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网友们你们是怎么理解“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生活中你们怎么做呢?
优质回答:
对于“静以修身”,我的理解是:“静则明,明则虚”(《庄子·庚桑楚》),“虚”“静”可以“增认识、明事理”,有包容思想,会公正无私,处事周全不偏,符合老子“道”的规律,从而使修身处世在思想意识、品行德操方面能达到崇高境界,终生不会犯错误。同时,虚、静也是养生长寿之道。所以要“静以修身”。
对于“俭以养德”,我的理解是:“俭”用途广泛,俭用于修身,可以养廉;“俭”用于克制私欲,“可以聚集精神”;“俭”用于思虑,“可以消除烦恼”;“俭于言语”,“可以养气息”。老子把“俭”称为一个宝,所以要“俭以养德”。
至于“生活中怎么做”,我大概是:遇到问题冷静些,分析问题全面些,解决问题稳妥些,急躁性格改善些,经济生活节约些,做事安排科学些,遵纪守法严格些。
其他网友回答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这句话源自于诸葛亮所写的《诫子书》。原文如下: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由于忙于蜀国政务,无暇教育儿子,于是便写下《诫子书》,告诫他要恬静以修善自身,俭朴以淳养品德。
然而,现在的人也大多数早已忘记了“诫子”的意义。我们从以下几点就可以看出:
浮躁的生活观
现在的生活是快节奏的,浮躁的,压的人喘不过气的。步入社会年轻一代的人终日与手机相伴,嬉笑怒骂全在手机上,能够静下心去学习的不多。
扭曲的消费观
从近几年的年轻人消费生活报告中可以看出:低收入的年轻人比高收入的更敢花钱。因为传统的“储蓄消费”正在悄然发生改变,一种新的“信用消费”习惯已经在年轻人群中萌生。
中国近1.7亿90后中,超过4500万开通了某呗,平均每4个90后就有1个人在用花呗进行信用消费。
而且有些商家也在极力推广“消费至上主义”,使用花呗还会获得免单机会。他们肆无忌惮地将消费与身份、品味、智商、情商等等联系在一起,让“你不花钱就会低人一等”的观念充斥着你的整个内心。
环顾整个社交大环境,都毫不例外地在助推消费热潮,都在刺激消费,一种物欲横流的浮躁气息弥漫开来。
错误的教育观
现在很多父母都已忘记“非淡泊无以明志,宁静无以致远”的意义,一心想着要让子女穿名牌,上名校,打扮时髦,不能输在起跑线上,长大后更是要出国留学。然而,过早的培养子女的名利观,是大错特错的。如此教育下的子女,只会变的好高骛远、铜臭缠身。
父母只有正确教育,才会有利于他们的未来。要教育他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追求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奋精神,轻浮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试问,终日与手机相伴,何以静以修身?消费毫无节制,何以俭以养德?一些错误的教育方式,终会毁了下一代?
现已为人父母的我,回想之初,也曾被父母错误的教育观误导过,也曾有过无节制,也曾有过浮躁的生活。但一切终究会改变,之前有过不理解父母的,现在也大都理解了。
然而我不会把父母那一代错误的教育观在加到我下一代身上。在父母溺爱孩子的时候,我总会出来制止,耐心的教导她:什么是可以拿的,什么是不能要的,拿了东西要说谢谢;盛在碗里的饭要吃完,不要浪费。
自己也要放下手机,多陪她玩耍,告诉她细心一点,耐心一点,积木才不会倒。
欢迎大家在下方评论留言,一起讨论、学习~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网友们你们是怎么理解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生活中你们怎么做呢.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