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细节就是细小的环节或情节;描写是对事物的具体状态作描绘和摹写。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细微复杂感情,点化人物关系,暗示人物身份、处境等最重要的方法。它往往用极精彩的笔墨将人物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和盘托出,让读者欣赏评价,使文章的描写更加细腻,丰富。它在文章描写中的地位看似闲笔或赘笔,信手拈来,无关紧要,可有可无;但都是作者精心的设置和安排,不能随意取代。如果把一篇好文章比作一幅美丽的图画,那么好的细节描写就如同画面上的潺潺细流,給画面平添了几份神韵与灵气;如果把一篇好文章比作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那么细节描写就犹如其树上的一簇簇绿叶,給大树以生命与生机,这正如平常所谓的“于细微处见精神”。可见,细节描写在写作中的作用。
缺少细节描写作文就会记叙不具体、不生动。在高年级学生作文的批改中不时可以看见“语言空泛”、“语言不符合人物身份、性格”、“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不到位”等这样的评语。于是我静下心来细想这个问题,越来越感觉到学生在作文里缺少的不是把某件事写完整的能力,而是缺少细节捕捉描写的能力。这些细节描写缺失的文章读来生涩呆板,不见一丝的感染力。学生缺少生动感人的细节描写实在是一个制约学生写作水平提高的瓶颈。
怎样才能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写好作文中的细节描写,使文章熠熠生辉呢?笔者认为有以下的几点需要注意:
一、留心观察,捕捉细节。
文章中的细节是从生活中来的,是靠我们平时细致的观察选取来的,而不是凭空编造出来的。这需要有敏锐的眼光和细致的心态。金圣叹说过:“一花、一瓣、一毛、一鳞、一焰,其间皆有极微。”当然万千的事物,我们不可能一一观察,怎么办?那就是要多读,多思,多写,在大量的阅读中掌握生活常识,了解万物的生活规律和生活习性,这样我们就可以获得大量的素材。要使得描写生动形象,在观察事物过程中,我们要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对事物作非常细致的观察。如:“雨点儿落在黄地上,溅起一层层灰尘;落在水泥地上,宛然绽放了一朵小花。雨打在树叶上,“噗噗”直响,打在房顶上,一片“哒哒”的响声。冷不防,一个闪电,接着是震耳的雷声,轰隆轰隆……像是巨大的滚筒,滚着滚着,渐渐远去了。这个声音还没完全消失,轰隆隆,又一个大雷炸开……一会儿,雨住了,尽管太阳当空,但凉风习习,芬芳的泥土味儿扑鼻而来,沁人心脾。”这段描写夏日骤雨的文字,主要是从听觉上来描写声音,运用了大量的拟声词,生动地再现了雷雨时的情景,写雨后的文字则是从嗅觉上来写(泥土的芬芳)、和触觉(凉风习习)上来写,多种感官的运用,有形有声有味,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像这样,只要你平时勤于留心观察,及时去练笔,日积月累,你就会一双善于捕捉细节的眼睛,材料的仓库也会渐渐地充实起来,写作文时,也可信手拈来。
二、突出典型,放大细节。
什么叫典型呢?通俗地说,就是有“代表性”,就是要选取鲜活、典型、感人的细节去表现文章的中心。要想让阅读者对作文中叙述的事情留下深刻印象,并愿意回头品读,就必须写好细节,即必须努力用“放大镜”放大细节。那么怎样才能放大细节?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精心修饰
作文写作中应抓住最能表达中心思想的细节进行精雕细琢,准确表达。精心选择词语,灵活地运用修辞方法。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格,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变为有形。细节描写要能抓住典型细节,这样才更具有广泛性,有利于突出文章中心,从而给人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前几天,天气突然变冷,我班上有很多学生在日记中尝试写天气的冷:“风一起,它就会毫不留情地把树上残余的叶子卷起,一片也不留;风一起,不管人们穿多少衣服,它都像一条泥鳅一样,顺着袖口、领口钻进衣服里面,贴着你的皮肤到处游动;风一起,它就像一把没有磨好的钝刀,狠狠地割在脸上、手上,看不见伤口却仍能感受到辣辣的疼。”可以看到小作者独具匠心的选择一个切入点——风,来写“冷”。排比、比喻、拟人,用最常见的修辞手法却极其生动地写出了冬天的感觉。没有“冷”字,可“冷”就贯穿在字里行间!这就是修辞的妙用!
(2)融入情感
记叙文需要表达真情实感。同学们写有关亲情方面的作文,有一个通病,那就是内容空泛,缺乏真实的感人的细节描写。一位作家说过这样的话:意义在于过程,幸福在于细节。细想起来,很有道理。作家乔叶由朋友给父母打电话先拨一遍,然后挂上,停一小会又重拨一遍这样一个细节,发现朋友对父母亲的关爱,写出了《爱的针法》,把爱的细节比作小小的针法,形象生动,耐人寻味。班上有位学生在写日记中提及自己的妈妈:看到妈妈总把我的被子晒在阳光最充足的地方,于是由这一生活的细节联想起许多母爱的细节,深深地感悟到“母亲是最温暖的阳光。”这些情节之所以感人,是因为它其中的一些小的细节能触动人们的心弦。如果没有类似这样一些生动的细节,作品就不会有那么大的艺术魅力。所以,只有用真情去感悟细节,用细节来表现真情,才能真正写好文章。
(3)展开联想
联想,就是由一件事物想到另一件事物的过程。也就是把见到的实实在在的事物与未曾见到却想像得到的事物巧妙地联系起来。我在教学中常常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仔细观察的同时,要大胆想象,用心去感悟。老舍的《草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老舍由“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联想到“羊群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联想到“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作家通过丰富的想象,把如诗如画的大草原呈现在读者眼前。文章最后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结尾,却让我们浮想联翩,一学生展开想象这样写蒙汉同胞惜别的情景:夕阳西下,余晖染红了半边天。放眼天底下,一碧千里的草原笼罩在淡红色的的晚霞中,好像披上了一件轻盈的纱衣。羊群“ 咩咩 ”地叫着,似乎在挽留汉族同胞。汉族同胞和蒙古族同胞站在蒙古包外,眺望着这如画的美景,可他们谁也没有兴致欣赏。蒙汉同胞有的互相握着热乎乎的手,握住不放;有的你看着我,我望着你,眼神里流露出无限的不舍;有的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嘴里不停地重复着:“再见!再见!”……汉族同胞乘车渐渐远去了,蒙古族同胞依然站在蒙古包外,久久地凝望着汽车远去的方向,真是“蒙汉情深”啊!这段文字由于作者充分展开联想,使读者沉醉于中,留连忘返,不能不说是联想在拨动人们的心弦。
综上所述,关注并研究小学高年级学生作文中的细节描写,目的就是使学生的作文摆脱内容空洞、矫情造作的缺陷,增加可读性,用细节照亮自己的文章。