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李白的《怨情》感觉写得一般,为何能选入唐诗三百首?妙在何处?
优质回答:
《怨情》这首诗,虽然不是李白最为著名的作品,但是在《唐诗三百首》中却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历来评价不低,比如,《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中评价说:“神韵绝人,不在笔墨”,《唐诗训解》中说“‘不知恨谁’,最妙”。
所以,《怨情》一诗,自然有它的妙处,但究竟妙在何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分析一下李白这首短小的五言绝句。
有人说,李白最好的诗,是古风,飘逸浪漫,自由洒脱,充满了神仙气,这当然和李白的个性有关,但这并不是说李白的绝句和律诗就写得不好,尤其是一些五言绝句,很能带给人惊艳的感觉,比如“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第一次读就爱了,这首《怨情》同样也是如此。
五言绝句,贵在能用平易浅显的语言,带给人无穷的余韵和感受,写情也好,言事也罢,如果没有余味,那就不是上佳之作,而因为篇幅原因,所以五言绝句想写出妙诗,不是易事。
怨情
李白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开头第一句,直接铺叙其事,“美人卷珠帘”,美人在古代,并不是单单指相貌美丽的女子,在诗中,更是多有代指,比如屈原用“香草美人”代指贤臣明君、品节高尚,《诗经》中用美人代指德容兼备的女子。李白这里,自然是指后者,即品性相貌皆美的女子,一位美人卷起了面前的珠帘,这一幕,当真是极美的镜头。
可是,这位美人,却有着自己的幽怨,“深坐颦蛾眉”,她的神态凄楚,眼泪止不住地流下,眉毛皱成一团,看着就让人心疼。第二句中,最妙的是一个“深”字,后人论及,将“深”字进行了三种解读:第一种,是深宅大院,正如欧阳修的词“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第二种,是深情,卷起珠帘,自然是为了等人,这份深情,不禁令人感动;第三种意思,是表示时间之久,她坐的时间很长了,可是眉头一直没有展开过,这里也展现了这位美人的多情。总之,无论是哪种意思,都表现了她幽怨的神态、情感。
但究竟是因为什么皱眉呢?
诗人的妙笔,也就是这个问题的答案,说:“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只看到满面泪流,却不知道心中在怨什么。明明是爱得极深,可是诗人却偏用“恨”字,这个“恨”字极妙,正所谓“爱之愈深,责之愈切”,心里明明是爱的,可是却偏偏要用恨,这是爱到了极致才会如此。这也是此诗的妙处之一,只写美人的神态情绪,不写具体事宜,这就带给读者无限遐想,充满了余味。
而整首诗的过程,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犹如一个特写的电影镜头,先是卷起珠帘,继而深坐蹙眉,再后泪痕满面,诗人只用很美的语言记录了这一切,而不做具体评价,说白了,李白所写的,是一种意境,一种情绪,一种感怀,所以不同心性的读者读了,会有着不同的感觉,因为心境不同,自然共鸣感不一,但无论是否能产生共鸣,却都能在这简短的诗句中,感受到凄婉哀怨、缠绵悱恻的意境,这就是诗人的笔,带给我们的诗意感觉。
其他网友回答
唐诗三百首的作用主要是启蒙和推广,就一个诗人而言,分别选取诗人不同时期、不同内容、不同体裁、不同技巧、不同环境、不同际遇等方面的作品,以便于后人对诗人进行全面的了解,也便于后人启蒙和入门,所以,编入三百首的,未必都是诗人最高水平的作品。部分艺术性较高名气很大流传很广但不适合学生阅读的诗,也未收入其中,如,诗鬼李贺的作品。
其他网友回答
你应该不懂诗!“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你理解不了就说一般,这诗通读可敌“悔教夫婿觅封侯”,情绪、物像、意境……种种都有,怎说一般?
其他网友回答
怨情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短诗尤其是五言诗,因为字数少,所以表达情、物更难!也更显诗人功底。《怨情》只通过描写几个简单的动作,就能刻画美人心态,可见“诗仙”之称名不虚传!
首先是第一句“美人卷珠帘”。卷珠帘的场景,一是天气晴朗,心情很好。二是心情不好、内心沉闷,开窗散心。
第二句“深坐颦峨眉”,就是眉间金锁。“深坐”,顾名思义就是坐的很久或坐着不愿动。“颦峨眉”就是眉头紧锁,显然有心事。那么,有什么心事呢?
第三句,“但见泪痕湿”。脸上只见有泪痕,并无眼泪。说明有委屈、想情郎或思念夫婿,给了读者丰富的遐想。
从古至今,描写人的情感很难,须深入人物内心、将心比心,才能真实的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这首诗和诗仙其他诗作来比较,并不显山露水、不是“大作”,属于“小诗”,却收录进《唐诗三百首》,可见这首诗,也深深打动了读者和编辑者的心。
其他网友回答
因为编辑不识货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李白的《怨情》感觉写得一般为何能选入唐诗三百首妙在何处.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