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熙的评价 孔祥熙在历史上如何评价?

网友提问:

孔祥熙在历史上如何评价?

优质回答:

孔祥熙,山西省太谷县人,祖籍山东曲阜,出生于山西省太谷县,是孔子的第75世孙。

孔家是四大家族之一,孔祥熙是民国高官,担任中华民国财政部部长时间长达11年,掌握国家财政大权,人称孔财神。

对于孔祥熙,评价有褒有贬、评价多为负面。

如何评价孔祥熙的一生?

孔祥熙是买办官僚的代表,凭借蒋介石连襟的身份,利用职权巧取豪夺,不择手段积累了大量财富,榨尽百姓血汗,是不折不扣的国家蛀虫。

但是孔祥熙没有堕落之前,也曾是个有理想的人,做了一些有益于国家和民族的好事;这就是真实的孔祥熙。

下面我们就根据史料,告诉大家一个真实的孔祥熙。

一个比较固执的人

孔祥熙1880年9月11日出生于山西太谷,一个没落的商人家庭。

他自称是孔子的第75世孙,深受儒学影响,大脑中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孔祥熙先祖孔宏是明代官员,来到山西做官,从此落户那里。

到孔祥熙的祖父孔庆鲜时,开始经营票号(私人银行),但是孔祥熙父亲孔繁慈因染上吸鸦片恶习,把家产败净。

其父百般无奈,只好到太谷城西张村设私塾授课。

孔祥熙深受传统文化熏陶,思想非常保守。

孔祥熙1889年患了痄腮,让中医治疗没有效果,后来逐渐溃烂成疮。

父亲听了朋友建议带他到谷前街基督教会所设的诊所求治,但只有9岁的孔祥熙说什么也不去,说洋人都是妖孽。

最后迫不得已,才跟父亲去了洋人的诊所。

不久溃疮果然痊愈,父亲对洋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对洋人的看法发生改变。

孔祥熙治病期间,与诊所的洋大夫和护士们相处不错,也去参观了教堂、诊所、学校等教会所设机构,感觉良好。

因此,他萌生了去教堂学校读书的想法。

第二年春天,孔祥熙提出到教会所办太谷福音小学读书,前提是不信基督教。

教会经过反复讨论,才答应了他的要求。

孔祥熙在学校学到了很多知识,从此一路走来,开始了在基督学校的求学历程,最后到直隶通州(今北京市通县)美国公理会所设的潞河书院读书。

但是孔祥熙从来没有忘记学习孔孟之道,说话离不开儒家思想。

直到1900年义和团反帝运动爆发,山西巡抚毓贤,下令清兵和拳民在各地焚烧教堂杀戮教徒,波及无辜百姓,孔祥熙和妹妹祥贞躲进福音教堂脱险之后,孔祥熙的思想才发生重大转变。

因为他目睹了太谷教堂内的美国传教士和中国教民十多人被杀,神父在生命最后关头留下遗言说对清兵没有仇恨,这才感动了他,使他成为一个真正的基督徒。

不久之后,孔祥熙远渡重洋踏上赴美留学之路,到美国欧伯林大学学习。

一个曾经胸怀远大理想的人

一说到孔祥熙,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资本家和买办官僚的贪婪。

其实孔祥熙早年的时候,还是有理想的。

1907年孔祥熙从耶鲁毕业时,获得理化硕士学位。

孔当时胸怀远大理想,即“提倡教育,振兴实业。”

他在欧伯林读书时,就与美国同学保罗·考宾商定,自己学成之后返回山西家乡兴办教育。

毕业后,孔祥熙带着美国教会一笔可观的捐款,在太谷办学,立志启迪民智、为国家培养人才。

孔祥熙回国的时候,正值国家用人之际,清政府求贤若渴,对留学生更加重视。

邮传部、北洋大学堂先后向孔伸出橄榄枝,他都婉辞,铁了心要回乡办学。

孔祥熙回乡开办了太谷的第一所中学——“铭贤学堂”,他自任监督(校长)兼授史地、矿物、体育等课程。

为了增强体质,他在上体育课的时候,甚至自制木枪,操练学生。

总之,孔祥熙兢兢业业办学,为当地培养了很多优秀人才。

一个曾经深明大义的人

众所周知,作为曾经的大清顺民,很多人在辛亥革命发生的时候,抱着抵触态度。

孔祥熙在重要历史关头,毫不含糊,站在革命党一方,为家乡人做了一些好事。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后,各省纷纷响应,太原乱作一团,清兵向四周溃散。

孔祥熙在乡绅要求下,不顾个人安危,组建太谷义军,以司令名义保护家乡。

他带领商团团员和铭贤学生组织的义勇队,手持大刀长矛和猎枪闭守城门。

他并没有一味跟溃兵死磕,同时跟围城的溃兵进行妥协,给了他们3000两,让溃兵绕道离开,使太谷转危为安。

上世纪20年代初,山西多地遭灾,阎锡山爱财如命,几乎一毛不拔。孔祥熙挺身出,利用与教会的关系,向华洋义赈会贷到赈款美金100万元,用以工代赈的办法,在晋南修筑公路来救灾,帮助灾民渡过灾荒。

同时对发展省内交通、开发经济也起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一个精明而成功的商人

说到孔祥熙的发迹,人们首先会想到蒋介石。

其实在蒋介石没有成为民国元首的时候,孔祥熙就已经成为山西首富。 

1912年,孔就伙同五叔孔繁杏设立祥记公司,跟英商亚细亚火油(煤油)公司合作,取得了亚细亚壳牌火油独家代理权。

在民国初年,没有电灯,百姓全靠煤油照明,消费量惊人。

这一独家经营,每年给孔家带来可观的利润,使孔祥熙成为山西首富。

孔祥熙大发横财的时候,蒋介石还是陈其美手下的一个团长,默默无闻。

由此可见,孔祥熙能成为山西首富,跟蒋介石无关,靠的是自己的战略眼光和过人胆识。

而且孔祥熙跟孙中山成为挚友,也比蒋介石要早。

孔祥熙在1914年就跟宋家老二宋蔼龄成婚,而宋蔼龄婚前一直是孙中山的秘书,孔孙的关系可想而知。

孔祥熙还利用欧洲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个千载难逢的良机,垄断了山西阳泉的铁砂,向欧洲国家出口,狠狠地赚了一笔。

接着,孔祥熙还创办了裕华银行,将事业推向一个新台阶。

蒋介石在1927年才成为民国元首,孔祥熙成为巨富的时候,蒋介石还默默无闻。

如果说孔家后期的财富大多靠权力攫取,前期财富的积累则完全靠孔祥熙的个人能力。

一个利欲熏心的硕鼠

孔祥熙虽然是个基督徒,虽然曾经胸怀理想,但他毕竟是个商人。

在大权在握之后,经不起诱惑,利用职权,开始了疯狂敛财。

凭借跟蒋介石的连襟关系,孔祥熙于1928年3月27日正式就任工商部长。

1933年,孔祥熙担任行政院副院长兼财政部部长,兼任中央银行总裁。

他唱着“谨遵总理民生主义及建国实业计划,力谋发展国家富源,改善人民生计”高调,却大发横财。

三十年代末,孔祥熙把豫鄂皖赣四省农民银行改组为中国农民银行,蒋介石兼该行理事长,孔自兼董事长。

至此,以蒋宋孔陈为首的买办官僚资本集团,以“国家”为幌子,达成了对中(央)、中(国)、交、农四行的充分控制。

三十年代末,国难当头,四大家族却置国家安危和民族利益于不顾,大发国难财。

宋霭龄和弟弟宋子良、陈行、徐堪等在上海组织七星公司,进行证券、标金、棉纱、面粉等的投机,积累起巨额财富。

抗战初期,宋霭龄仅在套取外汇的投机中,就“捞了800万英镑”。1939年时,宋霭龄在美存款,“所有(国民党)要人在美国银行中的存款的第一位”,被美国记者赛利文称为“中国人民的钱袋”。

综上所述,孔祥熙不是一个全黑的人,更不是一个全白的人,确实为百姓和国家做了一些好事。

或者说,他曾经是一个胸怀理想有正义感的人,但是在权力和金钱面前堕落了,成为臭名昭著的蛀虫和巨贪。

其他网友回答

姓孔的谁最有名?那当然是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不过近现代孔氏家族又出了一个人物,他就是民国时期著名人物,蒋介石的连襟孔祥熙。

孔祥熙活得寿命很长,八十七岁驾鹤西去(1880~1967)。要说他与孔子的关系有多近,那倒不见得——孔子的老家是山东曲阜,可是孔祥熙的祖祖辈辈却居住在山西太古。

孔祥熙后来发达以后,主动认祖归宗;经过一番运作,孔祥熙得以在《孔子世家谱》卷四十九“纸坊户”谱中占据了将近六面。

1937年,孔祥熙作为“中国特使”前往伦敦参加英王乔治六世的加冕典礼,在英国受到了王室空前隆重的接待和礼遇。

《泰晤士报》当时曾经刊出这么一幅漫画,画中有一棵大树,旁边是一支蘑菇。漫花配的文字说明,是英国王室的历史与孔子家族相比,犹如蘑菇与参天大树。

这算是一点插曲;反正孔祥熙最后证明了自己是孔子的第75代后裔。确凿无疑的孔子后人。

要说少年时期孔祥熙,那也是命运多舛——六岁时,他的母亲庞氏撒手人寰;没娘的孩子由父亲带着搬去和外祖父住在一起,孔祥熙也跟着父亲读私塾。(孔父任教师)

九岁时,孔祥熙得了“痄腮”(腮腺炎);这次患病使孔祥熙从此改变了人生——因家里人带着他求治于传教士创办的基督教诊所,很快获痊愈。小小的孔祥熙由心存畏惧洋人转而为仰慕和信赖基督。

十岁开始,1890年至1893年,孔祥熙在基督教公理会所办的小学校就读; 1894-1899年由基督教公理会保送至潞河书院就读,在此皈依基督教并成为一名讲经布道人。

1901年,孔祥熙留学美国,毕业于耶鲁大学研究生院。

长话短说。1912年(民国元年)孔祥熙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那时,他看准了火油/洋油(今称煤油)生意有利可图,便创办“祥记公司”专门经销英美火油,同时创办“裕华银行”。后来的经历证明,孔祥熙确实有经济头脑,是捞钱的好手。

也就是这一年,孔的原配韩玉梅因患肺病早逝。

1913年,反对袁世凯称帝的孔祥熙和革命党人亡命日本;在此期间,孔祥熙结识了孙中山;次年,孔祥熙又认识了中国近现代史上另外一个重要人物宋霭龄,这年三月,孔祥熙与宋霭龄在日本横滨成婚。

下面都是孔祥熙的流水账,省去不提。

1924年,孔祥熙应孙中山邀请,赴广州任广东革命政府财政厅厅长——从此开始了漫长的官僚生活,为国民政府打理经济。

至此,孔祥熙长期主理国民政府财政,主要政绩有改革中国币制,建设中国银行体系,加大国家对资本市场的控制等。

孔祥熙主要的历史作用在于改革币制——

首先,孔祥熙利用英、美在华利益受到日本的威胁这一矛盾,以及法币在与外汇比价上钉住英镑而获得英国政府的支持;

其次,在解决了法币在汇率方面同时与美元挂钩后,美国政府也表示给予实际支持。一番操作下来,币制改革获得成功——

这个成功不仅避免了一场可能使南京政府垮台的财政金融危机;币制改革还有利于促进工商业的发展和农业生产的恢复;也是民国政府后来进行八年抗战赖以维持的重要支柱之一。

抗战胜利后,美国人对当时的蒋介石政府内部贪腐大为不满;在美国人的压力下,蒋介石不得不解除了孔祥熙一切政府职务;他的空缺由宋子文接替。

1948年,孔祥熙去了美国。其后,屡次辗转台湾与美国之间。1967年8月15日,孔祥熙在纽约心脏病发作去世。

其他网友回答

1939年,中日战争最激烈的时刻,也是整个中华民族命悬一线的时刻,自称孔子第七十五世孙、出生于山西票号世家、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的孔祥熙终于登上了自己人生的巅峰——他同时当上了国民政府的行政院院长、财政部部长和中央银行的总裁,同时掌控着财政大权和全部四大国有银行。一时间似乎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我们来看看,这个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的人在最危急之时的一系列作为。

首先,他发扬自己的一贯作风,印了许许多多钞票——反正他手上有所有大银行的图章,而且还可以命令中华书局和商务印书馆也来一起印。八年抗战中,中国后方物价每年上涨300%以上,平均物价指数上涨了两千多倍。国民政府自从建立以来,就在他和他的同僚们的治理下有着极不负责任的财政,从未能达成财政平衡,而维持着彻底的赤字财政政策。抗战期间这一切变本加厉,直接导致了恶性通货膨胀,而对于战后经济的彻底崩溃,孔也难辞其咎。

到了1943年,国民政府公务员的工资已经只有37年的十分之一,然而他们老板的财产,却飞速增长了不知多少倍。控制着所有大银行的孔祥熙尽情倒卖黄金,其本金在八年中从两百万飞增至一亿元。他依靠资本大肆收购,仅列在他名下的公司数量有数十家,遍及药材、远洋运输、棉纱纺织等多种产业,就连中华书局都成了他的资产。民族企业家们历经千难万险将自己的企业迁到后方,却在恢复生产之前就被官僚资本乘虚而入。孔祥熙和他的亲戚手下们将企业家扫地出门,自己坐上了董事长之位。理由则是“扶助西南实业”。

然后没多久,他就搞砸了自己巧取豪夺来的企业。在他的控制下,实业既垄断又虚弱,大后方的工业始终萎靡不振。《剑桥中国史》的说法是,“工业内迁不仅不能作为中国人民爱国主义的丰碑,反而十足暴露谋图私利到了令人痛心的程度。”

等到美国参战之后,他又开始倒卖美金公债。他把数百万美元的储蓄券拿到黑市抛售,又把另外数百万美元同自己的手下瓜分。不幸的是,这次他的所为被揭露了出来,一时之间举国哗然——西南联大的学生在《讨孔宣言》中所言表达了国人当时的心情:“今日,我国贪官污吏有如恒河沙数,而其罪大恶极者莫如国贼孔祥熙……此贼不除,贻害无穷,国事危急,奚容缄默。”孔祥熙终因此事辞职,然而接替他的却是宋子文——另一个侵吞无数国家资产的政治家,傅斯年口中“百年不遇的怪物”,中国经济继续在他的掌舵之下向着崩溃一路狂奔。

站在现在回顾,孔祥熙以及他所代表的孔宋集团,在其掌控国民经济的二十年间不仅未能对国民政府的社会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性的改良,反而利用职位之便大肆侵吞国家资产,利用经济危机、经济政策变动甚至是国难来进行敛财。针对大规模的经济危机和崩溃不仅没有一点办法,反而推波助澜——多年后使蒋经国上海“打虎”失败的直接对手正是孔祥熙之子孔令侃。他们的腐化跋扈甚至在社会道德层面上都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抗战时期震动全国的“飞狗事件”即为孔祥熙的二小姐孔令俊引发。我们甚至可以说,作为官商存在的他们彻底毁掉了国民政府的金融业,严重阻碍了本就脆弱的实业发展,对国民政府的经济崩溃和最终失败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1948年末,国民政府全线崩溃、金圆券改革彻底失败之时,追随蒋介石二十年的幕僚陈布雷于彻底的绝望之中吞药自尽。他留给蒋介石最后的忠告中即有“绝交孔宋”一条。数年之后蒋介石退居台湾,痛定思痛,在“党内重大整肃案”中开除的党员中,第一位即为孔祥熙,第二位是宋子文。

其时孔祥熙和宋子文都早已携带巨额财产逃到了美国,颐养天年去了。直到现在也没人能统计出他们究竟侵吞了多少国家财富。《不列颠百科全书》关于宋子文的说法是,他可能是“全球最富有的人”。

纵观整个中国近代史,我们看到的是形形色色的人的拼搏和努力。其中多数人都以失败告终,更多人有着十分悲惨的命运和结局,毕生的奋战在流变之中顷刻化为泡影。当然他们中的每一个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阴暗面与不足之处,但像孔祥熙身上所体现出的纯粹的贪婪与邪恶,却是十分罕见的。

我全面肯定孙中山、曾国藩、梁启超的努力;部分肯定李鸿章、蒋中正、冯玉祥、张学良的努力;甚至连慈禧、袁世凯和汪精卫,我也能为他们找到辩解的理由和所作所为的苦衷。但是孔祥熙这样的行为,实在是难以原谅。

当然了,我们不能仅从个人角度去攻击他的所作所为,同时也应探索是什么样的制度造就了孔宋集团这样的结果。但是既然本题只是在问如何评价孔祥熙,那么我想我的结论是——这是一个无论治国作为还是个人道德层面都未能有应有的建树,利用他的地位与才能作恶的人。大概可与刘瑾、和珅这类人并列吧。

其他网友回答

孔祥熙(1880年9月11日-1967年8月16日),字庸之,孔子的第74世孙。

1.

孔祥熙原本是山西太谷名门望族,祖父孔庆麟是著名的票号老板,拥有“义盛元”等金融和商业行号。孔庆麟并非只懂赚钱的生意人,亦深明事理,为晓谕儿孙做人处世,特亲撰对联悬挂家中,“做几件学吃亏事以百世使用;留一点善念心田使儿孙永耕”,横额为“虚心味道”,后来孔祥熙在山西创办“铭贤学校”,将其作为全校师生座右铭。

2.

孔祥熙年幼时患腮腺炎,屡服中医药无效,其父决心送他入外国医院诊治,信教的洋医师热心诊治,溃疮迅速平复。孔祥熙因此向往美国教会学校,却遭族人强烈反对,“孔圣人后代在洋学校读书,成何体统”。少年叛逆的孔祥熙不听,族人只得妥协 “只准在教会学校读书,不许信洋教”,但孔作耳旁风。

3.

一八九四年,中日第一次战争发生,孔祥熙目睹清朝川陕军队经太谷北上支援,严冬时日,官兵薄衣赤足,冻死者不鲜见。年轻的孔祥熙对晚清腐败,军民凋敝情景甚为震撼,不胜悲愤, 由此关心时局。他不但在教会学校接受现代教育,更与同学组织学会,试图与孙文“兴中会”南北呼应。

4.

一九零零年,华北义和团运动纷起,被慈禧利用扩大,各地传教士遭受冲击残杀。山东巡抚更集中全省传教士,修女屠杀。孔祥熙挺身而出,决意拯救师长好友,但看守人不敢多放,仅救出三位女士,其余将遗书纪念物托与孔祥熙。而孔祥熙也遭受拳民搜捕威胁。但孔毫不惊惧,由家族帮助下以该县衙事搬家名义,将孔装入大木柜,堂皇离开太谷。

5.

因山西教案孔保护教士有功,并参与调停,即得美方教会资助留学,李鸿章特发护照。由于他主张永息教案之法,只能开启民智,反而说动教会使用中方赔款创办学校,今山西大学由此而来。

6.

孔祥熙留学后,回乡经营铭贤学堂,延请西方一流教师,其中还有诺奖获得者海明威的叔父。铭贤学堂体育课程设有美国步兵操典,使用木枪操练,轰动山西,警察局都请他作顾问。

7.

民国建立后,孔与孙文也多有联系。及至二次革命,大批革命人士流亡日本,孔祥熙特在日本担任中华基督教干事,其间为革命奔走,广交志士。也得与孙文之英文秘书宋霭龄结识,翌年结婚,以后回乡经营学校。

8.

北伐成功后,国库原本捉襟见肘,“不过维持三月有余”,因此宋子文坚决辞职不干,但经孔祥熙努力以赴,国家财政转危为安,不仅促进国民政府三十年代的“黄金繁荣”,也为抵御日寇侵略做坚实经济准备。

9.

孔祥熙就任财政部长十年,重庆各报高度赞许孔之成绩,即便素好批评孔之《大公报》,也刊登立法委员卫挺生文章,“孔庸之究竟不是孔圣人,但瑕不掩瑜,忠也,他是有大功于抗战建国。”

1938年5月19日夜间,中国空军出动两架“马丁”B-10型轰炸机向日本投宣传单。图为空军东征归来,孔祥熙在机场与队员合影。

10.

孔在行政院任职,深受爱戴,下属陈克文在日记中回忆,孔在抗战时曾请全体吃饭,声言几年来大家吃苦耐劳,今后他一定尽力为院内同事改善物质生活条件。孔之态度十分诚恳,声调和谐,仿佛是家人聚谈,公评为人极之厚道。吃饭后,孔还得继续接见满满一客厅的中外客人,工作相当繁重。

11.

一九四四年,孔赴美出席国际货币基金会议,即著名之布莱顿森林会议,孔为争取美援,慨然声言“中国通货膨胀,物资极度缺乏,中国连美军飞行员吃牛肉都无法供应,而罗斯福总统却一再说,美国要援助中国,不能增加负担!”一席话说得美国人深表同情。孔卸任财长之际,仍争取增加美军在华费用,以备将来使用。协议既成,孔祥熙终于赶赴医院治疗,但仍不忘致信美财长,敦促其援华黄金运往中国,在医院与张嘉璈言“物价日涨,香烟由每包六十五元增至五百元,鸡蛋涨至每个三十元。”

12.

自三十年代起,沪上早已传闻中国政府官员纳贿,孔祥熙从政后短期积聚极大财产,英国爵士罗兹罗斯面告孔,上海流传做投机生意的有孔在内,孔祥熙听后发怒。“这是绝对不确的,我将采取诉讼程序对付散布流言之人,我担任财政部长以来,(无暇经营自家企业),失去了大量财产。”

13.

一九四七年,傅斯年在《世纪评论》发表文章《这样的宋子文非走开不可》,轰动全国,导致宋子文辞去行政院长,傅也批评孔祥熙担任财政实行法币政策,造成“上海金融市场怪象”,更用“宋帮,孔帮”指责孔宋家族,“财政界恶风几百年来未有。”但中国俗语“当家三年,狗也嫌”,孔祥熙战时掌管国家财库,处处要钱,勉力支持国家预算,教育经费,应付通货膨胀,任劳任怨,乃是不争事实。

14.

一九五一年美国报纸公开报道,孔宋家族在美财产达八亿五千万,待到《生活》杂志记者访问孔,答道“这是第二次,第一次陈伯达曾撰文《中国四大家族》,并大肆宣传”。在一九五零年,孔曾赞同由美财政部公布其在美财产,而财政部向国会报告中国人在美存款数字,完全与报纸宣传不同,绝无巨大数字。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孔祥熙在历史上如何评价.jpg”/>

与孔祥熙的评价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