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不了艺术 不会欣赏艺术该怎么办?

网友提问:

不会欣赏艺术该怎么办?

优质回答:

国粹——京剧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在世界艺术中是独树一帜的。法国有一位剧作家看了中国的京剧说:我们只有光唱不演的歌剧,或者说光演不唱的舞剧,我曾经“梦想”把歌舞剧综合为一体,创造一种新的舞台艺术。但是想了几十年也沒有实现。沒想到,在伟大的中国,一百多年前就有了这种高度综合的、完美的舞台艺术。中国京剧访美在林肯中心演出时,一位著名美国戏剧家说:“中国抽象艺术很吸引人”,“这样的表演艺术,真是神奇的艺术。”具有中国气派和民族风格的京剧艺术,在海外声名赫赫,做为一个中国公民对于国粹——京剧,都有义务学习、了解和认知,因为她蕴藏着中国文化、音乐、音律、民俗、服装、美术、语言、国术、舞蹈、楚辞、唐诗、宋词、元曲等等诸多元素。就象西欧国家公民对钢琴、小提琴、交响乐、芭蕾舞那样,了解国粹京剧。京剧是一本蕴藏着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百科书,是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中国文化的象征。

今天,我想和朋友们一起学习怎样欣赏京剧艺术。

京剧塑造形象,有它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要学会欣赏京剧,从中获取我们民族的精神滋养,必须了解、掌握京剧的独特艺术表现形式,也就是说要了解、掌握这种表演艺术的特殊规律。

一,独特的综合舞台艺术

我们的京剧的前辈艺术家,把歌、舞、剧综合的概括为:唱、唸、做、打。把体现它的方法称为:手、眼、身、发、步。并把这两者归结为“四功五法”。

但是,京剧的歌,不是一般的歌,舞,也不是一般的舞,甚至剧,也不是一般的戏剧,而是以独特的戏曲文学——演唱诗,富有民族感情和中国气派的音乐与器乐,具有写意性的民族风格的舞蹈、武打身段,特殊的古典彩色服装、人物造型与舞台美术装置,鲜明尖锐的戏剧矛盾冲突,深刻刻划人物性格的戏曲文学语言和表演动作,思想性与艺术性严宻统一结构而成的舞台艺术。

京剧的文学,是独特的戏曲文学——演唱诗。这是因为它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一)它不是案头上的文学作品或诗,而是可以“唱”的诗。比方说,象杜甫赞扬李白的诗:“白也诗无敌,飘然不思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是很美的案头诗,也是可读性很强的诗,但是,唱起来很困难。京剧唱词就不同,如《搜孤救孤》中程婴唱的:“娘子不必太烈性,卑人言来你是听。赵屠二家有仇恨,三百余口赴幽冥。”就是可以唱的口头诗。

(二)是能听得懂的诗。也就是说,不需要看字幕,只要凭听觉就能听懂的诗。比如陶渊明的《赠羊长史》诗,句中有:“多谢绮与角,精爽今何如?紫兰谁复采?深谷久应芜。”是很美的案头诗,但必须要视读,才能懂。不仅不好唱,唱出来也听不懂。京剧的唱词,如《捉放曹》中的陈宫唱:“一轮明月照窗下,陈宫心中乱如麻。悔不该心猿意马,悔不该随他人来到吕家。”就不仅是可以唱的口头诗,而且是无须视觉,光凭听觉就能听得懂的诗。

不只是唱词,就是对话——念白,也是诗,是朗诵体的诗。京剧艺术家们常说:“千斤念白四两唱。”又说“唱,是有伴奏音乐的念白;念白,是无伴奏音乐的歌唱。”非常强调念白的诗歌性和唱腔的协调性。

(三)京剧文学,又是能表演的诗。比如京剧《打渔杀家》萧恩唱:“昨夜晚吃酒醉和衣而卧,稼鸡惊醒了梦里南柯。二贤弟在河下相劝于我,他叫我把打渔的事一旦丢却。我本当不打渔闭户闲坐,怎奈我家贫无其奈何!清早起开柴扉……乌鸦飞过,飞过来叫过去却是为何?”这里有封建社会中渔人受压迫剥削的怨恨心情,他摆脱不了这种命运,只好借酒浇愁,酒醉以后,懒得脱去衣服,就和衣睡去。一觉醒来,依然故我。想摔掉这艰难的打渔生涯,但是有什么办法活下去呢?他烦闷地起身把茅屋的门(柴扉)打开,到门外看看,又碰到一群群聒噪讨厌的乌鸦在眼前飞来飞去。更增添了心情的怨愤和烦闷。这一段唱词,有一连串的动作:醉酒、、忧愁、想放弃打渔、又恐难以活命,起身开门,见到乌鸦,厌烦……都刻划了人物在此情此景中的思想、情绪。演员和导演,按照唱词内容,给我们设计了许多优美的表演舞姿和身段。所以说,京剧文学,是可以表演的诗。

(四)京剧文学,是通俗易懂的群众化的诗。京剧艺术,是文化程度和生活经历很不相同的人,聚在一堂同时欣赏的。所以好的唱词,都是文学性和通俗性结合得很好的。

二,演员的分行

京剧的文学,是歌、舞、剧综合艺术的基础。它的歌,音乐色彩很丰富,分生、旦、净、丑四大唱腔。每种唱腔中,又分许多小行。如“生”,就分老生、红生、衰派老生、文武老生、武生、小生、文武小生。凡是戏中男性角色,都有“生”行扮演。我们在《乌龙院》中看到的宋江,《海瑞上疏》中看到的海瑞,挂着黑胡须,就是老生。在《走麦城》中看到的关云长,红脸黑须,就是红生。在《宋士杰》中看到的宋士杰,《徐策跑城》中看到的徐策,都是年迈苍苍,满面白须,称为衰派老生。在《定军山》中看到的武将黄忠,戴盔披甲,插着靠旗,称为文武老生,也称靠把老生。《武松打虎》中的武松,身穿短衣,称为短打武生,《一箭仇》中的林冲、史文恭都穿甲扎靠旗,称为长靠武生。《白蛇传》中的许仙,《李慧娘》中的裴舜卿,都是白面无须的文人学士,称为小生。《群英会》中的周瑜,《罗成叫关》中的罗成,《凤仪亭》中的吕布,文中带武,称为文武小生。

“旦”,分青衣、花旦、老旦、彩旦。凡是戏中的女性角色,都由旦行扮演。凡是端庄严肃的青年妇女,象《红娘》中的崔莺莺就是青衣,俊俏活泼的红娘,就是花旦,也称小旦。《十字坡》中的孙二娘,擅长武打,称为武旦,《杨门女将》中的佘太君,白发苍苍,称为老旦。《拾玉镯》的刘媒婆,幽默风趣,《锁麟囊》中的梅香,势利赣丑,都称为彩旦或丑旦,有的还称为摇旦。

“净”,是花脸。凡是戏中豪迈粗壮,耿直忠诚,或者阴险奸诈,残忍狠毒的男性角色,都由“净”行演员扮演。《秦香莲》中的包拯,勾着黑脸,也称黑头,象征铁面无私。《二进宫》中的徐延昭,勾着紫脸,显示耿直忠诚。他们都是花脸,但是,他们的戏重唱工,也称铜锤。据说这个名称就是徐延昭引起的,这个角色,在《二进宫》中,抱着铜锤,大段大段唱。唱腔洪亮,韵味深浓,以后,就把重唱工的花脸,称为铜锤了。《霸王别姬》中的项羽,唱工不多,但气势轩昂,所以又称“架子花”,《黒旋风李逵》中的李逵,重武打身段,称“武二花”。赵高、曹操、秦桧、严嵩,一概是不同形状的满脸白粉,以示奸诈阴险。他们也统称花脸。

“丑”,是小花脸。一般在鼻子上涂一块方圆形态不同的白粉。凡是善良忠厚、幽默风趣,或者愚蠢自私、狡滑谄媚的男性角色,都由小丑扮演。《徐九经》中的徐九经,《金玉奴》中的金松,《玉堂春》中的崇公道,都是善良忠厚,幽默风趣的人物,称为丑;徐九经是清官,穿蟒袍玉诺,又称袍带丑;金松、崇公道属于“小人物”,又称小丑;《三岔口》中的刘利华,《挡马》中的焦光普,《时迁盗甲》中的时迁,重武打,称为武丑;《打渔杀家》中的教师爷,《审头刺汤》中的汤勤,一是依仗权势的家奴,一是勾心斗角、奸狡诡谲的官吏,也都称为丑。

还有更细的分法,如演皇帝的老生称王帽老生,演书生的丑角称方巾丑,演穷秀才的小生称穷生。

这种演员的分行,随着京剧的发展,有很大的变化。不象当初划分得那么严格。象京剧《宇宙锋》的赵艳容,突破了原来的青衣,吸收了花旦的唱腔和表演。《李慧娘》中的李慧娘,更是把青衣、花旦、武旦甚至武生的唱腔表演,溶为一体了。现代戏的唱腔和表演,已经感到原有的唱腔和表演动作,远不够用了,需要继承的基础上,再在生活中提炼和发展创造。

京剧演员的分行,和唱腔、表演有关,和表现人物也有关,但是又有区别。对不同的戏和不同的人物,要作具体分析。丑,不一定是坏人,如徐九经、金松、崇公道,都是外表丑而心灵很美的人物;与此相反,外形美的,不一定都是好人。如《义责王魁》中的王魁,《杜十娘》中的李甲,《獅子楼》中的西门庆,都是外貌俊美而内心非常丑恶的人物。这就要求我们评价戏中的人物,就像评价生活中的人物一样,要看人物的具体思想、感情、语言和行动,不能“以貌取人”。因为艺术来自生活,生活现象是复杂的,艺术现象也是复杂的。

三,有规则的自由活动

京剧演员的歌唱和表演,主要特点,是把剧本文学———演唱诗,与声乐、器乐、舞蹈身段溶为一体。在唱腔和表演上,既有规定的程式,又有充分的灵活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把京剧和昆曲的唱腔和表演艺术方法,非常概括和恰切地称之为:“有规则的自由活动”。规则是严格的,决不允许有一丝一毫的荒腔走板,运用又是灵活的,甚至允许演员即兴表演。

我们听京剧的唱,就知道它是严格的板腔体。以板鼓、云板的节奏,指挥打击乐器和弦乐——京胡、二胡和整个乐队。有严格规定的板式:导板、回龙、原板、慢板、散板、摇板、快三眼、流水……紧宻地衬托唱腔,京剧音乐演奏家,把自己的职责规定为:“托腔保调””。在剧场中,有时演员设有唱,只听见乐队的京胡或二胡奏鸣,忽然台下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这就是观众为好的京胡演奏家和乐队专门喝采的。京剧演员的唱腔,以西皮、二黄为主体。一般说来,演员在表达高亢激昂感情的时候用西皮,表达深沉苍凉的感情用二黄。因为西皮的音域高,二黄的音域低。但是,近年来,这个规则有所变化,西皮和二黄的运用,已经不再那么严格区分。

由于京剧既有严格的规则,又有很大的灵活性,所以,演员在歌唱和表演时,不是那么刻板地唱,而是由乐队、主要是鼓师京琴师依照演员当场歌唱和表演的情绪,紧密配合,带着生动的感情和情绪唱。演员每天演唱的情绪不同,对乐队演奏的要求也有所变化。甚至演员可以和乐队互相呼应,即兴创作。传说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余叔岩,有一次在演《空城计》中的诸葛亮,当表演上城楼时,不慎从“城楼”(道具)上跌倒。这时,如果马上爬起来就再上城楼,一定衣冠不整狼狈不堪。这时演员忽然灵机一动,来了一声叫板:“好险哪!”和乐队鼓师打个招呼,接着整整衣冠,即兴唱了四句:“可叹我,年纪迈来气力衰,上得城楼踩下来,二次里我再把城楼上啊……”一个长拖腔,表演再上城楼。上城楼后,定坐,唱“上得城来的怒满怀。”因为乐队配合得严丝合缝,好象从来就是这样演的,赢得了满场喝采。

因为京剧的歌唱和表演,有很大的灵活性,和乐队宻切配合,形成了不同的风格流派。如老生有四大须生和南麒(麒麟童)北马(连良),旦角有四大名旦,梅程荀尚(即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各行演员中,都有著名的流派。

四,虚拟与写意

京剧的表演,是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写意。表演动作大都是虚似的。舞台上空无一物,一个演员手持马鞭上场,挥动马鞭,跑着圆圈,我们就感到他是骑在马上,驰骋沙场。两个演员,一前一后上场,前面的演员撑着篙,后面的演划着桨,随着演员的摇晃身段,我们相信他们是在水上前进,浪里行船。一个演员在前用快速的碎步跑圆场,后面一个演员手持布制的“车轮”,夹放在前面演员的身旁,随着前面的演跑圆场,我们就相信是推车向前,奔走四方。这些车、马、船,通过演员的表演,不仅使人感到它们的存在,而且感到它们在人的操纵下,活动着。而这些活动与奔驰,恰如其分地烘托了人物的精神面貌。

《挑滑车》中的大将高宠,骑在“战马”上,左冲右杀,屡败敌兵。奋战至一座高山面前,这骑“战马”已经精疲力竭。忽然高山上,一辆辆“铁滑车”,滚滚向高宠压来。高宠奋勇迎战,把压下来的“滑车”,左挡右挑,都挑落了。这“马”和“车”的活动,生动地描绘了高宠顽强奋战,英勇杀敌的精神。

《打渔杀家》的“船”,既表现了古代渔民萧恩父女的艰险的打渔生涯,也表现了他们誓死反抗剝削和压迫的决心。

舞台上许多内心美和外形美的艺木形象,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感染和鼓舞着我们,充实着我们的精神生活。

五,悠久的历史和创新的趋势

京剧有悠久的历史。京剧从它萌芽时期,我们常说的“四大徽班进京”,即1790年算起,近二百多年的历史,如果从京剧形成时期,约1850年算起,也有一百七十年的历史。但是比较起来,它在戏剧艺术史上,还是年轻的。(在京剧之前的昆曲,则是萌芽于元未,形成于明初。以音乐家魏良辅整隐的昆腔、剧作家梁辰鱼作昆曲传奇剧本《浣纱记》的年代算起,至今已五百多年的历史了。)

京剧虽然年轻,但是它继承的艺术,却源远流长。我们知道,京剧继承的艺术很广泛,其中主要有昆曲、汉剧和徽剧。昆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汉剧和徽剧,都有约三百多年的历史。上溯源流,则可至几千年。所以,我们说:京剧,虽然只有数百年,但是继承了千秋之业。这意思就是说,它们是我国人民和无数民间艺术家千百年来辛勤创造积累,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遗产。

当然,艺术遗产,虽是人民和倾向于人民的艺术家创造的,但毕竟产生于封建时代和半封建半殖民地时代,不可避免地受到时代的和阶级的局限,乃至受到反动统治阶级的影响、歪曲和篡改,所以在思想上夾杂着封建的与资本主义的糟粕;在艺术上,既有艰涩难懂的东西,也有粗俗低级的尘垢。因此,建国后,党和政府制订了“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主张取其精华,弃其槽粕。这是继承祖国艺术遗产,创造社会主义新戏剧的正确方针。

对我们的青年朋友来说,参加欣赏、认识、继承、革新、创造祖国的戏剧艺术,是加强民族自豪感,坚定民族自尊心,丰富文化生活,建设和谐社会是十分重要的。

历史证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雄厚的文化艺术遗产,没有自己创造的、具有本民族独特风格的文化艺术,无论它物质生产如何现代化,物质享受怎样豪华,其精神总是空虚的、苍白的、痛苦的,甚至是野蛮的。

四十年的改革开放,文化艺术多元化繁荣发展。但,在我们国家的演出舞台上,所有的文化艺术表演形式,目前还没有任何艺术形式能替代国粹———京剧。

因为只有京剧才是中华民族艺术的象征。我们的青年朋友,有权利继承它、欣赏它,有责任保护它,使它得到传承、革新和发展。

其他网友回答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喜欢艺术?艺术的魅力就在于它既能让懂艺术的人从中感悟出许多东西,又能让不懂艺术的人赏心悦目,得到感官上美的享受。所谓艺术无国界,艺术无高雅低俗之分,讲得就是这层意思。

喜欢艺术但又不会欣赏艺术,这种情况不是个别现,很多喜欢艺术的人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不会欣赏艺术的遗憾。比方说,很多人喜欢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写实油画,你问他为什么喜欢,他说那些画美。你让他讲讲那些画里面的意思,他说不上来了。相当一部分人对于艺术的喜欢只是停留在表层,停留在画面。实际上是十分画意只看明白三分甚至还不到。

看画和读画是两回事,喜欢艺术和欣赏艺术不是一个概念。艺术是一门学问,欣赏艺术也是一门学问。

要学会欣赏艺术,首先要了解艺术。比如你喜欢油画,就要了解油画历史,了解文艺复兴,了解十九世纪油画的变革。了解了油画历史,你就了解了文艺复兴时期为什么很多油画都是宗教题材的时代背景,你就知道印象主义油画和抽象主义油画是怎么产生的。这样你在欣赏油画时就有一个大致的时间脉胳。

欣赏艺术,要了解艺术的特点。比如你喜欢古典写实油画,你要了解它的特点是什么?这样你在欣赏一幅画时就能感受到这幅画的技法和表现手法如何,有哪些突出的或者出色的地方。

欣赏艺术,不只是感受艺术的美,更重要的是感悟艺术表达的思想情感,这就需要了解艺术作品的一些背景资料。包括作者的生平资料,作者为什么创作这幅艺术作品,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等等。比如约翰·柯里尔的《马背上的葛瓦黛夫人》,很多人看了这幅画都以为很美,后来才了解到,这幅画讲述了一千年前发生在英国考文垂地区的一个十分感人的故事,故事的女主人就是美丽善良的葛瓦黛夫人。当你了解了这个背景故事,你再欣赏这幅画,就会更全面的解读画中的意思。

其他网友回答

《原创》

不会就学,关键是怎么个学法。一般人我不告诉他,只是悄悄的在头条告诉你!

比如说学欣赏京剧,我建议你先听一听西皮,二黄唱段开头的前奏(过门)。反复听,听到能分清什么是西皮二黄时,再去听唱段。

这很重要,因为前奏往往是吸引你进入唱腔的第一步。大家都觉得”打虎上山”,”朝霞映在阳澄湖上”等京剧唱段都很好听。其主要还是因前奏的优美,而先吸引人的。特别是交响乐团的伴奏更是精彩粉呈。

当你听会西皮与二黄后,再听高拨子,南梆子就会觉得更具韵味时。那恭喜你,你已经入门了。喜欢上了,深造时你自然会下功夫学习了。

但还需注意,我们是欣赏唱腔,不是要你急不可耐的去看完唱词!因为为了舒发出情感与韵味,京剧的拖腔是很多很长的。所以我为什么建议多听的缘故。

由于京剧是唱念做打舞,手眼身法步的综合虚拟艺术。不要听那些不看只是唱的人忽悠,一定要到大戏院去全面领略京剧的博大精深。不去花点钱买票看戏,谈不上是个真正的票友。顶多是个听得懂,会两嗓的爱好者。

那么欣赏音乐与舞蹈又怎样呢!可能开始无法领略其音乐与肢体的语言。那也不要紧,因为学习过欣赏京剧后,这些都不会太难了。

再说我们也没必要把那段乐曲,那些身段定位的十分具体。因为一百个人的心中,有一百个哈沫雷特的型象。比如我们去读毛主席的诗词时,一百个人读后的主基调可能相同,但细节就是各人根据各人的艺术修养,理解能力,会有较大的不同。但都可以说,自己会欣赏艺术了。

最后说一句,学习是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能性急,需要点时间。要多长时间,由自己的悟性决定。

其他网友回答

我认为基本上人人身上都会有与生俱来的艺术细胞。一句“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就是最好的总结。这也就是说,只要懂得欣赏美,就是一种对艺术形式的感知。只是欣赏的层次高低深浅的区别。

我们的父母亲那一代人,可谓是文化素质都不高,但这一点不影响他们生活中对美的追求。

逢年过节,总是父亲上街买回来一些东西,母亲则在家里忙着筹备过年过节的事务。屋子里的打扫,家什的归整,一凳些年节使用的器物都擦洗得锃亮。堂屋正中摆上一张八仙桌,四面围上四条长板凳,我们家叫“大板凳”,虽然这桌子板凳都有些年代了,也只有过年摆上用用,但是这老的家具经过一擦拭,红木油漆色就亮起来了,用今天话来说,就是一种古色古香,摆上了屋子里就充满了过年的味道。你能说这不是父辈们的生活艺术吗?平日都是普通的饭桌,到了过年就摆上古色古香的家具,增添了节日的气氛。

更不用说年节中,我们那些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活动了,许多舞龙舞狮的高手都在民间;许多歌舞,戏剧,戏曲爱好者也来自民间;更有无数的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都是在劳动创造中脱颖而出,这些都是他们最完美的表现,比起那些嘴上高谈阔论的艺术专家们来说,也并不逊色。

只有脱离了生活实际的人,才永远搞不懂艺术的真谛。因为真正的艺术就藏在人民群众火热的生活中。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邀请。作为一个艺术工作者,我觉得这问题好办,只要肯学习,时见没有做不了的事,况且还只是欣赏艺术。

欣赏艺术,需要一点专业背景知识。我来问答五个月,发现一个让人尴尬的事情,有好些题主提出艺术方面的问题,条理不清,词不达意,叫网友如何回答?这就是没有艺术专业知识的表现,问题都问不清,谈何欣赏艺术?

欣赏艺术作品,是油画,或是国画,最起码要有点基本知识,名词术语还得掌握几个,要不然,张嘴胡乱评说,会让人笑掉大牙。

欣赏艺术,要有一定的艺术情怀。这种情怀是思想上的和观念上的,要学会和艺术交谈沟通,要体会艺术家创作作品的情感。

欣赏艺术,要兼容并蓄。不论是面对当代艺术,还是古典绘画,纵或是现实主义题材作品,观众是欣赏,不需要批评。

接受以上初略三点建议,我想,欣赏艺术还是简单的。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不会欣赏艺术该怎么办.jpg”/>

与欣赏不了艺术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