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前半生后半生 溥仪的后半生是怎么过的?

网友提问:

溥仪的后半生是怎么过的?

优质回答:

东冠英胡同40号,在历史上非常有名,因为它是大清国末皇帝溥仪的故居,溥仪就是在这座胡同里度过余生的。

东冠英胡同,位于西城区中北部,东起赵登禹路,西至南草场街。在明朝的时候,它并非这个名字,而被称为观音寺胡同,因附近有一座观音寺而得名。清朝的时候,它被称为东观音寺胡同,和位于它西侧的西观音寺胡同,也就是今天的国英胡同相对应。及至1965年,因“冠英”二字和“观音”二字属谐音字,人们于是改其名为东冠英胡同。

爱新觉罗.溥仪,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位君主,曾是紫禁城的主人,住在红色的高墙之内,但在变为普通百姓后,他和夫人李淑贤就居住在东冠英胡同40号院。

40号院呈坐南朝北的方向,在院门口有两扇朱漆大门,在院内有五间北房和左右耳房各一间,北房正中一间是客厅,东边两间为卧室和卫生间。东厢房一间是厨房。南房一间是厕所。溥仪在这里一直居住到1967年10月17日他去世那天。

东冠英胡同的建筑虽然不是古建筑,但其40号院是溥仪度过最后人生的地方,是新中国将皇帝改造成公民的见证,具有特殊意义。

其他网友回答

溥仪曾经写过一个自传式的回忆录,名字叫《我的前半生》,但是因为各种缘故,他并没有写《我的后半生》,根据溥仪自己对前半生的时间定义来看,一直到特赦时期都是他的前半生,因为溥仪在写回忆录的时候正好是他将要特赦的时期。

但是溥仪在特赦之后8年,也就是1967年就去世了,所以溥仪的后半生不能按照他自己的认知来定义。

事实上,溥仪从伪满洲国皇帝的位置上退下来的时候就已经进入后半生了。

日本战败后,溥仪作为战犯被押往苏联,期间曾经短暂到过日本东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作证。1950年,溥仪被引渡回国,并继续关押进行思想改造,1959年因为思想改造良好,溥仪作为第一批人员被特赦,特赦后,溥仪被安置在了政协工作,主要从事一些文史资料的撰写和整理工作,期间落户北京,成为新中国的一名普通公民。溥仪的后半生相对大风大浪的前半生来讲,还是很平顺、安逸的。

1967年10月,溥仪去世,享年61岁。

其他网友回答

溥仪的前半生就是一个悲剧,相对而言,他的后半生是个喜剧。

出生才三年,就离开了亲生父母,进入冷冰冰的紫禁城。虽是万乘之尊,却失去了儿童的欢乐与正常人的天伦之乐。

更不幸的是,6岁成了亡国之君。侥幸不死。复国成了他心中碎碎念的头等大事。其间,被利用、被欺骗,颠沛流离,甚至成了令人不耻的头号卖国贼,成了傀儡。心爱的女人也死于非命。

再然后,就是入狱,改造,特赦出狱。

新中国的改造救了他。

他学会了穿衣叠被,知道应该称呼爸爸的弟弟″七叔″,也能和兄弟姐妹平等的坐下来拉拉家常。他学会了关心他人,知道了人间冷暖……

溥仪在生命的最后七年,终于不再追寻那个虚无的皇帝梦。他变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真真正正的人。

这是他一生最大的幸事。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溥仪的后半生是怎么过的.jpg”/>

与溥仪前半生后半生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