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鳍豚灭绝了吗2022(江豚)

白鳍豚灭绝了吗2022(江豚)

白鳍豚灭绝了吗?

优质回答

短期内应该不会了,上次科考之后,关键是根本没有发现白暨豚生存的迹象,十之八九是灭绝了,因为长江的水质只会是越来越差,白暨豚已经没有生存的条件了。

以下是上次科考的详细内容:

由30多名中外科学组成的“长江白暨豚科考调查小组”在历经26天后,昨天抵达了此次考察的“终点站”上海。记者获悉,从宜昌至上海的1700公里行程中,科考小组没有发现一头白暨豚。更令人忧虑的是,连10年前在上海一带经常能见到的江豚,只发现1头。

白暨豚已比大熊猫更濒危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所长王丁博士告诉记者,在1997年的一次大型科考行动中,他们还在武汉一带的长江流域发现了13头白暨豚,是一个完整的野生种群,然而想不到的是,这次一头都找不到了。当然,科考行动中没有发现白暨豚并不能说明白暨豚在野外不存在,但是它们的种群数量,明显比10年前剧减。可以说,素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的白暨豚比国宝大熊猫濒危得多。

水环境变化在“消灭”江豚

王丁告诉

记者,他们科考的主要目的原本是寻找白暨豚,然而,他们意外地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江豚的数量也在以惊人的速度锐减。在上海长江口一带,科学家3天时间只发现了一头江豚,而10年前江豚在长江口常能见到。

记者了解到,造成“水中活化石”白暨豚和江豚数量锐减的原因有四,水质污染、渔业过度发展、水上交通太过频繁加上水利工程越建越多,都使得这些古老的生物找不到一片安宁安全的栖息地和繁殖地。

保护“活化石”须先找到两头

王丁博士表示,这次科考调查的结果让他十分着急,如果再不拯救白暨豚并加强江豚的保护力量,白暨豚可在未来10年内彻底灭绝,而江豚也有可能变成第二个“白暨豚”。为了找到江豚数量在长江流域尤其是长江口一带迅速减少的原因,他们已经从长江口一带取水样,将进行专业分析。

目前,在湖北天鹅洲淡水湖,已经建成了中国首个白暨豚和江豚保护基地,然而10多年来,由于从未捕获成对的白暨豚,根本无法进行白暨豚的人工繁殖。去年科学家们首度人工繁殖了江豚,但仅依靠少量的人工繁殖,根本不足以挽救一个物种濒危的命运。真正拯救这些长江濒危物种,还必须要真正重视长江生态环境的改善。

白暨豚还是会灭绝的

我的理由:

1)白暨豚是以家族为单位集体活动的动物,体型也不算小,加上浅色的身体颜色,活动时目标应该很大,既然那样细致的搜索都没有发现,即使有一、二条从人的眼皮下面漏过去,也会因为不能繁殖而灭绝;

2)白暨豚是水面活动的兽类,潜水能力较弱,甚至是鲸类中潜水时间最短的,不可能长时间潜水而躲过搜索;

3)长江生态严重恶化,它们得不到足够食物;繁忙的水面船舶活动也会给它们造成可怕的伤害。总之,适合白暨豚生存的环境已经不复存在。

白鳍豚灭绝了吗2022(江豚)

长江白鳍豚灭绝了吗?

优质回答

国家的围护不可能灭绝!

白鳍豚灭绝了吗2022(江豚)

长江禁捕十年,白鱀豚还能保住吗?种群恢复的可能性有多大?

优质回答

不能只看到长江禁捕,不能只盯着白鱀豚。

去看一看纵横南北的广袤农田,由于多年使用农药化肥除草剂,田间小鱼小虾不见,田螺泥鳅黄蟮青蛙消失。农田是湿地,是生物链的最底层,它被破坏,小溪成死溪,江河大鱼吃啥?白鱀豚吃啥?

再看看祖国的大西南那些少数民族,至今不用农药,田间养鱼,小虾成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机勃勃,绿色环保。

保护物种,保护野生鱼类,要从源头开始!

白鳍豚灭绝了吗2022(江豚)

目前世界上还有白暨豚存在吗?

优质回答

白鳍豚是我国一级野生保护动物,2007年被宣布功能性灭绝,后来在2018年又发现了其踪迹,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在看到拍摄的照片后,又将白鳍豚列为未在野外灭绝的动物。

白鳍豚的特点

白鳍豚属于鲸目喙豚科白鳍豚属,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小型淡水鲸类,只存在于长江中下游水域。白鳍豚身长1.5—2.5米,体重100—180千克,雌性比雄性稍大。它最明显的特征是腹部、前鳍和尾鳍下部都呈白色,故而得名白鳍豚,另外还有个比较特别的地方就是有一个长长的嘴,学名叫“吻部”,长度在0.3—0.4米,前端微微翘起。白鳍豚头顶部左侧有一个通气孔,这是鲸鱼类的“标配”。

白鳍豚种群状况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白鳍豚数量就开始急剧下降,2002年初步统计仅剩余50只左右。2006年,由40多名科学家组成的调查组,从宜昌到上海这段长江中下游1700公里的江段进行了地毯式搜索,但没有发现一只白鳍豚。2007年《皇家协会生物信笺》期刊公布白鳍豚功能性灭绝。2011年7月,渔民在打鱼时发现了3只疑似白鳍豚的生物。2018年4月,一名环保志愿者在铜陵参加江豚观察活动时,在江边偶然拍到江中白色长吻的生物,随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在看到照片后,认为有极大可能是野生白鳍豚,随后将白鳍豚列为未在野外灭绝的动物。

为了加强对白鳍豚的保护,我国在长江中游的螺山至新滩口江段、石首天鹅洲长江故道、长江下游的铜陵江段分别建立了白鳍豚自然保护区,也成功进行了人工繁育的实验。即使这样,仍然改变不了白鳍豚严重濒临灭绝的状况。随着人工饲养15年的白鳍豚淇淇死亡,目前已经基本没有人工养殖了,野外也很难再发现白鳍豚的踪迹。根据生物学的相关理论,一个种群要实现稳定发现,短期内个体数量必须达到50只以上,显然白鳍豚数量不可能达到这个标准。

(人工养殖的白鳍豚淇淇)

白鳍豚数量急剧减少的原因

造成白鳍豚基本灭绝的原因,我想主要有这么几个。

一是白鳍豚生存空间被严重压缩,在长江航运船只、水利工程等影响下,白鳍豚的生存安全、回游繁殖等受到巨大威胁,生存空间严重萎缩。

二是长江水域的污染,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长江沿岸逐渐兴建了大量工业企业,排放的污染物流到长江后改变了水环境,水质下降,很多小鱼小虾绝迹,白鳍豚身体健康及其食物来源都受到严重影响。

三是人类对长江水产品的随意捕杀或者误杀,也加剧了白鳍豚数量的锐减。

四是白鳍豚的繁育率很低,幼年白鳍豚6年才能性成熟,寿命只有20—30年。每两年繁殖一次,每胎一个后代,妊娠期9—11个月,而且野生状态下雌性受孕率仅为30%,可见白鳍豚成功繁育一个后代有多么艰难。

对我们的启示

白鳍豚虽然现在暂时被排除在野外灭绝的物种行列,但它严重濒危甚至不可避免地灭绝几乎已成既定事实。我们人类一定要在白鳍豚的现状上深入反思自己的行为,不能一切都从经济利益出发,要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必须遵循生态优先选择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才是人类的必然选择和生存之道。

白鳍豚灭绝了吗2022(江豚)

长江江豚与白鳍豚的习性与生活环境有何区别?为什么白鳍豚已经“灭绝”,而江豚还勉强保有一定的数量?

优质回答

长江江豚和白鱀豚都是生活在长江里的淡水鲸,但江豚的种群数量一直比白鱀豚要多,所以两者数量骤减的情况下,最先趋近于零的是白鱀豚。

白鱀豚的数量可能一直都不太多,根据《尔雅》的记载估计其数量最多时可能有5000头,上世纪90年代初估计不到200头。而江豚的数量就很多了,近代之前一直以万为单位,群居规模明显比白鱀豚大很多,上世纪90年代初估计还有2700头,最近一次估计还有1012头。为啥江豚的数量一直比白鱀豚多,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首先,白鱀豚的体型比江豚大。成年白鱀豚体长大约1.4-2.5米,体重大约135-230公斤。雄性体型小于雌性。至2006年为止,已发现的雌性最大体长为2.53米,最大体重为237公斤;已发现的最大的雄性体长为2.16米,最大体重125公斤。

长江江豚成体全长1.2-1.6米,一般不超过1.8米,体重 30-45 公斤。

白鱀豚比江豚大很多,也就意味着白鱀豚需要更多食物,当鱼类资源减少时,白鱀豚受到的影响比江豚更大。

其次,白鱀豚比江豚更挑食,生存能力差一些。

白鱀豚的食物以体长不超过6.5厘米的小鱼为主,而江豚的食性相对广泛一些,很多常见的小鱼小虾江豚都可以吃,包括青鳞鱼、玉筋鱼、鳗鱼、鲈鱼、鲚鱼、大银鱼等鱼类和虾、乌贼等。

两者经常出没的区域也不相同,白鱀豚喜欢生活在水速1-1.5m/s的水域,加之白鱀豚体型较大,习惯出没于开阔水域,这些水域一般都是主航道,所以白鱀豚被螺旋桨和捕鱼工具误伤的几率更大,比如1987年发现一头白鱀豚被滚钩活活钩死,身上有103个伤口。

两者的繁殖能力也有差异,白鱀豚成年雌性个体中只有30%能成功繁殖,每两年产一胎,一胎只产一仔,哺乳期长达8-20个月。相比之下江豚的繁殖效率要高很多,哺乳期6-15个月。

种种原因,导致了白鱀豚比江豚更濒危。2002年人工饲养的“琪琪”死亡之后,这么多年来,一只没有发现确认的活体,白鱀豚虽然在2007年8月8日被宣布功能性灭绝,但直到现在还未确认灭绝,因为在2007年、2011年、2013年、2014年、2016年、2018年都有白鱀豚的疑似目击报告,还有很多人在为寻找和保护白鱀豚而努力,在没有足够的证据之下,贸然说白鱀豚灭绝了是不负责任的,IUCN也推迟了白鱀豚的灭绝认定工作。

长江江豚被升级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的命运可能因为长江十年禁渔而改变。本年初开始长江将实施十年禁渔计划,这对长江里的生物来说是个绝佳的喘息机会,希望长江里的珍稀动物能够借此机会繁衍生息,一些多年未见的物种也能早日重新出现在人们眼前。

白鳍豚灭绝了吗2022(江豚)

中国长江流域的白鳍豚、江豚、中华鲟是否已经灭绝?

优质回答

白鳍豚仅产于长江中下游。白鳍豚自成一科,被列为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也是世界上12种最濒危的动物之一。在20世纪80年代由于种种原因,白鳍豚种群数量锐减,2002年估计已不足50头。

2007年8月8日,《皇家协会生物信笺》期刊发表报告指出,白鳍豚功能性灭绝。功能性灭绝是指该物种因其生存环境被破坏,数量非常稀少,以致在自然状态下基本丧失了维持繁殖的能力,甚至丧失了维持生存的能力。在一个科学家宣布白鳍豚功能性灭绝以前,这种生物已经在地球上繁衍了2500万年。

江豚的生存也很成问题。自从2007年白鳍豚被正式宣告“功能性灭绝”后,江豚就成了长江与洞庭湖、鄱阳湖仅存的鲸类动物。现存野生江豚的数量在1000头左右。这种动物的数量正在以每年6.4%的速度递减,照目前的速度发展下去,再过10到15年,江豚将面临和白鳍豚一样的灭绝命运。

在长江中下游,集装箱船、挖沙船和快艇密布。江豚依靠自身的声呐系统在混浊的长江水域游弋,但它往往无法探测到船舶的螺旋桨,经常被螺旋桨打伤致死致残,伤残者无法进食而饿死,或者因水质污染导致伤口溃烂而死。渔船捕鱼时,多采用撒网诱捕和延绳钓法,非法电鱼行为也很常见。长江中的鱼类数量比10年前少了40%,导致江豚食物食物锐减。挖沙活动干扰了江豚的繁殖,上游的三峡大坝也加速了江豚数量的减少。这也是造成白鳍豚功能性灭绝的原因。

中华鲟是中国一级保护动物,主要分布于我国的长江流域。近年来,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十分严重,其中水体污染对于中华鲟的繁殖来说,影响是非常严重的。

由于三峡水利工程,葛洲坝工程的建成,使得中华鲟产卵繁殖的场所受到了影响,使得中华鲟不能洄游。很多中华鲟一生可能进入长江上游进行繁殖之后,就永远回不到中下游了了。水利工程在江中有巨大的水轮,其在高速运转的时候所产生的杀伤力是很大的。这导致了中华鲟在经过水利工程下方的水轮时,经常死亡,水都被染成血红色。

在葛洲坝工程进行截留之前,捕捞中华鲟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情,更多渔民会将捕捞到中华鲟当作一件荣耀无比的事情。但是在葛洲坝工程进行截流之后,使得中华鲟在坝下出现扎堆存在的现象,在江中可以很容易捕捞中华鲟。据当地居民的介绍,以前很难见到的中华鲟,曾经在截流后一个晚上就可以抓到六七条,并且每条可以达到二百至三百斤左右。当地渔民没有意识到其中的危害性,这就导致了中华鲟的数量不断的减少。

人工捕捞,水利工程影响,水体污染是对中华鲟繁殖影响最大的因素。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白鳍豚灭绝了吗2022.jpg”/>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