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的作品有哪些特点 王小波的作品有什么特色?

网友提问:

王小波的作品有什么特色?

优质回答:

王小波的作品,类似于金庸,是一种曲笔。

更确切地说,文人的关注无非两点,一是现实,二是意义。

现实是对所处时代的一种体验、观察与表达。

意义是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与探求。

每个人都可以在这两个层面进行体悟。

体悟的结果,画家是用定格画面呈现出来,作家是文字呈现出来,雕塑家是用立体形象呈现出来,导演是用动态画面故事呈现出来……

每个作家都有吸引读者的独门绝技,王小波的绝技是他深入生活细节的诙谐,通俗而深刻的幽默,大智若愚的提问与启发。

幽默是他的外衣,孤独、启发是他的内核。

王小波的作品,笑过之后,就会思考。

他要的就是这个。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个问题很大。试着谈两点吧。

王小波的文体特色,在于他使用了老熟的汉语却偏偏有年轻感。来源之一,是他对北京口语的特别处理。仔细读他的行文,能读出北京腔,很口语,很利落。但不同于老舍的年代,王小波的语气年轻得多,鲜活得多。即使写到四十来岁,仍是年轻人的语气。尤其是女性角色,红线(《万寿寺》)、红拂女(《红拂夜奔》)、小青(《舅舅情人》),如果接触过北京姑娘,应该可以明确对应到一种干净爽落又时而俏皮蛮横的语气。王小波十六七岁遇上文革,就此去了云南,他的北京话记忆可能很大程度属于这个年纪。年轻之外,他的文体特色是干净。这里我想岔开一点来谈:干净的前提,是准确。准确不一定就干净,但不准确一定不干净。王小波写古写今,都能写出实实在在的“真实感”,人、事、物,都真实。如果不准确,是做不到这一点的。我读王小波,最喜欢或最享受的,就是这种准确、干净、鲜活的文体。来源之二,算文如其人吧,王小波终身保持了很年轻的思想状态,可以看他的杂文,这里不多谈。

如果有人对此有异议,恕不回应。都没有够到最高的这条线。而王小波是够到了这条线的。举一句烂俗的投资格言:要去有鱼的地方钓鱼。写作对象决定了写作的上限。王小波足够敏锐,有足够的思想气力,他总是说自己反对“愚蠢”、“无趣”,这背后,其实都指向我们中国人曾经历也正在经历的集体体制和异化现实。因此,王小波的写作也成了预言,我们今天的生活,很不幸,没有逃离他在小说中描述的世界图景。这是我佩服王小波的一个重要原因:他的写作,有“未来感”。

我没有直接回答题主的问题。不过,我觉得这两点,应该是理解王小波的重要方向。

其他网友回答

思维的乐趣!

我觉得这就是王小波作品的最大特色,无论是他的那些长篇小说,还是杂文 ,如果刚开始接触王小波,可以先从杂文开始,毕竟毕竟简短,从中也可以得到很多乐趣,发现不一样的角度。

后面再继续读他的那些长篇小说。

反正,发现王小波,你会觉得蛮幸运的,原来还有这样的文字,怎么我之前未这样想过?

其他网友回答

“北京冬天的烟雾是紫红色的,是因为这座城里有上百万个小煤炉,喷出带有二氧化硫的煤烟来。当阳光艰难地透过这种煤烟时,就把别的颜色留在天顶上了。”

很喜欢的一段文字,出自学者、作家王小波《黄金时代》。“黄金、白银、青铜、黑铁”的年代,离八零后出生的人较为遥远,没有时间的积淀是万不能理解的。长大后,第一次读到王小波的作品还是《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之后开始接触《黄金时代》。有些时代所属的东西让没经历过的人有些恍惚、懵懂,或许这就是读历史、读国外名著感觉晦涩难懂的原因吧。伟大的作品,总是站在自己所处的年代,预见未来,给人划时代的震撼而不显突兀。王小波的作品便是如此。个人感觉,他文字的张力在于“幽默、自嘲、讽刺、用轻松的笔触表达沉重”。每每都是在描写平凡而逆来顺受的生活中,用乐观、调笑,唤醒人们对命运的问询。被体制化的人生里,需要一点挣扎的气息,需要打破常规的一种勇气。这时,一个瘦弱的,标榜自己是只“特立独行的猪”的男人来了,他不英俊、不伟岸,他以自己对世界的认知和思维模式向人们展示生命是可以怒放的,他是王小波,生命的长度定格在1997,广度永恒。

最后,摘选一段《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我已经四十岁了,除了这只猪,还没见过谁敢于如此无视对生活的设置。相反,我倒见过很多想要设置别人生活的人,还有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因为这个原故,我一直怀念这只特立独行的猪。”

其他网友回答

我听说过有人这样评价王小波。当其他人都在叽叽喳喳,议论纷纷,吵吵嚷嚷的时候,王小波绝对是那个坐在角落里,一句话也不说,就这样笑眯眯地看着。

王小波是洞察力很强的人,他很容易看到事物的本质,然后进行剖析。所以,我觉得他的作品很有深度,语言也很直接,也不会存在让你看不懂,甚至有种很解气的感觉,比如《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还有其他评判性的文章,给我的感觉很像看鲁迅先生的驳论文。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王小波的作品有什么特色.jpg”/>

与王小波的作品有哪些特点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