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绿帽子”是从什么时候发展成被出轨的代名词的?
优质回答:
“绿帽子”成为贬义词,基本起源于元明时期。不过实际上,所谓的“绿”原本是指黑色。
必须要说的是,古代人对颜色的称呼,与现代不完全相同。比如说称呼黑色,一般不说黑,而说玄、皂;称呼红色,则说赤、朱;说到绿色的时候,会说翠、碧。而当古人真正说“绿”的时候,基本上仅限于墨绿,还偏黑。
——好的,让我们把古人打一顿。这帮别扭的家伙哟。
在发展为“绿帽子”之前,绿,原本是说头发。绿发形容“还比较”年轻。
比如李白的《古风五十九首》之五:“中有绿发翁,披云卧松雪”;
徐寅的《绿鬓》:“绿鬓先生自出林,孟光同乐野云深”;
陆游的《赤壁词》:“短鬓无多绿”;
晏殊的《少年游》:“绿鬓朱颜,道家装束,长似少年时”。
绿发,其实是指黑头发。头上有黑发,表示年纪还不大。
正由于“绿发”显示年轻,精力旺盛,于是导致了民间出现一种特异的习俗,上年纪的老人头带绿墨绿色的头巾或帽子。这也是后来秦琼、关羽等民间喜爱的人物头戴绿色头冠的原因。当然,到那个时候其实已经以讹传讹了。
接着说绿帽子。
民间涌现出的特异习俗,岁数大的人故意带个墨绿头巾,但实际上谁都清楚,这个货早已不再年轻了,尤其是方方面面的能力都下降了。
于是戴绿帽子这种行为就遭到了其他人的耻笑。而民间进行人身攻击,最喜欢提及的两个方面,一是当事者的至亲,一是当事者的某种隐私,就如同鲁迅先生在《而已集·小杂感》里说的那样,无聊的闲人总是喜欢对他人最隐私的方面进行亲切的问候。
所以,“绿帽子”就衍生出了一种新的涵义——那方面的能力不行。
那方面的能力不行会导致什么?可想而知吧?
我知道你想说什么。没错,那就是答案。
毕竟女性也是有需求的。更莫提还有一种为了延续香火而搞出的不堪深言的“借种”风俗。
于是,“绿帽子”就从“装嫩”演变成了“那方面能力不足”,进而演变成了某种悲剧的代名词。
这种没溜的风气和俗语成形,一般认为是在元末明初,真正被大众接受,是在明中期以后。
《中国古代头冠进化史》《中国首饰史话》里,曾经考证并且也拿出很多出土的实物来证实,至少在元中期时,绿色头冠还是很正常的。比如元定宗贵由像就是戴绿色帽子,元代仁宗时期的画家王振鹏,他的人物画里,就有很多头戴墨绿色头冠的人物,元代彩陶亦然,并不稀奇。这说明至少在元代中期,还不存在那种风俗。
至明代,民间通俗文化开始流行,这时就出现了一大堆可以说是不登大雅之堂的糟粕,污染了整个社会文化环境,带动了一批陋俗当然也包括不良语言的传播。
其他网友回答
老早就有了,据《元典章》卷廿九:“今拟娼妓各色分等第着紫皂衫子,戴着冠儿。娼妓之家长并亲属男子裹青巾。”而“裹青巾”是因为自唐代以来,世人多以青色为低贱之色。所以,旧时“小姐”云集的地方称为“青楼”。后来“青巾”就逐渐演变为了“绿帽子”,成了每个中国男人心头的噩梦。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绿帽子是从什么时候发展成被出轨的代名词的.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