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为何朱棣如此偏爱朱瞻基?
优质回答:
先说一下朱棣对朱瞻基的偏爱:
1399年3月,朱瞻基出生,此时朱棣还是燕王。1402年靖难之役完成,如愿登上大统。在后来立太子的问题上发生了纠结,按祖制,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原则,大儿子朱高炽是朱元璋封的燕王世子,理所当然立为太子,可是朱高炽形象肥胖,走路有些跛,处事软弱,朱棣不喜欢。反观二儿子朱高煦,形象英武,做事风格很像自己,且在靖难之役中东挡西杀,战功显赫。这对朱棣成了个难题:一个不喜欢,却合传统,且群臣支持;一个很欣赏,但不符世俗,群臣反对。这个想法一直在拉锯,僵持不下。这时,大学士解缙仅一句话便打破了这种平衡,终致朱棣决心下,于1404年立朱高炽为太子,皇位接班人,这句话是“好圣孙”,指的即是朱瞻基,此时他才5岁,足以看出朱棣对他的喜欢,已把他作为未来储君,朱高炽是沾了儿子的光。
那么是什么原因朱棣偏爱孙子呢?
首先,朱瞻基的出生的神秘色彩,1399年3月,朱瞻基出生,此前朱棣一梦,梦见太祖执一大圭给他,圭上八字:传之子孙,永世其昌。古大圭是权利象征,这时手下报告朱瞻基降生,朱棣遂把这两件事联系起来,认为是天赐这个孙子,所以朱瞻基出生即获朱棣喜欢。
第二,1399年8月,靖难之役爆发,促使朱棣决心战争的,也和这个梦有关。经过三年的角逐,建文帝被拉下马,朱棣上位,孙子出生后即争夺皇位并成功,更加增添了对孙子的喜欢。
第三,朱瞻基和朱棣长得很像,大黑胖子,一股英武之气,(有图为证,前是朱棣,后是朱瞻基)这也是朱棣喜欢的原因。
第四,朱瞻基确是聪明过人,在识字、骑马、射箭过于常人,且有独到见解,以致在他5岁时,朱棣决心立朱高炽为太子。
历史证明,朱棣的决策是正确的,朱瞻基在废后立后(废胡善祥立孙若微)及斗蟋蟀为后世所诟外,整体上推动明朝发展,他和父亲开创了仁宣之治,而他父亲反在位十个月,他在位十年。在仁宣之治中重要性一看便知。
其他网友回答
朱瞻基出生那年,朱棣才决定造反。
婴儿朱瞻基给予朱棣的作用是,来自于人性自然里面的那种信心。
大明最初的朱家,是布衣得很彻底的皇族,这里指的,是朱元璋、朱棣、朱高炽这三代人,你可以说朱瞻基已经蜕变成了先天的贵族,但他的父祖辈,传统的思想还是很重的。
朱元璋得到朱标的时候,欣喜若狂,比起陈友谅生了陈理的那种情绪,朱元璋是数倍于他的,其实这也不是朱元璋一个人这样,万千元末农民百姓,生出了儿子,都是开心得双脚离地的,都会觉得人生得到了蜕变,只是朱元璋,未曾压抑自己的本性。
朴实之风大盛的朱元璋,把这个习惯也传承了下去,但是最好的继承者不是朱标,而是他的四子朱棣。
朱棣镇于北京,封于燕王,常年的北部防线,让朱棣保持了彪悍之风,看朱允炆不顺眼,他不曾掩饰,朱元璋驾崩时,朱棣隔河而望南京,没有进宫,如果是有城府的人,早就躲在角落里防着侄子了,而朱棣什么也没说。
建文登基后,朱棣首先考虑的问题是,怎么保命。
但当他发现,他那些从来没有得罪过建文的兄弟有被废为庶人的,严重的还有被逼自焚而死的,他知道这是一场没有结果的逃窜,如果他没有儿子,他或许就会直接起兵,拼到最后无非是一个死字,孑然一身。
可他和朱元璋一样,重视传承,重视后代,朱棣是严厉的,但他的爱,也是深沉的。
朱瞻基出世不久,朱棣还在北京装疯,建文不准备当过他,直接派人进北京再次夺权,为了儿子,他本来就不可以忍了,更有了孙子,他这一脉既然有传承的希望,他就不能放过,这便有了靖难之役。
关于朱棣起兵的心态,其实我认为宋朝秦观的一首诗是最可以贴切表达的:
四十生儿得宁馨,试教啼看是真英。
五文凤自云间落,一角麟从天上生。
积善家应长孙子,读书种定作公卿。
普通人尚且希望这个孩子“读书种定作公卿”,那么朱棣这个王爷,希望自己的孙子当个皇帝,不过分吧。
当然啦,这样解读朱棣,未免有些情绪化了,毕竟他也是一个贵族了,也有着他相应的城府,但不管怎么说,朱瞻基的到来,更像是朱棣的一个“小儿子”,他的呱呱落地,敲响了朱棣的野性,胜则举家昌盛,败则共赴黄泉。
而且有趣的是,朱棣后来解释过,在朱瞻基出生的那个晚上,朱棣梦到了朱元璋,朱元璋给了他一个皇帝的印玺,然后跟他说:
“传世之孙,永世其昌”。
这个话的意思,就跟始皇帝的“传国玉玺”上面刻的是一个道理。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只不过始皇帝用来象征神权的是一个玉玺,而朱棣用他的孙子来代替。
有的人会说,那么老实的朱棣都会说假话给自己辩解了,但不管是真话还是假话,朱瞻基的命运,从此就被朱棣绑在一起了,在心理学上,朱棣属于以此“自我催眠”,这场催眠,让他金戈铁马,浴血从北京,到北京。
靖难成功后,朱棣更觉得孙子最宝,发挥这种心理作用的,还是朱家初始三代骨子里的那种朴素之感,你看朱棣的后代朱翊钧就没有,他对他大儿子朱常洛,早就已经丢掉了那么动人却又平凡的父子、父孙之情。
永乐二年,朱棣搞了一次信用欺诈,对象是他二儿子朱高煦,因为他在起事前和登基后都曾给过二儿子暗示,你大哥这身体不行的,以后天下,还是得交给你,可也是这一年,朱棣还是排除大家的意见,立朱高炽为太子。
看,嘴上对二儿子多好多好,还不是什么都给了大儿子,像极了那么平凡百姓家。
本来就很疼爱孙子朱瞻基了,这下次更有理由可以直接对他好,不怕别的儿子嚼舌根,立太孙这件事,不是朱棣才开始做的,元代忽必烈,他父亲朱元璋,都做过这件事。
因为朱瞻基还年幼,立了朱高炽之后,朱棣没有立马把朱瞻基立为太孙,但是却让朱瞻基跟着朱棣生活,直到永乐七年,朱棣正式让孙子朱瞻基登上政治舞台,带他巡视北京,永乐八年,朱棣北伐之际,让朱瞻基留守北京,再到次年,朱瞻基镀金完毕,被立为皇太孙。
立皇太孙,其实并不是朱棣疼爱朱瞻基的最好体现。
立太孙,朱棣为的是预防朱高煦的其他心思。
朱高炽体弱,身体很差,加上体型肥胖,很早以前,走路都成问题了,朱高煦因为靖难之役有功,加上朱棣的暗示,卖大量的空头支票给他,于是他飘了,当着大哥的面嘲讽不是一次两次了,朱棣骂了也没用,朱高炽还一个劲地,二弟别生气,我是废物我是废物。
给别人的感觉,朱高炽好像真的随时会早薨一样,重复真金、朱标的命运。
骨子里的朱棣也怕,但他更怕的是,皇位落到了二儿子手里,他不是说他不喜欢二儿子,而是当主脉没死光的时候,是不可能跳过主脉选支脉的,他爹朱元璋会削死他的,他的观念也不允许。
这件事情,李世民就很好演绎过,玄武门之变,他把李建成、李元吉及其他的所有侄子一并杀掉,他不让李渊难做人,因为李渊没得选了,只能选他,大家以后只会骂李世民造反,也只会同情李渊。
作为皇帝,朱棣必须要考虑他这个职位的很多问题,比如后人的看法,比如前人的做法。
他摆明了告诉朱高煦,你大哥身体不行,但是你大侄子却可以,你别妄想了,你大哥就算在太子的位置上早薨了,也还轮不到你。
作为对策,其实朱高煦动手杀了大侄子就能完美地解决这个问题了,可惜,这个是朱棣的底线,朱高煦曾高喊,他怎么就比不上秦王了?这个秦王,指的就是李世民。
朱棣大骂朱高煦,甚至第一次说砍他的头,因为朱棣心里太忌讳这种手足相残了,他不允许,这也是底线。
后来朱瞻基跟着朱棣一起北伐,也算是成长起来,有了相应的战场经验,朱瞻基有资格,也有话语权留在太孙的位置上,而对于这个长孙,朱棣也转移了对长子的爱给他。
朱高炽行动不便,多病缠身,朱瞻基年轻有为,前途光明,朱棣对朱瞻基的好,又何曾不加入了朱棣对朱高炽的那部分呢,因为国内经济的原因,朱高炽多次和朱棣闹矛盾,父子见面只有争吵,可还是那句话,朱棣是有爱的,是深沉的。
历史上关于朱棣在细节上对朱瞻基的爱护,并无多少,但明眼人读史也能感觉到,这位皇帝对孙子的态度,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
永乐二十二年,朱棣驾崩,皇位的传承在这个时候成为了极其敏感的技术活,朱高煦没有了朱棣的压制,说不定会做出什么事情,关键时刻,被朱棣花费心机培养的朱瞻基就帮助父亲进行一系列登基工作,朱瞻基成功迎丧后,朱高炽正式登基。
朱高炽注定在位时间不能长,只能说,他发挥了他的浑身余热,只为朱瞻基争得一点时间建立威望来对抗朱高煦,为此,朱高炽想要釜底抽薪,将都城再次移回南京,只要回到南京,朱高煦造反的难度几何增长,几乎不可能成功。
可惜的是,这件事情未等完成,朱高炽驾崩了,朱瞻基顶着压力登基,还是等来了叔叔朱高煦的造反,所幸朱瞻基不孬,平定了朱高煦之乱,才承接了父亲的仁,开创了“仁宣之治”。
本文原创自“纪元的尾声”
其他网友回答
史书记载,朱棣对长子朱高炽似有不满,一直属意次子朱高煦,但是考虑到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他最终选择朱高炽作为自己的皇位继承人,那为什么朱棣如此偏爱朱瞻基呢?笔者认为不外乎以下几点。
一,朱瞻基是朱棣政治生命的吉祥物,对于朱棣而言,有很重要的寓意。
虽然自古以来,君王的出生就伴随着天降祥瑞,但是很多都是帝王们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编出来哄骗老百姓,以证自己王位的合法性的。但是涉及朱瞻基的朱棣的一个梦却可能是真实存在,因为它听起来并没有那么玄幻,并且是发生在当事人朱瞻基登位之前的。话说朱瞻基降生前夕,朱棣梦见自己的父皇洪武帝朱元璋赐给了他一个大圭,并对他说:“传世之孙,永世其昌”。醒来后,朱棣正在砸吧其中的滋味,就有下人来报,他的长子长孙朱瞻基刚刚降生了。朱棣马上联想到刚刚的梦上,认为这是应证在了自己的这个孙子身上。因为大圭是显贵的象征,预示着朱瞻基会大富大贵。第二年朱棣被朱允炆挤兑的不行不行的时候,想起了这个梦,进而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坚定了发动靖难之变的决心。所以关于朱瞻基的这个梦给了朱棣很大的暗示,作为梦中的主人公朱瞻基,也可以称之为朱棣的吉祥物,自从他降生以后,他爷爷朱棣就所向披靡,夺得天下,成功的登基做了皇帝。
二,朱瞻基本身很符合朱棣对未来继承人的期望。
朱瞻基刚刚降生的时候,朱棣去看他,只见小瞻基长得颇似自己,而且脸上一团英气,他非常高兴,当时就说:“此乃大明朝之福也”。而在成长过程中,朱瞻基也没有长歪,他不仅在祖父的安排下师从当世名臣学习儒学,作为一个有志气的孩子,他也做到了文武兼修。他的早慧引起了朱棣的关注,并被细心加以培养。《明史》就记载【永乐七年,从幸北京,令观农具及田家衣食,作《务本训》授之。八年,成祖征沙漠,命留守北京。九年十一月,立为皇太孙,始冠。自是,巡幸征讨皆从。尝命学士胡广等即军中为太孙讲论经史。】朱棣不仅对他言传身教,还亲自安排他的学业。朱高炽身体羸弱,不能骑马打仗,这些使得马上得天下的朱棣对他颇为不满,甚至产生了立次子为太子的想法。不同于自己的父亲,朱瞻基却长的英武有力,文韬武略,内在外在都颇似乃祖,这也为朱高炽得位加分不少。
三,隔代亲造成的舐犊情深。
朱瞻基是朱棣的第一个孙子,还是长子长孙。按照中国传统惯例,祖辈都对孙辈的第一个孩子会有一种深厚的感情,会将自己对家族,对未来的期望都投注在这个孩子身上,那祥瑞的梦,使朱棣本身更高度关注朱瞻基。加之朱高炽身体不好,朱棣却正值壮年,朱瞻基的很多成长教育工作都由朱棣直接安排了。这不仅增加了爷孙相处机会和互动,也无形中促进了二者的感情。可以说,朱瞻基在朱棣悉心的培养下,不仅没有像朱高炽那样身体羸弱,也没有像朱高煦那样鲁莽急躁,反而汇聚了二人的优点,朱高炽的仁厚和朱高煦的英武。所以朱棣才会经常跟朱高炽说朱瞻基是他日的太平天子。
其他网友回答
朱棣确实对朱瞻基特别偏爱,为了让朱瞻基当上皇帝,朱棣还把皇位传给了自己很不喜欢的大儿子朱高炽。原因嘛,很简单,因为在朱棣众多的子孙之中,他觉得只有朱瞻基“像自己”,其他的儿孙都“不肖”。
当年,靖难之役后,朱棣登上皇位,在确定储君的时候犯了难。因为朱棣的长子朱高炽非常肥胖,而且还有腿疾,别说骑马上战场了,就是走路也得有两人扶着才行。所以能征善战的朱棣就看自己这个大儿子很不顺眼。
二儿子叫朱高煦,此子武艺高强,打仗也很勇猛,在跟着朱棣打天下的时候立下过很多汗马功劳,朱元璋也曾亲口许诺过,将来得了天下,太子的位置就留给朱高煦。但是,朱高煦能武却不能文,属于典型的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类型的。所以,雄才大略的朱棣也不是很喜欢二儿子。
至于三儿子朱高燧就更不用说了,文比不过大哥,武比不过二哥,朱棣更不喜欢。
朱棣总共就这么三个儿子,他都不喜欢,那么问题来了,将来皇位到底传给谁呢?
相比较之下,朱棣还是喜欢二儿子朱高煦多一点点,毕竟老二能带兵打仗嘛。可是,大儿子朱高炽却是朱元璋当前亲自定下来的燕王世子,朝中文武大臣也大多支持朱高炽。本来朱棣的皇位来的就有些名不正言不顺,如果公然违背太祖朱元璋的意见,不免担心自己的江山坐不稳当。
在这种情况下,当时的大学士,也是明朝三大才子之首的解缙的一句话定了乾坤。这句话是什么呢?
有一次朱棣就立储君的事询问解缙,解缙表示应该立长子朱高炽,朱棣听后犹豫不决。这时候解缙上前,在朱棣耳边轻轻说了三个字,“好圣孙!”朱棣听了之后,立刻下定了决心,立朱高炽为太子。这里的“圣孙”说的就是朱瞻基。
朱瞻基是朱高炽的儿子,也是朱瞻基的嫡长孙。但朱棣显然不可能像他父亲朱元璋一样,犯下将皇位隔代传给嫡长孙的错,所以朱棣要想把皇位传给朱瞻基,唯一的办法就是先把皇位传给朱瞻基的父亲朱高炽。可以说,朱高炽能当上皇帝,一大半的功劳在他的儿子朱瞻基身上。
朱棣对朱瞻基怎么个好法?
朱棣不喜欢朱高炽,所以朱高炽虽然贵为太子,将来的皇位接班人,但手中却一点权力也没有,而且朱棣日夜派人监视朱高炽。对于朱高炽监国时期做出的决定,朱棣经常全部推翻,搞得朱高炽非常郁闷,所以他这个太子做的十分憋屈。
但是朱棣对朱瞻基就又是一副完全相反的态度了,为了锻炼和培养朱瞻基,朱棣经常把朱瞻基带在身边,手把手的教他如何做皇帝,朱棣北征的时候,就让朱瞻基留守北京。甚至朱棣在行军打仗的时候也偶尔带着朱瞻基,只不过为了确保他的安全,朱棣只是让他呆在大后方。有一次朱瞻基实在忍不住,就偷偷带了一队兵马溜出去打仗,朱棣知道消息后大惊失色,下令不惜一切代价救回朱瞻基,可见这个孙子在他眼中的分量何等之重。
为了培养朱瞻基的政治才能,朱棣还特意让一名老臣夏原吉辅佐他,教导他从政的知识。夏原吉可以说是朱棣最信任的人,没有之一,朱棣临死前喊的就是“夏原吉爱我!”咳咳……朱棣能让夏原吉辅佐朱瞻基,也可以从侧面看出朱棣对朱瞻基的偏爱。
那么为什么朱棣会如此偏爱朱瞻基呢?
前文我们说过,朱棣的三个儿子中,大儿子武不行,二儿子文不行,三儿子文武都不行,朱棣都不算喜欢。但朱瞻基却既有文采,也有武艺,跟随朱棣北征的时候,还曾亲手杀死过蒙古兵。朱棣觉得,这个孙子特别像自己,将来肯定能和自己一样,“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朱棣是一个十分自负的人,当然他有自负的资本,但是自负的人往往觉得自己才是最完美的,引申出来的想法往往就是,凡是不像我的,就不够完美。朱瞻基文韬武略,几乎没有弱点,在朱棣的儿孙中显得格外突出。朱棣看到朱瞻基,就好像看到了自己年轻时候的样子,自己看自己,那还不是越看越喜欢吗?岂有不偏爱之理?
另外,朱瞻基和朱棣长得十分相像,据说朱瞻基出生的时候,朱棣跑去看孙子,只见小瞻基脸上一团英气,和自己一模一样,朱棣非常高兴,说道:“此乃大明朝之福也”。
朱瞻基究竟干的怎么样?
事实上,朱棣也没有看错朱瞻基。朱棣死后,朱高炽继位,是为仁宗。但不到一年就死了,朱瞻基继位,是为宣宗。朱瞻基在位十年,和他父亲一起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仁宣之治”,是明朝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干的相当不错。
在武的方面,朱瞻基刚刚继位第二年,他的叔叔朱高煦就起兵造反,当时很多将领都很害怕,不敢跟朱高煦打。但是朱瞻基御驾亲征,结果大军一到,朱高煦听说是朱瞻基亲自带兵来征讨,当时就吓尿了,当晚偷偷跑出城投降了,一场叛乱就此平息。朱瞻基还曾三次巡边,巩固边防。其中一次朱瞻基用数百铁骑直驱前行,敌人看到黄龙旗,知道是皇帝亲征,吓得全部下马拜倒在地请降。
综上所述,朱棣偏爱朱瞻基,是因为他觉得朱瞻基很像自己,也能够做出和自己一样的伟大功绩来。而朱棣所有的儿孙中,只有朱瞻基让朱棣有这种感觉,其他人则统统不行。而朱瞻基也没让朱棣失望,将大明王朝推向了新的辉煌。不过,在他之后明朝就开始逐渐衰落了。
其他网友回答
朱瞻基是是永乐皇帝朱棣的嫡长孙,长孙本来就备受瞩目。
其实除了这个长孙外,朱棣还有很多孙子,比如瞻埈、瞻墉、瞻墡、瞻堈、瞻墺、瞻垲、瞻垍、瞻珽,瞻圻等等,唯独长孙备受祖父母宠爱。
为什么朱棣那么钟爱长孙朱瞻基呢?
《明史》中记载有一个故事。
朱高炽太子妃张氏分娩前夕,成祖梦见太祖,授以大圭,镌有“传之子孙永世其昌”八大字,大圭意味着皇权,那可是皇帝的专用,成祖认为这个皇孙就是太祖托梦与他,长孙就是未来的皇帝。
到了满月,朱棣认真端详孙子,英气满面,长相很类己,恍然大悟,原来自己的英俊威武遗传给了孙子,因为长子朱高炽就是一个大胖子,朱棣很不喜欢这个长子。
朱棣做了皇帝时,朱瞻基已经4岁了,他专门把孙子接到跟前由祖母徐皇后抚养。
朱瞻基原本是个活泼可爱、性格开朗的北方男孩,来到宫廷,举止却严整肃然。他非常懂事,在宫中出出进进,非常尊敬长辈。朝廷内外,大小官员对他都十分赞赏,佩服他小小年纪有如此贵相,纷纷惊叹未来一定是个小天子。
朱瞻基从小就喜读诗书,且过目不忘。他每次读书必定从头读到尾,对于书中关于兴盛败亡的内容,他都备加注意,从中领会诸子百家言外之意的思想本质。
十岁时,朱棣就早早地为他挑选先生,让他从小接受正规的学习教育。
永乐九年(1411年)十一月,年仅14岁的朱瞻基被立为皇太孙,此后,他经常伴随在明成祖身边,时时出兵征讨,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文治武功也在增进。
成祖对长孙的文才武略十分赞赏,并对朱高炽说:“今后,天下可以太平了。”明成祖把继承和发展祖宗基业的希望寄托在了他这位聪明、英俊、机智、勇敢的贤孙身上。也因为朱棣对他的偏爱,父亲朱高炽才巩固了自己做皇太子的地位。
据《明史》记述,虽说朱棣已经立了朱高炽为太子,但他自己是比较喜欢次子朱高煦。因为朱高煦威武善战,性格比较像朱棣。所以朱棣举棋不定。
兵部尚书金忠坚持立长,金忠是“靖难”功臣,朱棣非常信任他。他不仅详细列举历代的立嫡故事加以劝告,而且将此事告知解缙、黄淮、尹昌降等人。解缙理所当然支持这个建议,于是当朱棣私下征求他意见时,他便明确表态了。
“皇长子仁孝性成,天下归心,请陛下勿疑!”成祖不答。缙又顿首道:“皇长子且不必论,陛下宁不顾及好圣孙么?”
“好圣孙!”即朱高炽的长子朱瞻基。解缙知道朱棣最喜爱这个长孙,特以此相劝。朱棣终于点头应允了,朱高炽终于保住了太子地位。
这件事后来传到朱高煦耳中,于是他从此对解缙切齿痛恨。最终也因为这事解缙被朱高煦所害。
我是历史逸事,每天专注历史知识分享,欢迎关注点赞。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为何朱棣如此偏爱朱瞻基.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