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忌尾正月忌头是什么意思 腊月到了,“腊月忌尾,正月忌头”是啥意思?有哪些忌讳和讲究?

网友提问:

腊月到了,“腊月忌尾,正月忌头”是啥意思?有哪些忌讳和讲究?

优质回答:

一进入农历十二月也就是腊月,农村的年味就越来越浓了,各家各户都开始为过年做准备了,农村有一句俗话“腊月忌尾, 正月忌头”说的是过年时的一些习俗,就是腊月到正月这期间的一些禁忌,这期间的讲究很多,你都知道吗?“腊月忌尾”忌的有哪些?

1.腊月忌讳搬家

在过去,老一辈人是不喜欢搬家的,因此有“人搬穷,火搬熄”、“人搬三道空,火搬三道熄”等这样的俗话,进入腊月,马上要过春节了,更不能搬家,这是因为古人认为腊月偏寒,搬入新房子的话,寒冷的气氛和陌生的环境会让家人不习惯,住的不习惯就可能会引发家庭矛盾或者身体不舒服,因此腊月忌讳搬家。

2.腊月忌讳向外借钱

进入腊月,这一年马上就要过完了,因此一年里的账都要互相结算一下,收了账拿到钱就可以开开心心的过大年。但是这个月忌讳借钱给别人,这意味着破财、晦气,马上要过年了,财气向外流,第二年会债务缠身。同样的道理,在腊月最好不要开口向别人借钱,在这里也祈求那些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老板、公司,请尽快把工资结清,让农民工兄弟快快乐乐的过年。

3.腊月二十四扫房子,忌讳乱动东西

农村的春节习俗是腊月二十四要扫房子,把房子打扫干净,象征着把家里一年的尘埃和晦气都扫走了,来年就是好开头、好运气。但是扫房子时,忌讳乱动东西,有些东西是不能动的。一是大门上的对联不能动。贴对联是春节习俗,各家各户的大门上都有对联,在农村经过一年的风刮日晒,对联已经褪色严重或者破烂不堪,即使再难看,腊月二十四也不能动这个对联,直到开始贴新对联。二是家里供奉的牌位不能动。家里供奉的牌位一般都是家族的长辈,这是对长辈的尊敬,同时也祈求保佑家族后代兴旺,因此在打扫卫生时,千万不能把牌位搬来搬去或者随意改变方向,这是大不敬。

“正月忌头”忌的有哪些?

1.正月忌讳理发

在农村讲究,正月这一个月不能理发,一直要等到农历二月二才能理发,又名“二月二龙抬头”。为什么不能理发,农村的说法是正月理发会延长舅舅的寿命。其实这是一个误传,这个习俗是因为当年清军入关后,要求全体汉人必须剪发,为了头发不被剪掉,汉人就编了一个“正月剪发会死舅”的借口来搪塞,慢慢的这个说法就流传开来。

2.正月初一上午忌讳倒水

水意味着财气,正月初一上午是不能把水倒在地上,特别是不能把水倒在门外,这意味着财气流走了,因此要用桶把所有的水都收起来,过了中午才能倒掉。

3.正月初一忌讳扫地

正月初一这一天是绝对不能扫地的,这一天你扫的不是垃圾,农村的说法是你扫的糖果纸、鞭炮屑都是家里的财气,你把财气都扫到门外了,这一年还怎么发财啊。

其他网友回答

在民间,有着“腊月忌尾,正月忌头”的一个说法,这个说法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都知道中华历史洋洋洒洒上下五千年文明,而在这几千年的历史中,勤劳而又智慧的劳动人民总结了很多的生活谚语,不管是农耕的还是养生的有很多。特别是进入封建社会后,人们对很多的事情都是没有一个科学的解释,于是就寄托于一些神话或者迷信的方法来解释。当然这里并不是说“腊月忌尾,正月忌头”是有什么封建思想在里面,但是这与当时的思想观念还是有着很大的关系的。

我们都知道,一年四季,是从春天开始,冬天结束的,而从月份上面来说,则是正月为一年的开头,腊月为一年的结尾。而历来人们又讲究善始善终和追求好彩头,所以,正月里讨好彩头,腊月里做好一年之中应该完成的事就是非常重要的。那到底什么是“腊月忌尾,正月忌头”?

腊月忌尾

我们知道腊月是一年的最后一个月,就好比今天来说,今天已经是腊月初六了。再过二十多天就是新的一年了。所以,在这即将辞旧迎新的岁末,有些事情是有讲究的,或者说是不能够做的。

一是不能够借钱出去。在腊月的时候都是债权人找欠债人还钱的时候。因为民间一直就有“债不过年”一说。我也很清楚的记得以前别人欠我们家一点钱,父亲到了年底的时候就专门去找他要他还钱。腊月里找别人还钱是天经地义的。因为进入腊月了,年底每家每户都要用钱过年,你欠人家的钱还钱就是应该的。要债者是天经地义,而还钱的人也应该心知肚明。

所以,在腊月的时候是要债的时候,而不是借钱的时候。如果腊月借钱出去,一般今年肯定是还不上了。这个债就得留到明年,最重要的是民间就会认为腊月借债出去有点破财的意思在里面。同样的道理,对于做生意的、打工的,在腊月里都是抓紧时间回笼资金或者结账的时候了。

二是不要在腊月搬家。进入腊月,每家每户都在忙着准备年货,特别是做腊货这些是很费精力时间的。如果搬家,把亲戚朋友都弄过来,这样也会耽误人家的时间。另外,腊月里搬家,进入新家,还没有住几天就喊过年了,始终是没有什么人气。所以,如果要搬新家,最晚在农历11月底前完成。

三是不要准备不充分就过年。这里主要说的是米、油这些东西。在腊月里需要将跨年所用的米、油准备好。不要等着正月里头几天就要去买米买油,在民间这认为是不好的兆头,意味着来年开头就要外出讨米讨油。所以,在腊月末的时候一定要准备充足的米、油。

正月忌头

进入正月后,有很多的禁忌。因为正月是一年新的开始,每一家都期待有全新的面貌进入新的一年。所以在诸多方面是有着很多的禁忌的。

一是初一不能拿刀具。这是从小家里就教我们的,在初一这一天不要动刀子。所以,在大年三十晚上的时候,家里都会把刀子收起来。如果动刀,万一不小心弄破了手流血,初一见血是很不吉祥的。所以初一的时候就是吃大年三十的剩菜。因为菜多,根本吃不完。而且跨年夜饭一定是做得很多的,也必须是吃不完的。到初一的时候吃,也意味着吃上一年的,这叫做有余粮。

二是初一不能扫垃圾。由于跨年,肯定会放鞭炮,这些东西在初一这一天是不能够动的。到了初二的时候才能够开始扫动。而且在扫垃圾的时候,必须是从外面往里面扫,意味着将外面的财往里面拿,不能够从里面往外面扫。另外,扫了的东西必须要装起来,不能够倒掉,一直留到过了初五。

三是初几里不能够说不吉利的话,特别是初一。在春节期间都会贴对联,而除了对联以外,还会在墙壁上用小红纸写上“童言无忌”。这是因为小孩子有些不懂事,或者有的时候说漏了嘴。比如说到“没饭吃”,“没钱”,”见鬼“,”死”等,这时候大人都会拍一下小孩,然后说一句“童言无忌”。

四是正月里不能够理发。这在很多地方都有这么一个传统。也有一个说法是“正月理死舅舅”。这个说法很显然是迷信的。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一些比如扫地、泼水、洗衣服等,这些都有禁忌。这都是人们为了追求一个更为吉祥的新年而形成的一些风俗。不过,“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这些禁忌可能在每个地方都不一样。但是,“腊月忌尾,正月忌头”这句话整体来说现在还是很盛行的。没有别的意思,这也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向往的一种心理暗示。

大家说呢?

其他网友回答

[祭灶] [扫尘] [吃灶糖] 我国的春节一般是从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揭开序幕的,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在二十五日举行祭灶仪式。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到除夕的这段时间,民间称之为“迎春日”。 ?? [洗浴] 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谚语。腊月二十六洗浴为“洗福禄”。 ?? [贴门神][贴春联][守岁][吃年夜饭][放爆竹][祭祖][给压岁钱] “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 [祭财神][财神的传说]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实际上是把买来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祭祀的供品用鱼和羊肉。老北京的大商号,这天均大举祭祀活动,祈望今年要发大财。 ?[祭财神][路头神][送穷][开市]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子”,北方叫“煮饽饽”。妇女们也不再忌门,开始互相走访拜年道贺。新嫁娘在这日归宁。一说破五这一天不宜做事,否则本年内遇事破败。这日的其他习俗主要有送穷,开市贸易,南方在这日祭财神。 ?? [谷日][顺星] 民间以正月初八为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称为顺星,也称“祭星”、“接星”。又传说初八是谷子的生日。这天天气晴朗,则主这一天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元宵节][送孩儿灯] [迎紫姑][走百病][偷菜节][巴乌节] 元宵节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 [接玉皇][赶乱岁] [照田蚕][千灯节] 送灶神上天后至除夕才迎回,其间人间无神管辖,百无禁忌,民间多嫁娶,被称为“赶乱岁”。乱岁是民众为自己设计的调节社会生活的特定时段。岁末年终,人们有了闲暇与积蓄,对于平时难得有精力操办大事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好时机。 ?? [小除夕] [过赶年] 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们往来拜访叫“别岁”。焚香于户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 [拜年][开门炮仗] [占岁][贴画鸡][聚财] 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中国不同的历史时期曾根据自己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更改正月初一的时间。 ?? [烧门神纸][谷子生日][小年朝] 小年朝,即天庆节。宋代宫廷节日,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因传有天书下降人间,真宗下诏书,定正月初三日为天庆节,官员等休假五日。后来称小年朝,不扫地、不乞火,不汲水,与岁朝相同。 ?? [人日][摊煎饼] [吃七宝羹] 传说女蜗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汉朝开始有人日节俗,魏晋后开始重视。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因是人日,所以在古代这日还有不行刑的风俗。 ?? [石头生日] [贺老鼠嫁女] [新年十日歌] 旧时民间在正月举行的祀鼠活动,亦称“老鼠嫁女”“老鼠娶亲”。具体日期因地而异,有正月初七、有正月十七,有正月二十五,不少地区是正月初十。各地祀鼠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 [东郊迎春][春帖子][春牛][咬春] 立春日迎春,是中华先民于立春日进行的一项重要活动。在周代,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回来之后,要赏赐群臣,布德和令以施惠兆民。这种活动影响到庶民,使之成为后来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动。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一、春节的来历:传说,有一种叫”年”的野兽,每当寒冬将至,出来食人,使人不得安宁。人们在与”年”的搏斗中,这种凶恶的猛兽怕火光和响声,于是,人们想了一个办法,在”年”出现时,便燃起大火,投入竹节,燃起熊熊大火,”年”听到爆竹的响声,便逃走了。以后,人们开始以”挂红灯、放爆竹、吃年饭”来庆祝新年。二、春节前的准备(腊月初八以后,各种年事活动便逐渐展开)1. 祭祀灶神:灶神,又称”灶神”,俗称”灶王爷”。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返回大宫,向玉皇大帝汇报情况。除夕时分再返回人间。人们担心向玉皇大帝进谗言,所以再他去天宫的时候为他进行祭祀活动,希望他”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2. 其他准备活动:写春联,准备肉食,准备面食以及理发、沐浴,打扫卫生。三、民俗活动–静态民俗3.春联:(1)春联的来源:古代称”桃符”。据说,东汉王充《论衡o定鬼篇》中神荼、郁垒二神住在大桃树上,处理鬼魂。他们把为非作歹的恶鬼都喂老虎吃。因此,人们认为鬼害怕神荼、郁垒,也害怕桃树。于是每到过年的时候人们总在门口悬挂桃符或桃木人来趋鬼避邪保佑平安。(2)最早的春联:公元965年,后蜀皇帝孟昶在皇宫内门的桃符上写了:新春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是我国已知最早的春联。此后春联成了春节最有代表性的民俗活动之一。也有人家喜欢贴”福” 字,而且倒着贴。因为”倒”谐音”到”,所以倒贴福字意思是”福到了”。4.年画:(1)门神画的来源:有三种说法。一说源于神荼、郁垒的神话传说,古人把二神像挂在门口驱鬼。一源于唐太宗命令秦琼、尉迟恭看门驱鬼,并把二将画在宫门上。一源于唐玄宗梦见钟馗为自己捉鬼,醒后命令画工把钟馗画在门上。(2)灶神画的来源:民间传说灶神在除夕从天宫返回人间,所以人们总在这时候买新的灶神画贴在门上,希望他能带来吉祥与幸福。(3)其他常见的年画。5.福字:最早?”福”字–传说史于周朝姜子牙,即姜太公。当年姜太公封神时,封妻子为穷神,说”有福的地方你不能去”。百姓过年贴”福”字,史于慈禧,每至年,太后有给大臣赐福之习。一年赐福,恭王福晋把赐给的福拿倒了,犯杀头之罪,李连英为其解围:”老佛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今年赐福,福真的就到了。 “慈禧一听极高兴,连说:”福到了……”传至民间,”福”也贴倒了。6. 窗花:窗花是贴在窗户上庆贺新年的剪纸作品。窗花有两种制作方法。第一种是剪刀剪,巧手的妇女用一把剪刀可以把彩纸剪出许多花样。第二种是刻刀刻,一般由专业的民间艺人操作,一次可以刻成四五十张窗花,供应市场。四、春节民俗–动态民俗1.除夕守岁:1)什么是除夕:除夕,是一年的最后一个夜晚。由于农历月有大有小,所以有的年份腊月三十夜是除夕,有的年份腊月二十九夜是除夕。2)除夕守岁:除夕重要的活动是守岁。因为秦汉以后,我国人民基本都把夜半子时当作一天的开始时刻,相当于现代计时方法的23点到1点。除夕夜的子时,正是辞旧岁,迎新年的关键时刻。为此,人们不得不彻夜不眠,守候着这一时刻的到来。全家人团聚一堂,一边包饺子,一边等待,耐心的等待。2.放鞭炮:1)什么叫鞭炮:鞭炮,又名”爆竹”。新年钟声一落,大街小巷立刻鞭炮齐鸣,迎接新年到来。2)爆竹的来历:据南朝梁代示懔《荆楚岁时记》记载?”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意思是说,当时人在初一早上起床后先把竹子放在火里烧。竹子爆裂发出巨大的声响,就能吓跑怪兽与恶鬼,保护全家平安。大约到了唐朝,人们把竹筒里装上火药,点燃火药,发生爆响。后来,人们又用纸卷代替竹筒,就形成了和今天一样的鞭炮了。3)鞭炮的种类:鞭炮有各种花样。宋代人把鞭炮稍加改进,又发明了烟花。烟花:又称”礼花”,”焰火”。它在爆炸时能发出极为绚丽的光芒。因而深受人们的喜爱。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用烟花装点自己的节日夜空。3.舞狮子:白居易《西凉传》: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镜银贴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紫髯深目两胡儿。跳舞梁前来致辞,应似凉州未陷日。安西都护进来时。舞狮起原一南北朝朝代,即佛教兴起的时代。4.其他民间活动:扭秧歌,踩高跷,敲锣鼓。5.祭神祭祖:在传统的春节活动中,最重要的是祭神祭祖。迷信的家庭都设有专门的神龛,供奉各位神灵,同时还供奉有列祖列宗的牌位的画像。正月初一早上,人们恭敬地在神龛与祖宗牌位前献上供品,(其中包括刚刚煮好的第一碗饺子),点上香火。十分虔诚地感谢神明与祖宗在天之灵在过去一年对自己的保护并祈求他们保佑来年的幸福。6.拜年:祭神祭祖之后,儿孙们开始向长辈亲人拜年。传统的拜年礼是向长辈亲人三叩首,现在大多已经改为三鞠躬。一边行礼,一边祝愿长辈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长辈端坐,接受儿孙们的拜年以后,把一个红包送给儿孙们。这就是”压岁钱”。一般作为孩子们春节期间的零花钱。其他亲戚之间则互相拜年,陆陆续续,可以持续很多天。朋友之间见面,则互道”恭喜发财”或”春节好”,以示庆贺。拜年活动体现了晚辈对长辈的尊敬孝敬孝顺;长辈对儿孙的慈爱关怀。亲戚朋友之间的拜年,也极大的促进了彼此感情的加深。所以自古以来,人们都十分重视拜年活动。宋代诗人戴复古《岁旦族党会拜》:”衣冠拜元旦,樽俎对芳辰。上下二百位,尊卑五世人。排门乔木古,照水早梅春。寒事将消歇,风光又一新。”把当时大家族二百多人互相拜年的活动写得有声有色。7.人日:正月七日,又名”人日”。隋代诗人薛道衡《人日思归》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正月七日为什么称为”人曰”呢?这和中国古代神话有关。神话中说,神在初一创造了鸡,初二创造了狗,初三创造了羊,初四创造了猪,初五创造了牛,初六创造了马,初七创造了人,因此,初七是人类诞生的日子。于是,古人把这一天称?”人日”。为了纪念人类的诞生,南朝梁代每到人日的时候,人们就剪出彩色的纸人,贴在屏风上或戴在头上。用来象征人们在新的一年里,面貌焕然一新。到了唐代,人日剪纸的内容又有发展变化。唐代诗人余延寿《人日剪彩》:”闺妇持刀坐,自怜裁剪新。叶催情缀色,花寄手成春。贴燕留妆户,黏鸡待饷人。擎来问夫婿,何处不如真?”所剪内容包括红花绿叶,飞燕家禽。个个栩栩如生。这已经于现代民间的窗花十分相似了。五、春节民俗–饮食民俗年糕与饺子是春节最有特色的食品。1)年糕:又称”年年糕”。它谐音”年年高”,包含着生活一年比一年好的期望。年糕采用黏性较强的谷物制成,北方多用小黄米,南方多用糯米。北方一般都是甜的,南方年糕可以作成不同口味的。不过,好吃不过饺子。北方人更喜欢的春节食品是饺子。2)饺子又名”角子、交子、扁食”。它的起源非常古老。考古工作者曾经发现过一枚一千多年前的饺子保存下来。北方人过年,一定要吃饺子。而且春节这一天吃的饺子必须在除夕12点以前包好。饺子好吃,关键在于饺子馅,纯肉的,纯菜的,肉菜混合的,花样无穷,口味可异。可以根据自己口味任意变化,所以男女老少都喜欢吃饺子。在春节所吃的饺子中,有一个包着豆腐馅的,还有一个包着一枚硬币。谁吃到豆腐馅的饺子,谁在新的一年里就会发财,人们的理想也都包含在饺子里。六、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全年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为”元宵”。汉文帝曾于正月十五日平定叛乱,所以规定这一天为”上元节”。东汉明帝为了表示对佛祖的尊敬,下令元宵点灯。此后,元宵就逐步演化为观赏花灯的民俗节日。故名”灯节”。元宵的应时食品是汤圆,北方也叫元宵,象征着团团圆圆。唐代,元宵赏灯活动盛况空前,举国同庆。《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杨贵妃的姐姐韩国夫人曾派人造出一盏百枝灯树?”高八十尺,树之高山。上元夜点之,百里皆见,光明夺目。”唐玄宗甚至令工匠造出高百尺、宽数十丈的灯楼,供游人观赏。宋代又有过之,无不及。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以草把缚成戏龙状,用青幕遮笼,草上密置灯烛数万盏,望之蜿蜒如双龙飞走。”皇帝还亲自率领盛大的仪仗参加赏灯活动。诗人苏味道《正月十五夜》: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妓皆侬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可见娱乐活动通宵达量,热闹非凡。可以说:正月十五元宵节的狂欢,为整个春节活动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 如果我回答对你有帮助,请关注我一下。或有其他问题也可以关注我,给我发私信

其他网友回答

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腊月和正月这两个月份就有着很深的讲究,因为腊月是农历十二月,标志着一年结束,正月则是农历的第一个月,是一年的开始。我们做人做事都讲究个有头有尾,腊月三十晚上还要守岁跨年,辞旧迎新。

腊月既然是一年的结束,那人们肯定希望能圆圆满满地度过这一年,不要到年尾了掉链子,到了正月,作为一年的开始,自然也希望在这时候讨个彩头,预示将来一年顺顺利利。

所以“腊月忌尾,正月忌头”这句俗话,还是非常有意义的,同时也有着很多忌讳。

腊月忌尾

腊月,也称蜡月。

腊月是个祭祀的月份,古人在这一个月要祭祀祖先和各路神灵,以祈求平安。

忌搬家

对于搬家这事儿,老人历来是比较排斥的,素有“人搬穷,火搬熄”的说法,而腊月正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古人认为腊月偏寒,如果在此时搬家,进入陌生的环境、寒冷的气氛,都让人感到不自在,再者,搬到新地方人生地不熟的,过年本来就要热热闹闹,走亲戚都找不到人,这年过得多么冷清啊。

另外,民间有腊月二十三祭灶神的传统,相传灶神是每个家庭的守护神,一个家庭一年中的善恶是非,到腊月二十三这天,灶神老爷都会上天一一向天帝禀报,所以祭灶的时候要给灶神爷供糖,好让他在天上述职的时候多多美言,所谓“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还有腊月二十五接玉皇的说法,传说玉皇会在腊月二十五这天下界体察人间善恶,以定来年祸福,人们在这一天都会力争好好表现,博取玉帝欢心,为来年讨点福气。

你这一搬家,灶神爷回来找不着你,玉皇下来也看不见你,带给你的吉祥也没了。

忌讳借钱

到年终,都是结账的时候,你做生意的,要跟生意伙伴互相清算一年的账单,那些农民工兄弟,在外忙活一年,也盼望着工头赶紧把工资结了,风风光光回家过个肥年,哪怕你是个普通的之功,通常还有些年终奖呢。

所以腊月忌讳向别人借钱,或借钱给别人,因为一年到头所有账都该清了,这时候再借钱,账面就有缺口,意味着破财,大过年的财气外流,来年恐怕会债务缠身。

正月忌头

正月是一年的开始,为了新的一年里顺利平安,人们都会抓紧机会做好事,图格吉利,象征新年的日子红红火火。

忌剃头

因为正月剃头死舅舅,哈哈哈,当舅舅的在每年正月压力都非常大,要紧盯着外甥,不让他近理发店,哪怕是那种里面连梳子都找不到的理发店也不能进。

所谓正月剃头死舅舅,这当然是错误的说法,当年清军入关,为了统一思想,从头做起,要求汉人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人们为了活下去,当然纷纷剃头,这也激发了人们的反抗情绪,于是就形成了每年正月不剃头,以示思旧(思念前朝)的做法,渐渐地思旧就讹传成了死舅。

要剃头的,就等到二月二龙抬头那一天吧。

忌倒饭菜

在我家乡有这个忌讳,不知道别处有没有,年三十和正月初一吃剩下的饭菜,都不能倒掉,一来浪费粮食,老年间一茶一饭来之不易,在新旧交替之际浪费粮食,会漏财。二来,中国人都讲究个年年有余,所以我们在年三十和初一这两天,不仅不会倒饭菜,还会刻意把每个菜留下一点,象征有余,来年就会大富大贵。

其他网友回答

腊月和正月作为一年的结尾和来年的开端,对中国人来讲,确实具有特别的意义,因此,以一年一度的春节为中心,产生了许多民俗。

腊月的腊,本意是指祭祀神灵之礼,一般是在农历十二月进行,所以,也把这个月称为腊月。

“腊月忌尾,正月忌头”的说法,乍一听好像摸不着头脑,网上的很多解释,都各有说法,但大都难明白。其实,这个俗语还有个前置语,那就是“工作和劳动”,加上这个词,大家就会很容易弄明白了。

大家辛辛苦苦一年,为了生活奔波,到了农历十二月底,就该放下工作,该收尾的收尾,该结束的结束,为的是回家跟家人团聚,放下一切烦恼,开开心心过一个年。中国人的这个习俗是具有非常强大的力量的,看看每年的春运就明白了。

就算再忙,到了年底,老板们也实在不好意思要员工留下工作。所以大家约定俗成,弄出了个“腊月忌尾”这样的说辞,这样心照不宣,到了年底,该放假就早放假,否则不吉利。

“正月忌头”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大年初一,本来开开心心的,领导喊你回来加班,你心里肯定会骂一万个草泥马。于是,大家又弄出了一个俗语:“正月忌头”。你老板就不怕大过年干活,今年一整年倒大霉吗?老板最怕的就是这个了。这样,所有人都遵守规则了。

这就是中国人的智慧。

中国的民俗充满着这样的智慧,就拿腊月和正月来说,讲究就挺多的。

俗话说:“腊七腊八,冻死寒鸭”,腊八前后,是一年里最冷的日子。这个时令,大家记得做什么事吗?对,就是喝腊八粥。别小看这一碗不起眼的粥,可是有非常高大上的来历的。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苦修顿悟,有魔王魔女来干扰引诱他,到了腊八时,进入了最关键时刻,佛祖努力抵抗 ,但因为长期没吃饭,饥饿难熬,体力不支,这时,有信徒煮了一碗稀粥给他喝,帮他度过最后一关,终于修成正果。后来,腊八粥的习俗就随佛教传入了中国。刚开始,腊八粥只是普通的稀粥,到了清朝时,粥的配料也越来越丰富,加入了红枣、花生、栗子、杏仁、瓜子等,变成一碗八宝粥,营养价值很高。除了供奉佛像外,还送给亲友们,同时,也有当时的慈善机构和寺庙,也纷纷施粥给穷苦百姓。借着这样的民俗,在一年最寒冷的时候,让穷苦人感受到一丝人间温暖,我们真要为古人点赞。

到了腊月二十三,是小朋友们喜欢的日子来了。“腊月二十三,家家糖瓜粘”,这个糖瓜就是麦芽糖,我们小时候最爱吃的那种。可这天是用来封人嘴巴的。封谁呢?灶王爷。因为这一天,灶王爷要上天庭汇报一年的工作。人们用麦芽糖糊住灶王的嘴巴,都说吃人的嘴软,上天言好事,玉帝一高兴,就降福给你们家了。有的还嫌不够,在灶门上抹酒糟,想把灶王喝个晕乎,就像灌醉了大客户,生意就做成了。当然,灶王有没有说好话不知道,糖最后都是让小朋友吃了。

“腊月二十四,家家写大字”。到了二十四,你们家就该准备春联了。要不然到了大年三十,“腊月忌尾”,上了街发现没人写春联,就怪不得别人了。春联来源于桃符,王安石的名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新符”,说的就是这个。春联比起桃符来,材料更节省,只要两联红纸一条横幅就可;内容更丰富,可以表达更多好彩头,形式更丰富,小小联纸,还成了文人们展示自己的舞台,成为一个文化;制作更方便,找个会写毛笔字的私塾先生书写一幅便搞定了。所以,春联代替了桃符,成为中国春节文化的一个标志。跟春联一起的,还有年画和窗花,画着和合二仙、年年有“鱼”等吉祥图案,也成为民俗的一部分。

接下来,就是“腊月二十五,掸尘扫房土”了。这一天,家里要进行大扫除,把一年的坏运气都扫地出门,准备迎接新一年的好运气了。有些人家,也会把旧衣服扔掉,意味着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当然,清扫了房间,也要清理个人卫生,最有仪式性的就是理发,意义是一样的,都要把不好的留在过去。

过了二十五,就直奔大年三十了,作为腊月最后一天,大年三十是一个重头戏,讲究最多。上午要摆祭品祭祀祖先,保佑全家安康。在北方,还有踩岁的习俗,拿芝麻秸铺在门口,人踩在上面就会发出踩碎的声音,谐音为踩岁。这一晚,屋子里是不能黑灯瞎火的,必须点亮灯。许多人不睡觉,直到新年的钟声敲响,叫做守岁。不过,这一天最最紧要的就是一家人齐齐整整的,围着桌子吃年夜饭。如果少了一个人,这饭就不圆满,心里多少是有遗憾的。饭菜是不能吃完的,要留一点,表示“饭吃不完”。吃完年夜饭,就到了孩子们最快乐的时间,贴春联,贴年画,放鞭炮,热热闹闹的。如果这时有人扮成财神送元宝,送财像的,是不能拒绝的,如果不想要,不能说不要,要说已经请过了。

大年初一,也就是正月初一,又称元日,元朔。许多地方人们起床第一件事是要穿上新衣,出门要放“开门炮”,然后,也就是正式过年了。老话讲:“正月里天天是节”,是有道理的,从初一到十五,基本上每天都有主题。晋议郎董勋《答问礼俗说》里记载:“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传说是因为女娲造万物,每天都造一种动物,到第七天才造出了人。

初一到初五都是正式拜年的时间,因为腊八之后,初一之前,可以拜早年,初六到十五,是拜晚年。十五之后,年就算过完了,你不能再拜年了。一般拜年都是晚辈给长辈拜,或者平辈之间拜年,以前未成年者要行跪拜礼,长辈方给红包,现在就不那么讲究了。有些地方,初一要给祖宗上坟,有些地方则是初二,有这样习俗的地方对应的当天,就不能去活人家拜年了,这也算是一种禁忌吧。

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初二到十五的习俗,以及讲究和禁忌。

正月初二,嫁出去的女儿要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一般会准备好送给父母亲的礼物,体现孝道,如果是新嫁娘,还要带回糕点之类的点心,由娘家分给乡亲们;初三是接财神的日子,这是商家们的大日子,一般要摆桌祭财神。但也有称初三为小年朝,赤狗日,这一天是不能拜年的,而且要早早睡;初四是迎神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属羊,寓意三羊开泰;初五俗称破五节,这一天的禁忌就比较多,《燕京岁时记》中说:初五日谓之‘破五’,‘破五’之内不得以生米为炊,妇女不得出门。”,这一天,人们还必须吃一顿饺子;

初六属马,这一天要送穷神;初七是人日,这一天女娲娘娘造出了人。中国人在这一天要吃七宝羹和面条,还要登高;初八是顺星节,一般要放鞭炮,放河灯,以祈求星宿的护佑,有些地方存在闹上八的习俗,因为第二天,许多商家就正式开铺了;初九是玉皇会,也就是玉皇大帝的生日,人们要拜天为玉帝过生日,有些地方,这天就不能在露天晒内衣裤,以示对天的尊重;初十是地母的生日,这一天是不能开山或打地基造房子的;十一是岳父宴请女婿的日子;十二则是老鼠节,不过这个节现在基本不过了,只是十二搭灯棚的习俗在有些地方还存在,主要是为春节最后一天的元宵节做准备的;十三开始上灯,十四没有特殊节日,有些地方祭拜临水娘娘,也就是管妇人生产的神,也有说是伏羲诞辰日,有喝亮眼汤、食糟羹的习俗,这一天还要试花灯,为第二天元宵狂欢节的到来做最后准备。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春节之后最大的一个传统节日了,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这一天相当于现在的狂欢节,有花灯展览、热闹的庙会和灯谜会,还吃汤圆,放烟花,男女老少都出来赶热闹。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生动地描写了当时元宵节的盛况。

过完了元宵节,这个年就算真正过完了。

中国地广物博,民族众多,其实许多地方民俗都很不一样,但中国人的情感都是一样的,不管民俗怎么变,也不管有多少讲究和禁忌,其精神核心都是希望国泰民安,家庭幸福,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春节临近了,借此向看到这篇文章的网友们拜个早年,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事业有成,财源广进,阖家安康!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腊月到了腊月忌尾正月忌头是啥意思有哪些忌讳和讲究.jpg”/>

与腊月忌尾正月忌头是什么意思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