计上心来,得胜回营。需要从募兵、练兵,治军、整军(思想工作)、统军、驭伍部、收卒心等等大量坚苦细致的工作做起,没有这些做基础,再高的谋略都是白搭,充其量只是个优秀的谋士(参谋长),近代一个被当下网民吹上天的号称孔明的人就是明证。而曹操每败之后,不但将无所叛,士还能重新收拢,卷土重来,取得最终胜利,说明了什么?答案就在上世纪的国共决战中(只能略)。

周瑜是赤壁之战的真正指挥者,其人性情豪放,气度恢宏,决不是什么心胸狭窄、小肚鸡肠之辈,只是天不假年,英年早逝,否则三国的格局或有变数,也未可知。

曹受古代儒家正统思想的影响,抹黑千年之久,加上演义的渲染,白脸奸臣的形象深入人心,好在近代已改观。周主要是演义为衬托孔明而刻意贬低。时间所限,就此打住。

其他网友回答

在以史为鉴看来被误解最大的绝对是曹操。

1,以前我们以为曹操是妥妥的乱世大奸臣。后来发现若没有曹操,乱世之中不知几人称王几人称帝。

2,以前我们以为曹操刺杀董卓被发现反而装作献刀是无胆鼠辈。后来发现曹操年轻的时候就设立五色棒,不分身份,犯法即罚。为此打死了十常侍之一的亲叔叔也不改本色。

3,以前我们以为曹操被董卓击败仓皇逃命,被马超杀的割须弃袍,被张绣杀的一败涂地,被孙刘烧的走了华容道。。。后来发现曹操虽然多次战败,但总能复起,而有些人一次战败,从此就再也看不到了。

4,以前以为曹操嗜杀,痛恨背叛,经常要“借头一用”或者是“汝妻子吾养之”。后来发现曹操自己推荐的官员魏种叛乱,曹操信誓旦旦骂道:魏种有种就北上逃到大漠,南下逃到越南,不然就等我抓到看怎么处置! 后来曹操平定叛乱,捉住了魏种,还是饶恕了魏种,并重新任命为官。

另一个曹操亲自推荐的毕谌,老婆孩子落在敌人手里,曹操亲自对毕谌说:你的母亲都在张邈手中,你要走就走吧。 毕谌一顿磕头表达忠心,宁舍家人不舍曹操!把曹操都感动哭了。结果毕谌哭完了,回头就跑了。 后来曹操攻破张邈吕布,毕谌被活捉。 结果曹操大度的表示:这人这么孝顺母亲,肯定是个忠臣,我就是希望有这样的人才啊。又任命毕谌为官。

人永远是复杂的动物,单独几个形容词不足以形容曹操这样的政治人物。要理解曹操非得站到和曹操同样的高度不可,可能以后以史为鉴还会有别的感悟吧。

永远不要小看一个历史上留名的人。–以史为鉴

我是头条号以史为鉴,埋没的历史真相、误解的历史人物、不为外人所知的关系……我来为您讲述,欢迎关注。

其他网友回答

篡位汉贼,实乃刘协无能。(曹操雕像)

雅量高致,反诬心胸狭窄。(周瑜雕像)

文武双全,岂是平庸之辈。(成都武侯祠廖化塑像)

一代良将,硬安脑后反骨。(魏延祠魏延塑像)

其他网友回答

三国时期我误会了周瑜老多年,后来才知道,罗贯中把周瑜的功绩全给了诸葛亮了。

第一次接触三国,看的是电视剧《三国演义》,伴随着远去的船上,蜀军大喊道:周瑜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周瑜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哈哈哈……周瑜一口老血喷出,不久就气死了,气死了……

一直到上学读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何等有才华何等傲娇,他笔下的公瑾是神仙一般的人物,他的气质风度与第一美女小乔的美貌竟很登对。我才开始找出历史中真正周瑜的模样。

周瑜,字公瑾,名门之后,东汉末年名将。长相英魁,通音律。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说。21岁随孙策平定江东。孙策故去后,又和张昭一同辅佐孙权。公元208年,孙刘联盟,大败曹操,定立“三分天下”的基础。

很多人对周瑜的误会来自于赤壁之战。其实更早前,曹操官渡之战打败袁绍之后,就要求孙权送人质于他,众人不决。唯有周瑜主张,主公志在天下,怎可送人质受制于人。果然在6年后,就有了赤壁之战。

曹操逼近东吴时,众人主和、主战,甚至有主降的,争执不下。孙权召回在鄱阳的周瑜。周瑜分析完敌我利弊,孙权剑砍桌角以示决心。接下来的火烧曹营也是周瑜在主持,然后一路追击曹军,在督战与曹仁大战时,被飞石击中右肋,伤势严重。最终死在公元210年,准备出征益州的路上,时年才三十六岁。

其实在火烧赤壁之后,周瑜给孙权献计,软禁刘备。但孙权认为时机不成熟,没有采纳。其实周瑜在很多关键点上的正确判断,都确保了孙权称帝。比如更早前还曾建议孙策拒绝袁绍封赏。所以孙权常说:公瑾有王佐之资。

唐德宗曾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东汉末年时期被列入庙享名单的只有关羽、张飞、张辽、吕蒙、陆逊、邓艾、陆抗而已。没有诸葛亮啥事啊。

《三国演义》中的“火烧博望”、“火烧新野”,借东风、伏华容、收四郡,根本就没有的事啊。他只是去东吴,促进了孙刘联合,然后就做了后勤部长。

不过慢慢明白,历史过去真实发生过的故事。而演义,是人们编出来的故事,然后我们把它当真照着演罢了。不必用自己的情感去判断古人。我是专注历史原创的如是。关注历史,关注历史。

其他网友回答

人生就是误解和被误解的历程

谢谢邀请!

魏延是被误解最大的。其他人比方曹操,周瑜,鲁肃,就不算是误解,是被贯中大爷误导,所以古往今来早就有好多人为他们正名平反。比方曹操,后世郭沫若还专门撰文写剧为他翻案。而且这三人生前都活得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也值了。

只有魏延几乎被一直误解下来。近年虽也时不时有人为他正名,但好像也没成多大气候。

小时候读三国,既称快于他在连喊三声“谁敢杀我”中被马岱所斩——叛徒、反贼嘛,这该是最好的结局;

又痛恨他冒冒失失闯进军帐,踏灭主灯,坏了敬爱的诸葛亮为挽救自己性命而摆的禳星大法——没有他的冒失,诸葛丞相怕就不会死吧?怨姜维不果断,一剑下去,多好!

还有,智圣英明的诸葛军师早就看出他脑后有反骨,说明他早就不是个好人嘛。

所以看到有他的情节,都是怀二分鄙视在看。

后来在社会中了,在职场了,有家庭了,才发现人生中误解和被误解太多。误解,是别人痛;被误解,是自己痛,心痛。才晓得世上事,好多时候并不能用一个黑白/好坏就可以去诠释和断定的。

历史和历史人物,也可能被读歪啊。

魏延文武双全。能力并不在蜀汉五虎将之下。

先主为汉中王,迁治成都,当得重将以镇汉川,众论以为必在张飞,飞亦以心自许。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

看见没?蜀汉初期刘备就看重提拔他,赋予他如此重任,把守蜀汉大门的汉中。如果说先前是刘备慧眼识人,那当军中众人质疑时,魏延的回答确实是量吞山河、霸气十足了。

先主大会群臣,问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延对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先主称善,众咸壮其言。

他这样说可不是在吹牛皮,都一块儿打过那么多回仗了,各人几斤几两彼此都是清楚的。所以大家都信了。

他也不负众望。此后大大小小百十场征战他都几乎参与了,胜多败少。说是蜀汉良将不为过。

他是坏在了自己的性格上。自负,不知伸屈进退。他是个杰出的军人,但缺少政治智慧、政治眼光。首先他违逆诸葛亮的战略意图。屡请自带一军出子午谷奇袭。但他哪能明白丞相的良苦用心?六出祁山不过是以攻代守嘛——以隐居隆中而知天下三分的亮的智慧,岂会不晓得魏蜀之间力量的悬殊?纵算奇袭成功,但几座城池的取得岂能决定败亡?其次他也是比较强横的:

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

前面是优点,后面呢,就有点儿不敢恭维:矜持高傲,让人回避、不敢和他争高下——看看,职场中有这种人,会受欢迎不?

其三他是个大嘴巴。这可是职场大忌呀。他的子午谷奇谋没被采纳,他就经常发牢骚,说顶头上司坏话:胆小。又叹自己多才多艺没有被正确使用——这不是批评上司用人不明嘛?

其四是毫无政治权谋,反而有一根肠子通P眼儿的直爽。对杨仪不满吧,却又冒冒失失告诉费祎——都没搞清楚费哥们儿到底是哪边的人、会投哪个的票!

所以他最终失败被杀不说,还被戴上个千年反叛的帽子。

其实呢,他既非反叛,也当然不是坏人。他是个十足武人,不懂政治的。他是有缺点,但不是大奸大恶那种。他是被自负自大 + 嘴大给害了的。

但那个打起仗来有勇有谋,肩负重任时对敌分别“拒之”、“吞之”的猛将军,还是不乏可敬、可爱之处的。

公道自在人心,历史会还人正邪/白黑的。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三国时期的哪个历史人物让你误解最大.jpg”/>

与三国是哪个时期的历史人物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