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如果张学友参加《我是歌手》会是什么水平?
优质回答:
张学友会排名倒数,唱法处理上年代感过重,缺乏竞技性。
张学友如果去参加《我是歌手》,大概率垫底,因为有太多的劣势。
本质上,《我是歌手》的舞台,是一个面向音乐改编的飙高音舞台,最吃香的歌手是具有较高音乐曲风驾驭能力和作曲、编曲配器能力的高音歌手。而张学友个人,编曲、高音都是他的弱点,他是香港商业歌手的代表人物,是纯粹的声乐领域商业歌手,不涉及作曲、编曲。配器演奏。
同时,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音乐音域集中于C3-F4,这导致他音域能力不够,限制了较大的曲风变化。简单说,张学友的商业定位本身就不是竞技性和专业度为主,而是商业性翻唱和娱乐人设为主。
基于这一点,张学友的音乐对口专业度只能局限于声乐之中。而在声乐之中,张学友是上个世纪90年代的唱法为主,音域集中于C3-F4,有一定的G4音高表达力,A4效果就比较弱,偏向于弱混和音。而G4和A4,基本上都是点缀触碰,长音质量和连续高音咬字,张学友都比较局限。所以在音域上张学友是处于绝对的劣势,而竞技的本身,就是以音域的高音区作为基石。
张学友的优势,是他的舞台经验,他会在舞美、情怀上具有较大优势,甚至可以展现出90年代的音乐风格魅力。但是这种非音乐专业的附属内容,无法作为竞技性的核心,偶尔一次两次还可以取到效果,一旦变化不够反而会导致音乐阐释不够情绪感染。
基本简单总结一下,《我是歌手》五期歌王,他们都有很明显的特征。
第一期的羽泉本身唱功中等,但是编曲能力拉满,直接展现出极高的音乐改编能力专业度极高。第二期的韩磊,本身音域不涉及五组,以高质量A4和B4为主,单音质量极高具有国家级质量,配合他少数民族的粗犷,具有较高的曲风变化和男性力量感,极具辨识度和深度。
第三期的韩红不用说,国家队,任何条件都是顶级的。第四期的李玟,五组高音能力具有世界级水准,曲风多变堪称《我是歌手》最多的人。第五期的林忆莲相对前四人弱一点,曲风有一定的同质化,但是这是第五期总体水准下降的情况下,林忆莲依旧有比较不错的E5以下音域能力表达。
张学友相比于他们,就显得十分匮乏,编曲能力张学友没有、高音表达力张学友依旧没有、曲风上张学友有不错的积累,但受限与音域和唱法的年代感。唯一的优势是Live的稳定,但是说实话C3-G4的稳定性相比于五组高音或单音质量极高的A4都显得极为羸弱。
以下简单从张学友的唱功、曲风对比历届歌王来阐述;
张学友音域:C3-F4-G4,A4点触和音。音域一个半八度。
羽泉(陈羽凡)音域;B2-F4-E5,F5-B5和音。音域两个半八度,五组能力拉满。
韩磊音域:C3-F4-B4,C5-D5和音。音域一个八度+11度;不涉及五组。
韩红音域:E3-B4-G5,G5以上和音。音域两个半八度。五组能力拉满
李玟音域:F3-C5-E5,F5割裂音色,G5以上和音。音域两个八度。五组能力拉满
林忆莲音域:G3-B4-D#5,E5割裂,F5-G5弱混。音域两个八度。五组能力不俗。
这样一一列举下来,张学友的劣势就比较明显。从广度上讲,张学友和音域同样不是很广的韩磊之间的差距最少也有5Key,而韩磊的单音质量则是具有个人艺术理解,远高于张学友。
而张学友和这些人之间的区别也很明显,张学友成名较早而且是四大天王之中的实力派,商业价值拉满,这种商业价值之下,张学友是没有专业压力的。他的核心竞争力是如何把歌曲唱得让大众买单消费,并非是要在竞技性的专业舞台上完成个人的某种唱功的印证。基于性质不同,张学友并没有努力提高音域的硬性需求。
商业要求的传播度,C3-F4之间是大众最容易接受的亲和音区,不仅仅是张学友,刘德华、黎明、郭富城、张国荣、谭咏麟等一系列上世纪90年代爆红的HK明星,他们都以C3-F4的亲和音区为核心唱区。
一来是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影视和音乐两条线路发展,对于音乐而言能唱能完成唱片的录制就可以,至于作曲、编曲、配器、演奏、声乐五组能力,他们并不需要太多。因为能唱的具有商业性,就是大范围的传播。相比于五组能力的歌曲,风险性更高,难以形成流水线式的培训工艺。
2:音色技巧对比;
张学友不适合竞技音乐节目的最大原因,除了音域之外,就是音色技巧的年代感。张学友获得的声乐学习渠道,以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为主,那时候的粤语歌还在萌芽。华语声乐理论体系也以美声、民族唱法为主,根本没有专业的流行声乐说法。
张学友早期的音色技巧集中于:喉位波动,以喉位的压低和提高来改变音色的厚度和轻盈感。中期具有较为先进的发音点上挂,发音点上挂是到如今也极为重要的音色技巧。在新世纪后,张学友的唱法依旧在进步,以较完美的腹腔支撑和胸声点缀为核心,具有十分稳定的Live表现力。
所以总结下来再对比:
张学友的音色技巧:喉位波动、发音点上挂、腹腔支撑、胸声点缀(甲杓肌意识)。
羽泉的音色技巧:声带边缘化、发音点上挂、喉位统一、腹腔支撑、胸声点缀、咽音、咽音强混、强混金属芯。
韩磊的音色技巧:喉下关闭唱法、喉位对抗、胸声点缀程度拉满、撕裂音、类民族唱法-单音质量极高。
韩红的音色技巧:声带边缘化(核心)、胸声点缀(甲杓肌环甲肌意识完美分离)、腹腔支撑、弱混空灵感、胸声渐强、强混金属芯、头声和音、民族藏腔平衡混。
李玟的音色技巧:声带边缘化、胸声点缀、腹腔支撑、弱混、强混、头声、海豚音。
林忆莲的音色技巧:声带边缘化(较弱)、弱混、B4以下假声、强混金属芯(较差)、咽音、头声和音。
韩磊、韩红、李玟、林忆莲的发音点上挂我就没写,因为这是他们T1级别职业歌手的基操。基本下来,张学友的技巧是比较匮乏的,他的弱混质量很低,完全没有达到混声质量,依旧是以换声区以下的弱假声作为弱混来唱。
同样的,韩磊的音色技巧也不多,但是和张学友依旧有很明显的不同。韩磊属于类型音色,他本是就是少数民族蒙古族,他的唱腔收到了很大尺度的蒙古民族腔影响。在流行音乐之中并非是绝大部分歌手选择的喉上关闭,而是独辟蹊径的喉下关闭。喉下具有浑浊、厚重的音色。如何把浑浊、厚重,唱的具有力量感、铁血感,这就是韩磊的强大之处。这需要将自身唱法完全吃透。
换言之,韩磊的生存环境和资金来源需要让他具有这样的深度功夫,去打磨自身的音色技巧,走专业道路。
但是张学友不具备这样的方式,而且他的公司和听众也不能接受张学友走得太过专业,对于四大天王级别的现象级歌手而言,大众喜欢偶像成为自己幻想的样子,并不喜欢过于专业,因为会具有较大的生疏感。基于这一点,张学友的音色不具备太大的竞技性能力。
3:张学友没有必要参与竞技性音乐节目;
最后,这种幻想本身就不符合事实。因为综艺节目的目的,是以利益为基础的平台。参与竞技性的目的,无法增大个人影响力,而对于张学友而言,他早在二十年前就不需要以竞技性来证明自身。他创造的商业神话,早已让他迈过了需要竞技性来获得资源的阶段。
1983年的张学友才需要竞技性节目来曝光获得资源,现在早已不需要。而且说实话,他也老了,开演唱会的利润远比参加电视节目要多得多。而且竞技性就是充满着各种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会存在导致张学友的名声下降的可能,完全吃力不讨好。
所以,本质上张学友和以上所有的歌手都不同,因为他早已不需要证明什么。至于声乐上的高低,其实也仅仅是一个理论的进步性探讨。张学友生活的年代获得的知识极为匮乏,我们不能以时代的发展认为理所当然。时代的局限性,并不需要歌手去买单,而实际上恰恰是他们组成了最基本的大众娱乐质量。
其他网友回答
一个歌手的能力不是参加比赛不是唱片销量,这些都能造假,只有连续开演唱会,四面看台,不请嘉宾,才是真本事,能卖出票去,能坚持住,有代表作,有万人大合唱,体力能行,嗓子能行,造不了假,替身也不行,电影还能替身呢,演唱会现场直播才是真水准。抖音上很多在镜头前也挺能唱,但是你上四面舞台才是真本事,不花钱有的是看的,真花钱的时候才知道你值不值,真歌手的水平就是比演唱会,无法造假。全中国一年能开五十场的也不多吧,八十场九十场呢
其他网友回答
隔行如隔山,真不好评判,但个人觉得对比齐秦单靠情怀分都能有至少一期夺冠。
然后说专业,我虽说不是个做菜的但我起码会吃,美食家说起做菜也没几个能抵得过好厨子,所以不懂声乐不代表我不会欣赏吧,就说当年学院派歌手也那么多,如果能胜过张学友他们早干嘛去了?和齐秦不一样的是,张学友出道时大陆已经不是“流行乐歌荒”的时代了,张学友的辨识度相当高,一首歌他唱和别人唱是绝对不一样的,不要吹什么跨几度音域什么金属共鸣,至今大陆歌手没几个做到辨识度能如同王杰、张学友、周华健、张国荣、谭咏麟、林忆莲、梅艳芳、邓丽君;听他们的歌能听得出味道,不一样的味道,而不是所谓的各项指标打分。靠这些打分的人都只听央视相声比赛冠军说相声,而大多数正常人选择郭德纲。
再说流行乐,流行乐考得不止是歌手,歌手是什么水平还有很大程度取决于他背后的团队,就像电影一样,我们常听观众说某某镜头里谁谁谁的演技好,实际上一个经典镜头里有摄影、剪辑、灯光、视效、编排、调色、声效、配音……无数人的努力,今时今日的张学友,背后已经没有资本的强大支撑了,缺少运营的价值,他的歌永远有人会听,永远是很多人心中的最爱,但已经不可能获取任何商业比赛的第一名了。
其他网友回答
不敢去,现在的学员不仅会创作,还会乐器,歌曲的改编之类,张学友仅一翻唱歌手,连谱都不识,纯粹的包装歌手
其他网友回答
见过歌神不识谱吗,这不是糟改他吗。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如果张学友参加《我是歌手》会是什么水平.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